小鸡吃食
小鸡吃食作文300字左右

作文一<<小鸡吃食真有趣>>我家院子里养了几只小鸡,它们可爱极了。
小鸡们浑身毛茸茸的,就像一个个小毛球。
它们的嘴巴尖尖的,眼睛又黑又亮。
每当我拿着食物走过去,小鸡们就会一窝蜂地跑过来。
我把食物撒在地上,小鸡们立刻低下头,用它们尖尖的嘴巴啄起食物来。
它们吃得可认真了,一粒一粒地啄着,生怕漏掉一点。
有的小鸡还会为了一粒食物争抢起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可爱极了。
小鸡们吃饱了,就会找个暖和的地方,缩成一团,闭上眼睛,开始休息。
看着它们那可爱的模样,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作文二<<可爱的小鸡吃食>>我家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鸡。
小鸡的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还有花的。
它们的小脑袋圆圆的,小眼睛亮晶晶的,非常可爱。
每次我给小鸡喂食的时候,它们都会兴奋地跑过来。
我把小米撒在地上,小鸡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吃起来。
它们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
”有的小鸡吃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吃饱了。
它们就会走到一边,用小爪子刨刨土,然后卧在那里休息。
有的小鸡吃得比较慢,还在那里不停地啄着食物。
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鸡,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真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
作文三<<小鸡吃食真有趣>>我家院子里养了几只小鸡,它们吃食的样子可有趣了。
每当我拿着鸡食走过去,小鸡们就会一窝蜂地跑过来。
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小主人,快给我们吃的吧!”我把鸡食撒在地上,小鸡们立刻低下头,用它们那尖尖的小嘴啄起食来。
有的小鸡吃得很快,一会儿就把面前的食物吃完了,然后就去抢别的小鸡的食物;有的小鸡则吃得很慢,一边吃一边东张西望,好像在欣赏周围的风景。
小鸡们吃食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周围有没有危险。
如果有一只小鸡发现了危险,它就会立刻发出“叽叽”的叫声,其他小鸡听到叫声后,就会马上跑到安全的地方。
看着小鸡们吃食的样子,我觉得它们真的很可爱。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1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8 小鸡吃食|北师大版 (11)一、前言小学数学是孩子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是基础又是应用,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
其中,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鸡吃食》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小鸡的食物情况来培养他们的分类、比较和判断能力。
二、说课内容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小鸡吃食》这个故事,培养学生们的分类、比较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们能够:1.能够正确的分辨出不同的食物;2.能够正确的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品的差异;3.能够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判断。
2. 教学重点1.学生们的分类能力的培养;2.学生们的比较能力的培养;3.学生们的判断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如何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判断。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孩子们回忆小鸡找到的各种食物,并带孩子们观察这些食物的差异。
b. 故事讲解让孩子学习故事《小鸡吃食》这个故事,了解小鸡找到了哪些食物。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观察细节,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c. 展示物品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孩子们观察每一种食物的特点,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d. 比较物品让孩子们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品,从而提高孩子的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e. 提出问题在教材中选择比较难的问题,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小毛猫和小兔子都喜欢吃草,那么小毛猫和小兔子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进行合理判断。
f. 课堂练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例如将各种食物进行分类和比较、比较同样的物品的不同之处等。
5. 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故事、引导和展示、比较和提出问题、练习巩固。
6.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是观察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教学记录中。
小鸡吃食120天变化过程

小鸡吃食120天变化过程第一天:小鸡孵出来后,它的身体还很虚弱,需要适当的喂食才能恢复体力。
在第一天,通常会给小鸡提供一些软食物,比如煮熟的蔬菜和水果。
由于小鸡的胃口还很小,所以只需要喂给它一点点,让它能够逐渐适应吃食的过程。
第二天至第五天:随着小鸡的生长和发育,它的胃口也会慢慢增大。
在这几天里,可以逐渐加入一些小麦粒和米饭等颗粒状食物,以及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或鸡胸肉。
这些食物能够提供小鸡所需要的营养,帮助它健康成长。
第六天至第十天:到了这个阶段,小鸡的胃口已经明显增大,可以逐渐将硬食物加入它的食谱。
比如磨碎的谷物、磨碎的鸡蛋壳等。
同时,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磨碎的青菜和水果,以保证小鸡获得全面的营养。
第十一天至第二十天:小鸡已经长大了很多,它的胃口也更加大了。
在这个阶段,可以逐渐加入一些坚硬的食物,比如整粒的小麦和玉米。
除了水果和蔬菜外,还可以逐渐添加一些蛋白质食物,比如虫子、蚯蚓等昆虫。
第二十一天至第三十天:小鸡已经长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它的食谱也可以更加丰富。
在这几天里,可以将鸡饲料添加到小鸡的食物中。
鸡饲料是一种专门为鸡类设计的营养全面的食物,能够满足小鸡的各项营养需求。
第三十一天至第四十天:小鸡的胃口已经非常好了,可以逐渐开始给它添加一些剩饭剩菜。
当然,也要注意剩饭剩菜的清洁卫生情况,避免小鸡感染疾病。
第四十一天至第八十天:小鸡已经长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它的食谱可以更加多样化。
除了鸡饲料外,还可以给它添加一些其他种类的鸟类饲料,比如鹌鹑饲料、鸽子饲料等。
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鸭蛋、糖水虫等。
第八十一天至第一百天:小鸡已经快要成年了,它的胃口也已经十分健康。
在这个阶段,可以逐渐减少鸡饲料的摄入量,增加一些天然食物的比例。
比如糯米、红薯等,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还能激发小鸡的食欲。
第一百一十一天至第一百二十天:小鸡已经成年了,它的食谱可以与成年鸡类相同。
小鸡吃食的样子写一段话

