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第1讲 小说形象题——全面概括,层次清晰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知识总结及专项训练

解题指导——“三结合一深入”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
如《林黛玉进贾府》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读书的看法,林黛玉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
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
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
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
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
《祝福》中祥林嫂见到“我”后“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表现出她见到了希望。
4.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命题角度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提问方式——怎样确定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题?题干示例(高考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高考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课件

生宝正在检查各人割下的竹子的质量,他不知道大伙笑什么。他 想:有万果真能逗大伙乐乐,真好,山里的生活太寂寞了。为了调 剂茅棚里的生活,生宝还建议任老四给大伙说说三国故事,提高人 们的情绪,转移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祸事在一眨眼的工夫发生了。生宝一行十五人,每人拉着从岭上 割来的一大捆竹楣,面对着西边山峦间渐渐下沉的夕阳,浩浩荡荡 地下山了。生宝在拴拴后头,忽听得前面“哎哟”一声。“等一等! 我来接你!”生宝连忙喊叫。又听见拴拴疼痛的叫喊声“唉哟 哟!……”
叁
审题指导
出处 (2022·全国甲卷)
真题审题示例
题目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020·新课标Ⅱ卷)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18·新课标Ⅰ卷)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 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8·全国Ⅱ卷)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 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象
的 构
思想特征:进步、落后
成
思想性格(内)
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特点常见术语
类型
常见术语
性格类 职责类
善解人意、体贴、富有爱心、温柔沉静、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 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有主见、有骨气、自尊自爱、倔 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宽容忍让、勤劳朴实、和蔼可亲、 彬彬有礼、不拘小节、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足 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目光敏锐、特立独行。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等)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 校为家、爱厂如家、关心下属、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 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 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妙手回春、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博古通今、 见多识广、明察秋毫、严以律己、临危不惧。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等)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复习要点掌握在人物形象分析概括题中准确、全面的方法技巧。
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三年人物形象分析概括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篇目试题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 《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 《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第二问:①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②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2015年全国Ⅰ 《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2015年全国Ⅱ 《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2016年全国甲《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2016年全国丙《玻璃》(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课件

01
必备知识 人物形象术语
(1)性格类
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 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 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 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 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 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严慈相济、向往自由、 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 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 容镇定、目光敏锐
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 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了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 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 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 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 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 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 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 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 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 的烦恼: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 第1讲 整体把握

√
√
2020
全国Ⅱ卷
《书匠》 (节选)(葛亮)
书匠老董的 工匠精神
√
√
√
技巧 √ √ √
√
主题 √
关键能力
①信息获取能力;
√
②理解掌握能力; ③知识整合能力;
④研究探索能力;
⑤语言表达能力;
⑥人文思维能力;
⑦创新思维能力;
⑧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
第1讲 整体把握
语文
文体必备知识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加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主题,共同构成小说四要素。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 小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 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语文
[附]小说“文本特征”新考知识点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在比对中相互映衬,使人物形象更 加具体丰满;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 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 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 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 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 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小说专题二小说情节类题

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 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 插 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 叙 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 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 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 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 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 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2 .叙述方式
类
释义 别
特点
顺
按照时间 ( 空间 ) 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
倒 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叙
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
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情节安排技巧
手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 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 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 引人入胜
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方式三: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 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 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比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 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 , 都与“项链”有关。 三、情节梳理的 2 个答题模板
小说阅读考点2:概括小说的形象特征,赏析形象塑造手法(含答案)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形象特征,赏析形象塑造手法文本展示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做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
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
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
【解题方法】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解题方法】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通过情节、关系、描写手法、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和其他人物的评价来展现。
要全面而深入地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精准把握人物形象1.情节提炼与性格彰显: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常常是对人物性格的微妙刻画。
为了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我们首先需要精准提炼作品中的情节,进而揭示和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2.人物关系与性格互映: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往往成为塑造性格的镜子。
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关系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描写手法与性格展示: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因此,对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4.环境描写与性格烘托: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环境描写,我们可以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其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作者与文中他者的评价:作者的评价和文中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看法,都是直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依据。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可忽视这些评价,它们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物性格的直接线索。
6.正面与侧面描写的综合: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既要关注直接(正面)描写,也要关注间接(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侧面描写则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的反应来烘托人物性格。
综合这两种描写手法,可以更加全面地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其性格的多个层面。
二、答题策略与模式当面对关于人物形象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答题模式:1.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包括其外貌特征、品格、性格特征以及身份地位等。
在描述时,应将形象特点置于前面,性格特点放在后面,以确保答案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2.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里都说了些啥?”
返回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
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
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
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
返回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 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 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 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 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专题二 小说阅读
第1讲 小说形象题 ——全面概括,层次清晰
目录
CONTENT
01 课前题点建模
有的放矢,题点归纳
02 课堂攻关克难
纠正偏差,精讲点睛
03 课后能力训练
习题遴选,高效培优
返回
01
课前题点建模
有的放矢,题点归纳
返回
[题型构建]——思维提示,题型自悟
返回
一、(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书匠(节选) 葛亮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 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 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返回
项是(3 分)
()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
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
返回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 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 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 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 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返回
★3.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 分析。(6 分)
解析: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是通过老董的“犟”体现的。作 为一位修书匠,老董为了坚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 训,不惜跟专家叫板,并立下军令状,这是老董坚持行业规 矩、恪守职业操守的体现;而老董为了染出蓝绢,将家中的 很多布料都当作实验品,最终通过煮橡碗染出蓝绢,完成修 复任务,体现了老董修书精益求精的追求。
返回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 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 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 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 的。”
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返回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 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 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返回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 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 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 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 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 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 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 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
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
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
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
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
返回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 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 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 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 捡吧。
返回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 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 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 了出来。
返回
解析: A 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的说 法不妥,文中三孬只是作为旁观者向马兰花转述麻婶的事情, 并不能说明这一特点。B 项,“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 反复无常”的说法不妥,这些细节表现的应是马兰花丈夫的 重利思想。C 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 意欠别人的情”的说法不妥,这更多的是表明麻婶的女儿是 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答案:D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 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 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 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能干的 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 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 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用武之地。
返回
解析:“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无中生有。 答案:C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 返回 析。(6 分) 解析:这段场景描写表达了老董的多种心情。老董对自己刚 到南京时和老师傅们来到此处以及和“我”的爷爷一起来到 此处的回忆,表达了老董对自己职业起点的感慨之情;“老 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 的后人来了”,表达了老董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这么多 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 了”,体现了老董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参考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 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 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返回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 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 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 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 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返回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 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 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 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 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 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 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返回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把屋门摔得山响”,这两处 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男人对麻婶母女的不满情绪。
B.女儿的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男人系着围 裙”高高兴兴做饭的原因,并将情节逐渐推向高潮。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 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 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 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返回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 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 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 烦。”
返回
参考答案: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 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 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 任务。
返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16 分) 马兰花 李德霞
返回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 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 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 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 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 妈,成了吧?”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 的车去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