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文化差异下地吝啬鬼形象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_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贪婪和吝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孽生兄弟。
我国宋代就有人给贪婪的吝啬鬼作了绝妙的定义:“ 虱子背上抽筋 , 鹭鸶腿上割肉 , 古佛脸上剥金 , 黑豆皮上刮漆。
” 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吝啬鬼们贪得无厌的共性。
在西方文学中 ,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 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 , 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 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 就是这一绝妙定义的最好诠释。
他们既贪婪成癖 , 又吝啬成鬼 , 沦为物的奴隶而失去正常人的本性 , 以至于对人对己都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克扣。
生活上爱财如命 , 吝啬成癖。
吝啬鬼们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 , 不考虑现实需求 , 一味地惜财克扣 , 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家财万贯 , 农奴上千 , 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 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 是旧袜子 ? 腰带还是绷带 ? 不能断定。
但决不是围巾。
…… 一把发黄的牙刷 , 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 , 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悭吝人》里的阿巴贡自己常常饿着肚子上床 , 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 , 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葛朗台的吝啬也是出了名的 :夜晚点两根蜡烛 , 他必定要吹熄一根 ; 谁碗里的面包渣不吃干净 , 他就会老大不高兴 ; 尽管他很有钱了 , 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 , 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对待家人薄情寡义 , 不近人情。
阿巴贡、葛朗台为了金钱愿意牺牲儿女们的幸福。
前者执意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 , 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 ; 后者威逼女儿不许谈恋爱。
泼留希金做的更绝情 , 女儿成婚 , 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 ; 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 , 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 , 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 , 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
葛朗台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 , 全然不念夫妻情分。
在他们的身上 , 已经完全褪去了人性的光环 ,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贸易关系 , 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厉害关系。
中外吝啬鬼形象的对比

中外吝啬鬼形象的比较吴军(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81 200807040127)摘要:一提到“吝啬鬼”的形象,人们很容易地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儒临外史》),一个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严监生和葛朗台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外吝啬鬼的代表,通过对严监生与葛朗台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的比较能较好的认识到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吝啬鬼差异严监生葛朗台在文学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许多的吝啬鬼形象。
其中外国文学中最为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而中国四大吝啬鬼是钱钟书《围城》里的李梅亭、徐复祚《一文钱》中的吝啬鬼卢至、庄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的监河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这8个闻名中外的吝啬鬼形象可以说代表了中外文学史上对吝啬鬼形象描写的最高成就。
他们各有特色,代表了各自的文化背景、社会现实,其中中国的吝啬鬼形象与外国的吝啬鬼更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
下面举例葛朗台与严监生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的典型来比较一下中外吝啬鬼的差别。
严监生和葛朗台,这两个人物虽处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却以各自特有的艺术魅力活跃在世界文学画廊中。
但是如果将他们二人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虽然他们都被称为“吝啬鬼”,两人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但是他们身上却有很多的不同点,有些甚至是本质上的差异。
我们从他们各自写作的背景以及两个人物形象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区别。
