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复习大纲

民间文学复习大纲
民间文学复习大纲

民间文学复习大纲

一、中国民族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一)1920年北大成立歌谣研究会,我国学术界已经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做一种

科学研究的对象而认真搜集了。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为中坚的北大歌

谣研究会,在《歌谣周刊》发刊词中宣传:搜集民族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个

是学术的,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以此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另

一个是文艺的,即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

(二)1928年起,蔡元培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开展了对广西瑶族、台湾高山

族、黑龙江赫哲族、湖南苗族等民族的实地调查。

(三)20世纪30年代起,吴文藻、费孝通等从国外归来,从事民间文学教学或研究

工作。

(四)从20年代到40年代,一些学者的实地调查,记录了很多有价值的民间文学资

料,如马长寿的《苗瑶之起源神话》

(五)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国民间文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六)1950年3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老舍、钟敬文为副

会长。

(七)1979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恢复活动。

(八)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协会联合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全国开展

了规模空前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

(九)2003年,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公约》后,2005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

星期了定为“文化遗产日”,将文化遗产的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二、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有,并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口头性:是指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变异性:民间文学史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出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会带民间,又继续出于变化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定义: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

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神话按内容可分为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两种,其中民族起源神话属于社会生活神话。

基本内容: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

发明神话,战争神话

一、民间传说

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

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对已遗漏或替代,有的学者将它概括为“四固定”,这决定了叙事内容具有可信性

2、传奇性的情节:可信性和传奇性在民间传说中的交融使她具有跨越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性,“是沟通历史与文学的桥梁”。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形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鲁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任何一个民间传说都有它独立的历史源脉,在每个历史阶段民间传说又有横向的传播范围,一次传说圈不是平面的范围,它是纵向传承和横向扩步的结果,是历史与现实、横向与纵向结合的一个立体的民间传说体。

四、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二)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三)类别:1、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包括魔法、宝物、动物故事)

2、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包括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奇巧婚姻故事、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

3、民间笑话(包括揭露与嘲讽笑话、讽刺与幽默笑话)

4、民间寓言

五、史诗

(一)定义: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

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

(二)分类:创世史诗、迁徙史诗、英雄史诗。

(三)中国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四)纳西族的《黑白之战》,傣族的《兰嘎西贺》、《厘俸》,彝族的《铜鼓王》、《支嘎阿鲁王》

六、民间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分类: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特征:1、情真意切,袒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3、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

优美生动。

七、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民间谚语定义: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

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分为时政谚语、风俗谚语、农业谚语、生活谚语。

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

言艺术。分类:物迷、事迷、字谜。

八、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借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文学体裁的兴起,都发端于某种民间文学体裁样式的发现。就诗歌而言,《诗经》三百篇是先秦时期北方及中原地区文学的代表作,已经孕育了后来四言、五言、七言诗的萌芽;《离骚》、《九歌》等楚辞作品为南方文学的代表,它的形成于屈原对民间祭祀歌谣的发现是分不开的。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或为生动地描绘人物,或为活跃叙事,或为铺张叙事、结构情节,作家文学常常有意或无意地融入民间文学作品或其艺术手法,这大致有三种情形:其一,直接嵌入,作为

作品内容的一部分直接嵌入作家的叙事之中。如《红楼梦》,小说起首即以女娲补天神话揭起小说的整体叙事,并为小说定下情感基调。其二,题材利用:解构与结构。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题材的运用,或者说两种文类有机融合的典型事件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开启了这一先河。鲁迅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历史的演义”。其中,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奔月》和《理水》。《补天》取材于女娲补天,《奔月》取材于后裔射日于嫦娥奔月,《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其三,原型的借用与再造:小说的人物与叙事模式。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古老的叙事传统,形成了相对定型的叙事模式和人物类型。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三)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理论建设的作用。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作实践上,还表现在作家文学理论的建设上,而且这种传统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如《诗经》的六艺,经汉代郑玄的阐发在后代影响深远,尤其是赋、比、兴成为两千年来中国诗学研究的关键词。

九、常识

(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记载有女娲神话最早文字资料的文献是《楚辞》

(三)被称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的是希腊、印度、中国

(四)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

(五)《山海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

(六)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荆楚岁时记》。

(七)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

(八)民间文学的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

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

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

文化。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

民间文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 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 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 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关敬吾:研究民间故事结构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最重要也最常用 2、历时追溯法: 索绪尔:共时(特定时期或阶段的静止状况),历时(不同阶段和时期的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达的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 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 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徳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 《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徳国,《国际民俗学科目》 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 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 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貝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而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 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四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表现: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 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泄稿,处在不断变化中。(表现:1、作品的语言变化2、作品的内容、情廿、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而在不断变化,另一方而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泄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左的因素经过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表现:作品的内容上2、作品的形式上3、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立的传承渊源(亲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第三章神话 左义: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撒尼(彝族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9、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东海孝妇》)找到它的影子。 30、李白的《静夜思》是从(《子夜秋歌》)脱胎而来的。 31、云南白族《读书歌》讲的是(梁祝)故事。 32、(郭沫若)说过“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33、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条谚语来证明其主要观点。 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鲜卑族)的民歌。 35、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36、我国民俗学发轫时期,(《民俗周刊》)是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37、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包括《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和《江格尔》。 38、谜语: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 39、(花儿会)指的是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歌唱盛会。 40、“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是(谚语)体裁。 41动物故事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 42、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推移到(农耕)时代。 4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鲁班)的故事。 44、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歌谣》中将歌谣分为(15)种。 45、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46、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以(AT分类法)为依据的。 4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政治)歌谣。 48、一般说来,(歌)是和乐唱的。 二、文学常识2 1、(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 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 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 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 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 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 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我本身就是学中文的.所谓中文就是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只不过大学不象研究生分方向分的那么详细,语言和文学是都要学的. 语言这块主要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学这块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他辅助理论还有文学概论(主要是初级阶段的文艺理论,很枯燥的) 美学写作等,要是师范类的中文系还要设置教法. 至于共同课无非是外语政治计算机还有现在需要选课(一般为本专业以外的课程是自己自由选择) 这个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 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 文学原理 高级汉语 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化 语法研究 中文工具书使用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文字学 版本学 古文献学史