小鸡吃食的样子写一段话小鸡吃食的样子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你瞧,那小家伙儿,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毛茸茸的小身子像个小球似的,真是可爱极了。
它们一见到食物,眼睛就亮了,像发现了新大陆。
然后就开始小跑,仿佛在说:“快点,快点,食物在这里!”这动作一看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小鸡们聚在一起,像小小的吃货团,啄啄嚷嚷,真是热闹。
想象一下,它们用那小小的喙,尖尖的,像个迷你刀子,轻松地啄着地上的米粒。
哦,别提多逗了,啄了一口,有的还会猛然抬起头,看看四周,像在说:“我在干嘛?我在吃东西呀!”这时,其他的小鸡就开始凑过来,生怕错过什么美味。
它们有的先啄一口,有的却是等着,像是在玩“你来我往”,谁也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小鸡吃东西的样子,真是让人想起小时候。
每次吃饭,总是贪心,想着要多吃点。
小鸡们可不会想那么多,吃着吃着就开始争了,有的急得摇摇头,有的则是用力啄着,真是“争先恐后”。
一不小心,米粒飞了,四处散落,像是下了一场“米雨”。
这时候,大家都停下了,眼睛盯着地面,仿佛那是个宝藏,心里肯定在想:“我得先到!”然后就见到一只小鸡直接扑上去,根本不顾其他小伙伴,嘴巴张得大大的,像是要把所有的米粒都收入囊中。
吃着吃着,它们有时还会发出咯咯的叫声,真是热闹。
好像在开大会,讨论谁吃得多,谁的战绩辉煌。
哎呀,根本不在乎,反正就是要吃得开心。
那样子,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我一边看着,一边想:“小鸡啊小鸡,你们真是太可爱了,简直就是一群小明星!”它们还会有一些小争斗,没见过的鸡立刻变成了“小斗士”。
一只小鸡看着另一只吃得太欢,就咯咯叫着跑去,试图抢过来。
别小看了这小家伙,真是“虎口夺食”。
这时候,其他的小鸡也会凑过来,围成一圈,像看热闹似的,纷纷起哄,真是气氛热烈。
这种场面,简直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小鸡吃食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追求美食的样子,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都装进肚子里。
看着它们,一边吃一边争,感觉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又美好。
只要有吃的,大家就会开心。
第三单元《小鸡吃食》教案

b.学会使用表格、条形图等形式整理和展示数据;
c.能够根据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如:比较小鸡吃食的数量、时间等。
举例解释:
-在观察小鸡吃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如何将观察到的数据(如小鸡吃食的数量、时间等)进行有效记录和整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将观察小鸡吃食,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尝试用表格或条形图来展示这些数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收集和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数学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沟通表达能力。
-能够与同伴合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小鸡吃食的数据;
-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数据整理和分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生能通过观察小鸡吃食的场景,掌握以下重点知识:
-在数据分析阶段,学生可能难以从数据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如何通过比较小鸡吃食的数量,推断哪种食物更受欢迎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讲解方面:在讲解数据整理和分析的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数据整理成清晰、有条理的图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个部分加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第三单元《小鸡吃食》教案

第三单元《小鸡吃食》教案小学数学教案主题:小鸡吃食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的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数字、符号、运算规律、口算方法进行加法运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初步探究2. 小鸡吃食问题教学重点: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加法解决小鸡吃食问题。
教学难点:1. 加法的符号、口算法和运算规律。
2.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运用加法。
教学过程:Step1:引入通过唱歌、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概念。
比如,老师说:“小明有1个苹果,小狗又送了他2个苹果,请问他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可以用手比划、口算来回答这道题。
Step2: 上课概述通过上述的引入,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法的概念。
老师可以给出更多的加法例子,例如:“小红有3元钱,妈妈给她2元钱,她现在有多少元钱?”“小明有4个橙子,小华又给了他1个橙子,现在他有几个橙子?”让学生们再次体验加法的乐趣。
并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方法和规律。
Step3:学生活动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站在一起,每个小组假设成为一个家庭。
在地上画出三个养鸡场,其中一只圆形,一只方形,一只三角形,每只鸡场都养了若干只小鸡。
老师给出一些情况,组长举手抢答,每答对一题,家庭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食物。
比如,有一只三角形的鸡场里有5只小鸡,圆形鸡场里有3只小鸡,方形鸡场里有2只小鸡。
问三个鸡场一共有几只小鸡?这时,孩子们可以结合图形、数字和口算自由思考,推理,找出正确的答案,帮助自己的家庭获得更多的食物。
Step4:老师评价老师观察学生的答题过程、交流行为,并全程记录在教师手册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Step5:作业将下列算式抄写在练习本上,并计算出结果。
1. 1+2= ()2. 2+3= ()3. 4+5= ()4. 3+6= ()5. 7+8= ()结语通过小鸡吃食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加法的概念,也培养了他们用加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上3.8《小鸡吃食》教学设计