一,写作背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写于1750年左右,乾隆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虽然当时国内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发展十分缓慢,封建专制统治依然“牢固”,因而吴敬梓能够塑造的也就是一个贪婪的封建地主的形象,他不可能像巴尔扎克那样塑造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
中俄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对比分析

中俄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对比分析作者:吴素珍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7期摘要:严监生与泼留希金这两个吝啬鬼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同为吝啬鬼,但是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大不同。
要知道,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吝啬鬼,都是受一定社会和个人因素影响。
本篇论文探讨中俄吝啬鬼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他们吝啬形象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严监生泼留希金吝啬鬼形象差异成因1.引言开始本文写作之前,对吝啬鬼得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说到“吝啬”人们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小气”“抠门”等词,可见吝啬鬼也可理解为“小气鬼”,“抠门鬼”。
然而这些意思却不是很明确,为了让本篇文章顺利进行下去,且让我们来看看词典当中是如何定义的:“吝啬鬼,就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的人。
”有了这个概念,再让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都有哪些典型。
外国文学作品当中,众所周知的吝啬鬼形象很多,如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里栩栩如生的泼留希金。
与之相比,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能够为世人所知的并不多,因此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就成了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2.中俄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严监生与泼留希金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由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虽然同为吝啬鬼,但是形象却略有差异。
2.1《儒林外史》之严监生。
大多数人对严监生吝啬的表现,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他临终之际那段精辟的描写:“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外国四大吝啬鬼

外国四大吝啬鬼篇一:外国文学史上各具特点的〝四大吝啬鬼〞摘要: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其中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里的阿巴贡,果戈理小说>里的泼留希金,以及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葛朗台,堪称是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泼留希金的迂腐,葛朗台的狡黠,各自拥有不同的形象侧重.构成了他们属于自己的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本篇课程论文从原著出发,比较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的异同,突出其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留希金出现最晚,果戈理的>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贡第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第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残忍而阴险之最 mdash; mdash;夏洛克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中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 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贪婪致极,残忍致极,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爱财如命.但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婪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 二.贪婪而狡诈之最mdash; mdash;葛朗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中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mdash; mdash;葛朗台. 葛朗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巴尔扎克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 mdash; mdash;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当独生女声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扑过去想抢回时,老头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为一只梳妆匣气死了太太,女儿按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那等于要了葛朗台的命,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便百般讨好自己的女儿,甚至常在她面前哆嗦,装模作样,以亲情为诱饵,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并且常利用女儿对情人的特有感情占便宜.这些都表现了吝啬鬼个性的另一个侧面mdash; mdash;狡诈.但葛朗台毕竟是拜金狂.当他到弥留之际,生命力退守在眼睛里时,他能够睁开眼时,竟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金子,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竟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贪婪狡诈致癫狂是葛朗台最突出的特点.