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部曲式剖析

合集下载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作者:韩雪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4期摘要:三部性曲式可能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式三部性结构两种形式出现。

由于在音乐作品中,再现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所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器乐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时更是如此。

关键词:单三部;曲式;作曲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可以看作是由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变化而来。

当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扩展为乐段规模,再现乐句也扩展为乐段规模的时候,曲式结构就演变为单三部曲式。

一、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呈示段,其性质与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相仿,也是由单一调性的乐段或转调乐段组成,很多乐段既可以作单二部曲式的呈示段,又可以作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相对而言,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在曲调进行髙度上及强弱不平衡上更为突出,以此为契机,曲式及主题材料展开的空间更大。

如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月一一之歌》。

本曲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首,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及再现时均变奏一次。

作品没有直接模仿深秋的风声、雨声等自然音响,而是描绘了对深秋寒意的内心感受,音调悲凉、飘逸。

第一部分(1~16):A乐段为4+4的方整性结构,两个对比性乐句。

前乐句又可以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个乐节的音乐材料含有了对第一个乐节模进、倒影,两个乐节的和声终止式以下属与属的关系相呼应。

后乐句和声功能连续进行,一气呵成,旋律可以分为两个句读,形成两个对应的乐节。

前乐节由两个平行的乐汇组成,旋律小调级进式上升,引入三连音因素;后乐节以旋律的波浪式下行为主要特征,收束于主调的完满终止。

二、发展中都(引申型)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可能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发展,也可能是新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题发展形成的中部叫“发展中部”,所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归类为“单主题单三部曲式”。

顾名思义,作为第:一部分主题的延续与展开,发展中部又叫“展开性中部”、“引申性中部”。

这时,中部与第一部分的对比可能体现在和声与调性布局上,也可能体现在乐思的陈述方法上。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分析与创作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分析与创作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分析与创作作者:谭雯心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摘要:单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在歌曲分析与写作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之一,而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性却很容易被忽略,是三部曲式歌曲分析与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创作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从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做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创作一、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性单三部曲式结构在整个歌曲分析与创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单三部曲式结构由于涉及面很广、内容清晰、题材宽泛、结构规整、易于传唱等特点,成为人们创作歌曲中首选的曲式结构之一。

并且,因为单三部曲式结构自身严禁的结构体系,有非常独立并且完整性的结构表达,可以涉及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对比与联系,整首歌的副歌部分也非常易于听便与分析,可以涉及到歌曲创作中的各种题材和风格,并且还可以作为大型曲式结构中的一部分而被非常广泛的运用。

因此,熟练的掌握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在情感表达以及与大型曲式结构关系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的音乐特点(一)整体结构完满性的音乐特点。

整体结构完满性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中。

由呈示部乐段、展开性乐段以及再现部乐段组成。

三个部分在规模上不相上下,并且各个部分之间有着比较明确的对比,分为对比主题的单三部曲式和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而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典型。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见谱例)(二)呈示部单一性的音乐特点。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呈示部在主题呈示方面有着比较典型的独立乐段方正、规则、完满终止等收拢性结构特征。

如肖邦《D大调玛祖卡》(op.33 No.2)这是一个16小节的呈示部,由两个8+8小节的主题所构成,音乐情绪稳定并且贯穿整个呈示部,在15和16小节用了一个完全终止,主题结构方正规则,没有多余的扩充结构或者转调设计,非常清晰的表现出呈示部单一性的音乐特点。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4期 总第515期◎ 音乐探索韩雪(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三部性曲式可能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式三部性结构两种形式出现。

由于在音乐作品中,再现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所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器乐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时更是如此。

关键词:单三部;曲式;作曲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可以看作是由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变化而来。

当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扩展为乐段规模,再现乐句也扩展为乐段规模的时候,曲式结构就演变为单三部曲式。

