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详解
所有小说的知识点总结

所有小说的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文学,以叙事为主体,叙述一个或多个人物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所经历的事情,包括情节、人物和环境。
它是一种艺术性强、文学性高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给人以思想、感情和审美上的愉悦。
二、小说的分类根据题材和叙事方式的不同,小说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冒险小说、幻想小说等。
在中国,小说还可以按照文学流派进行分类,如现代小说、古代小说、现代言情小说等。
三、小说的结构小说一般包括情节、人物和环境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故事的展开和发展的线索。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情节的实现者和承担者。
环境是小说的背景,是情节和人物发展的舞台。
四、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的写作技巧包括叙事、描写、对话、铺垫和尾声。
叙事是指将故事情节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描写是指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笔墨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动作。
对话是指通过人物的语言交流来表达情感、展示性格和推进情节。
铺垫是指在故事情节中巧妙地插入一些线索、伏笔等,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尾声是指故事情节的收束和结束,要使读者得到满足和思考。
五、小说的审美价值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内涵,使人产生思索、感悟和审美的体验。
它能引发人们对生活、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满足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六、小说的影响小说是一种对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启迪人们的心智,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拓展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
同时,它也是文学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创新者,为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上便是对小说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和欣赏小说,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情感的愉悦。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体的文学体裁,通过文字表达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从小说的定义、类型、结构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对小说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情感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来展现生活的精彩与深刻。
小说具有虚构性、叙事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等特点。
二、小说的类型1.按照题材和内容划分(1)言情小说:以描写爱情与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武侠小说:以武林江湖为背景,描写武功高强的英雄豪杰的冒险故事,如《七剑下天山》、《射雕英雄传》等。
(3)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展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科幻小说:以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为情节内容,描写未来世界的想象故事,如《三体》、《流浪地球》等。
(5)恐怖小说:以鬼怪、怪物、灵异事件等恐怖元素为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恐怖心理,如《咒怨》、《红字》等。
2.按照构思和写作方式划分(1)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突出某一事件或心理,如《啊Q正传》、《柳亚子小说选》等。
(3)连载小说:将整个故事拆分成多个章节,逐步连载,如网络小说《万能小黑卷》等。
三、小说的结构1.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局五个基本部分。
其中,开端是故事的起点,发展是故事的推进,转折是故事的关键点,高潮是故事的紧张部分,结局是故事的结束。
2.人物结构:小说中的人物结构包括主角、配角与一般角色。
主角通常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们的命运和成长是故事的核心;配角对于主角的成长有一定作用,与主角互动;一般角色是故事中的背景人物,没有太多的故事性。
3.环境结构:小说的环境结构包括时间与空间。
时间是故事发生的年代和时间段,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空间环境。
小说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小说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通常以散文的形式呈现。
小说的特点包括:虚构性、叙事性、情节性、语言的艺术性等。
小说的种类繁多,包括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
二、小说的结构和构思小说的结构包括情节结构、人物结构和时间结构等。
在构思小说时,作者需要确定故事的主题,设计故事情节,构建人物形象,并确定故事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三、小说中的叙述方法和语言技巧小说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混合叙述的方法。
在叙述中,可以运用描写、对话、心理刻画等手法,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语言技巧方面,小说家要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传达情感和思想。
四、小说的创作流程小说的创作流程包括构思、写作、修改和润色等环节。
作者在构思时需要考虑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写作时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艺术性,修改时要对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进行修正和提炼。
五、小说的阅读和鉴赏阅读小说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鉴赏。
读者需要理解故事主题,品味作者的写作技巧,思考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六、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于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小说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精湛,还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作。
七、小说家和作品小说家是指以创作小说为生涯目标的作家,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职业类型。
每个小说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其作品反映了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情感。
以上是关于小说文学的一些常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小说文学的理解和创作有所帮助。
全国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全国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及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手法,以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情节冲突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以虚构为基础,以真实为材料、以想象为源泉、以艺术再现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小说的特点包括:表现现实、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结构安排、语言遣词、思想意义。
二、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分为先秦之前、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历史时期:新文学运动前期、新文学运动时期、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的现当代时期。
三、小说的题材1. 社会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描述社会变革。
2. 爱情题材:涉及爱情、情感、性别关系,表现爱情的坚贞和美好。
3. 历史题材:反映历史风貌、历史遗产和历史变迁。
4. 军事题材:反映战争、革命和军事斗争。
5. 科幻题材:玄幻、灵异、奇幻、超现实主义等。
6. 探险题材:包含冒险、发现、探索、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探求。
四、中国古典小说古代中国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这些小说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并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以前20世纪新文学运动的开展标志着现代小说的发展。
代表作家有鲁迅、郁达夫、茅盾、老舍、沈从文、巴金、徐霞客等。
六、世界著名小说家与作品1.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2.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 狄更斯:《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拿破仑的罗曼史》。
4.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风的细节》。
5. 町山智香:《时间之矢》、《引力之彼端》、《天空の鄂焉》、《香港民谣》。