巴尔扎克以一种令人发笑的情节与叙述,展现了鲜活而又饱满的吝啬鬼形象. 三.没落而腐朽之最 mdash; mdash;泼留希金同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一样,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在他的名著>中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 mdash; mdash;泼留希金. 作为吝啬鬼,夏洛克和葛朗台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他的住室,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对他人却吝啬.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 mdash; mdash;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腐朽没落是泼留希金的本质特征.果戈里在>中,通过大量的侧面描写,如泼留希金的庄园.泼留希金对待子女的态度,对他拥有的物质的守护,都使读者看到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同时将一个腐朽的财主的形象展现出来. 四.节省而多疑之最 mdash; mdash;阿巴贡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创作对一切不合理性的社会导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自己也打算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而分文不费.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他总是为自己一万银币的安全担心,怀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作者用了酣畅淋漓的艺术夸张手法突出了阿巴贡种种变态心理,绝妙而逼真地勾画了他极端吝啬的性格特点.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嗜钱如命,极端吝啬,多疑是阿巴贡形象的典型特征.莫里哀通过喜剧,将阿巴贡饿着肚子节省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对社会导致的恶现象进行了一翻辛辣嘲讽,脍炙人口. 在外国文学史中,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出自四位名家,角色的背景各有不同,因此,他们吝啬的特点也各有特色.本篇论文将其概括为夏洛克的残忍,阿巴贡的多疑,泼留希金的迂腐朽,葛朗台的狡诈,各自拥有不同的形象侧重.如今,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们也会将在文学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郑克鲁,黄宝生,陈建华,蒋成勇>(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_._ [2](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_._ [3](法) 莫里哀著, 李健吾译 > 中国戏剧出版社 _._ [4](俄罗斯) 果戈理著, 满涛 , 许庆道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 _83._ [5](法) 巴尔扎克著, 张冠尧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_._篇二: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 (莎士比亚 >) 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2.阿巴贡 (法国莫里哀喜剧>, 或译名为>.>) 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整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3.葛朗台 (法国巴尔扎克长篇小说>, 原译名为>)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4.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 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四大吝啬鬼,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溜希金出现最晚,>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公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险恶的说: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作为吝啬鬼,夏和葛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创作对一切不合理性的社会导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附:中国的吝啬鬼>中的严监生:〝……晚间挤了一屋子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一段文字描写,被人们视为是严贡生吝啬性格描写的之笔,他最后伸出的两只手指头,被视为和葛朗台临死抓金子的描写如出一辙.但是我以为他临死伸出的这两根手指,不能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而要放到其生前和死后来看.这两根手指既是他猥琐可怜一生的最生动写照,也是他那操劳忧虑心境的延续,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家产和妻儿前途的重重顾虑和担忧,并不能简单视为〝吝啬〞性格描写的强化之笔.这一细节描写,给人的感受是沉闷的,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我们仿佛听到作者嘲笑声,在嘲笑严监生的一生,他辛苦非常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最终的结局是那样的悲惨.把它和巴尔扎克的小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那些细节描写比较,给人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葛朗台临死前,让女儿把金子拿到面前来:〝一连几小时盯住金子,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婴儿一般,露出一点很吃力的笑意.〞他看到教士手里拿着做法事用的十字架,就想把它〝抓到手里〞,这〝骇人的姿态〞也就要了他的命.这些细节描写,赤裸裸地暴露了这个贪得无厌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厌恶.