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如何去审题
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中考作文审题是指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从而确定写作的角度和思路。
下面是一些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1. 仔细阅读题目。
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
可以通过慢读和反复阅读等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2. 理解关键词汇。
题目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键词汇,比如“描述”、“阐述”、“说明”、“分析”、“比较”等。
对这些关键词汇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清楚它们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要求。
3. 确定写作目的。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比如是要陈述一个观点,还是要描述一个事情,还是要说明一个原因等。
明确写作目的有助于明确写作的焦点和内容。
4. 分析题目类型。
中考作文题型多种多样,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针对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
比如记叙文要有情节和人物,说明文要有事实和例子,议论文要有论点和论证等。
5. 确定写作角度。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观点,确定写作的角度。
这是写作的立意和出发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比较利弊,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6. 确定思路和内容。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写作目的,确定写作的思路和内容。
可以用脑图、提纲等方式来整理和构思。
明确写作的主题和要点,有助于组织好文章结构和内容。
7. 注意排除干扰信息。
有时候题目中会包含一些无关或者干扰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惑和误导。
因此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信息,确保把握住题目的核心要点。
8. 参考范文和素材。
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和素材,了解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这有助于丰富写作的内容和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9. 注意时间和字数的限制。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关于时间和字数的要求,确定写作的时间安排和字数控制。
这有助于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掌控时间和写作进度。
中考作文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只有对题目进行准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确定好写作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写作指导浅谈作文审题技巧

写作指导浅谈作文审题技巧一、总体认知法审题要做到全面、认真。
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题目下面的附带说明、要求,甚至连题目的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领会和研究,否则,就可能出偏差。
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有可能跑题,所以审题要对题目全面地进行分析。
二、捕捉题眼法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
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如《一个宽容的人》,“宽容”二字,要求所记叙的人物的思想、言行应宽宏有气量,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的题眼。
但是有时也有谓语中心词作题眼的,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倘能就文眼问几个“为什么”,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审清文题的关键词,捕捉住了题眼,将使你的写作更有的放矢。
三、题意引申法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如文题《花开的声音》,“花”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花,也可以是想象中的花,如爱心之花、友谊之花、文明之花、青春之花、廉洁之花、诚信之花等。
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思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题目,如《小草》《春雨》《落叶》等,这类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
这些题目,灵活*很大,题目的范围相当宽泛,要借助联想,把握它的引申意义或象征意义。
例如以《路》为题,既可以写一条具体的路,也可以取其引申义,写一条抽象的路,如:自学成才之路,艰苦创业之路。
因此,碰到这一类题目时,要审清题意,就要通过联想等手段,深入挖掘它的引申义或象征义。
四、填补标题法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的标题。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 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从材料出发,概括提炼出“面对自身缺陷不 回避,直面不足”“运用智慧,灵活应变”“抓住关键,化解难题”“运用智慧,善于 思考”“思维开拓与创新”等紧扣材料中心的观点;能够立足自我,从“当今学子”这 一角度来写,考生身份特征明显,时代气息浓厚;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 言表达有表现力。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立意: • 1、因付出而重要(珍贵、不同寻常)|付出,
让你的收获更显珍贵 • 2、因为用心而美丽(独特、独一无二) • 3、美,只因自己用血汗浇灌过 • 4、有所倾注,才有所不同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一、相同型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对策:求同法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 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 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 意所在。