一、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呈示段,其性质与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相仿,也是由单一调性的乐段或转调乐段组成,很多乐段既可以作单二部曲式的呈示段,又可以作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相对而言,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在曲调进行髙度上及强弱不平衡上更为突出,以此为契机,曲式及主题材料展开的空间更大。

如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月一一之歌》。

本曲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首,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及再现时均变奏一次。

作品没有直接模仿深秋的风声、雨声等自然音响,而是描绘了对深秋寒意的内心感受,音调悲凉、飘逸。

第一部分(1~16):A乐段为4+4的方整性结构,两个对比性乐句。

前乐句又可以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个乐节的音乐材料含有了对第一个乐节模进、倒影,两个乐节的和声终止式以下属与属的关系相呼应。

后乐句和声功能连续进行,一气呵成,旋律可以分为两个句读,形成两个对应的乐节。

前乐节由两个平行的乐汇组成,旋律小调级进式上升,引入三连音因素;后乐节以旋律的波浪式下行为主要特征,收束于主调的完满终止。

二、发展中都(引申型)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可能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发展,也可能是新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题发展形成的中部叫“发展中部”,所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归类为“单主题单三部曲式”。

顾名思义,作为第:一部分主题的延续与展开,发展中部又叫“展开性中部”、“引申性中部”。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3)A 乐段再现 称为部再现部。 )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称为部再现部 再现部类型: 再现部类型: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严格再现。 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D.C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 表现在:旋律装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A──┐┌──B───┐┌──A──┐ a a1 b b1 c c1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一、概述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定义:三个乐段(或段落)以呈示——展开(对比)——再现或以并列联合关系有机结合的曲式。

单三部曲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材料组合关系表现为ABA形式,两端的A表示乐思的呈示与再现,而B 表示乐思的对比或展开;主题材料表现为ABC的三个乐段构成的结构被称为并列单三部曲式2、单三部曲式的三种基本类型:a 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对呈示材料进行加工展开b 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由新的、有一定对比的主题材料构成c 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指中间部分在材料上运用新、旧材料交替或分组进行的方式组成3、再现单三部曲式:a 静止再现段b动力再现段4、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C5、单三部曲式的运用范围:作为独立作品,单三部曲式常用于舞蹈性题材的作品,在器乐作品中,常用单主题(引申型中段)结构类型进行创作。

在声乐作品中则常用并置型中段(双主题)结构。

单三部曲式也可以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

第四节: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1、复三部曲式定义:按三部性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分别为单三曲式或单二曲式。

2、图式:首部中部再现部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首部的完全再现或单二部曲式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或变化再现ABA或AB CDC或CD ABA或AB3、复三部曲式的首部:通常由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构成,它与单三部曲式结构上的主要区就表现在首部的结构情况。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分类a 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特点:旋律结构比较完整,和声进行相对单纯,段落划分比较分明b 插部,也为展开部(展开部中部):对首部出现的乐思进行挖掘,展开或出现心的插入性的乐思主题;表现出结构的系碎化,片段化,调性和声不稳定,常表现出开放性特点。

c 合成型中部(对比中部呈示型中部):常由若干单三或单二部结构连缀而成。

5、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也有静止的再现部和变化(动力)的再现部。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

(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第十章三段曲式摘要:三段曲式的概述,展开性三段曲式的类型和特点,对比性三段曲式。

补充与相似曲式的辨析、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和多段曲式。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基本图式是A=A+B+A或A=A+A′+A(分别叫做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二、认识1、称谓:“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命名原则,以一定级别的结构为单位。

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一句式一段式一部式一章式二句式二段式二部式二章式三句式三段式三部式三章式四句式多段式多部式多章式多句式2、各部分的功能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呈示段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间段具有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具有再现功能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3、来源⑪ 相同功能三句式乐段的升级; ⑫ 有再现的二段式之再现句的单位升级;⑬ 以乐段为单位的功能性组合所产生的封闭性结果。

