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

合集下载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4)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4)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4)
第四篇:
《林徽因传》是一部让人由衷感动的传记作品。

该书清晰地介绍了林徽因的成长历程,从小受到的文艺教育、考上大学的时刻、交流学习的经历,直到她最后的定居生活,无不体现出林徽因顽强的毅力与勇气,充满了激情与希望。

林徽因的故事接近于每个人的生活,她的励志故事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正能量。

林徽因不畏艰险,追求自己的理想,从不放弃,坚持不懈,以善良和勇气为武器,以自我为宗旨,以对爱国事业的热爱为动力,努力奋斗,实践自我,把自己的梦想实现,将精神特性弘扬至千里之外。

读《林徽因传》,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但让人激发起热烈的爱国之情,也告诉了人们,只要有梦想,就可以使它变成现实,并且只有勇敢去做,追求自我的理想,才能够得到满足和成功。

希望林徽因的故事,可以永远被记住!。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1.《林徽因传》是一本难以忘怀的悲剧史料。

书中描述了林徽因从小顽皮到成为女性文艺大家的经历,以及她在前南京大学建校时的奋斗历程。

这本书不仅深深描绘出了林徽因对无穷尽弃、对非常规性思考、对中国旧文化、对国际文化和对美学之间的差异的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它令人深深叹服,把握着林徽因的决定性的最后一步,并试图从内心深处研究背后的原因,结合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 这本书也展示了林徽因的绝佳求学精神,她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她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困难,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从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学习之路。

林徽因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坚信自己生命的完整性,让自己的心灵收获到真正的教育。

3. 《林徽因传》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让读者回顾林徽因及其他文艺家的历史。

通过真实的历史记录,它描绘了林徽因一生的精彩,也为南京大学建校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称赞。

林徽因虽然无法在大学里完成学业获得学位,但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浪漫,将南京大学点燃了激情,奠定美丽梦想的基础。

4. 《林徽因传》也记录了关于林徽因令人遗憾的命运。

林徽因曾有过多次被谴责和逼迫,受到m恶意攻击的痛苦经历,但她依然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以感人的姿态抗争,甚至自己去面对现实,面向死亡。

最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字和荣誉,林徽因在极端动荡时期在团结友谊中以愤慨情绪离开大家,用自己的灵魂点燃了一束明火,照亮了成千上万的文艺学生的梦想,让他们在深厚的知识底蕴中发掘自我的真实价值。

5. 林徽因的传记让我深深反思,突然意识到,人生可以有多重可能性,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切都不是不可能的。

林徽因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拥有真正的知识,就可以突破迷雾,真正走向明亮。

只要坚持追求,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可以收获美好,让自己拥有自由,实现真正的人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通用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通用3篇)

《林徽因传》〔通用3篇〕《林徽因传》1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作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备受后人青睐。

在《林徽因传》里,林彬通过大量事例,用清丽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才女,诗人,建筑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林徽因出身高贵,在一个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长大,形成了她温暖,仁慈,活泼的性格。

加之林父非常疼爱她,带她游遍欧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愿要以建筑作为一生人的追求。

甚至到了宾父法尼亚大学修读建筑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宾父法尼亚大学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国女生一样报读美术系,选修建筑课程,每天起早贪黑地绘图,学习。

林徽因说过:“我曾跟着父亲走遍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是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

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凭着林徽因这种坚决的信念,才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更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林徽因是个坚强,执着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无法阻止她为她的建筑事业献身。

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壮烈的殉国,林徽因虽然悲哀万分,仍拾掇心情继续编写建筑类著作《中国建筑史》,在编写《中国建筑史》时,林徽因的肺痛已越来越严重,经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梁思成的身体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复发使梁思成的身体撑不住头的重量,夫妇俩把全部心血付诸于建筑,令人感慨,工作是美丽的,林徽因在工作中获得极大地欣慰,倾注在创作中的时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梦想不正应该像林徽因一样吗?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思想,才会有不同的思想,人假设没有目的没有追求,跟普通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假设她没有定下目的,立下一个终生奋斗的梦想,他也无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梦想不是不实在际的概念,作为年轻人,作为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立下梦想,为梦疯狂,不要再消耗自己的生命,让大学的四年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介绍林徽因的书

介绍林徽因的书

介绍林徽因的书籍林徽因是一位才情出众、风采卓越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为了更好地了解林徽因,以下为您介绍一些有关她的经典书籍:1.《林徽因传》本书以林徽因的生平为主线,通过对其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对时代背景的剖析,展现了她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独特的文学才华。