七、小说结构小说的结构通常包括:引子、承接、高潮、尾声。
八、小说语言小说的语言应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同时要符合文学的艺术性和民间性。
写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写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虚构性的文学体裁,是作者通过文字来表现人物、情节和思想感情的艺术性创作。
小说主要以叙事形式展现,包括了对人物形象、情节、背景、心理的描写和塑造,是一种直接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
2.小说的特点(1)虚构性:小说是一种虚构性的文学形式,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
(2)叙事性:小说以叙事的形式展现,通过对情节的描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3)多样性:小说的内容、形式、风格等都具有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和风格进行创作。
第二章:小说的分类1.按题材分类(1)文学小说:以艺术性、思想性为主要特点,表现作者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刻思考和表现。
(2)言情小说:以描写男女之间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情节多为温馨甜蜜。
(3)军事小说:以军事故事为主题的小说,主要以战争、军事为背景,展现出战争和军队生活的严峻与英勇。
(4)历史小说:以历史故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展现出历史的风貌和人物的传奇。
2.按体裁分类(1)长篇小说:篇幅较长的小说作品,一般情节复杂,描写细致。
(2)中篇小说:篇幅一般在10万字以内的小说作品,情节较长且广泛。
(3)短篇小说:篇幅较短的小说作品,情节简洁,描写精练。
3.按读者对象分类(1)成人小说:以成人为对象进行创作和阅读的小说作品,内容和题材多种多样。
(2)青少年小说:专门为青少年读者进行创作和阅读的小说作品,题材内容适合青少年的阅读。
4.按叙事技巧分类(1)第一人称叙事:故事是由主人公自身视角出发,以“我”为主人公展开叙述。
(2)第三人称叙事:故事的叙述者不是主人公,而是一个旁观者或者旁白的形式。
第三章:小说的创作技巧1.人物的塑造人物是小说中的灵魂,在小说创作中,要注意对人物的塑造。
人物包括主角、配角等,需要塑造出具有生动性和鲜明个性的角色,塑造人物要有特点、要有生命力,要符合整个故事情节。
小说阅读最全知识点,典藏!

小说阅读(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小说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小说的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生活现实或者幻想世界进行描述和描绘,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的形式来进行表现的文学作品,通常按故事情节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二、小说的结构1. 故事情节安排: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尾等环节。
2. 人物关系发展:小说的人物关系发展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小说的分类1. 按题材分:小说可以按照题材的不同分为爱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2. 按叙述方式分:小说可以按照叙述方式的不同分为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第三人称叙述小说等等。
3. 按篇幅分:小说可以按照篇幅的不同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四、小说的构思1. 选定主题:小说的构思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主题,主题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基础和核心。
2. 塑造人物:小说的构思随后需要塑造一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要形象生动,有性格特点,让读者容易去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3. 设计情节:小说的构思需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并且保持情节的连贯和紧张程度。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1. 刻画人物:小说的写作需要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让人物变得鲜活有趣。
2. 抓住读者:小说的写作需要注意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编排故事:小说的写作需要注意编排故事的起伏和高潮,让故事情节更加精彩。
六、小说的艺术表现1. 人物的塑造:小说艺术表现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描绘,打动读者。
2. 情节的编排:小说的艺术表现需要注意如何通过巧妙的情节编排,引导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3. 文学语言的运用:小说的艺术表现需要注意如何通过对文学语言的运用,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
七、小说的阅读与理解1. 分析人物:在阅读小说时,需要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小说的知识点全部总结

小说的知识点全部总结小说,是用文学语言描写人物形象、情节布局、环境描写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品。
通过叙述和描写,反映了人类的生活、社会和心灵世界,并通过具象的形式来诠释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
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体裁。
1.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特色并具有广泛读者群的文学创作体裁,它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情节布局、环境描写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品。
2. 小说的起源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传说、神话和民间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小说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3. 小说的类型小说按照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爱情小说、历史小说、悬疑小说、奇幻小说、科幻小说等。
4. 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主要包括情节、人物和环境。
情节是小说的主线,人物是情节的承载者,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这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小说的结构。
5. 小说的叙事技巧小说通过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叙述技巧包括直接叙述、间接叙述、插叙、抒情描写、对话等。
6. 小说的语言技巧小说通过精美的语言来营造情境、刻画人物、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照应等。
7. 小说的创作技巧小说的创作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
常见的创作技巧包括构思、起承转合、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建构等。
8. 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或情感。
主题凝练地表现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之中,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9. 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小说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作品中,同时要通过分析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文学价值来领畂作品的内涵。
以上就是小说的知识点全部总结,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体裁,而小说创作技巧、语言和叙述技巧等都是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了解小说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
单线结构小说和双线结构小说
(1)单线结构小说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小
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 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戛然而 止的结 尾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②抓语言——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 格特点。比如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时,就通过写她的八面玲珑 的语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
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林妹妹而赞贾母, 并且连带元春四姐妹也捎带赞美了一番,就连邢夫人和王夫人
侧面 描写
衬托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描写手法 作 用
外貌、动作、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神态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 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 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描写手法
作
用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细腻地、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判 断来描写人物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及评论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物, 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补充: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①突出人物性格、
