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贡与三大吝啬鬼的异同浅析

合集下载

文化常识--中外四大吝啬鬼

文化常识--中外四大吝啬鬼

外国的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出自《围城》、卢至--出自《一文钱》、监河侯--出自《庄子》、严监生--出自《儒林外史》。

1. 李梅亭--披着洋装的牛氓人物形象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2. 卢至--佛教愚民工具人物形象出自徐复祚的《一文钱》:有个大财主名叫卢至,有次出远门,在路上拣到一文钱,非常高兴。

(完整word版)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完整word版)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摘要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

关键词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一、葛朗台:资产阶级典型的吝啬鬼,爱财如命,吝啬,贪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最明显的是金钱的需求,由此金钱成了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物质,产生了极为腐败的金钱观。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崇拜金钱中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在金钱下的牺牲品。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

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也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

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者为了金钱不折手段的掠夺,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暴力进行掠夺”。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四大吝啬鬼分别出自:夏洛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葛朗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两个戏剧文学形象,两个小说主人公。

这四个吝啬鬼形象虽然由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创造,却都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而表现了内在精神世界方面的极度相似——惊人的贪婪和吝啬。

追求物质财富成为吝啬鬼们的绝对欲念,是他们生活的惟一目标,主宰了他们的一切意识和行为。

除了受共同的本性支配外,四大吝啬鬼都以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行事。

●凶狠刻毒的夏洛克。

夏洛克出现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是一个属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旧式高利贷资产者。

掠夺金钱,聚敛财富,是他生活的惟目的。

为此,他的个性表现为最残忍的凶狠刻毒,完全丧失了“人性”,与友谊、慈爱无关,成为魔鬼的化身。

他虽然拥有大量财宝,但不仅自己拒绝一切享受,还不给仆人饱饭吃,迫使仆人不得不另找主人;他从来不给女儿任何享乐,反叫她死守家门,不得外出一步,逼得女儿离家出走后,他想到的只是“我的银钱”,恶毒地诅咒亲生女儿:“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

”安东尼奥为成全朋友巴萨尼奧的婚事,向夏洛克暂借三千块钱。

夏洛克居心回测地与安东尼奥签订份到期不还钱就从借者身上割取一磅肉的血腥“借约”。

谁知借期已满,安东尼奥因故未能还钱。

凶狠狡猾的夏洛克告到法庭,并拒绝公爵与众人“慈悲为怀”的劝告,表示“把整个威尼斯给我,我都不能答应”,立即宣判,照约割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聪明果断的鲍西娅粉碎了他的阴谋诡计,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

他想谋害别人性命,却“活活要了他的命”。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活画了夏洛克凶狠刻毒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现实邪恶力量的胜利。

●贪婪狡猾的阿巴公。

17世纪法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剥削仍是发财致富的一大捷径,阿巴公恰好看中了这一点。

外国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

外国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

外国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认为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这四大吝啬鬼所作所为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有所不同,现作简要分析如下:1.夏洛克他是贪婪、残忍的高利贷者的形象,贪婪吝啬、冷酷自私、凶狠残忍。

可是夏洛克又是一个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受到基督徒的歧视和欺侮。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出发,又同情夏洛克所受的种族和宗教歧视。

这样,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典型形象。

2.阿巴贡他也是靠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剧本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

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

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揭露了高利贷者的丑恶本质,而且突出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么可怕的危害。

莫里哀对他的揭露,比起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批判,程度上要深得多。

3.葛朗台他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

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

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值。

但他惜钱如命,与阿巴贡很相似,对他人对自己都十分苛刻。

他用钱来衡量一切,把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所在,看到金子眼就放光,临死前还企图抓住为他作临终祈祷的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并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外国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外国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一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二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三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四是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世界四大吝啬鬼的出处——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世界四大吝啬鬼的介绍: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世界文学的长河中,有一些经典的吝啬鬼形象,他们以其极端的吝啬和独特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四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首先要提到的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夏洛克是个犹太富商,他贪婪、冷酷、自私。

在他眼中,金钱高于一切,甚至超越了人性和道德。

他对借款人安东尼奥恨之入骨,不仅仅是因为商业上的竞争,更因为安东尼奥的善良和慷慨与他的吝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安东尼奥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时,夏洛克坚持要按照契约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丝毫不顾他人的死活。

他的这种冷酷无情,充分展现了他内心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法国作家莫里哀在《悭吝人》中塑造的阿巴贡,也是吝啬鬼的典型代表。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他爱财如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不仅对自己苛刻,对家人也是极度吝啬。

