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预防性传播疾病及HIV

青少年预防性传播疾病及HIV
青少年预防性传播疾病及HIV

十、青少年性传播疾病的防治

性传播疾病(STIs)是指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正常的和非正常的性行为)及非性行为的分泌物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而传播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如梅毒、淋病、细菌性阴道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滴虫性阴道炎、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腹股沟肉芽肿、阴虱病、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HIV/AIDS)等。

性传播疾病多发生于青年人中,在发达国家,有近三分之二的性传播疾病发生在年龄小于25岁的青年人中,而在发展中国家,有近三分之一的性传播疾病发生在青年人中。近些年,随着青少年中的婚前性行为和不良性行为的增加,青少年的STIs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根据美国医学会报道,目前,大约每年有400万青少年感染STIs。

(一)STIs的传染途径和主要方式

1.通过性交传染:各种性病都可通过性交传染,并且可通过男与女/男与男性行为相互传染;

2.间接接触传染:如通过浴盆、浴巾、被褥、衣裤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3.医源性传染:医疗器械(如注射器、手术器械)被病原体污染后,由于消毒不严,通过注射、手术或其他检查操作时而传染;接受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以感染;通过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也可被传染等;

4.母婴传播:孕期病原体经母体胎盘传递给胎儿;患有性传播疾病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在通过产道时而感染;婴幼儿吸吮含有疾病病原体的乳汁而受感染等。

(二)性传播疾病的易感人群

STIs的易感人群常常是有危险行为的人,也是主要的传染源。高危人群包括:过早性行为、婚前性行为者;多个性伴侣者;娼妓;同性恋和吸毒者;特殊职业者;多次人工流产者;不良卫生习惯及缺乏相关保健知识等的人群。

(三)性传播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和危害

1.影响因素:影响STIs发病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理性微小环境、个人行为环境及社会文化大环境等几个方面,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对其影响最大的则为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人行为影响包括性行为、卫生行为和就医行为。性行为中性活动过早、多性伴、高危性伴、特殊性行为等可使性传播疾病发生率增高;卫生行为如是否有良好洗浴习惯、避免共用洗浴用具、经常换洗内裤、月经期卫生、避孕方法的选择,尤其注重持续正确地使用避孕套等可减少发病的可能性;就医行为包括参与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筛查,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是否就医、是否治疗或遵医嘱、治疗不当等。

2.危害:STIs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很大,它不仅传染性强,而且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感染了STIs的青少年来说将会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和压力。在生理方面,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女性感染STIs的几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女性青少年患STIs的危险性更大,并且STIs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女性)其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可使少女在患病早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即使知道,很多情况下也不愿告诉别人,或没钱治疗或不敢去正规医院治疗,从而延误病情;或因治疗不彻底而使STIs进一步扩散和传播。由于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导致不孕症、宫外孕、反复发作的盆腔炎、宫颈癌,并且可以使感染HIV的危险增加3~5倍等。孕产妇感染后则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死胎和新生儿感染等。在心理方面,由于青少年患病后害怕家长的责备及社会歧视,从而导致情绪压抑、痛苦、焦虑、羞愧,不敢或不愿就医;同时女孩子又不敢拒绝性伴的性要求或劝其性伴就医等,而带来更大的疾病影响。

(四)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症状及防治原则

1. 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

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是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生殖器官感染,它在发病初期没有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女性感染者会出现尿痛,分泌物稀薄而无味。男性感染者可以出现排尿时有烧灼感,阴茎周围发痒,有烧灼感,睾丸疼痛肿胀。衣原体感染还可引起女性盆腔炎,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不育和异位妊娠。但

女性和男性感染者中分别有75%和50%的人没有症状。因此,这种感染在出现并发症前很少能够被诊断出而进行治疗。

沙眼衣原体一般寄生于女性的宫颈和尿道。但也可以寄生在肛门和咽喉部。

衣原体感染可通过阴道交、肛交和口交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防治原则:

●单纯尿道、子宫颈或直肠沙眼衣原体感染首选阿奇霉素;

●.对于伴有淋病的患者,同时使用四环素或强力霉素,防止衣原体感染;

●提倡持续正确使用安全套;

