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简介 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合集下载

关于林徽因的爱情简介

关于林徽因的爱情简介

11
林徽因51岁时因病去世, 金岳霖得知消息时正与他 的学生会面。他开始时沉 默不言,过了一会儿才悲 痛地说:“林徽因走了!” 说完便止不住嚎啕大哭。 几分钟后,才慢慢停止哭 泣,擦干眼泪,静静坐在 椅子上,一言不发。他送 给林徽因的挽联是“一身 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 月天”。
徐志摩,爱了她一生; 梁思成,陪了她一生;
金岳霖,等了她一生……
愿大家也可以有人愿意陪你颠 沛流离
14
T因: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 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 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什么是我?”林徽因答: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 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 吗?”
公元1919年的一天,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 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不过,对于清华学 子梁思成来说,这一天却非同寻常,因为这 一天不仅决定了他一生的幸福,也将决定他 一生事业的方向。 风流倜傥的梁家长公子和美若仙子的林家爱 女第一次相见,相互给对方一定都留下了美 好的印象。
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 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 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 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 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 就这么挂着。在飞机失事之后林徽因就写了一 篇散文《悼志摩》。直表心痛。当时有人就问 梁思成:“林徽因将徐志摩失事的飞机残骸挂 在床头,你就不介意吗?”,他的回答很简单, 只有14个字:“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 爱了。”
心爱的人;二是心爱的人得不到幸福
林 徽 因
徽因 志摩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 的徐志摩。 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 的外貌所吸引。 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男女热烈地相恋了,但是那时徐志摩已 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多次的辗转与纠结下林徽因跟随父 亲回到了中国。 而徐志摩对和林徽因在欧洲的这段生活分外留恋,异常兴奋。 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他的现任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 往。 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而这期间,1928年春天林徽因同意了父亲为她定的婚事,嫁 给了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本以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也好。 然而的悲剧就发生在3年后,也就是1931年的冬天。 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 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举办的演讲会。忽然大雾弥 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 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全部遇难,徐志摩就这样 死了。

林徽因的三个男人是谁

林徽因的三个男人是谁

林徽因的三个男人是谁林徽因的三个男人是徐志摩、金岳霖和梁思成。

徐志摩爱上林徽因是在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的时候,当时的林徽因少女初成,美丽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在常期受困于封建婚姻但却极其渴望自由的徐志摩心中激起不小的风浪。

徐志摩开始以情诗为武器对林徽因展开热烈的追求,林徽因的初恋也就此奉献给这个最为浪漫的男人。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三个男人中唯一一个和林徽因结为夫妻并相伴一生的男人。

梁思成的兴趣在于建筑学,而林徽因的主业也是建筑设计。

两人在建筑设计上有着近乎相近的学术追求,这也给维系两人的情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另外两人又分别是著名维新人士梁启超和著名革命人士林觉民的家属,相近的家族背景和相同的文化背景是二人感情起步的基石。

金岳霖也就是当时知名的学者,在文学上存有非常大的成就。

金岳霖也曾游学海外,回国后至清华任教,期间重新认识了林徽因。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风貌非常爱慕,也常常私下为林徽因写诗,虽然最终并为获得林徽因远远超过婚姻界限的澄清,但却也就是林徽因真正动心过的男人。

林徽因的三个男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这也是林徽因为何广为人知的原因。

提出诉讼林徽因,我想要必须就是没不重新认识她的人。

林徽因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才华和外貌。

其实不然,林徽因在建筑领域也就是超级顶尖的人物。

林徽因有如此出色的设计才能,不仅和她的教育有关系,还离不开她到处参观著名建筑物,在这个过程她学到了许多设计的精华部分。

谈到林徽因的建筑作品,在这里介绍几个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成就。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之一,提及东北大学都津津乐道,可以提及东北大学的校徽就是由谁设计的可能将就很少人晓得了,这个学校的徽章正是由林徽因设计的。

那时林徽正在自学教导有关建筑方面的课程,所以老朋友参予学校徽章的设计的比赛,她的设计很直观朴素,就是一个长白山与黑龙江的图案融合,最后顺利夺下了最低奖项。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之二,提到八宝山墓地十分熟悉,可对八宝山的建筑设计却不是那么了解。

传奇女子林徽因

传奇女子林徽因

建筑师林徽因
名花不愁主
林徽因——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 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 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 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 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 侣和灵感的源泉; 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 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 “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林徽因 三段爱情的女主角
诗人林徽因
林徽因写诗常常在 晚上,还要点上一 柱清香,摆一瓶插 花,穿一袭白绸睡 袍,面对庭中一池 荷叶,在清风飘飘 中吟哦酿制佳作。
气质美女林徽因
“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和形象得意 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 会晕倒。’” ——林徽因的堂弟 林宣
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用各种场合机会展现才华,她可以 给任何一个她认为有才华的男子写信,邀请 参加她的太太客厅的聚会,没有哪个男子能 推却这样美丽的邀请,于是纷纷趋之若骛。 她在这些自命清高与不凡的文人面前口若 悬河,在这个光彩夺目的女子面前,没有任 何人可以插上半句嘴,他们失去着在人前的 光环,那些可以买弄的才华在她的面前一文 不值。 这是一个可以把张扬变成典雅风范的女子, 一个傲视男子,独立浪尖塔顶的女子。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你能说她爱谁吗? 你能说她最后得到谁的爱了吗? 你能说她是幸福的吗? 她是因为爱自己爱的太深,以至于自己不知 道该被谁爱。 “一个女性如此不真实地完美活着是对女性 的一种残害。”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That’s all爱于一身,更为值得羡慕的是, 有三位伟大的知名人士在爱着她。 三个杰出而优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丽。
其实……
繁华的背后却是寂寞与凄凉。 这是一个行走在夹缝中的女子,从出生到 生命的结束,她从来没有过畅快自由的人生, 为着虚荣,为着面子,为着身份,为着笼罩 在身上的各种夺目光圈,她艰难地维系着美 丽,维系着尊贵,维系着那份薄名。 在维系之间,磨灭着创作的天分,文学与 建筑都成了半吊子的水准,几乎没有让人过 目不忘,流连忘返的佳作名篇。所有文字中 被文学化的林徽因都因着她的婚姻、爱情和 婚外情而被渲染了各种浪漫的色彩和猜测。