【材料】 1.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
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 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2.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 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 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 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 生存下来。
(四)四类卷:25~35分偏离题意,如写心灵美、读史、选择、技术等。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总结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总结
审题立意,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就是写作文前的那一下
“灵光一闪”。
首先,审题就像是你和朋友聊天,得听明白对方说
的是啥。
题目让你写什么,你得搞清楚,不然岂不是驴唇不对马嘴?所以,审题就是要仔细琢磨题目的意思,别急着下笔,先搞清楚它
要你干啥。
立意呢,就是你想告诉别人的观点或故事。
比如说,你和朋友
聊起最近看的电影,你肯定有自己的看法吧?觉得哪部分好,哪部
分不好,想分享哪个情节。
这就是立意,你得有个中心思想,不然
别人听得一头雾水。
口语化写作,就是要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来说。
别整那些高大
上的词儿,让人觉得你在拽文。
用大白话,把意思说清楚,别人听
着也舒服。
比如,你说“夜幕降临,星光点点”,这谁不懂啊?你
说“暮色四合,星河长明”,虽然也很美,但得让人琢磨一下。
总之,审题立意和口语化写作,就是让你写作文时,像和朋友
聊天一样自然、流畅。
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直接说你的想法,别
人听着也开心。
这样,你的作文就能像你和朋友的对话一样,轻松、有趣,还能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审题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并进行思考和构思。
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来说,审题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和思路的清晰度。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1.仔细审题。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的文字,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有时候,题目中会有隐性的要求,或者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要耐心仔细地阅读,确保理解题目的全部含义。
2.理解题目的意图。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意思。
通过理解题目的意图,我们可以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一般来说,初中作文的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叙事类、描写类、议论类、说明类、应用类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意图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式和论述方法。
3.明确文章的立意和观点。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
从题目中找出与自己思考触发相符的关键词,并在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思考。
通过思考和构思,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从而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和立意。
4.考虑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即确定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内容安排。
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应该符合题目的要求,并且在整篇文章中能够体现出完整性和连贯性。
5.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
有些题目可能有一定的深层含义和引申意义,我们可以对这些含义进行探索和挖掘。
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思考题目所涉及的背景、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题目,为文章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考角度。
6.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式和方法。
审题立意的最后一步是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式和方法。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例如叙述、描述、说明、对比、分析、评论等。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立意。
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表达的条理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表达力。
高考作文写作审题技巧的10种方法

高考作文写作审题技巧的10种方法高考作文写作审题技巧的10种方法高考写作技巧:审题立意的10种方法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作文的审题技巧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作文的审题技巧中考作文指导:中考作文的审题技巧导语:近年的中考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展示才情的舞台。
但在考场作文中,仍然出现审题不准、偏离文题的现象,甚至不受文题的约束而另起炉灶,造成写作上的失误。
因此,掌握几种常见作文题型审题的技巧和方法很有必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中考作文指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命题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的审题,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琢磨题目中的每个字,明确写什么文体。
其方法是:①抓住题目中的文体标志。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记”、“忆”、“见闻”、“活动”等词语;议论文的题目一般有“论”、“议”、“启示”、“想到的”等词语。