●对性伴同时进行治疗。

2.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HPV是一组包括有100种不同类型的病毒的总称,其中有30多种是通过性传播的。有些类型的HPV有高度危险性,可以导致宫颈癌、肛门癌和阴茎癌。另一些类型的HPV可导致尖锐湿疣。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多为大小不等的成簇状丘疹。但也有一些肉眼不可分辨的尖锐湿疣。能够导致外生殖器疣的HPV一般不会引发癌症。70%有性行为的人体内至少会有一种HPV,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发展成为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并且大多数感染HPV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感染。

尖锐湿疣可寄生在外阴、宫颈、阴道或肛周、阴茎、阴囊、腹股沟等部位。

生殖器部位感染的HPV类型,基本上是通过与感染者之间的性接触传播的。

防治原则:

●常用冷冻、激光、手术以及药物(常用鬼臼毒素、三氯醋酸等)治疗,但目

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疗法被证明能够根治HPV感染;

●提倡持续正确使用安全套防止感染;

●对性伴同时进行治疗。

3. 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常于性交后2天~4周出现症状,表现为尿痛、脓性分泌物、下腹坠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呕吐、发烧及月经不规律等症状。女性患淋病可导致盆腔炎,发复感染后可导致不育。

淋病奈瑟菌多存在于宫颈、子宫、尿道,也可存在于口腔、咽喉以及肛门部位。

淋病多是通过与感染者之间的肛交、口交及阴道交而传播的。

防治原则:

●淋病可用头孢三嗪和青霉素进行治疗;

●提倡持续正确使用安全套;

●对性伴同时进行治疗。

4.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HSV-1)和II型(HSV-2)感染所致。大多数的感染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体征或症状。

生殖器疱疹的典型症状为在生殖器上或其周围出现一个或多个水泡。当水泡破溃后可留有表浅溃疡,当第一次发作时,需要2~4周愈合。一般,在第一次发作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后,可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但与第一次发作相比,其程度较轻发作时间较短。

HSV-1和HSV--2可以在病毒所致的溃疡处分离出来,但在两次发病期间,从没有溃破的皮肤或有疼痛的地方也可以分离出HSV。HSV-2多是由于与有生殖器HSV-2感染者的性接触而感染。HSV-1可导致口腔和唇部感染,所以称为“发热水泡”。HSV-1可通过感染者的唾液进行传播。生殖器HSV-1感染多是由于与患有口腔HSV-1感染者的口腔-阴道交导致的。

防治原则:

●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生殖器疱疹的疗法。但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

●坚持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防止疱疹病毒感染,但安全套不能遮盖住疱疹溃

破处,因此使用安全套不能起到完全的保护作用。如果有症状或体征时,最好避免性行为,并且在两次发作期间要使用安全套。

5.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首先出现的是无痛性溃疡,称为硬下疳。在感染后的10~90天(平均为21天),可出现类似丘疹、水泡或开放性溃疡的硬下疳。在3~6周后,硬下疳消失。如果不进行治疗则会进入二期梅毒。

当皮肤一处或多处出现无痛性皮疹时,则进入了二期梅毒。全身各处都可

出现皮疹,如手掌、脚底等。并且除皮疹外,还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喉咙疼痛、脱发、头痛、体重减轻、肌肉痛以及疲倦。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是高度传染的时期。

当二期梅毒症状消失后,则进入三期梅毒或潜伏梅毒。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进行治疗,即使无任何体征或症状,感染者体内仍有梅毒螺旋体存在,并且开始破坏体内器官,如脑、神经、眼、心脏、血管、肝脏、骨及关节等。这种内部损伤可出现于晚期梅毒或三期梅毒的许多年后。晚期梅毒的体征和症状表现为肌肉运动不协调、瘫痪、麻木、逐渐出现失明和痴呆。这一时期严重者则会导致死亡。

梅毒螺旋体主要寄生于生殖器和肛周。但偶尔也会寄生于口腔内部或其周围。

梅毒可通过在阴道交、肛交或口交过程中由皮肤破损处进行传播。螺旋体可穿透生殖器、口腔和直肠粘膜或破损的皮肤。孕妇可将梅毒通过胎盘传播,特别是在梅毒早期。但如果在妊娠16周前进行治疗,胎儿可能不会受到感染。先天梅毒儿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相当严重而出现脑损伤和死亡。

防治原则:

●对梅毒要进行及时及早治疗和规则足量治疗;

●治疗后应进行足够长时间的追踪观察;

●对在前3个月内接触过传染性梅毒患者的性伴进行检查、确诊及治疗;

●早期梅毒在治疗期间应禁止性交;

