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功率 教案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3 测量电功率 教案

四、收集证据
(翻页)教师:巡堂
教师(用希沃白板将2组学生的实验数据投入大屏幕):老师观察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都很棒,探究精神让我好像看到了新一代的物理学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几位小组长根据实验数据探究的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P=UI
实验方法:伏安法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边板书);(翻页)同学们,那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那些呢?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一起动手做实验探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学生:(班长)起立,老师好!
学生:(全班)齐读。
用图片和知识回顾,以及创设物理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边板书):(点)为了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实验仪器?教师:你能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吗?
教师;(巡堂)用手机拍下1个学生的电路图,并请全班同学批改点评。教师点评:这组同学的设计很完美。同学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是不是稍有差别呢?但是,只要原理相同,都可以准确的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
学生4:我们应该记下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灯泡亮度,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P=UI,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5、6、7: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小灯泡正常发光;当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灯泡较亮;当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灯泡较暗。
16.3《测量电功率》沪科版初中物理市级优质课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市级优质课精品教案爱心分享第三节测量电功率一、核心素养通过测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实验中总结出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的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知道用电器不同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安全意识以及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测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2.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的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知道用电器不同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的变化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3.能够根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设计符合测量需要的实验方案。
会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判断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4.通过实验,初步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是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的又一个综合性电学实验,也是在学习“第二节电功率”后,已初步理解电功率的基础上,利用电功率计算的原理,通过实验定量测量,观察小灯泡工作状态变化,分析比较小灯泡实际电功率与额定电功率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用电器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理解。
本节课的重点:会利用电功率计算公式作为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方法和步骤,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并得出实验结论。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是根据P=UI,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用电器的电流和电压,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选择符合需要的实验器材与仪器,再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小灯泡实际功率的测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3《测量电功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功率的电器,如电风扇、洗衣机、空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电器在消耗电能方面的差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电器在消耗电能方面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电器的功率不同,消耗电能的快慢也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来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电压下灯泡亮度的变化,理解实际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电功率物理意义的理解。
4.知识应用:
-通过分析家用电器电功率,让学生了解电器能耗差异,培养节能意识。
-设计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电功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电功率问题,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3《测量电功率》教学设计
16.3测量电功率(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6.3测量电功率(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一、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单位;3. 测量电功率的方法;4. 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单位;3. 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测量电功率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庭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时电功率的应用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电功率公式计算某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测量电功率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下列用电器的电功率,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a. 一台电视机的电功率为150W,工作时间为1小时,消耗的电能为多少?b.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通过一个电流为5A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多少?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功率在家庭电路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16.3测量电功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测量电功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测量电功率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可能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和概念理解可能对学生构成挑战,特别是对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不够清晰的学生。
-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如何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等。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可能会遇到计算错误或数据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4.创新与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创新意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5.责任与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电路安全,避免短路和过载等危险情况。此外,学生还应关注环保问题,如废旧电池的处理等,培养责任与安全意识。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测量电功率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测量电功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实例分析:分析不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功率计算,如灯泡、电风扇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16.3节“测量电功率”相关,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16.3测量电功率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16.3 测量电功率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够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进行电功率的测量。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量电功率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功率的测量实验,并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结果。
为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两台电风扇、两台电压表、两台电流表、电线若干以及实验记录表。
第一步,我会向学生介绍电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第二步,我会向学生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如何使用电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第三步,我会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压表、一台电流表和一些电线。
我会指导学生如何连接电路,并如何使用电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第四步,学生将会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我会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如何解释实验结果。
第五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够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进行电功率的测量。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电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我知道这是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
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的计算公式是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电灯在电压为220伏的情况下,消耗的电流为1安,那么它的电功率就是220瓦。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3测量电功率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3 测量电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16.3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 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电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灯、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电风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能的消耗。
2. 知识点讲解:(1)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1瓦特(W)=1焦耳/秒(J/s),1千瓦(kW)=1000瓦特(W)。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根据电功率公式计算某个用电器的功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功率,并进行单位换算。
5.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功率公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功率的概念: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
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1W=1J/s,1kW=1000W。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根据所给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功率,并进行单位换算。
2. 思考题: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电功率知识,实现节能减排。
沪科版物理全册《16.3测量电功率》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全册《16.3测量电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全册第16章第3节《测量电功率》。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单位为瓦特(W)。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方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公式P = UI计算电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3. 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方法。
难点:电功率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电压表、电流表、电路图、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功率的思考。
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定义,解释电功率的概念,并强调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公式讲解:教师给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解释各个符号的含义,并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电功率。
4. 实验演示:教师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个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电功率,并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计算电功率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6. 例题讲解:教师选择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几个有关电功率计算和分析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方法。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1.学会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2.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的重点;自己设计电路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的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课前测评:
①是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表示是电流做功的。
②电功率的计算式。
③是额定电压,是额定功率。
引入新课教学,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教学
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点拨思路: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由P=UI可以看出,要测小灯泡的功率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如何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正好等于其额定电压呢?
(2)让学生画出实验电路图。
并让学生指出根据电路图需选择的器材、仪器有哪些?画出实验装置图。
(3)为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应设计怎样的记录表?
师强调学生要观察各种情况下灯的发光情况。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找一生试述实验的步骤。
师强调注意的问题,并总结步骤如下:
①按设计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注意观察电压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滑动,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代入P=UI公式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算出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算出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
⑤整理实验器材。
电压(V)电流(A)电功率(W)灯泡发光情况做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师巡回指导。
①解决同学们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③掌握实验的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3.交流与合作。
实验后再与周围同学交流,回答课本上的两个问题。
师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
4.利用家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电功率
本实验安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课外完成,课内强调实验的方法及测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