书中还描绘了她与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感情纠葛,以及她参与中国建筑史研究等方面的成就。

2.《林徽因的流年》本书从林徽因的童年、青年、中年三个时期入手,通过对其日记、书信、回忆录等资料的梳理,深入探讨了她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和生活态度。

书中还涉及了她与徐志摩、沈从文等文人的交往和影响,以及她在抗战期间的艰苦生活。

3.《如花美眷》本书以林徽因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对她小说、散文、诗歌的分析和解读,展现了她细腻柔美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书中还介绍了她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她与梁思成等人的学术合作。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本书是一部林徽因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她的多首经典诗篇。

通过对其诗歌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深刻领略到她的文学魅力。

书中还介绍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她与新月派等诗人的交往和合作。

5.《林徽因诗集选》本书精选了林徽因的数十首经典诗篇,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秋天》、《那一晚》等名篇。

通过对其诗歌的赏析和解读,可以深刻领略到她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

书中还介绍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她与新月派等诗人的交往和合作。

6.《林徽因的哲学》本书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林徽因的思想和观念。

通过对其文学作品和书信等资料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她的哲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中还涉及了她对自由、爱情、家庭等方面的看法和思考。

7.《林徽因的随笔》本书精选了林徽因的多篇随笔作品,包括《窗子之外》、《九十九度中》、《悼志摩》等名篇。

通过对其随笔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深刻领略到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书中还介绍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她与徐志摩等文人的交往和合作。

《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

《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

《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林微因传》读后感篇1在图书室偶然看到一本张清平著的《林徽因传》,仔细阅读之后,惊叹世间竟有这样的女人,集美丽、才华、骄傲,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

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

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

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

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

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民国初年,乱世纷争,却有这么一位才女横空出世。

我欣赏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娇情,尽管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没有丝毫贵族习气,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处融洽。

她不追求浮华,也没有去走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

否则以她的才学和美貌,她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

八年抗战她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孜孜不倦地钻研着她的学问。

为了考察古建筑,她和梁思成深入荒野山乡,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和弘扬中国的古建筑尽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岁便因肺病离开了。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微因传》读后感篇2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500字六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500字六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500字六篇1.《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传记,读后我被林徽因那坚定、自由、强大的个性所打动。

她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意义的人。

她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挑战世俗观念,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她在面对命运的动荡时,不屈不挠,永远保持自己人格的清醒和自由强大的力量。

林徽因坚信自己的价值,不受他人意见的影响。

她选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始终坚定并不屈服。

即使在婚姻失败和流浪生活中,她没有颓废,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

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却能在这些挫折中不断成长,在痛苦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另外,林徽因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

她任何时候都不愿受传统思想和现有规则的限制。

她通过研究和尝试,积极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她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林徽因是一个勇敢、自信、独立、充满自由和创意的女性。

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挑战与创新,余音绕梁,令人难忘。

2.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是一个女性,在她那个时代,女性是很难获得应有的权利的,不过,她却是个例外。

她的守护者是她的母亲,她们的关系充满了母爱的细腻和深厚。

她那么聪明,那么有才华,那么有思想,她真的很特别。

她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爱好,她不满足于安分守己,而是要追求更多的出发点。

这点在她后来的学术领域中表现出来。

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她的思想很独特,她的诗歌也是这样。

她更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却从未放弃,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还有她的思想。

她的思想是非常独立的,她敢于挑战传统,敢于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她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坚持现代、科学的理念,这也是她在这个时代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总之,林徽因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们有很多启示和指引。

这本书值得我们去反思。

她不仅是文学,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3.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是林徽因的传记,作者通过对林徽因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描述,展示出这位女性追求自由、拒绝束缚的人生态度。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林徽因传》是由陈映之所著的一部传记作品,讲述了中国现代女性早期学者、作家及建筑师林徽因的一生。

通过对林徽因事迹的梳理和回顾,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立、坚强、有才华的现代女性形象。

读完《林徽因传》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林徽因的独立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意义。

林徽因在一个传统家庭中长大,但她却不甘于被束缚。

她反对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

她勇于挑战社会的偏见和不公平,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女性可以在男权社会中取得自己应有的成就,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典范。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现实框架所限制,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毅力。

其次,林徽因的创作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林徽因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评论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篇作品都独具风格和内涵。

她对艺术的敏感和热爱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看到林徽因用笔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视角,我也被激发出了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这让我明白,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才华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与灵感和天赋相比,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