他时刻想着如何节省开支,甚至连家里的食物都要严格控制。

他会为了一点小钱而斤斤计较,不顾及亲情和尊严。

他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却因为不想花费嫁妆而百般阻挠。

他的吝啬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悲。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更是将吝啬演绎到了极致。

葛朗台是个精明狡猾的箍桶匠,他通过投机生意发家致富。

他对金钱的占有欲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会半夜里把自己关在密室里,“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他的妻子病重时,他关心的不是妻子的病情,而是妻子死后自己的财产。

甚至在女儿欧也妮把自己的金币送给了堂弟后,他对女儿进行了无情的惩罚。

他的一生都被金钱所束缚,最终在对金钱的痴迷中死去。

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地主形象。

他拥有着大片的土地和无数的财产,却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

他的穿着破烂不堪,家里堆满了各种无用的杂物,却舍不得扔掉。

他对农奴极其苛刻,甚至连农奴死了都不放过,还要去骗取他们的户口,以谋取利益。

他的吝啬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完全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和人性。

欧洲三大吝啬鬼形象异同

欧洲三大吝啬鬼形象异同
制 的危机 日益严重 , 地主庄 园经济纷纷败 落, 濒临破产 。老年 的泼 留希金赶上 这个 时候 。他的家道 衰落, 他也 变得贪婪 成 癖 ,晚年孤 独的生活又增 加了他 的猜疑 和卑 劣。 生活在 1 9 世纪初期的葛朗 台比泼 留希金懂得经营 ,懂得 货 币流通 的秘密 , 懂 得买卖公 债 、证 券交 易 、投机 钻营等 积
跟畜 生过不去 ,他猫竟然偷吃 了他 家吃剩的羊腿 ,把猫告上 法 院 ,他家里的马只有干活 的时候 才有 得草料吃 ,平 时是 只
夏洛克 、阿 巴公 、葛 朗台更甚 。其病 态 的贪 欲, 精 神 的僵 化 恰 是封 建地 主阶级堕落 到极点 的标志 , 体 现了 1 9 世纪俄 国封 建农 奴制 日益腐 朽 的现实 。早期 的他 可 以说 是个精 明的地 主 ,然而 , 随着俄 国工业 资本 主义 因素 的不断增长 , 封建农 奴
会转型 时期人欲 的膨胀及人性毁败 的根 源和本质 ,揭 示其 形象蕴涵的深刻意义及 其深远 影响。 关键词 :吝啬鬼 ;人物对 比;聚敛财 富
早在 1 6 世纪文艺复兴 时期 ,英 国作家莎士 比亚就在 《 威 啬鬼 ,葛朗台 比起前二位来说 ,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 尼斯商 人 》中塑造 了较早 的悭吝人 夏洛克形 象, 到 了1 7 世 纪 又利用 到手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 ,大搞商 品投机 ,大放 高 法 国莫里哀创作 了名剧 《 悭吝人 》, 使 阿 巴贡成为吝啬鬼 的 利贷 ,还插手债券市场 ,进行公债投机 。 典 型 ,巴尔扎 克创作 了 《 欧也妮 ・ 葛 朗 台》之后 ,俄 国作家 泼 留希 金生 活 的年 代 ,正处在 俄 国封建农 奴制 开始解 果 戈理 又在 《 死灵魂 》中塑造 了泼 留希 金的形象 ,使这个人 体 、资本 主义生产关 系开始形成的时期 。到 了泼 留希金作 为 物形 象系列又增风采 。他们组成 了欧洲 文学史上一类丑恶人 个吝啬鬼 出现 的4 0 年代 ,俄 国的资本主义 已经有所发展 。 物 的画廊 ,却 同样给后人 以美 的享 受和艺术上的启迪 ,具有 作 为这样一个新 旧交 替时期的庄园主 ,在泼 留希金身上 ,却 永 恒 的艺 术 魅 力 。 更多地体现 了旧有 的封建农 奴制的腐朽与没落 。泼 留希金 的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分析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分析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分析作者:张跃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吝啬鬼都是为人们所鄙夷的一类人。

他们的所言所行,所做所想,都成为世人揶揄嬉谑的对象。

本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吝啬鬼形象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吝啬鬼中图分类号:I0-03;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9-004-01吝啬,一个贬义词,代表小气的意思,也被世人视为一种不良的人格特征。

拥有这种品性的人,被称之为吝啬鬼,即指非常小气或很小气的人。

过多的将财富占为己有,不愿意与人分享。

这样的人物,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不分过境,比比皆是。

一、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欧洲文学中最为人所知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吝啬这样一种“品质”。

(1)凶狠的夏洛克。

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变得越来越不可调解,到90年代,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尖锐。

