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pdfx

合集下载

血浆置换护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血浆置换护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的置换液输回体内
意义
1.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 2.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补充体内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的替代
了肝脏的某些功能
概叙
血浆置换包含 A: 单重血浆置换
B: 双重血浆置换
单重血浆置换
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 致病因子的血浆,同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 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
枸橼酸所致并发症
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口唇与远端肢体皮肤麻木,严重者有肌
肉痉挛及心律失常
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在开始治疗后15~20分钟静脉注射10%葡萄
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注射时间超过15分钟),每1小时可重复1次
药物同时被清除
常规血液透析技术对蛋白质结合率高的药物影响甚少。但血浆 置换理论上能够降低血药浓度,如环磷酰胺、泼尼松、地高辛及万 古霉素等
低血钾
蛋白溶液中不含钾离子,对有低钾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
每1个血浆量置换后血钾浓度大约可降低25%,低钾血症偶尔
会并发心律紊乱
因此每升白蛋白溶液中加入4mmol的钾将有助于减少此
类并发症
血行传播病毒感染
血行传播病毒感染主要与输入血浆有关,患者有感染肝炎病毒 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潜在危险
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必须严格掌握应用血浆置换的指征。 对于需要大量血浆置换的患者,注射乙肝病毒疫苗可能对于预防乙 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益
血浆置换护理相关知识
目录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护理
血浆置换的意义
1
血浆置换的定义
2
3
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定义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 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PPT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PPT
器官移植排斥: 心肝肾肠移植移植排斥反应、移植后 超敏反应等
皮肤病: 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 皮坏死松解症
眼科疾病: 甲亢恶性突眼症、老年黄斑变性
心血管疾病: 严重的高脂血症、周围动脉闭塞 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肝脏疾病: 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尤其是合 并高胆红素血症等
风湿性疾病: SLE、进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 Goodpasture综合征、韦格纳 肉芽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加文字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液透析
清 膜孔径0.04~0.05 m , MW<1 500D 除 血液滤过
膜孔径0.10 m, MW5 000D
方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法 膜孔径0.20~0.60 m, MW<6 000 000D
血浆成分
成分
分子量 (KD)
血管內 半衰期 分布 % d
正常血中 浓度 g/L
Ⅰ类疾病:指某些疾病诊断一旦明确,以血浆置换作为 临产一线治疗的,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
Ⅱ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第二顺位治疗手段,无论是单 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03
Ⅲ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不是最佳的, 应用应个体化,例如病:在公布的证据中以及推荐中是无效或者有害 的,但是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例如活动性类风关。
白蛋白 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胆红素
血 血浆 液灌流 置

致病物质净化血液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它主要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滤过、
分 子
维生素 尿素氮
量 小
肌酸内酰胺 糖
血 血 液滤 液透 过 析
血液透析滤过、 血 液灌流、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腹膜透

重症技术-血浆置换

重症技术-血浆置换

重症技术-血浆置换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用于清除循环中致病性蛋白分子或蛋白结合物质的血液净化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一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救治中。

其技术形式包括膜分离及离心分离2种类型。

血浆置换的基本形式就是将患者的血浆采用膜过滤或离心方式分离丢弃,以达到清除血浆中存在的蛋白或蛋白结合性致病物质的目的,同时补充外源性血浆或蛋白。

是一种非选择性清除方式,它技术形式相对简单,在临床使用广泛,所应用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脂质紊乱,肝衰竭及副球蛋白血症等。

基本治疗方法:单膜血浆置换疗法(PE:Plasma Exchange):使用膜型血浆分离器(Plasmaflo OP)将血浆分离出来并且全部废弃,同时补充等量的FFP(新鲜冰冻血浆)或者白蛋白溶液的治疗方法。

优点:可以补充凝血因子,包含致病物质在内的所有血浆成分都被废弃掉。

缺点:使用异体血浆,增加感染几率,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血浆用量多,费用较高;伴发低血压等情况。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DFPP: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先使用膜型血浆分离器(Plasmaflo OP)将血浆分离出来,然后将血浆成分通过更小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Cascadeflo EC),清除血浆中的高分子量成分,而白蛋白等低分子量成分随着补液(白蛋白溶液)回输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