曲式分析中的逻辑性——以单三部、单三部——五部、回旋曲式结构为例

曲式分析中的逻辑性——以单三部、单三部——五部、回旋曲式结构为例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曲式分析作为一门对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语言、各种音乐要素进行研究的学科,一直以严谨性、逻辑性著称。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严谨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市面上出版的众多教科书中却存在着逻辑用语不严谨的现象,其中不乏国家级教材与规划教材。

本文以单三部曲式、单三部—五部曲式、回旋曲式为例,进行梳理其中的问题,并试图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概念表述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可以图解为:A A’A,在教科书中解释为:“单主题中部是指单三部曲式中部的主题与第一部分全部相同或局部相同。

这时,中部和第一部分的对比不是主题的对比,而是调性调式的对比,或乐思陈述方法的对比,即展开型和呈示型陈述的对比。

”①“单三部———五部曲式又称二重三部曲式,是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和再现部反复一次的结果,图示为:A B A B A,其中第四个部分‘B’即使在调性、结构或主题发展方法上有所扩展,也还未构成另一个新的插部,因而不作为回旋曲式来对待,但是已经比较接近回旋曲式。

”②“基本主题(称‘主部’或‘迭句’)出现三次以上,中间插入互不相同的段落(称为‘插部’)这样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

以A 代表主部,以B、C、D 等代表插部,则回旋曲式的结构有如下图示所示:A-B-A-C-A……”③以上是教科书上对对三种曲式结构的定义,许多教科书对于乐句和乐段的表述都是小写英语字母,为了很好的区分乐句与乐段,本文认为乐段用大写字母,乐句用小写字母更为合适。

二、概念表述分析从教材对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的特点是中部的材料来源于第一部分,只是在调式调性上做了变化。

如果中部是新材料或者与第一部分的对比较大,就构成了对比主题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图示标记为:A B A。

我们从教材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到,同样是单一主题的结构,在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中,曲式图示标记为:A A’A。

但是,到了单一主题的回旋曲式的曲式图示就变成了:A B A C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其结构的三部分在结构、音调、节奏等 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某种联系: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这种在主大调开始后,又在同名小调结束的
作法,比起通常从小调开始、在同名大调结 束的写法要少见,但它正符合这一首乐曲特 定内容的表现需要,从A大调开始而在a小调 再现的做法,也属于调性统一之列。这种特 殊处理使最后一句歌声色彩变得暗淡了许多。
作业:门德尔松《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Op.19之No.6)谱例集1,p32 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欣赏060417-10谱例集 1,p73
第三节 并列单三部曲式
1、并列单三部曲式的定义:
由三个在形象内容上相互对比、结构规模上
都相当于单一部曲式的曲式部分在统一贯连 的发展中组合起来。即成为并列单三部曲式 (也有人称为不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基本结构图示
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特点: 并列单三部曲式之所以不同于三首乐曲,还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2/4拍和A大调中引入(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a小 调完满结束。
单三部曲式各部分间比例悬殊者却屡见不鲜,它的 结构相对比较自由: 第一部分结构就常常突破方整性; 中部也可大可小,但尤以戏剧性对比或比较大规模 的展开见长。篇幅较大的对比或展开并不会导致乐 曲的涣散。 因为,在中部之后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或含再现功 能的曲式段落,所以,单三部曲式是一种表现范围 较广,结构弹性也比较大的曲式。
美丽的姑娘等,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音乐采用明朗的A大调、稍快的速度和 6/8拍,从引子到主题,都充满了朝气和欢乐。 结构为:引子4小节。主体部分为“4+6”的 收拢乐段;
中段B:表现作为一位失恋者,诗人从梦中醒
来后所感到的寒冷和悲哀。音乐在这一段落 里几乎是改变了体裁。宣叙性的戏剧旋律片 断在对比的急速进行中不断模进转调,它从 属小调e开始,先后经历了d 小调、g小调最 后到达a小调,并且用同名小调准备A大调再 现,为“4+4+4”的三句性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