莎士比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威尼斯商人》的,并塑造了夏洛克这样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夏洛克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他采用封建社会残留下的方式敛财。

同为商人的安东尼奥为人宽厚,借钱给别人从不收取利息,夏洛克对此嫉恨在心,认为威尼斯只要有安东尼奥的存在,自己在收集钱财的路上便有了绊脚石。

而为帮助好友结婚,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高利贷,夏洛克想借此机会复仇,便与安东尼奥签约,若到期便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一磅肉。

由此可见夏洛克记仇凶狠。

(2)多疑的阿巴贡。

莫里哀创作《吝啬鬼》的时候正处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在经济快速的发展下,诞生了一个靠高利贷聚敛钱财的吝啬鬼阿巴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巴贡与三大吝啬鬼的异同浅析
在璀璨的欧洲文学长河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四大吝啬鬼有异有同,本文重点是阿巴贡与另外三大吝啬鬼的异同。

《悭吝人》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谁拿了他的钱宛若夺了他的命,同样,他吝啬成癖。

剧中情节:在不用马时,将马拴在马厩,也不喂食,在需要用到马车时,再喂马,而马已经连它自己都拉不动了,更何况说是车呢。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对自己也同样如此,以至于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吃荞麦,这都是通过他的仆人描述的。

他的儿子穿着当时的普通服饰,他便强调衣服的价格,说还不如去放债,并准确的报出盈利的数目;在他的仆人衣服上有破洞时,他便让他倚着墙,这样就不会影响他家的形象,有油渍时,便让用帽子挡着,吝啬至极,在发工钱时总会准备大吵一架,以便找理由不给钱。

同时,他还不顾儿女各有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足以当她父亲的老爷,丝毫不顾及儿女的意愿。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在他藏那一万法郎是,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比关心自己的儿女更甚,他爱自己的儿女,但是他更爱钱。

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说的,是一个‘这个’如此。

”四大吝啬鬼虽都是守财奴,但是他们都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

莎士比亚写夏洛克,他虽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他承受的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宗教的迫害。

他被众人骂作异教徒和杀人的狗,长袍和胡须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既可恨又可怜,这博得观众和读者的一点恻隐之心。

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会耳聋口吃,装愚守拙。

他不仅把索漠人玩于掌上,而且“开巴黎人的玩笑”。

他干预亡弟的破产案,是因为“想把巴黎人捏成齑粉,非得找些材料让他施展一下狡狯的本领不可”。

他这个人虽有钱,但是劳动人的本质展露的淋漓尽致,从他身上似乎还能隐约窥见箍桶匠的影子,他可以修理楼梯,钉箱子。

相较之下,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是完全否定的,对他这个人及他代表的制度的否定,泼留希金在妻子死后,逼得大女儿离家。

儿子服兵役,他竟送一些诅咒想从此与其断绝父子关系,为的是剥夺儿子的继承权;最后连小女儿也被逼得夭折。

而对阿巴贡就稍显单薄,因为依靠的是用闹剧去增加喜剧氛围,从而增强对阿巴贡的讽刺。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其共性都是敛财。

但是他们敛财的方式又不一样。

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这种倍受歧视的地位使他在文中具有某些同情的意味。

另一方面,他一心想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却又表现出他凶狠的一面。

而葛朗台与泼留希金都是通过剥削的方法为自己赚得更多的财富,但是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剥削手段。

葛朗台是资本剥削的方式,他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不仅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泼留希金是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其次,人伦泯灭,连家中妻女都成了被剥夺的对象。

泼留希金在妻子死后,逼得大女儿离家。

儿子服兵役,他竟送一些诅咒想从此与其断绝父子关系,为的是剥夺儿子的继承权;最后连小女儿也被逼得夭折。

夏洛克的女儿则被关在家里替父亲看守钱财,不能有任何正当的生活要求,无奈与情人私奔。

葛朗台不但哄骗了妻子带来的几十万陪嫁,还要从她们母女俩人的口里和日常费用里挤出钱来,并在妻子死后,骗取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

阿巴贡则是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女儿嫁给不要陪嫁的老爷。

第三,精神变态。

他们不知道金钱财物的用处,只是日日夜夜守护它,把金钱等同于生命,他们都是金钱的狂热爱好者,一味的崇拜金钱,聚敛财富,失去了正常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这四大吝啬鬼,不仅是四个吝啬鬼,更诠释了四个时代,泼留希金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

夏洛克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贡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则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丑恶人物,必将被社会抛弃。

但是作者却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亮点,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他们对丑陋的人物的刻画,给予后人美的享受和艺术上的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