另外,林徽因对建筑事业的热忱和坚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先驱,她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敏锐的审美眼光在建筑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她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个执着的探索者和创新者。

通过对林徽因与建筑的关系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她对建筑事业的无限热情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让我深思,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忱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能在其中取得真正的成就。

最后,我还从《林徽因传》中体会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的关怀。

林徽因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她对自然、人性和文化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她像一位旅行者一样游走在世界各地,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景和人文气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林徽因传》读后感模板7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模板7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模板7篇读后感需要结合故事情节,并且注重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每次看完书后,内心的收获都应当在读后感中有所体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林徽因传》读后感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1被公认为才女的林徽因,是如此炫耀的光环,可谁又能知道这个伟大的奇女子背后的艰辛与磨难!被称为文学家、美术家,但她更高兴于别人称她为建筑师!她的一生虽称不上永远的坎坷,曲折,却是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她体弱多病,人也特别消瘦,但却永远的高贵着,气质着。

这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女子所不能及的,而正是因为她的高雅,使徐志摩、金岳霖为之倾倒!而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开放教育的她,在感情方面却一直传统着,她了解小时候跟母亲所受的苦,她承受不了那种受冷落的痛苦,所以最后选择了梁思成。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处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忍受这各种难以想像的折磨,而她却始终乐观着,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她受到许许多多的人的赞扬,有名的,无名的,无不钦佩!那么她的成功来源于哪里呢?我认为是她的聪颖、她的坚持、她的悟性,她的良好的少年教育、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广博的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是她的热忱和真性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而她做到了,所以她被我们景仰!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苦难,而她们在成功之前都是毫无怨言,默默地付出。

合上这本书,静静地望着天空,深深的沉思,再看看旁边沉睡的导游基础知识,突然发现,现在的一切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又怎能和林徽因这么个千古一才女所经历的苦难相提并论呢?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

还幻想着,若干年后也会有人给我们写传记,而后来人就会和我现在读林徽因一样,读我们的人生!呵呵,那是个多少奢侈的梦啊!梦醒时分,狂读我的导游基础知识,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我现在要做什么了,至于那是不是一个梦,就另当别论了!年轻没有失败,而我也将永远年轻!《林徽因传》读后感篇2喜欢你是寂静的初读《林徽因传》只为这名便一见倾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人为之赞叹。

一、林徽因简介
她叫林徽因,是一个旷世美丽、才华绝代的女子,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代表作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林徽因之所以能在文学、建筑等领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除了她的天生聪慧,与她青年时丰富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

她出生在一个富庶的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学院学习。

1921年回国于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在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了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知名建筑。

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家。

二、爱与恋
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

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

但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

为了林徽因,他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

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

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恋,然而初恋最美好的便是曾经有过。

1921年10月林徽因回到中国,继续在培华女中学习。

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的友谊,使林徽因结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两家父辈也有意他们结为连理。

尽管两位父亲都赞成这门亲事,但是最后决定还得由他们自己来作。

后来在梁启超的敦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

思成念建筑,徽因学美术,套句梁启超说的话,他俩“修行”了一段时
期,在情感上和身心上都历经磨炼,确实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1928年他俩在加拿大完婚,在修完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成为新成立的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最早上任的两位教授。

在林徽因的三段感情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哲学家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爱情。

1932年4月,梁思成从外地考察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梁思成听后半天说不出话,他把自己、老金、徽因三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第二天,他告诉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金岳霖得悉后,对徽因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终身为友,金岳霖也终身未娶。

三个人始终是好朋友。

徐志摩爱林徽因,在遭到拒绝后娶了陆小曼;梁思成爱林徽因,林徽因去世,他却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最执着。

为了他心中的女神,一生未娶。

他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1955年,林徽因去世。

多年后,金岳霖有一天突然请客吃饭,没讲任何理由。

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这,是怎样的坚守,怎样深刻的爱。

林徽因让金岳霖爱了一辈子,牵挂了一辈子。

天长地久,静水流深。

三、城与墙
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

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15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并记录下众多的珍贵古迹和国宝。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与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真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透支健康。

1945年,林徽因双侧肺部和一侧肾均已被结核菌严重感染,并为此切掉了一侧肾脏,但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1951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

1954年,她的身体已极度衰弱,承担的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几乎一大半是躺在床上讲授的。

在明清古城墙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

在文化部组织的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冲动的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
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林徽因的病情急遽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于1955年离世。

这一年,林徽因51岁。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的一辈子,只为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