②捕捉读题的感觉。
读题后唤起你的情感或映出形象的,一般是写记叙文;读题后引起你论理的,一般是写议论文;读题后使你想到解说的,一般是写说明文。
第二步:仔细琢磨题目中的每个字,领会题目中所包含的“晴”、“境”、“理”、“序”。
如《我最喜欢的一节课》,这个题目看似平常,好像很简单,其实不仔细审题,很容易写偏题。
题目中的“喜欢”提示你一定要写出喜欢之情。
可是,有些学生领会不到题目中所蕴含的这种“情”,而写了一节课上一个同学的恶作剧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这怎么能说是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课呢?还有学生写老师上的一堂告别课而带来的悲伤,这也不属“喜欢”之情。
那么,什么才算是值得“喜欢”的课呢?可以是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别开生面的一课,可以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实验课或劳技课,可以是在思想上深受启迪的班会课,也可以是走出教室和校园,以社会为大课堂所搞的一次活动课……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半命题作文又叫补题作文。
这种作文题型是考试作文中常见的:试卷上的题目只出一半,或只有前半部分,或只有后半部分,或少了中间部分。
考生拿到作文卷,要把另一半补上去,使题目完整,然后才能去做作文。
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其特点是:在规定范围和限制条件内,考生在选材和立意上有了一定的自由权。
作文的审题技巧和内容编排

作文的审题技巧和内容编排作文是学生们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需要经常写作文。
而一个好的作文,不仅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清晰的语言,更要能够准确地回应题目。
因此,审题技巧和内容编排在写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审题技巧。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才能在文章中准确地回应。
要审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
关键词通常是问题的核心,它们是我们回应问题时应该着重关注的点。
要善于将关键词提醒自己,帮助自己明确写作的方向。
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中可能存在的条件、要求和限制,避免在写作过程中违背题目要求。
其次,内容编排。
内容编排是写作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一个好的作文应该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内容应该有条有理、逻辑清晰。
在写作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编排技巧。
首先,开头要引人入胜。
无论是议论文、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好的开头都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使用一个引语、一个有趣的事件、一个生动的描写等来开篇,让读者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
同时,开头还要包含文章主题和要点,让读者明确文章的目的和内容。
接着,中间要有层次分明的段落。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段。
每段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和过渡,使内容之间相互衔接。
可以使用并列、转折、因果等连接词语来帮助构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此外,每个段落的开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概括该段落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最后,结尾要有总结和发展。
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也是给读者一个深刻印象的机会。
可以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等方式来结束作文。
结尾要简明扼要,言之有物,以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除了审题技巧和内容编排,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写作技巧。
首先,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
其次,要注意文采和修辞的运用,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比喻、排比等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如何去审题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命题作文的内容范围的提示和限制,大都隐含在题目之中。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准确把握要求,读懂提示语,决不可出现跑题偏题现象。
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一、作文审题的步骤
1.步骤一:审清关键词语
一般命题作文,其命题均有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审题的第一步就要彻底弄清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题目举例分析:《在阳光下成长》
评析:构成题目的重点词语是“成长”,所以全文内容必须写成长。
限制条件是“在阳光下”。
什么是阳光?可以是党的光辉,可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是集体的温暖,也可以是父母师长等方面的关怀和培育。
主体“谁”省略了。
但隐含在题目中,恰恰在这方面,题目又给考生以较宽阔的选材范围,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许多人。
无论写自己还是写别人,合乎于上述两方面理解的都属于“切题”,有一方面缺欠的属于“较切题”;仅仅写了一个或一件好人好事,但未点明什么是阳光,谁在成长的,可以看成是“基本切题”,作文与题目搭不上边,如写了一种不良行为等,属于“不切题”。
可见,看到文题,不急着想“我写什么”而是要先考虑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
范文欣赏:在阳光下成长
初现人世,一束清澈的阳光明亮了我的双眼,温暖着我的心灵。
那是妈妈欣喜的笑容。
在她的关爱下,我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爸爸是个十分严厉的人,在我的印象中,每一天他都会批评我。
通常,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早已习惯了他的严格。
也正因为他的严厉,使我从小便十分怕他,对他敬而远之,甚至排斥他。
我总认为爸爸并不爱我。
因此,我更爱依赖在妈妈的身边,享受妈妈为我洒下的温暖细腻的阳光。
那天,妈妈出差去了,这令早已习惯了依赖妈妈的我突然觉得很无助。
偏偏爸爸也不回家吃饭,这却令我如释重负。
因为依照我的经验,只要妈妈不在,爸爸总会骂我。