优点:少量补液即可;感染风险降低;可以清除不同分子量领域的血浆蛋白。

缺点:白蛋白的丢失。

血浆吸附疗法(PA:Plasma Adsorption):先使用膜型血浆分离器(Plasmaflo OP)将血浆分离出来,然后将血浆成分通过吸附器,选择性清除致病物质的治疗方法。

因为白蛋白等有用血浆成分的丢失很少,所以不需要补液。

优点:不需要补液,没有感染风险,通过特异性选择性吸附,清除致病物质,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吸附器。

缺点:体外循环可能会引起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血浆置换完整版本

血浆置换完整版本
血行传播病毒感染主要与输入血浆有关,患者 有感染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潜在危险。
34
出血倾向血浆置换过程中血小板破坏、抗凝药 物过量、或大量使用白蛋白置换液置换血浆导 致凝血因子缺乏。对于高危患者及短期内多次、 大量置换者,必须补充适量新鲜血浆。
35
谢谢
3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6.考虑血管活性药物清除所致者,必要时适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考虑过敏者按过敏处理。
32
溶血查明原因,予以纠正,特别注意所输注血 浆的血型,停止输注可疑血浆;应严密监测血 钾,避免发生高血钾等;
33
重症感染在大量使用白蛋白置换液进行血浆置 换时,导致体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缺乏。 高危患者可适量补充新鲜血浆或静脉注射大剂 量免疫球蛋白。
低钙血症的发生。
23
物品准备及核对
准备体外循环用的必须物品: 血浆分离器、血液管路、地塞米松、肾上腺素
等急救药品和器材。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器、生理盐水、白蛋白或血浆、平衡液、 5%~10%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氢钠、肝素 钠注射液、5ml、20ml空针各一付、护理包、 消毒用物。
24
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ABO血型不兼容移 植、免疫高致敏受者移植等)、器官移植后排斥反 应。 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大疱性皮肤病、药物中毒药物 过量(如洋地黄中毒等)、多脏器衰竭等。
13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 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等有严重过敏史。 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 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存在精神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14
操作流程

4 血浆置换.ppt

4 血浆置换.ppt

妊娠相关性TMA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合并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HELLP综合征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先兆子痫、子痫
急性脂肪肝
Guideline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03,120:564
33
妊娠相关性TTP/HUS与血浆置换
病人总数
78
有效数
70
死亡率
(%)
10.3
复发
(%)
64
Roberts 1991 (52)
14
12
14.3
29
Hayward (50)
52
48
8.0
21
Elkins 1996 (33)
11
9
18.2
25
Sarode 1997 (46)
70
Gerge 1998 (44)
169
Bandarenko 1998(43)a 115
血浆置换 (加拿大)
(Canadian Apheresis Group)
✓ 例数: 102例患者 ✓ 方法: 每次3.0×血浆容量,观察6个月 ✓ 结果: PE组缓解率、生存率较输血浆组
效果佳
– 缓解率:78% Vs 31% – 生存率:78% Vs 50%
27
TTP/HUS (德国)
(Elvira Röthele )
1997.6-1999.6,35例病人入选,随访2年 基础治疗
– 甲基强的松龙 1.5mg/kg p.o.或 IV×5天 – 后改为 0.2mg/kg/日 – 输FFP 50mg/kg + 500ml 5%人体白蛋白生理盐水

血浆置换理论与技术PPT课件

血浆置换理论与技术PPT课件
探索和研发更先进的血浆分离技术,提高血浆置换的效率和安全性。
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
研究新型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用于血浆置换,提高治疗效果和延 长使用寿命。
血浆置换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罕见病与危重病治疗
01
扩大血浆置换在罕见病和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愈率和
生存率。
免疫调节与移植
02
利用血浆置换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手
长期疗效评估
长期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或并发症,评估血浆置换的 长期疗效。同时结合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05
血浆置换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血浆置换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自动化与智能化
研发更高效、自动化的血浆置换设备,实现智能化操作,减少人 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新型分离技术
生化指标
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生化指 标,如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等,以评估患者的 生理功能状态。
免疫学指标
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 和抗体水平,以评估患者 的免疫功能状态。
血浆置换的疗效评估
短期疗效评估
在血浆置换后短期内,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估病情是否得到改善。 同时检测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以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免疫功能状态。
术成功率。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03
结合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技术,实现个体化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置换的未来发展方向
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血浆置换技术的标准化和规 范化体系,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伦理与法律监管
加强伦理审查和法律监管,保障 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血浆置换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血浆置换完整版

