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人物学习资料
林徽因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
汉族。
出生于浙江杭州。
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中文名:林徽因外文名:Phyllis别名:原名林徽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904.06.10逝世日期:1955.04.01职业:建筑学家,文学家毕业院校:美国宾州大学美术学院主要成就: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代表作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家庭成员:父亲:林长民,丈夫:梁思成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州)1.人物生平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
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
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图1.1林徽因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林徽因生平简介PPT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 享年51岁。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 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 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去 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 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 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 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 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 徽因。
•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 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 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 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丈夫梁思成 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发生了激烈的 争论。其后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 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 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 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随后,林徽因的 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他人评价
胡适:“林徽因就是中国一代才女。”无疑这是所有对林徽因的评价中最高的一个了, 而且没有人反驳。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 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 令她们倾倒
卞之琳:“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 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 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 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 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
• 丈夫梁思成;公公梁启超
•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 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 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 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 《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 传诵。
林徽因

风华绝代
她是一位气质美女, 她是一位气质美女,家庭 方面的氛围造就了她的书香气 质,诗歌方面的才造就了她的 温情内涵。“沉鱼落雁、闭月 温情内涵。 沉鱼落雁、 羞花、倾国倾城” 羞花、倾国倾城”形容她太俗 云想衣裳花想容” 气,“云想衣裳花想容”则太 娇气。 娇气。
风华绝代
她美得清冷, 她美得清冷,美的没有丝 毫的瑕疵,干干净净, 毫的瑕疵,干干净净,清清爽 爽。 林徽因美, 林徽因美,就如她自己的 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在林徽因 的感情世界里 有三个男人, 有三个男人, 一个是建筑大 师梁思成, 师梁思成,一 个是诗人徐志 摩,一个是学 界泰斗, 界泰斗,为她 终身不娶的金 岳霖。 岳霖。
相依相牵, 相依相牵,人生伴侣
•
嫁给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 安排下,游学欧美主攻建筑设计。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 事馆举行婚礼。 婚后梁对林呵护倍至,夫妻二人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林徽 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他们在 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 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ຫໍສະໝຸດ 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
林 徽 因
简介
• 林徽因(1904-1955), 林徽因(1904-1955), 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 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 中国第一位著名女性建 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 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 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 才女。 才女。 • 职业:建筑学家,文学 职业:建筑学家, 家 • 毕业院校:美国宾州大 毕业院校: 学美术学院 • 丈夫:梁思成 丈夫: • 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 堂叔林觉民、 为黄花冈革命烈士。 为黄花冈革命烈士。
人物素材:林徽因共27页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中国历史第一才女 林徽因

人物贡献
01
建筑:
保护奈良古建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02
论文著作: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 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 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 筑预查纪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 年代的鉴别问题》《中国建筑史》
03
文学:
《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 集》《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 《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 《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 话剧《梅真同他们》;《窗子以外》《一片阳光》
感 情 经 历(与徐志摩)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 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 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 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 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 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 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 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 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 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 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 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 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 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 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社会评价
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 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 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 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 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林徽因资料

林徽因人物简介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
汉族。
出生于浙江杭州。
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
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注释:1.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人物影响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
他人评价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人物素材:林徽因

• 虽然与这几位文化名人结下的生死交情被传为佳话。但 正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那样,“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 ,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了徐志摩。” 作为女性,林徽因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在爱情上,她 忠贞于和梁思成的溪水长流;在友谊上,她胸怀坦荡, 和徐志摩、金岳霖诚心互助。凭林徽因绝世的魅力和杰 出的才华,受到大家众星捧月般的爱慕,即使她也在这 爱的漩涡中跟着打转,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但她能以坦 诚的心很理智地把握住了自己,最终维护了丈夫和孩子 ,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女性的高尚情怀。他们彼此之间 的敬重和理解,肝胆相照的情谊,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这一切故事背后都大写着两个字:人格。就连梁思成后 来的妻子林洙也感慨地说:“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与情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每个人只能站在 自己的高度去观察去理解社会。”
• 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合作 双赢等话题。
•
现实中的30年代,存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这客厅
自然是林徽因的客厅。一个女人的客厅。一个漂亮的
• 【精华素材】
• 1、超越情感定义的精神之美
• 翻阅中国近代史,”才貌双全”一词用在林徽因身上 ,最恰如其分。而谈论林徽因就不能回避她生命中 遇到的三个男性,她的丈夫梁思成、朋友诗人徐志 摩和哲学家金岳霖。
• 林徽因,无疑是那个时代令男人们动容的精神情人! 其中,大诗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可谓惊天地泣鬼 神。他公然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 我这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 林徽因对于诗人的感情是纯净而自持的,她虽然有着 女性对于完美爱情的向往,但也对理想爱情与错综现 实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她在感情上并没有成为脱 缰的野马,目光始终理性地长久地注视着梁思成。因 此,在面对徐志摩和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留学 归来的金岳霖的情感,都没有动摇林徽因对梁思成的 爱。
民国四大才女之林