而严监生监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只能让人感到他的无助.可怜和可悲.由此可见两位大师对各自笔下人物态度的有着多大的不同.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成功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险恶的说: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作为吝啬鬼,夏和葛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篇三:欧洲四大吝啬鬼欧洲四大吝啬鬼爱钱是人的本性,这点我们必须承认.可人的欲望是可以节制的,所以世界上存在廉洁.乐于助人的人们,但这个世界总不都是那样完美的,贪婪.自私的人也是可见的,因为万物皆是矛盾体.人们在诉说美的时候,也不忘去描述那些〝劣质品〞.也许这样更能彰显美,凸显丑恶.中外文学都有对吝啬鬼的描述,下面将简单介绍他们并谈谈个人感受:第二位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中的阿巴贡.他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第三位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中的葛朗台,他一生只恋着金钱,从来只是认钱不认人.侄儿查理为父亲的破产自杀而哭的死去活来,他居然说:〝这年轻人(指查理)是个无用之辈,在他的心里是死人,而不是钱.〞在他看来,人死是小事,失去财富是大事.妻子要自杀,葛朗台根本无所谓,而一想到这会使他失去大笔遗产,他心里就发慌.于是千方百计地抢夺了女儿欧也妮对母亲财产的继承权,并惺惺作态许诺按月付1_法郎的〝大利钱〞,可一年下来,一个子也没舍得给女儿,太太生命垂危之际,他唯一的思考是治疗〝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葛朗台把爱奉献给了金钱,而把冷漠无情的留给了自己,并通过自己有施与他人,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用〝他的吝啬作风把女儿训练成熟〞,而且〝变成了习惯〞他这才放心地把伙食房的钥匙交给她.其次,他还是个占有狂.看到金子,要占有金子,便是他的执着狂.他抢夺女儿的梳妆匣,象老虎一样扑向睡着的婴儿.他担心女儿分去他手中一部分家财,〝在女儿面前打哆嗦,〞完全失去了常态.晚年患了〝疯癫〞,只能坐在轮椅上靠人推来推去,但他还亲自看藏着金子的密室.教父给他做临终法事,他竟想把镀金的十字架一把抓在手里.他临死时最依恋的不是唯一的女儿,而是将由女儿继承的那笔财产,并吩咐女儿要好好代为管理,等到她也灵魂升天后到天国与他交帐.一句话,随着时间推移,守财奴的占有狂,更是变本加厉. 第四个是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中的泼留希金,他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这样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
中外吝啬鬼形象

中外吝啬鬼形象吝啬鬼:为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的人。
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残酷和不近亲情,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他们失去了常人的行为和心态。
夏洛克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
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
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
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阿巴贡是靠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剧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
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
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么可怕的危害。
葛朗台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
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
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值。
但他惜钱如命,与阿巴贡很相似,对他人对自己都十分苛刻。
他用钱来衡量一切,把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所在,看到金子眼就放光,临死前还企图抓住为他作临终祈祷的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并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他除了金钱以外,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发财的快乐以外,体验不到任何幸福。
李梅亭不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主角,在对他有限的描述中却每笔刻画都刀刀见血,异常辛辣尖酸于笔端。
李梅亭在自身利益方面他自私、小气,但却长于精算,是个很有心计的人。
严监生与葛朗台形象比较

严监生与葛朗台形象之比较082021034 陈凯18世纪,中国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创造了一个严监生的形象,一个世纪后,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也创造了一个葛朗台形象,这两个艺术形象性格很相似:吝啬而缺少人情,被人同指为“吝啬鬼”。
他们同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悭吝鬼形象。
下面我就时代背景和性格特点和家庭观念这三个方面来作比较,分析他们作为中外著名的吝啬鬼形象的异同。
一、没落的封建社会与上升的资本主义。
一个作家的文学创造无疑贯穿着作家自己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倾注了作家个人感受、认识、评价与理想,着眼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的思想、感情、命运、心理冲突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与揭示。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不例外地包含着他本人对生活的反省。
吴敬梓与巴尔扎克根据自己的社会体验各自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成为文学史的不朽典型,各自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某种社会内容。