血浆置换完整版

血球
血脂
大 免疫球蛋白
分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性介质
中 分
化学药物 胆红素
子 维生素
尿素氮
小 肌酐
分糖
子 电解质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又称plasmapheresis
➢ 通过血浆分离装置, 利
动脉用端 体 外 循 环 的 方 法 将
静脉血端 浆分离并滤出, 弃去
• 按照所使用的说明书进行灌注和预冲程序。 • 生理盐水1000ml +普通肝素40mg进行预
充,血流量100-150ml/min,血流速不要 超过250ml/min。
31
血浆分离器
血浆分离器
材质
中 内径
空 纤
膜厚
维 平均孔径
膜面积
充填液
最高滤过圧
灭菌法
OP02W
OP05W
OP08W
聚乙烯
350 μm
血球
血脂
大 免疫球蛋白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子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性介质
中 化学药物 分 胆红素 子 维生素
尿素氮 小 肌酐 分糖 子 电解质

血液净化清除物质
•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血液吸附
血球
血脂
大 免疫球蛋白
分 免疫复合物

白蛋白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性介质
中 化学药物 分 胆红素 子 维生素
• 重症中毒 – 河豚中毒 – 毒蘑菇中毒 – 蜂毒中毒
• 产科中应用 –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 – 妊娠脂肪肝致肝衰竭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血浆中一些关键的细胞因子可能被抑 制或失去活性,血浆置换可以补充正常细胞因子,改善患 者的生理状况。
调节免疫反应
血浆置换可以调节免疫反应,通过去除异常的自身抗体和 免疫复合物,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 组织损伤。
血浆置换的方法
离心法
将全血通过离心机分离出血浆 和细胞成分,然后丢弃异常的 血浆,再补充等量的正常血浆
抗凝与消炎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抗凝和消炎治疗,以预防血栓形 成和其他感染。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身 体恢复。
04
血浆置换的安全性和效果
安全性问题
感染风险
血浆置换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血浆和血液制品,因此存在 感染的风险,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
枸橼酸盐中毒及防治
枸橼酸盐中毒
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可能摄入大量枸橼酸钠,导致枸橼酸 盐中毒,表现为高血钙、低血钾等症状。
防治措施
预先给予枸橼酸盐拮抗剂,如枸橼酸钾等;在血浆置换过程 中,密切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如出现枸橼酸盐中毒症状, 应立即停止并给予相应治疗。
06
血浆置换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研究方向
血浆置换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血浆置换概述 • 血浆置换的原理和方法 • 血浆置换的过程和操作 • 血浆置换的安全性和效果 •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及防治 • 血浆置换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01
血浆置换概述
定义和简介
定义
血浆置换是一种将人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丢弃或去除其中的某些致病因子,再重 新输入体内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重视病因治疗:血浆置换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并不是病因治 疗,也不影响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可能只是比药物更有效迅 速地清除致病因子,使疾病得以暂时或长期缓解,因此不能忽 视病因治疗。
注意事项
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可迅速减少致病因子(特别 是免疫球蛋白)在血浆中的浓度,但不能阻止它产生,所以不 能完全替代免疫抑制剂,必须配合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治疗方法 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血浆置换
( Plasma Exchange, PE)
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 赵 华
血浆置换是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之一
血液净化 (blood purification)
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 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个过 程成为“血液净化”。
定义
血浆置换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方法。 经典的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由血泵引出体外,经过血浆分离 器,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成分,去除致病性血浆,把血细胞成分以及所 需补充的替换液一起回输体内,以达到清除致病介质的治疗目的。
(2)致病因子在体内重新分布。
影响因素
治疗时机
对TPE有适应症的疾病应尽早开始治疗,可中断推动 疾病进展的炎症反应。
临床操作