在志摩死后,冰心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志摩的女人,无非说的是陆小曼与林徽因。本来志摩的死就让很多人把罪责推在林徽因身上,冰心的这番话更是让两 家的后代也心存了芥蒂。后来林徽因的儿子提起冰心时,也是怨气溢于言表,在后来柯灵编选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时,也 未能得到林徽因的著作,原因是丛书请了冰心做名誉主编,而林徽因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授予版权了。 总之,冰心与林徽因之间,相处从未友善过。不像苏青和张爱玲,两人文字相当,却相互欣赏。也许是冰心对林徽因 得来的才华到底不能欣赏吧。如果不是志摩相帮,林徽因那么容易就混成诗人和小说家吗?而建筑史上的名气,也多少借 了些梁思成的光。绯闻甚少的冰心,在文字上,也多多少少借助了政治上的力量。两个人之所以会较着劲,也是在才情上 相差无几吧,正是一个比一个高不出太多,才会处处攀比。
• • • • •
• • • •
好戏总是不长,新婚不久的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羽化成仙了。出事的缘由却又是因林徽因而起。 1931年徐志摩本在南京陪陆小曼,他的工作和朋友都在北平,所以徐常常往返两地。11月19日这天 徐志摩急于赶到北平参加当晚林徽因的一场演讲而搭乘邮件运输机,飞至济南一带,遇大雾,坠毁。 噩耗传到北平,文化界哀叹英才早去,林徽因听闻后更是当场晕倒。之后梁思成受同仁之托到失事现 场收拾徐的残骸,他还带去了林徽因亲手赶制的小花圈,算是对这位朋友的纪念。梁思成回去的时候 按照林的嘱托拾了块飞机残骸,林将它挂在她的书房,每日相对,在以后的苦难岁月里,这块残骸始 终没有离开林的身边。
•
徐志摩 正是林去伦敦的那年,徐志摩离开美国克拉克大学渡海赴伦敦剑桥学习,不久就结实了林家父女。作
•
为诗人的徐志摩一见到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林徽因立即被迷倒,心痒难耐的徐志摩很快就展开了 他情场多年练就的爱情攻势。当时只有16岁的林徽因情窦初开,面对着徐的才华和感情差点沦陷。估 计是碍于父亲,林也没有做出过多的回应。但当时的林家父女并不知道,此时的徐志摩其实已经是有 妇之夫了,他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尚在国内。 第二年,也就是1921年,林家父女回国。在剑桥读书的徐志摩当时虽然发妻已经来到身边,但还是寂 寞难耐,整天满脑子都是林徽因的音容笑貌,他最后的决定是,尽快回国,去见林徽因,一解相思之 苦。第二年他便匆匆结束学业,同时和张幼仪正式离婚,早已受够了冷落的张幼仪尽管已有身孕但还 是立即答应了。同年秋,两人在柏林签字离婚,徐志摩为了爱情抛妻弃子。离婚后的张幼仪投靠二哥 张君劢之后怎样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徐志摩离开伦敦时意气风发,自认为从此再无牵挂可以尽情而为了,留下一首著名的《再别康桥》马 不停蹄的“销魂今日进燕京”。 刚到北京的徐志摩还没来得及去见令他销魂的林徽因就听闻了林徽因和梁思成即将结婚的消息。风流 的诗人遭受打击后多日都没缓过劲来。 但徐志摩毕竟是徐志摩,失去了林徽因的他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一代名媛陆小曼的身上。 陆小曼同样是一代才女兼美女。她遇见徐志摩的时候已经嫁给了西点军校出身的王赓,但王赓毕竟是 军人,哪有徐志摩那样讨女人喜欢,所以陆小曼面对徐的追求毫不犹豫的与王离婚,跟着再和徐闪婚。 抱得美人归的徐志摩在和陆生活的那段时间里创作了不少的诗歌,陆小曼就是他灵感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微因传》内容摘录二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 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 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 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 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 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 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 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 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 都可以全身而退。
与丈夫梁思成进行古建筑考察
林徽因 人物主要贡献
保护日本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 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 以免被炸。 虽然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至1939年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 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长篇传记文学《林徽 因》,著于2001年。
《林徽因传》内容摘录一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 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 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 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 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 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 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 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 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 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 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 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 再来。
林徽因
林徽因
人物生平
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8岁,移居上海, 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就读于英国 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 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 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 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 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 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因建筑系不收女生, 林徽因注册在美术系,选修建筑系的主要课 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同年8月,夫 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人物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 4月1日),女,汉族,福建福州 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 大师梁思成妻子。三十年代初, 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 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 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 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 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 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 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 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 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 《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 知,广为传诵。
文学著作 散文小说《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窗子以外》、 《一片阳光》、《窘》 诗作《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 《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话剧《梅真同他们》
青少年时代立下宏伟志向
林徽因
北洋政府 高官 林长民
人物关系图
与父亲林长民
与徐志摩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 (右二)
林徽因
人物生平
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 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众 多古建筑,并使之得到世界、全国的认识,从 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 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1931年4月,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 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 不息的变幻》发表。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 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 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 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1951年,47岁的林徽努力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 蓝传统工艺。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 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 员会委员。 1953年10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 1954年6月,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 享年51岁。
兄弟
林觉民 同盟会 黄花岗烈士
父女 中国当代哲 学宗师 朋友
叔侄
金岳霖
朋友
徐志摩
新月派代表 诗人、散文 家
夫妻 父子
公媳
师生
梁思成
梁启超
近代思想家、 政治家、教 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
中国当代建筑历 史学宗师、教育 家、建筑师Fra bibliotek林徽因
人物综合评价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 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 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 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 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一个时 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 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 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 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 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 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 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 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 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 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 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 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 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设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 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 栖之所。 学术著作 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 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应解放军 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 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 段》等学术论文。
林徽因人物资料学习摘录
2015年12月27日
《林徽因传》作者简介
张清平,1982年毕业 于河南大学中文系, 曾在河南广播电视大 学任教,1995年到河 南教育出版社任编辑 至今。主要作品有: 《现代作家与文学现 象》、《黑眼睛的少 女》、《世纪末的精 神变形记―评张贤亮 的<青春期>》、《竺 可桢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