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部曲与复三部曲的区别
试论复三部曲式创作特点

试论复三部曲式创作特点作者:牟乔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6期摘要:复三部曲式是按照有再现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呈示是其主要特征。
肯定了第一主题音乐形象的主导地位;音乐形象的呈示、展开、对比、强调及思想情感的概括等具备更为充分的变化空间,因而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关键词:复三部曲式;创作特点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一般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这一规模使其便于较完整地发展某一主题。
从曲式结构意义上说,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第一部分的结构应该大于乐段规模。
一、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常用单一主题的写法,和声与调性布局呈示性和声语汇,内部结构:一定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通常具有方整性、规范化特点,不能做过分剧烈的发展。
虽有整体呈示性。
二、三声中部古典主义时期,有时为了强调调式的对比,中间部分的调式与两端的调式需要发生变化。
如果主调是大调,三声中部是小调,则三声中部也称为“小调部”;如果主调是小调,三声中部是大调,则三声中部也称为“大调部”。
1.材料:几乎全新的主题材料,对比性质更加多样化,通常不用第一部分材料,与前后主题材料之间没有明显联系,没有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
其特点是比较平稳,常体现出歌唱性,较少采用动机性材料和展开性写法。
通常复三部曲式的两端较活泼,三声中部较舒展、沉着,有时音域、力度、速度等因素亦与两端成对比关系。
2.和声与调性布局:三声中部造成的主题对比常用调性的对比来加以强调,因为三声中部在从属调上出现是很典型的现象。
三声中部通常紧接在第一部分之后,新调常出现于其开始部分。
新调常以调性对置手法引入,与第一部分往往没有任何连接因素,比如在开始时,调式或调性不经准备的突然转换等,因此,分析时一般不需要像中介和弦转调那样寻找和声上的联系。
3.终止式:由于三声中部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结束时,常以完全终止收拢于三声中部的起始调,好像是一个独立的作品。
4.内部结构:独立、完整的曲式结构,段落分明,每段可以独立,界限分明。
复三部曲式名词解释

复三部曲式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复三部曲式不?复三部曲式啊,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戏剧!主部就像是主角闪亮登场,哇,那叫一个耀眼(比如说贝多芬的开头,那强烈的旋律一下就抓住你了)!然后呢,中部就像是剧情突然转折,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了各种新奇的元素(就好像一部电影中间突然出现了一段奇幻的冒险)!而再现部呢,嘿,这就像是主角又回来了,带着之前的辉煌,更加精彩地展现在你面前(像一首歌曲到了高潮部分再次唱响那熟悉的旋律)!
复三部曲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魅力。
它能让音乐变得丰富多彩,一会儿激昂,一会儿舒缓,一会儿又神秘莫测(想想看那些经典的交响乐作品,是不是情绪变化多端)。
这就好像是人生啊,有起有落,有惊喜有平淡。
比如说,莫扎特的一些作品中就大量运用了复三部曲式。
那音乐,哎呀,真是让人陶醉(你去听听莫扎特的,感受一下那种美妙的变化)!它能让你一会儿沉浸在欢乐中,一会儿又陷入沉思。
这多有意思啊!
在复三部曲式中,每个部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部奠定了基础,中部带来了变化和挑战,再现部则给人一种圆满和回归的感觉。
这难道不像我们做事吗?先有个目标,然后遇到困难去克服,最后达成目标那种满足感(就像你努力学习终于考了个好成绩一样)。
复三部曲式就是这样神奇,它让音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它是音乐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无数音乐家为之着迷,也让我们这些听众能享受到无比美妙的音乐体验。
所以啊,复三部曲式真的超级重要,超级有趣,你可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哦!。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曲式的结构是怎样的