●梅毒可以发生在安全套覆盖或保护的部位,但也可以发生在没有覆盖或保护

的部位。坚持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梅毒的感染,但这仅限于安全套能够覆盖或保护住感染部位时。

6.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症状表现为有黄色或绿色的泡沫状分泌物,伴外阴瘙痒,阴道异味,腹痛和/或尿频。但有些女性也可无任何症状,男性感染后可无症状或出现外生殖器瘙痒。

防治原则:

●滴虫性阴道炎可由灭滴灵治疗,但必须对性伴也同时进行治疗;

●坚持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防止滴虫交叉感染。

十一、青少年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没有治愈的药物,但是可以预防的。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和HIV携带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播源。病毒聚集最多的部位为血液和精液,偶然也在乳汁、唾液、眼泪、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肺泡液、伤口渗出液等中分离出病毒。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

1.性接触传染:主要传播途径,约占75%~85%。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配偶或性伴侣抗体阳性者、性病患者的感染率高;

2.血液或血液制品:输入污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接受HIV感染者或高危人群的组织或精液;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在孕期、分娩和母乳喂养时因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和乳汁使胎儿或婴儿受感染。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也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都不传播艾滋病。

(二)高危人群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多性伴,如娼妓、男同性恋;性传播疾病患者;注射毒品者以及贫困人群等。

(三)不同性行为的风险程度

通常判断性行为是否安全,是围绕此种性行为在传播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性疾病方面有多大的风险,可分为无风险性行为、低风险性行为、中风险性行为和高风险性行为:

1.无风险性行为:指此类性行为可以避免性伴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进入自己的血液,如:性幻想、自慰、拥抱、自身或性伴侣之间的按摩、抚摩和触摸生殖器。青少年有性需求,可以推荐这类性行为,也称边缘性性行为。

2.低风险性行为:性交时正确坚持使用避孕套,减少感染HIV和其他性病的风险,同时也可避孕。但是不正确使用避孕套降低其有效性,提高感染疾病的风险。带套的性行为称“有保护的性行为”。此类性行为包括:带套口交(男或女)或带套阴道性交,接吻(如一方有梅毒溃疡或疱疹病毒感染)。3.中度风险性行为:包括带套肛交、不带套口交。

4.高风险性行为,即不安全性行为:包括不带套的肛交、不带套的阴道性交、任何使一方出血的性交。

(四)艾滋病的预防

由于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预防就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1.不进行性交(包括阴道交、口交或肛交)是避免HIV感染的最好的办法;

2.如果有性交,并且有无保护性性交(阴道交、口交或肛交)、性伴为双性恋、曾经遭遇过性暴力、吸毒时共用针头或针管、多性伴、得知以前或现在的性伴为HIV阳性、最近患其他性传播疾病或怀孕者均应进行HIV咨询与检测;3.每次进行阴道交、口交或肛交时都应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4.进行口交时,应使用保护屏障,如牙科用乳胶膜、剪开的安全套或保鲜膜;5.不以任何形式吸毒活静脉注射毒品;

6.不共用注射器、牙刷、剃须刀和其他不洁医疗用具;

7.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要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初中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与预防艾滋病 试卷

初中三年级健康教育测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有:身高迅速增长,体重明显,出现。 2、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的标志表现在生长和突起。 3、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的标志表现在隆起和变高变细。 4、月经是子宫内膜在的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子宫出血,现代医学把月经看做是女性进入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5、食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叫,为了合理营养,饮食应当。 6、性身份,又称性角色,是一个人对自己是或的认知,确认和态度。 7、男女在、气质和等行为方式的差异,被心理学家认定为第三性征。 8、人际关系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在有思想和有感情的人们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和上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交往关系,沟通关系。 9、我国法律规定,男子未满周岁,女子未满周岁,没有资格申请结婚。 10、初中生只有懂法、守法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经期卫生,说法争取的是:() A、保持阴部清洁 B、注意防寒保暖 C、注意劳逸结合 D、以上都是 2、下列关于预防青春痘的措施,错误的是:() A、使用油脂类化妆品 B、平时多吃水果、蔬菜和豆类 C、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D、调整肠胃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3、下列关于青少年吸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引起大脑供氧不足 B、影响学习能力 C、凸显个人魅力 D、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4、下列关于青春期正确对待性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适合自己身份的读物 B、从色情网站、小说了解性信息 C、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能力 D、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性信息 5、下列关于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B、学会主观的评价自己 C、要能客观的了解他人D,对和他人的关系要有明确的认识 6、下列说法中,不能增进人际关系的是:() A、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B、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C、刻意的打击和挖苦他人 D、多与别人沟通 7、初中生与异性交往的行为应遵循以下要求:() A、建立广泛的友谊圈 B、社会交往公开