而通常,他只要出去应酬,总会很晚回来,我反而能自由些。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自己准备着晚餐、做作业。
然而,几乎每隔不多久爸爸都会打来一个电话,问我饭吃好了吗,休息过了吗,喝水了吗,作业做好了吗……问得我都烦了,直想拔电话线,却也没这个胆量,只能每次敷衍了事,随便应付几声。
可是八点刚过,门被叩响了。
我一惊,爸爸竟然那么早就回来了!他说还是不放心我。
洗完澡出来,爸爸已倚在客厅沙发上打起了呼噜。
爸爸是个很能睡的人,通常睡着后便很难将他叫醒。
我去阳台晾衣服经过客厅时,刻意小心翼翼地走,生怕会吵醒他。
我的心里也有一丝不安,因为每次妈妈出差,爸爸总会要我和他一起睡。
可是他那雷鸣般的呼噜声,让我无法入睡。
现在要是将他吵醒,他一定会逼我和他一起睡的。
可是我走过去时,轻手轻脚的却还是将他吵醒了。
我有些紧张地看着他。
仿佛是察觉到了我表情的不自然,他欲言又止,只对我说了声晚安。
回到房间,我想着刚才爸爸的表情,眼睛突然湿润了。
爸爸虽然很累都已睡着了,他仍在关注我,留心我的脚步。
那一瞬,我发现了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温暖。
原来,有一片阳光一直照耀着我,而我却毫无察觉,甚至用伞将其挡在了外面。
虽然发现得有些晚,但我庆幸终于发现了那缕淡淡的阳光,放下手中那把总是无意间遮挡住拿到阳光的伞,打破那道隔阂,尽情张开双臂,拥抱那缕温暖的阳光!在那温暖的阳光下,我茁壮成长。
2、步骤二:用好信息提示
从以上的文题可以看出,命题作文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要加上一段提示性
...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往往给我们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充分利用好提示语。
一般来说,提示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指出选材范围,明示构思范例。
题目举例分析:
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探究创造,
实现理想……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烦恼和困惑。
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天空"是指社会、学校、家庭给你提供的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的外部环境。
该作文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创新,展开想像。
"我的一片天空"切合学生实际,"天空"实际上指自己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修饰语"我的"表明是第一人称写法。
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写自己的独特经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可以展开丰富想像,内容上注意选材的创新性。
同时也要注意写作体裁的选择,在考虑自己最拿手的体裁的同时,也可以考虑采取书信、寓言、小说等。
范文欣赏:我的一片天空
蓝天是鸟儿们的天空,海洋是鱼儿的天空,而我,也有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我的天空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天空领域组成的,想知道都有哪些内容吗?不要着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家,我的一片天空领域。
幼时的记忆,是跟着爷爷在公园奔跑的欢笑,是躺在奶奶怀里听故事的遐思,是爸爸背上的温暖,是妈妈微笑的涟漪。
儿时的家,如童谣一样纯真;儿时的家,似糖果一样香甜。
岁月流逝,我渐渐长大了。
家,自然也就充满了新的记忆。
长大的家是爷爷弯曲的脊背,是奶奶额头密密的皱纹,是爸爸捧着奖状的欣慰,是妈妈上学前的叮嘱……长大的家似小溪般舒缓,长大的家似茉莉般清香。
朋友,我的一片天空领域。
朋友,是沙漠里的甘泉;朋友,是寒冬里的阳光;朋友,是黑夜里的明灯;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就是古人常说的知己吧。
这真正的朋友,正如星星之间,不是相互排挤而是互相照耀。
他,是在离别后的无言思念,是身陷困境的赴汤蹈火,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
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会向我伸出有力的双手;当我失足时,他会扶我站起来,并肩前进!“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身情,一杯酒……”这熟悉的旋律在耳边久久回荡。
是的,朋友,我的天空的一部分。
绘画,我的一片天空领域。
艺术能洗涤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灵魂。
在缤纷浓郁的色彩中,我们学会了成熟;在清新明快的色彩中,我们懂得了进取;在热情奔放的色彩中,我们拥有了激情。
我爱我的这片天空,它让我的业余生活如此精彩。
写作,我的一片天空领域。
在写作的天空领域里我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不断的磨练自己。
我呢,只是因为想写才去写文章,我想在这片天空里留下我的足迹,即使写不出旷世著作,我也可以一吐胸中的烦闷与喜悦。
当我有开心的事情,我就会用心灵的语言刻划下来,让我的这片天空多几分色彩和我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伤心的时候,我会把一切烦恼都写下来,而我的这片天空也从不会嫌弃我,它和我一起伤心开导我。
使我很快的走出阴霾。
它就像我的一位好友,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会陪在我的身边为我挡风遮雨。
在我的天空里,音乐,是我的一片天空领域;操场,是我的一片天空领域;学校,是我的一片天空领域;社会,是我的一片天空领域;世界,是我的一片天空领域……
赶快行动起来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里开满了鲜花,那里充满了阳光,那里有着一切的一切。
最后,再加上我们的心情点缀,那里便拥有了所有的美。
3、步骤三: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作文的范围比较大,必须在给定的大范围里再次定位,如果说题目范围是“面”的话,写作时就必须在这个面上确定一个“点”。
这个过程就是化大为小。
例如,“友善”这个题目内容宽泛,范围较大,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可以从材料提示中选择一个角度仔细考虑,材料“小”到何种程度呢?要小到叙事只叙一件事,议论只议一种现象,抒情只抒一种情。
比如可从材料中截取这一句话:“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
”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构思,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困难,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人帮助过你?有,好了,就把这件事写好,写出对方的友善,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感情。
如果不想这样写,再反向想一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他人吗?你有过友善的举动吗?有,可以写。
二、同题作文,实战演练1、在阳光下成长2、我的一片天空 3.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