曲式的结构是怎样的曲式的结构是怎样的曲式有很多种,正如大的宫殿有大的结构,小的屋舍有小的形式一样。
无论大小,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创新之作,都会包含以下三个原则:对比、变奏、重复。
你知道曲式的结构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曲式的结构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部曲式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对比兼发展型①引申型的特征:与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材料的延伸发展(模进、分裂、压缩)②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曲式结构介绍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曲式结构介绍,欢迎阅读。
(一)基本含义: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部曲式(乐段):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三)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用图式表示,可写作:A+B。
(四)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A+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五)复二部曲式:由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十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
(六)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往往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往往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十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A’(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七)回旋曲式:它由在曲式中占有首要意义的主部和各个不同的*部交替出现而构成。
主部至少在乐曲中出现三次,*部至少有两个。
因此,回旋曲式至少必须具有五个部分。
如:A(主部)+B(第一*部)+A(主部)+C(第二*部)+A(主部)……A(主部)。
(八)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十A’(第一变奏)+A’’(第二变奏)+A’’’(第三变奏)……。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 a b a (a`)呈⽰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出来,⽽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步的发展或引⼊对⽐因素;⽽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从⽽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它⼀单⼀、单⼆曲式⼀样,是⼀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泛适⽤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部分为呈⽰段。
它与单⼆的第⼀部分相仿,是⼀个呈⽰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段以平⾏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是呈⽰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由于常常采⽤呈⽰性的写法,⾄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故常常引进调式对⽐。
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1、概述复杂三部曲(复杂再现三部曲)是一部复杂的三部曲,由三部分组成,两端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
一部典型的复杂三部曲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形成了对比。
复杂三部曲和单一三部曲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比文章(单一二部或单一三部)大的结构。
2、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a)的典型结构是一部两部或一部三部曲,通常比独立的小曲更为发达。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单一主题的形式,因为复杂的三部曲强调中间部分和两端的比较。
即使第一部分是比较主题三部曲,两个主题之间的比较程度也低于第一部分和中间部分之间的比较程度。
3.复杂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1、中部为三声中部或插部(b)2、中部为展开部(r)3、中部为连接部(t)4.中间部分是第一部分材料的开发(a')5、合成性中部(浪漫派作曲家)(bc,bcd)4、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三声中部(trio)Trio最初的意思是Trio。
后来演变成复杂三部曲中间的代词,但不一定包含三个部分。
具有规范结构的复杂三部曲(两部、三部曲等)的中间部分称为三声调的中间部分。
三个声调的中间部分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指示性部分。
它通常以两部分或三部曲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可以是一段或一段复杂的段落。
三个声调中间部分的特点是主题相对平静稳定,结构相对方正整洁,没有不稳定的发展。
它通常与调式和调性的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5.插入复杂三部曲的一部分复三部曲式的插部不具有明朗清晰的曲式结构。
而表现为自由松散的不稳定结构。
插部是展开性的部分,特点是和声和调性不稳定,和声变化频繁;结构不稳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常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展开;主题材料有时比较复杂,有时比较统一。
在以三个声调中间部分为中间部分的复杂三部曲中,两端和中间部分的比较主要是运动和静态的比较。
在以插入部分为中间部分的复杂三段式音乐形式中,两端与中间部分的比较主要是静态和动态的比较。
曲式分析复习(大三)

曲式分析复习(大三)曲式分析复习一、识记1.单二部曲式分类:因本身规模比较小,因此,一般第二部分“B”乐思的展开或对比幅度不太大。
依据单二部曲式“B”段不同的写法,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与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大类2.单三部曲式可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3.复三部曲式的三个部分:首部、中部和再现部4.三部曲式的中部可分为三种类型:三声部中部(呈示型中部)、插部(展开型中部)、合成型中部5.回旋曲式至少包括五部分:由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的音乐体裁(或主题)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即在A(主题)的初次陈述及其两次(或两次以上)再现中,分别插入内容不同的部分——B、C,呈示出交替,循环的组合特点。
乐思的多次重复与新材料对比的结合,共同构成回旋曲式结构6回旋曲式的分类:(一)早期的回旋曲式(二)古典乐派成熟时期的回旋曲式(三)19世纪以后的回旋曲式7变奏曲式的分类:(一)固定低音变奏与固定旋律变奏(二)装饰变奏(严格变奏)(三)自由变奏(性格变奏)8奏鸣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部分构成9奏鸣曲式呈示部包括:主部与副部两个基本部分二、名词解释1.乐段:乐段是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曲式单位。
典型的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构成。
由于音乐作品在风格、体裁及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乐段的长度往往在4-8小节或8-16小节之间2.乐句:是乐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由2-4或4-8个小节组成,乐句已具备相当的结构长度,它既可以以基本形态(2-4小节或4-8小节)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基础上做扩充或减缩3.呈示:在各种音乐材料的陈述与展开中,呈示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法。
呈示型陈述就是把音乐的基本内容——主题乐思,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4.对比并置:是指在三部性结构中,中间部分为新主题。
当地一部分的主题经过较充分的陈述,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形象已经初步确立,这是随着音乐内容的发展,需要建立另外一个新的音乐形象与之前的音乐形象形成适当的对比,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