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

性病防治宣传资料 艾滋病性病问答 ◇我国哪些地方可以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我国各级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各大综合性医院的性病科及皮肤科等都可以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试验。但最终的确证试验必须在卫生部批准的实验室进行,通常是省一级卫生防疫站。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试验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验项目。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什么?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说明就诊者体内有艾滋病病毒,可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他人,并且有进一步发展成艾滋病病人的可能性,虽然他(她)的外表、感觉通常像健康人一样。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说明什么?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可能见于以下情况:①目前就诊者未感染艾滋病病毒;②可能处在艾滋病病毒抗体的“窗口期”,应于3-6个月后再复查; ③实验室方面存在问题,应联合使用其它检测方法排除假阴性结果。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需要2-12周产生足够数量的抗体,才能被临床检验方法测出来。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能够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周-3个月,有极少数人可达6个月。如在“窗口期”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即使血中有艾滋病病毒并可传播给他人,但检测结果仍是阴性。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可有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多种临床表现,也可长期处于无症状的潜伏状态。梅毒极易混为其它疾病去相应各临床科室就诊,如神经科(脑膜血管梅毒)、内科(心血管梅毒)、外科(骨梅毒)、妇产科(梅毒引起的早产、死产及先天梅毒儿)、眼科(梅毒性眼虹膜炎、角膜炎)等。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增多,随著时间的推移,梅毒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也会越来越多。 ◇梅毒是如何传播的?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未经治疗的梅毒病人病期在1年内,传染性最强。未治疗的早期梅毒女病人还可经胎盘感染胎儿。非性接触,如输血、深吻、哺乳、以及新生儿经过产道等也可造成梅毒而感染。

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二:2013年第一中学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莎车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预防艾滋病 工作计划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中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和中坚力量,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完成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为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各种优势,大力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预防艾滋病工作力度。根据县防艾办要求和相关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一、总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二、分目标: 初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初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6课时)教学内容: 1.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2)什么是艾滋病。 3)hiv/aids的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②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③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纹身等。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2.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 3.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4.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5.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6.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情况、对人类社会危害的相关资料。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传播途径。 3.集体讨论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小组活动,危险度分级(日常行为)辨别hiv感染的高危行为及预防措施。 5.角色扮演:拒绝不安全行为(包括吸烟、吸毒、酗酒、到不健康场所活动等)。 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4课时) 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艾滋病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危害。 2.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3.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 4.吸毒与艾滋病。 5.无偿献血知识。

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

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金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艾滋病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感染艾滋病病毒4周~3个月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测出抗体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成为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二、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全球概况 在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病例报告20年后的今天,

艾滋病已经变成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最具毁灭性的疾病。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已有6千多万人感染了这一病毒。目前艾滋病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死因。在全球范围内,它是第四位的杀手。 中国 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疫情持续上升。流行伊始,艾滋病增长速度较慢,到93年的8年内,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到1万。随后,流行速度逐渐加快,到95 年仅两年时间,累计感染人数已达10万。以后的5年时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每年10万的速度增长。2000年到2001年1年间,增长了15万,达到85万。到2002年6月底,累计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到100万。实际上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数字估计是官方公布的10-20倍。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艾滋病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广 泛流行,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它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对家庭、社会生产力破坏极大。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 病,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通过宣传教育把有关预防知识告诉大家,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

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目的分析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市 6000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 分析,主要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等。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不吸毒、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避免输血与应用血制品以及及早治愈性病等措施的了解情况显著多于实施前(P<0.01);干预前后学生在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态度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中小学生实施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D and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6000 cas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our city were selected.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STD and AID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knowing rate about routing of transmission of STD and AIDS increased among students (P<0.01).Measures,liked no taking drugs,not having premarital sex,using condoms,avoiding blood transfusions or avoid using blood product and to cure STD as soon as possible,had understood more than before education (P<0.01).The students′attitu de about STD and AIDS had significantly changed (P<0.05).Medical carebehavior had increase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It is increasing knowing rate and setting up the correct attitude about STD and AIDS by carrying out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Prevention;STD;AIDS;Health education 目前,性病、艾滋病已逐渐发展为严重的公共社会、卫生问题,为有效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实施[1-2]。青少年为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对中小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了解情况、态度、接受能力等进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3-4]。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需要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本研究对我市中小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9月我市的8所中小学校,运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小学四、五、六年级以及初、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6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0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60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3242名,占54.03%;