散曲研究 实验语音学基础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说文解字概论 诗经 汉语史 西方文论经典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史 文言小说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散文研究《论语》《孟子》选读 中国古代文化 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汉语和汉语研究 《论语》《孟子》导读 古代汉语 文学概论 民俗研究 大学语文 沈从文研究 专书选读 现代汉语词汇词义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 古音学 语言学前沿问题讲座 当代语言学 <说文解字>研读 <马氏文通>研读 现代文学批评史 汉学师承记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 欧美汉学文本导读 宋诗史料学 清代考据学 现代学术史研究 中国古代画论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

汉魏六朝文学要籍导读 近代作家研究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 比较诗学论著选读 德国美学东渐史专题 接受问题专题研究 语言学讨论班 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 欧美文学导读 卞之琳研究 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说唱艺术研究 历史语言学专题 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 上古音研究 语言接触实例分析 语义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论史 当代小说经典文本分析 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文艺美学 认知语言学 生成音系学 <文心雕龙>研究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我想知道大学(无论哪个大学)中文系的大一到大四的详细科目,书本名称,以及出版人(主要我是自学,怕买错书),最好是2010大学中文系的科目,没有的话,时间不要太落后了(例如2000年附近时期的,我就晕了........)。 本人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穷小子,先谢大家了啊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备注:本复习资料根据《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各章后的“关键概念”和“思考题”进行编写,已根据考试重点、范围、题干以及答案长度进行题型匹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谅解。另已根据课程内容及上课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三角记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以圆形记号标记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本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过多,未标记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复习。最后,本资料仅供参考,建议配合其他资料一同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 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 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 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 2.神话有哪些种类?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 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白蛇传与端午节 7.民歌有什么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 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判断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而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使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2.“类型”与“AT 分类法” 安蒂·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提出“类型”概念,即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后来,斯蒂·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古诗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 第一节民间歌谣 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定义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歌谣包括“民 歌”和“民谣”。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 (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 (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1.四句头 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如《刘三姐》 2.五句子 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 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4.影响文人创作 第二节民间长诗 一、民间长诗界说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

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 (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节、中国史诗 一、中国史诗的类别 1.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如彝族的《梅葛》。 2.迁徒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徒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徒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徒业绩的壮阔画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配套资料)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学的范围 在体裁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曲艺又有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书等。 3、民间文学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也有一种时间很短的调查活动,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2)历史追溯法 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3)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搑间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爆。 2、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 答: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民间文学既有民谣、谚语、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中国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郭沫若先生曾经作过充分的估价,他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一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近年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民俗文化属性,研究方法也是更加注重采用民俗学的常规方法。 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答: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归结起来民间文学主要有三大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完整word版民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 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 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 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 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 1=1 o 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 AT分类法”。 6、史诗: 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 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 “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 、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完整版北大中文系教材书目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已有 674 次阅读2010-2-8 09:58|个人分类:语言学习|关键词:北大北京大学中文系书目入学考试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 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 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 位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无书目) 汉语史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王力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北语201903考试批次《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 201903考试批次 《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学习中心 学号 专业年级层次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民间文学》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9年1月21日--3月18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范围内,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 2、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3、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4、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5、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二、论文写作要求

------------------------------------------------------------------------------------------------------------------------------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西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5号宋体)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著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文章——网络文章的作者,文章题目网站地址 页面设置: 页边距:左3cm 右2.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2.54cm ,下2.54cm ,页眉1.5cm,页脚1.75cm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 民间文学性质 民间文学基本特征 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folk”民众,“lore”知识,两层含义: 1.民俗本身:风俗、习惯、歌谣、故事、寓言等; 2. 研究民俗的理论 民间文学的性质 双重属性: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具有文学性 ——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作家文学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创作与流传都是出于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并且作品本身就是相关活动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不仅是文学现象,还直接参与民众的生活 提供大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语言的资料 民间文学现象是同社会习俗、仪式、宗教、人类的恋爱生活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研究民间文学必须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考察,注重其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1.集体性 A.表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大众化或民间化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平常认为民间文学“俗”的一个原因。它虽然不带有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但也不是没有独立见解,很多作品带有不同于官方或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朴素的观点。 例子: “状元杀和尚” B.体现在它的创作方式——群体创作、群体流传 (1)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的完成创作,如一些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等的创作,也包括在一些民歌对唱的场合。 (2)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初坯或雏形,其后在流传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3)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比如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C.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必然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同时它也很讲究艺术形式的精粹以便于广泛流传。民间文学并不是没有艺术性,也不是艺术性弱,而是没有个人创作那样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前卫性的艺术创新。 比如民间曲艺当中的木偶戏、相声、快板、说书等等。 2. 口头性 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形式,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和传播。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轻便灵活,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易于掌握,易于流传 3.变异性 内在原因:集体创作中不断加工、修改和靠记忆保存,靠口头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