但是,吴敬梓的“吝啬鬼”与巴尔扎克的的“吝啬鬼”又有着本质的差异。
严监生生活于封建阶级衰落的中国,葛朗台生活于资产阶级上升时的法国,因而,他们的身上各自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民族、阶级和个人性格、气质,各自形成“这一个”。
形成这种差异是与这两位作家的经历、世界观、创造方法有关。
巴尔扎克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16—1819年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这是他认识社会的三年,通过律师事务所的窗口,他看到巴黎社会的腐败与司法界的卑鄙勾当。
以后社会上的坎坷经历使他进一步认识社会,深感金钱的魔力,领略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觉察到社会痼疾:腐朽的、贪婪的、虚伪的、丑恶的。
他创作《人间喜剧》是在1829年至1848年之间,正是大资产阶级金融贵族统治上升时期,作家生活于“金钱污秽和鲜血同归一流”的恶浊社会中,认识“金钱肆虐,人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现实,由于他坚持“真实”、“典型”地“照原样表现世界”,因而《人间喜剧》实质就是贵族阶级的衰亡史与资产阶级的发展史的再现。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看中西文化之差异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看中西文化之差异作者:刘正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摘要: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与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久负盛名的吝啬鬼形象。
他们生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既有突出的共性,也有鲜明的差异性。
本文通过对两个形象的比较分析,探讨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本语境中,他们具有的不同人格,揭示出他们蕴涵的不同社会意义、内涵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严监生;葛朗台;吝啬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84-01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汇集众多的吝啬鬼形象,吝啬鬼的形象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与时代,彰显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在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是他们的显著共性。
通过对葛朗台与严监生两个艺术形象进行研究,以探讨二者所蕴涵的不同社会意义、内涵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人物性格成长环境之对比《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极力地批判了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以法国资产阶级的血腥掠夺和金钱势力的严酷统治为背景写作的,成功地塑造了贪婪吝啬、凶狠残忍的葛朗台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冷漠无情。
两部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葛朗台与严监生这两个吝啬鬼形象由于具体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以及他们自身的不同性格,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所谓艺术创造,就是艺术创作主体根据不同的题材领域,在对社会历史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把握,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
这些作家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代表。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学了《守财奴》,同学们记忆最深刻的恐怕是葛朗台临死前想抓住教士的镀金十字架的情节。
其实,作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通过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
除了葛朗台,在中外文学作品中,还有一群令读者过目难忘的吝啬鬼形象。
在欧洲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以及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堪称吝啬鬼典型。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泼留希金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
夏洛克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
阿巴贡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是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这四大吝啬鬼,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在我们中国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四大吝啬鬼形象。
他们是思想家庄子《外物》篇中的监河侯,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中的卢至,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围城》里的李梅亭。
其中,《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吝啬鬼。