《小鸡吃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放鞭炮。
2.看图列出算式。
二、导入新课
师:经过3到4个月的时间,一只只小鸡破壳而出。
课件出示:
师:小鸡们刚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感觉特别的新鲜,所以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中午,小鸡们肚子都饿,你瞧,它们都回家吃食了!
板书课题:小鸡吃食
学生独自
完成,然后集
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
知,检查学生对
已有知识掌握的
情况,同时为后
面学习新的知识
打基础。
通过课前谈
话,拉近师生的
距离,同时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第三单元《小鸡吃食》(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写作背景: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单元《小鸡吃食》是一篇关于小学数学的教材。
在小学数学中,这一单元是很重要的。
它帮助学生熟悉数学概念,如加、减、相等等,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本文将进行解读和讲解。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使用,同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具体问题。
难点是在问题解决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加减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1.认识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通过给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提问可以是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手头有3个鸡蛋,他又去买了5个鸡蛋,请问现在他有几个鸡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和寻找的答案。
2.加减法的学习教师可以分别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通过数字和图形配合,让学生感性理解加减法,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两种运算的印象。
3.比大小和相等在学习加减法之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比大小和相等的概念。
比大小是让学生区分实际中不同的数量,相等是把数量认为是两个相等的量。
通过游戏或讲解,让学生通过较小、较大和相等来形成对数量的认识。
4.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程内容来解决问题。
这样让学生获得运用加减法的机会,同时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
5.运用数学工具在学习加减法和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具备合理使用一些简单数学工具(如尺子、秤等)的基础能力。
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工具。
6.数学思想的拓展最后,我们还要通过课后的练习或者项目,让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运用数学方法,拓展他们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讨论、游戏等。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淘气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第44页第6题把1、2、3、4、5、6、7、8填入方框中,每个数字用一次,得数相等。
玩中学
第四板块——全课总结【B1、B2、C/5分】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玩得都很开心,请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和收获吧。
回顾所学知识。
倾听
第二板块——探究新知(B1、B2、C/20分)
1、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定会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这样的问题,教师相继板书。
师: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 9+1=10 1+9=10
2、说一说,摆一摆。
师:鸡妈妈想鸡宝宝们玩了一上午一定很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鸡妈妈将粉色盘子里的食物加了蜜糖,有8只小鸡闻到蜜糖味跑到粉色盘子这边香喷喷地吃起来,可是有2只小鸡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边去吃,看看你又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小朋友们用学具代替小鸡来摆一摆,并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比比谁摆得快,说得棒?
预
习
作
业
摆小棒写出10的分成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清单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A/5分】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瞧,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鸡们在绿绿的草地上玩得可真开心啊!玩着玩着就到中午了,小鸡们感觉肚子好饿呀,于是它们决定回家去吃饭。同学们,走,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小鸡们吃午饭的情景吧。
教
学
目
标
A类: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B类:
1、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C类: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6、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玩手指游戏。
师:我出9
生:我出1
师:9+1=10
生:1+9=10
师:10-9=1
生:10-1=9
说说
动手操作,并和同桌交流
观察总结
填表格
学凑十歌
玩游戏
同桌之间练习
第三板块——愉快活动,巩固新知【B1、B2、C/15分】
1、小鸡们吃完午饭后,到葫芦架下面去乘凉了。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看图列式,说清算理。
2、机灵狗爬楼梯
师:小鸡们的嬉笑声,吸引了机灵狗,我们瞧瞧机灵狗在做什么,原来呀机灵狗正准备上台阶去午餐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
师:机灵狗爬上第2、3、4……级呢?引导学生相继说出算式。
3、猜猜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师:玩累了,小动物们想去淘气家做客,但却不知道淘气是否在家,还是打个电话问问吧,可是他们谁也猜不出淘气家的电话号码,我们快帮帮它们吧。课件出示七道计算题,得数连起来就是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8+2=10 2+8=10 10-2=8 10-8=2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算式。
3、师:看这组算式(第①组)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8、10) 2和8合起来凑成10。
4、拨一拨,填一填。
学生先利用计数器自主拨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完成表格。(检查预习作业)
5、学儿歌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好伙伴,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伸出一双手。
课题:小鸡吃食
课时数:1
教材解读:
《小鸡吃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小鸡吃食》一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小鸡吃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这样既调动了多种感官的的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