2.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1)节奏: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
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 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 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
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
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
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 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 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
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3.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
4.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
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
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②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 定某种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也可能有吸引读者 阅读兴趣的作用。
(2)小说常用的结局
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
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 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5)串联:将两个细节——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 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如《祝福》中写虽沦为乞丐却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 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 活物。”“木刻”的神色写出她精神上的麻木;“间或一轮”
关注小说中的叙述人语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
法和评价。
【答题模板】 如果概括形象的主要特征,可分点概括回答;如 果直接问“塑造了什么形象”,一般是先确定中心语,
再根据概括的要点加入修饰语,形成“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的格式;如果概括的要
点较长,也可以先表述中心语,再分开表述,形成
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
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
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一般要“四看”:
地位|身份|经历|性格
2.六抓:
抓肖像、抓语言、抓行动
抓心理、抓细节、抓衬托
3.一关注: 作者的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法和评价
2.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特征及作用
“塑造了一个××形象,他××”的格式。
二、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就是事件。小说通过
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 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
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
故事情节。
1.小说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
二是分析故事情节,其目的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 服务的。解题思路:内容+结构。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 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 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角度主要是从小说的形象、情节、主 题和环境四方面来思考和谈见解的。
类
型
作
用
出人意 料的结 局
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
在情理之中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此种 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令人伤 感的悲 剧结局
类
型
作
用
令人喜 悦的大 团圆结 局
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魂灵的有无上。几十个字的细
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神态刻画得 淋漓尽致了。
⑤抓心理——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
的精神世界等,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 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就有独到之处,如写玛蒂尔 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把她急切盼望出席舞会,但又没有合适的 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句表述出来。
(3)把握人物性格的六个角度——六抓
①抓肖像——以形传神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作者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
衣着打扮和神情姿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精神性格等,表
达作者的爱憎。所以,把握人物性格时要抓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如鲁 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
二、“两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角度一: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 小说主题。 角度二:结构上主要是从某个情节对全文相关情 节的影响着手分析。一般而言,所考查的情节主要具 有以下作用:①设置悬念,②照应前文,③为后文情 节发展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
④ 照应题目,⑤推动
情节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 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一、小说中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
塑造人物形象——典型,是小说反映社会生
活的主要手段,而且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
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
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规律总结] 对小说中形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作者
对人物的描写。
也听得高兴,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一句话将王熙凤善于阿谀
奉承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抓动作——性格展示
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因此,要善于抓住人物
具有特征性的动作,从而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 格特征。如《水浒传》中林冲“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 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一动 作描写很好地写出了林冲复仇时的痛快淋漓。
(1)
(2)
人物个性 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意图(主题)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
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
知识积累 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特点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 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③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
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峡谷》第(2)题:“小说 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先找出对“鹰”的描写,然后明确其作用:
突出了骑手性格,丰富了其性格内涵,串起了有关情 节。
【备考指导】
小 说
1.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典型)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
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
和主题4方面作为突破口。
主 题
2..小说考查重点
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语 言风格以及探究能力等。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 渐加强的趋势
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 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