作家这样来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 (1)(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二)中国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二、中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比较 (2)(一)中西方吝啬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特征 (2)(二)作家创作手法比较 (5)(三)作家创作思想比较 (5)三、形象差异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6)(一)金钱观上和人情观上的差异 (6)(二)当今吝啬鬼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7)四、中外文学中吝啬鬼形象的价值评判 (7)(一)正面分析 (7)(二)反面分析 (8)五、总结 (9)参考文献 (10)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享用不尽的财富是西方文学中大多数吝啬鬼所共有的特点。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吝啬鬼却全都嗜财如命,对一点小事都会斤斤计较。
即使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也没有阻止他们过着乞丐一般贫苦简陋的生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果戈里塑造的富人泼留希金,光是农民奴隶就有上千个,家里资产更是雄厚富有,但一如既往的小气吝啬。
果戈里是这样描述的:“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
但敢肯定这决不是围巾。
……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为了节省,经常饿着肚子睡觉,有时实在忍受不了饥饿就跑到马棚和马抢荞麦吃。
巴尔扎克作品《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他的小气肤浅也是人人皆知的,就连每天家人的食物也要自己按量亲自分发,哪怕是多点了一根蜡烛也要熄灭一根才能安心睡去。
可见这些吝啬鬼的心中只装着金钱!吝啬鬼们完全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做人的道德。
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自己却过得像个乞丐一样还时常惦记邻居家值钱的东西,并时不时偷来一些,这就是泼留希金。
上千个农奴只发给他们一双靴子。
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把钱借走,哪怕带有“给”“借”意思字眼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
另一个吝啬鬼夏洛克,他手下的奴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个个面黄肌瘦,可怜的像个骷髅,他却视而不见。
我们都知道,他视安东尼奥为最大的敌人,他总是处心积虑地从他那里搜刮,时刻准备用刀子割安东尼的一磅肉。
为了金钱丧失人性,心狠手辣,在夏洛克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葛朗台,吝啬鬼形象的另一典型代表,他一辈子都在扮演金钱的奴隶,但时光不会因为金钱的积累而停止,作者对他吝啬的最后写照,在生死弥留之际,死死的抓住神父手中用黄金打造的十字架。
泼留希金、阿巴贡也是西方作品中吝啬鬼的极品代表,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聚敛财富,看到任何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据为己有。
(二)中国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很多类似的吝啬鬼。
其中《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一角色最引人注目。
严监生家境富有,资产数十万白银,但其吝啬行为与西方吝啬鬼如出一辙。
日常生活过的勤俭贫苦,肉在他生活中是极度奢侈的东西,哪怕是过年过节也很难买上一点。
生病到只剩一口气的地步也不舍得花钱医治。
生死弥留之际,看到小妾拿来灯盏之时,还固执地伸出两根手指,盯着灯盏不肯咽气。
当家人将灯盏中的两根灯草挑落一根后,方才安心离去。
这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使他成功入围世界吝啬鬼名录。
他以特有的富于东方色彩的吝啬表现,成为东方吝啬鬼的典型代表。
另外还有元代剧作家郑廷玉《看钱奴》中的贾仁, 家产数不胜数,田产面积大的连乌鸦都很难飞过,珍珠翡翠、绫罗绸缎,不计其数,但对陷入贫苦潦倒的人的掠夺没有丝毫的手下留情。
贾仁自己也是连半文钱都舍不得花 , 自己的东西舍不得分一点给别人,别人的东西却都想据为己有。
他自己也说过,谁如果向他借钱就像拿刀子挑了他的筋一样疼。
让人对其吝啬贪财的一面印象深刻。
二、中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比较(一)中西方吝啬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特征欧洲社会对吝啬鬼形象的塑造可谓是精彩纷呈,隽永传神,其中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有《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里的阿巴公,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他们虽然产生在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笔下,但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具有共性的同时又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四个吝啬鬼具有相似的脾气,相仿的年岁,富有的资产,但吝啬的性格,是他们身上共有的特点。
心胸狭隘、小肚鸡肠,视金钱为生命待亲情如薄纸,精神世界极度空虚。
在这些共性之下,作者塑造的吝啬鬼们又各具自身鲜明的个性:迂腐守旧,愚蠢落后的泼留希金、凶狠毒辣极富报复心的夏洛克、嗜财多疑的阿巴公、狡黠刁钻的葛朗台。
吝啬鬼泼留希金就是果戈里针对俄国19世纪奴隶制的社会现实塑造的,迂腐,封建,守旧是他身上独有的特征。
一小块旧鞋底,一个旧铁钉,一片碎瓦块甚至一张破损的纸和掉了毛的笔在他眼里都是宝贝。
正是通过将拥有巨大财富的富人身份与外表上显露出的极度寒酸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剖析泼留希金鲜活形象的一把钥匙。
泼留希金的愚昧表现在他既是巨大的浪费者又是个守财奴。
对待女儿一毛不拔、对待农奴残酷压榨、对待自己更是吝啬至极视财如命。
而另一方面,他让大量的财富在仓库里“霉烂变灰”渐渐烂掉,任其白白浪费。
果戈里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强调了地主阶级寄生剥削的本质,讽刺了他们的愚蠢和落后。
与泼留希金不同,夏洛克不迂腐,遇事机警敏捷,精于工计,他是一个精明而贪婪的高利贷者,凶很毒辣是他独特的个性,具有强烈的报复心和极大的贪欲,人性的毁灭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极致。
同样身为高利贷者的阿巴公,多虑多疑是区别于其他吝啬鬼所独有的性格特征。
他每时每刻都在提防戒备中度过,怀疑身边所有人都是盗贼,就连猫儿、狗儿、马儿,也是他提防戒备的对象。
作者运用了言行恶习反复叠化的艺术手法渲染了阿巴公多疑的性格。
钱,不仅是贯穿剧情发展的一条线,也是阿巴公身上的一根筋,他的一切的情绪的来源无不受着金钱调度与支配。