2017中考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10条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10条 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该病毒的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经过2~12周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抗体,但感染者体内已有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段时间叫做“潜伏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期间外表上看不出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能通过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时,就进入了“发病期”,成为艾滋病病人,可出现长期低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传播危险。 3.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通过带病毒的体液交换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4.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 ——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 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2017年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2017年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正确答案): 1.艾滋病的全称是()3 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肾病综合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美尼尔综合症 2. HIV的中文名称是()3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感病毒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1 A、AIDS B、HIV C、HAV D、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4 A、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C、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4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6.到2007年底,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要达到()4 A、70%以上 B、80%以上 C、85%以上 D、90%以上 7.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机制是()1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8.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2 A、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B、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 C、从体内能够检查出抗体到发病的时间 D、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 9.预防艾滋病方法中不正确的是()4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B、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 C、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D、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10.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2 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11.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3 A、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40期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40期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总第40期2003年6月第6期(总第40期)2003年6月10日出版 目录 防治动态 卫生部组织开展“2003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103) 中美CDC完成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监测系统的联合评估(103) 儿基会项目官员、卫生部专家赴河南省上蔡县考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10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南亚区域二期项目将在我国四省实施(104) 全国19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人对艾滋病最了解(105) 青年志愿者与佑安医院共建“爱心家园”(105) 各级工会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106) 省际交流 广东省将流动人口纳入艾滋病监测(106) 重庆市向同性恋者发安全套预防艾滋病(106) 湖南省提出遏制艾滋病五大方案(107) 一季度香港有52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07) 国外信息 美国艾滋病防治策略(107) 美国科学家认为HIV-2病毒于1940年传给人类(108) 肯尼亚一些女性能天生抵抗艾滋病(109) 艾滋病成为南非头号杀手(109)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检测艾滋病病毒新方法(110) 南非获准艾滋病疫苗试验(110) 非洲艾滋病感染率下降(111) 英国性病传播速度惊人(111) 津巴布韦:艾滋孤儿祖母养(112) 短讯 新华人寿为医护人员提供艾滋病保险(112) 我国专家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治疗艾滋病(112) 凯莱英公司建抗艾滋病药物中间体生产基地(113) 活动预告 法国将在巴黎召开国际艾滋病学会大会(113)

卫生部组织开展“2003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认真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加强艾滋病的监测工作,了解不同类别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和人群基数,掌握艾滋病流行现状并为流行趋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为艾滋病防治措施和决策提供依据,卫生部疾控司组织了今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计划,该项调查在对现有监测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开展感染率调查的人数约8万余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专家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吸毒人群、暗娼、有偿献血员、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医院无关联检测等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和血清学调查,性艾中心负责确定调查技术方案并对全国31个省市有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该项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卫生部疾控司) 中美CDC完成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监测系统的联合评估 为了确定如何加强中国HIV哨点监测系统和HIV实验室系统的工作,以及为中美合作艾滋病项目设计的实验室提供建议,2002年9月16日-27日,美国CDC的监测和实验室专家与中国CDC的同事一起对广东、江苏和山东的HIV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这也是中国CDC和美国CDC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的一部分。日前,中美专家共同完成了评估报告。在报告中,专家们总结了HIV哨点监测、HIV和AIDS病例报告以及这三个省的HIV实验室检测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以及开展全球AIDS项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哨点监测方面,评估小组认为存在的问题有:现实中所用的调查方法与监测方案里的标准方法并不一致;在拘留所等地点进行的强制检验和医院等地进行的自愿检验所采用的检测标准不同;由于资金及人员不足,对哨点工作的核查有待加强。他们建议中国CDC应该与各省CDC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扩大哨点监测的覆盖面,同时在监测中纳入行为监测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评估HIV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率。 在病例报告方面,评估小组认为现有三种报告体系过于复杂,他们初步的意见是江苏省三合一的报告体系值得推广。小组还提出其它方面的建议,如提高病例报告系统的标准化程度,改进电子数据输入和管理;对保护病人的隐私给予更大的关注;重新总结对AIDS病例的定义;需要一个标准化的表格来收集临床、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此外,评估小组还建议开展更多的HIV匿名检测和无关联检测,一方面可以消除HIV监测哨点和HIV/AIDS病例报告系统中数据的偏性,另一方面可以用很少的花费提供整个国家低危人群的资料。 对于HIV的实验室系统,评估小组认为实验室的装备良好,人员培训到位。但是确认实验室过于集中在省级CDC中的HIV实验室,造成大量的样本在实验室间的传递和重复测定。整个实验室体系的结构还需进一步加强。 报告认为将监测作为中美双方优先合作的领域是正确的。同时,美国CDC可以在监测方案的标准化和监测数据的管理方面为中国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支持,通过