历史趣谈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爱情故事女主角 林徽因情史

历史趣谈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爱情故事女主角 林徽因情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爱情故事女主角林徽因情史
导语:林徽因简介生辰:1904年6月10日民族:汉祭日:1955年4月1日籍贯:福建闽候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生活常识分享。

林徽因简介与感情经历

林徽因简介与感情经历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Hale Waihona Puke 此情可待成追忆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热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经过痛苦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在这个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少女那真正与众不同的、早萌的智慧的闪光。 大多少女,跟随感情的懵懂的指引,一意孤行。不惜跟全世界的人作对。美其名曰是为了自我自由,为了爱情。 年龄渐长,就会慢慢体会,长辈反对的事情,自然有他们身后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做底子,未必没有道理的。 ——往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年华老去,在感情的路途上耗费了大量时光。身心俱疲了。 一个人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最后总能被人看到。这样的一个女子,一开始就标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实的过一生。 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巅峰最受人宠爱的时候,放弃成为传奇的诱惑和虚荣心的牵引,凭着本能选择最踏实的生活状态,实属难得。感情,不等于生活。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林徽因与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情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林徽因与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情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林徽因生于1904年6月,原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父辈的意思,是要她继承美德。多年后,为避免与当时的一位作家林徽音相混,自1934年起改为现名。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身官宦世家,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成了一名职业政治家。林长民游学于日本时,林徽因不过两岁,所以,在林长民回国之前,林徽因与母亲跟着祖父母先后在杭州、上海两地生活。翰林出身的祖父思想开明、满腹经纶,加之姑姑擅长书法、旧学修养颇深,林徽因在童蒙时期就习染了良好的传统习俗。她又生性活泼、聪明早慧,很小就学会承担起全家和在外父亲的通信事务。
直到此年9月之秋,他们才回到伦敦。然后,林徽因又按照父亲的计划,考入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学习。就这样,父女俩在欧洲的客居生活正式开始。
由于有北京培华女中的英语基础,林徽因很快就适应了英国的人文环境。而父亲林长民的时间,几乎都是用于各种应酬上:他要出席“国际联盟协会”的会议,要与各国各地有关人士晤面,应邀参加一些地方演讲,还要接待许多慕名前来拜望他的当地留学生和华人社团的成员。林长民开始引领着林徽因进入社交圈,她结识了一大批当时的中外精英和将来的精英人物,比如,著名史学家H C威尔斯、大小说家T哈代、美女作家K曼斯菲尔德、新派文学理论家E M福斯特以及旅居欧洲的张奚若、陈西滢、吴经熊、张君劢、聂云台等。
纵然自己深得父亲以及其他长辈的宠爱,但是,当受宠之后回到冷落的后院,面对母亲那阴沉、怨愤的神情时,她不得不过早地体会世态的阴暗。所以,她变得早熟而敏感:她爱她的父亲,却怨他对母亲冷漠无情;她也爱自己的母亲,却恨她在抱怨和嗟叹中使父亲离开得越来越远;她爱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妹,却又小心翼翼地怕伤了母亲的心。
面对母亲的尴尬地位和孤苦生活,林徽因幼小的心灵感到十分困惑和悲伤。而这种痛苦的记忆,对她的性格形成了久远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她以后对婚姻、人生的看法和选择。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个人资料简介照片一生的感情经历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个人资料简介照片一生的感情经历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个人资料简介照片一生的感情经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907年,这是林3 岁时候的照片,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林徽因,福建闽县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徽音也就是美德的意思。

后来,林徽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就索性改名叫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是一个新派人物。

许多八林徽因的文章说,说林是小妾所生,且其母至死,都没被扶正。

反正,就是被冷宫了一辈子。

事实是,林的母亲是续弦,是正室,却是个不得宠的正室。

林长民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没留下子女。

林的母亲生了几个小孩,只有最大的林徽因活了下来。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姓程的小妾,就长期住在小妾的居所。

这位小妾后来又陆续生了几个儿女。

这种家境下,让一个女孩子保持一颗童心,该有多难。

1916年,12岁,林徽因(右一)在北京培华女中的照片。

1914年起,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

林家玩起了搬迁过家家,一会搬到北京,一会搬到天津,最终又搬回了北京。

林徽因在组织工作中能力出众,而这个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林长民忙于政事,常年无暇顾家。

林徽因的两位母亲也病着,家里上下里外,几个弟妹,都需要十二三岁的林徽因打点照料,她俨然是一个民国的探春,事情逼着,不早熟也得早熟。

这带来的正面效果是,林长民对女儿善于料理家务的能力褒奖有加。

1920年,16岁,其父林长民携她游历欧洲。

1920年春,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

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

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林家父女和徐志摩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林宗孟。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林徽因(1904—1955),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着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早年经历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1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

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PhyllisWhei—Yin。

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简介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绝代佳人林徽因照片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
习。

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

《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的才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