语言上讽刺手法的运用和动作上夸张手法的运用,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最主要手段。
与阿巴公相比,葛朗台思维就敏捷的多了。
他工于心计,善于谋划,长于投机倒把,是个投机钻营的行家里手。
提到中国的吝啬鬼形象,最具典型意义的要数严监生了,他生活在科举之势愈演愈烈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嗜财又舍财,受重人伦重子嗣的传统封建伦理的影响,严监生天生胆小怕事,而且他的考生功名是花钱买来的,无法与妻舅哥哥相比。
所以形成他处事谨小慎微畏惧灾祸的性格。
钱是他拉拢亲戚,增加人际交往,保全自己和家人的生存武器。
对官场处事方面严监生从不敢怠慢,花钱为哥哥解脱罪名,妻子死后送两位妻舅些许首饰,并且给予两位舅爷两百两银子作为盘缠,再三拉拢贿赂两位舅爷就是为了借两位舅爷的秀才身份为自己撑门面。
正是这种既畏惧灾祸又不敢享受的卑微性格,造就了他即嗜财又舍财的双面人格形象。
临终前,因两根灯草而不肯闭眼执意要挑掉一根,绝好的诠释了他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欧洲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具有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上升时期的主要特征,突出表现在传统社会受到物质文明强有力的冲击,蛮横霸道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将一切原始的宗法的田园般的关系破坏殆尽。
世上一切的物质都因金钱而存在——人,也不例外。
在倡导个体本位,相信天国来世的西方文化下,他们利用一切手段开拓资本,掠夺金钱,贪婪吝啬,不择手段。
他们的人性已经完全泯灭,高利贷作为生钱发财的快速手段使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一敛财手段——葛朗台不仅进行高利率的盘剥,进而还在政治界、金融界投机,获取暴利。
在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价值观念下,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本性和敲骨吸髓的本质被一针见血的戳穿。
西方吝啬鬼的行为深层动机是不顾一切的占有金钱,虽然这种形式以物质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剖析本质却是体现在精神上的贪婪。
处于转型中的欧洲社会,建立在肯定和维护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物质文明”刺激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畸形欲望和各类恶德败行的泛滥,发展到后来导致了整个社会人性的全面异化和人格的彻底沦丧。
上帝创造人类所赋予的生命的纯洁、高雅、优美的天性被人类所摒弃、他们从同一角度变现了资产阶级社会人伦的畸形发展与败坏,以至于彻底毁灭的社会性、历史性高度。
这不仅仅是那个时期吝啬鬼们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他们是贪婪的可恶的,同时也是可悲的可怜的。
金钱的诱惑使他们无法抗拒外界环境而沦为金钱的奴隶。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创作于乾隆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资本主义虽在少数地区出现萌芽,但速度十分缓慢。
所以在封建专制统治依然牢固的背景下,他不可能像巴尔扎克一样塑造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
在严监生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带有封建社会自私性封闭性,好面喜功的封建地主形象。
严监生的命运也是受封建思潮和科举制度的双重影响下造就的。
他是一个沉迷于科举功名的人,同时也是被科举文化扭曲了人性的人。
他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封建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吝啬鬼形象独有的性格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时期作为农耕民族,崇尚节俭,古朴简约的自然小生产者的形象。
受传统中国节制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严监生贪恋吝啬的性格。
而科举制度一朝中举功成名就的历史现实是严监生吝啬贪婪性格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这些都是严监生作为吝啬鬼吝啬的一面。
科举制度下盛行的儒家文化使得他又对身边的“达官贵人”有着豪放的一面,在身边带着官衔帽子的亲戚朋友面前,严监生自知社会身份低下不得不用金钱来拉拢关系,消灾除祸。
此外除却严监生这一吝啬鬼之外,还有诸如《警世通言》中的金钟、《拍案惊奇》中的贾仁、《照世杯》中的穆太公等。
他们身上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被金钱所侵蚀的扭曲人格以及扭曲的价值观。
他们都是封建地主阶级身份,而这一阶级正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而发生着变化,使得他们对金钱有着更高的追求。
从整个封建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来看,地主阶级占有着社会上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但他们仍不满足,永无止境的向周围的人甚至自己压榨出更多的财富。
对金钱的占有欲由此越来越强,逐渐成为他们的人生目标,但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也逐渐匮乏,道德意识渐渐丧失,人性的堕落也随之而来。
此外,13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动荡始终未平,元朝统治者无视民间疾苦激化社会矛盾,使得起义不断社会动荡。
明朝的吏治败坏使得平民生活面临着既要应对天灾,人祸也一直不断的状态。
清朝更加在封建体系的崩溃中,加重了社会经济危机。
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使得人们潜意识里对金钱的渴望更加剧烈——只有金钱是他们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贪婪的性格特征更加强烈。
所以经济的不稳定和自足性是造成地主阶级之外平民吝啬鬼形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二)作家创作手法比较就用《铿吝人》和《看钱奴》的比较为例。
塑造人物是误会巧合手法的运用, 是《铿吝人》作品创作中成功的一笔。
嗜财如命的阿巴公准备将女儿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爵爷目的是为了省掉陪嫁费, 但自己一心想娶年轻漂亮的姑娘玛丽亚娜, 孰不知玛利亚娜和自己的儿子才是真正的一对, 而女儿心中一直心系的是法莱尔, 更不可思议的是儿女真正的恋人竟都是昂赛耳默(有钱的爵爷)多年前失散的亲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