学校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9篇

学校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9篇 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xx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___》通知要求,陈埭民族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陈瑞山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 ___。 1、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了全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向全体师生发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倡议书。 2、各班要按照活动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宣传活动。 3、学生自制手抄报、更换室内黑板报、发倡议书等进行宣传。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由学校健康老师在开课班级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讲授一节健康教育课。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利用健康教育讲座、黑板报、发放倡议书等形式,为学生们提供预防吸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过程,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 总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和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知道了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人不应歧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100%以上。今后,我校将在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力争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 ___,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今年12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我校为了提高在校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加强自身健康卫生的知识 和能力,在校领导带领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本校学生中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和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形势的严峻: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B) A、HIV B、AIDS C、HBV D、SARS 2、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A) A、HIV B、AIDS C、HAV D、HBV 3、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C) 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毒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动物免疫缺陷病毒 5、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6、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7、下例哪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不正确的(D) A、性关系专一 B、对被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污染的物品及时消毒 C、感染的妇女不怀孕可防止后代感染 D、将艾滋病人隔离起来保护大家 8、以下哪种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A)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同性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9、综合防治艾滋病都有哪些措施(D) A、宣传教育 B、行为干预

C、关怀救助 D、以上都是 10、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A)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1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12、以下哪种情况会感染艾滋病(C)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上班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13、请说出艾滋病发病后的典型症状(D) A、长期低热,咳嗽 B、体重下降 C、慢性腹泻 D、以上都是 14、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D、艾滋病期 15、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D)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1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D)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17、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D)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18、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预防艾滋病倡议书3篇

预防艾滋病倡议书3篇 今天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为了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各界对青少年 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共青团广东 省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联合开展了“青春红丝带”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月。 在此,我(许琼娜)代表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向全省青少年发出倡议: 三、奉献爱心,消除歧视。奉献是美德,爱心聚力量。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爱 和帮助,努力消除社会上存在的误解和歧视。用奉献和爱心鼓励他 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坦然面对,积极治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寄予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新的责任与使命。预防艾滋病、抵御艾滋病,我 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爱心和真诚,让和谐社会的阳光 更加灿烂、明媚! 今年12月1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使同学们 增加对艾滋病的了解,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正视艾滋病,远离 艾滋病,我作为学生代表向全市中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二、明确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带头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投身到预防艾滋病的宣传队伍中去。 四、积极宣传艾滋病知识,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为我市“防艾”宣传工作尽一份力。 五、遵章守纪、洁身自爱,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八、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九、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十、关心艾滋病患者,理解艾滋病病人,帮其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 作为当代社会公民,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我们责任与使命。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 正确对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我们也呼吁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诚,使和谐社会的阳光变得更加温暖、明媚。 幼儿班级: 幼儿姓名 家长签字: 3、坚决拒绝毒品诱惑。毒品会降低人的自知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毒品不但严重损害自己身心健康,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共用注射 器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我们要坚决拒绝尝试毒品,在诱惑面前坚决说?不?。 4、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减少不必要 的输血,不去消毒不严格的无证诊所拔牙、美容,不要做纹眉、纹身、穿耳洞等刺破皮肤的手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纠正可能感 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不发生婚前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途径传播。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呼 吁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正确对待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通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到艾 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向 ‘零’艾滋迈进。 看了预防艾滋病倡议书的人还看了:

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宣传要点

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宣传要点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AIDS)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综合征。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性传播:与已感染或感染状况不明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可感染HIV。坚持使用安全套可预防和避免HIV的传播。 2、经血液传播:1、输血(血液制品)传播;2、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传播; 3、医源性感染; 4、职业暴露 3、母婴传播 4、其他:如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 科学证据表明,HIV不会通过食物、水、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办公用具、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1、窗口期:是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