全血液容量 (TBV)及血浆容量(PV) 置换量 血管通路 抗凝血方案 置换溶液 机器设置参数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⒈与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气胸,导管血 栓形成,感染等。 ⒉与抗凝剂有关的并发症:抗凝剂过多可引起出血,不足可发 生体外循环凝血;枸橼酸盐的输入还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低钙 血症,心律失常等。必须心电监护。 ⒊与置换有关的并发症:
临床适应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脑病) 重症感染(败血症)
ANCA相关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性溶血
硬皮病
多脏器衰竭
皮肌炎
强直性脊柱炎
干燥综合征
银屑病
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影响因素
置换量
影响因素 致病因子的容积分布
致病因子在血管内外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单次血浆 置换治疗对其的清除效率。如果致病因子主要存在于血 管中,就容易被清除。
快速有效的血浆置换
清除物质受限于膜的筛系数
模式血浆分离
不丢失细胞成分 无需枸橼酸盐
不可进行细胞单采 要求高的血流速
适合于双重滤过
要求大静脉插管或使用双腔静 脉导管,需要肝素抗凝
可进行细胞单采
昂贵
离心式血浆分离
可使用单针和肘正中静脉进行
需枸橼酸抗凝,可能发生低钙 血症、心律失常、低血压
不需要肝素 更有效去除全部血浆成分
对象---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 目的---去除致病因子 方法---分离,置换
历史
原理
基本原理:通过有效的血浆分离/置换方法迅速地、选择性地从 循环血液中去除致病性血浆或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
特点:对致病因子的清除比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迅速而有效,特 别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自行排出的致病物质。
原理
丢失血小板
作用
1.及时、快速地清除疾病相关性因子,如抗体、免疫复合物、同种 异体抗原,或改变抗原抗体量的比例。这是血浆置换治疗主要的机制。 2.非特异性治疗作用。可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如补体产物、纤维蛋 白原等的浓度,改善相关症状。 3.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增强某些疾病状况下机体的网状内皮细 胞系统的功能。 4.可从置换液中补充机体所需要的物质。
基本技术
膜式血浆分离示意图
基本技术
膜式血浆分离
原理:膜材料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空心纤维型分离 器,其上具有孔径,能够透过血浆成分,但能截留所有细胞 成分。 机制:治疗时根据致病物质相对分子量的不同选择不同 孔径的血浆滤过器,即能清除特定的致病物质。
离心式与膜式血浆分离的比较
优点
缺点
所清除物质的特点:
1.分子量很大(≥15000Da):其他血液净化技术效果不佳; 2.半衰期很长:清除后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血清浓度,为治疗原 发病创造条件; 3.致病性很急并对常规治疗有抵抗:体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一些分子量大的致病因子包 括: 去除这些致病因子,就可以阻止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减轻组织
1)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如IgG、IgM等;
2)沉器积官在组的织损引害起,组甚织损至伤可的以免恢疫复复合器物官;功能。
3)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 4)各种副蛋白,如冷球蛋白、游离轻链或重链蛋白; 5)肝衰竭时体内堆积的代谢产物; 6)循环毒素,如过量的药物,毒物等。
途径
对免疫系统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如转换抗体/抗原的比率使其形 成更易溶解的免疫复合物以促进其清除;
影响因素 致病因子的半衰期
影响因素
疾病的反弹
治病因子的半衰期则决定治疗后其血浆浓度反弹的快慢以及血 浆置换治疗间隔的长短。如果致病因子的半衰期长,则其血浆浓度 反弹慢,置换治疗间隔长。
血浆置换治疗后,血中降低的致病因子的浓度还可以重新升高。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1)原发病活动,机体不断产生新的因子,而且还可能因其 血浆浓度偏低刺激机体生成加速。
增强某些疾病状况下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刺激淋巴细胞克隆增生,增强细胞毒性药物的疗效; 还可通过置换液补充机体所需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
子、电解质等。
基本技术
离心式血浆分离示意图
基本技术
离心式血浆分离
原理:混悬溶液中不同质量的颗粒以不同的速度离心时 沉降速率不同。 机制:血液在离心过程中,红细胞位于最外层,血浆留 在内层,血小板和白细胞处于中间。
注意事项
早期治疗:为获得良好疗效,最好在早期进行,以中止导致 疾病进展的免疫-炎症反应,最终达到有效控制疾病进程的目的。
临床适应症
神经内科: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 血液科:高粘滞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TTP等; 儿科及肾脏内科:IgA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 急诊科:脓毒血症;各种中毒;
•低血压(体外循环容积过大或回输胶体液不够) •出血(血浆凝血因子丢失过多) •水肿(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液成分丢失(如血小板)
禁忌症
严重活动性出血或DIC; 对血浆、人血白蛋白等有严重过敏者; 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等全身循环衰竭; 不稳定期的心、脑梗死患者; 重度脑水肿伴脑疝等濒危症状; 其他不能耐受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