期,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窗口期一般为2周至12周不等。 2、潜伏期是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平均时间为8~10年,发展迅速的,为2~3年,发展缓慢的,可达12年以上;在此期间,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抗体检查阳性,具有传染性。 (四)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男男性接触者、卖淫嫖娼者、多性伴着、注射吸毒者等。 二、艾滋病的一般预防方法 (一)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二)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孕套)。 (三)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四)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五)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六)避免母婴传播。 三、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孕套) 通常人们认为它只有避孕的作用,但它还可以减少经性途径传播疾病的机会。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性伴看起来

艾滋病防治知识题和答案

艾滋病防治知识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正确答案): 1、艾滋病是 A 一种性病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 同性恋病 2、H I V是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A AIDS B HIV C HAV D 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A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 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握手 C 共用卧具、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A 神经系统 B 肌肉系统 C 骨骼系统 D 免疫系统 6、在世界上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传播 D 母婴传播 7、目前在我国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传播 D 母婴传播 8、下面哪种不是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A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B 远离毒品:不吸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C 避免经血感染: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 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9、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是: A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10、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是: A 每年12月1日 B 每年12月6日 C 每年6月12日 D 每年12月16日 11、最容易受艾滋病感染的几个高危人群是: A 性乱人群、男性同性恋、吸毒人群 B 高收入人群、青少年人群 C 贫困群体、白领阶层 D 社交活动较多人群 12、下列关于我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对全国农村中的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并提供经济补贴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毫无疑问,艾滋病是20世纪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就是患上艾滋病就等于被判死刑。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像之前人们预言的那样失控蔓延,相反,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近10年来,人类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正逐步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也在不断下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在不断研发,这些讯息都让人类看到了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曙光。联合国在近一两年也屡次提及要在2030年真正消灭艾滋病。这不是异想天开! 但是,从目前来看艾滋病仍然是人类生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仍然艰巨。远离艾滋病,人人得健康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有一人群,明知艾滋病的危害,因为责任与使命,仍要与艾滋病进行亲密的接触,这就是医护工作者。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艾滋病。 既要保证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权利,又要确保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因此,医院有责任培养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对艾滋病两种错误的认识 1、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极端排斥,恐惧,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临大敌,认为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就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甚至拒绝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务。 2、不以为然,没有充分意识到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生命

力强,即使被损伤,患病几率也低。 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首诊(问)负责制。对门诊、急诊、住院和自愿咨询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要积极、科学、妥善地做好接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现已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传播(75%的艾滋病)2、血液传播(5%静脉吸毒,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3、母婴传播? 爱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会死亡,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目前认为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咳嗽、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蚊子叮咬等。 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人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主要在于体液,血液,造成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艾滋病感染 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戴手套,接触后洗手。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手部皮破损情况下进行上述操作,必须带双层手套。 口罩与防护眼镜。接触患者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

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危害全世界精神文明健康的一类传染病,它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为了加强我校艾滋病预防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防病意识和抗病能力,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根据《根据云卫函〔2016〕36号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人社厅《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粤卫函[2015]1175号)文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2016年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以强有力的宣传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2、艾滋病虽可怕,但传播方式明确。我们只要洁身自好、

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必须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在近期内无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健康宣教,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 3、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但缺少经验,尤其缺少性知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面教育,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侵袭,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通过健康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将成为抵御艾滋病猖撅蔓延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我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实施,确保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学校预防艾滋病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钟志华 副组长:区火恒、简扬新 成员:教导处、少先队辅导员、各班主任 (主要分工:教职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由组长负责,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导处、少先队及班主任共同负责。) 四、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1、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速度让人震惊,据统计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少年中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为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1 班会目的: 1、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讲授班级:汉中中学高二(5)班班会时间:20__年12月8日 一、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请一至三个学生谈谈) 二、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 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血液传播

简述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

简述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 艾滋病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问题。无论是从患病人群预期寿命的缩短、医疗保健系统负担的剧增、孤儿数量的不断增长这几个角度看,还是从它对经济文化发展造成的损失这个角度看,艾滋病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发展构成如此之大的威胁。即使在21世纪艾滋病也是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要面对的三大环球性威胁(艾滋病、饮用水短缺、耕地面积缩小)之一。提起艾滋病,有些人会逃避谈论这一话题,有些人会给予种种歧视的态度,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些表现呢?这是因为艾滋病存在着很多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

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