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三部曲式分析之精华(终止式)

曲式分析

各乐句小节数为偶数并成登场关系者,为方整性乐段。

平行乐段两个乐句重复的乐段

对比与段两个不重复的乐段

三个乐句构成的“呈示——对比——再现”的“三部性”乐段

主题发展各阶段的结构功能

四句呈现“起承转合”关系的乐段

起:呈示,明显的形象特征,并且比较稳定,主题第一次出现。

承:对原始内容的巩固,常用手法是重复,精确的简单重复特别有明显的巩固作用。

转:把陈述的内容加以发展,基本上通过两种方法;

A.用展开(包括摸进等)的手法,把主题或其中个别材料加以引申。

B.引进新的对比的主题因素,同时还会配合以调式——和声、音区等变化,造成不稳定的性,并向高潮发展。上述两种方法常结合运用。

合:结束。总结。音乐中决定性的的结束手法是终止,在多声部中,则为旋律及和声的终止,同时节奏作相互配合。

在较大结构中结束时常有主题的再现,即使是找照原重复的再现,也有着对照的作用而具有结束意义。

按照调式、和声的终止式分类

终止于原调主和弦——“收拢性乐段”;

终止于原调的半终止属和弦——“开放性乐段”;

终止于重属调性以完全终止结束——“转调乐段”

终止

一、终止式的作用

乐曲在进行中,由于乐思的发展,形成了乐句、乐段等长短不等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些部分的结尾,产生了停顿。如文学作品的句子一样,用逗号、句号加以区分。在乐句、乐段停顿处、结束处的典型和声进行,称为终止式。在大小调和声中,终止式是确定音乐作品句读的重要标志,它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作品调性的核心部分。结构内部的和声进行亦以终止的进行作为规范,这是大小调和声风格所决定的。

二、终止式的类型

终止式分为两大类:稳定终止与不稳定终止。稳定终止多用于乐段或全曲的结束,有时也用于中间乐句,用稳定的主和弦作结束。不稳定终止,常用于中间乐句,停留在不稳定的和弦上(属功能和弦为多见)。

根据和声进行的分类,终止式分类:

⒈正格终止

用Ⅴ—Ⅰ的进行构成稳定终止称为正格终止。正格终止是古典乐派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⒉正格半终止

用Ⅴ构成的不稳定终止称为正格半终止。

⒊变格终止

用Ⅳ—Ⅰ的进行构成的稳定终止为变格终止。

提示:变格终止在古典时期较少使用,浪漫派与民族乐派使用较多。

⒋变格半终止

用Ⅰ—Ⅳ的进行构成的不稳定终止,称为变格半终止。

⒌完全终止

以Ⅳ-Ⅴ-Ⅰ(全功能)的进行构成的终止称为完全终止。

提示:完全终止是正格终止的另一种形式。

⒍补充终止

补充终止作为段落结束的附加部分,在正格终止或完全终止之后,用变格进行Ⅳ-Ⅰ作补充,构成补充终止。

提示:补充终止属于结构外部扩充,可使乐思表达完整。

⒎阻碍终止

用Ⅵ级(或Ⅳ级)代替主和弦构成的终止称为阻碍终止。阻碍终止在古典乐派、浪漫派作品中多见。

阻碍终止推迟了主和弦的出现,产生了继续发展的动力。

提示:阻碍终止属于结构内部扩充,是乐曲发展的一种手段。

⒏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

稳定的终止根据其终止的条件,可分为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半终止因其本身就是不完满的,所以不能再作完满与不完满的划分。

完满终止一般要具备下列条件:

⑴由四五度关系的和弦构成,使用原位;

⑵结束的主和弦处在强拍、原位、根音旋律位置。

缺少上述条件之一者即为不完满终止。

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的使用,要根据作品表现的内容来确定。结束终止一般用完满终止,中间的稳定终止可用不完满终止。

三、作品中使用终止的一般情况

作品中的终止形式,千变万化,不论哪种形式,哪种手法,都应体现形式的变化和

内容、风格的统一。

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是更大曲式的基础,说明乐段终止的使用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的乐段是由两句或四句构成的。

⒈两句式乐段

此类乐段分为上下两句,上句通常使用半终止,下句使用稳定的终止,形成呼应关系。

提示:上句结束在属和弦各音上(Ⅴ、Ⅶ、Ⅱ),用正格半终止;上句结束在下属和弦各音上(Ⅳ、Ⅵ、Ⅰ),用变格半终止;下句的主和弦前出现属和弦各音(Ⅴ、Ⅶ、Ⅱ),用正格终止;下句的主和弦前出现下属和弦各音(Ⅳ、Ⅵ、Ⅰ),用变格终止。

⒉四句式乐段

四句式乐段可分为双平行乐段、起承转合等结构的乐段。可根据乐段的结构来考虑终止式布局,可使用呼应、对比等手段安排终止式。

如果前后乐段相对部分终止相同,则为乐段重复。也有的复乐段,前乐段是用完满的终止结束,后乐段结束则用开放性收束或转调。

比主题,在复三部曲式中,没有引子的情况常有,但往往有尾声。

乐段的复杂化手法主要有扩充和缩减两种

复三部曲式分析之精华(终止式)

曲式分析 各乐句小节数为偶数并成登场关系者,为方整性乐段。 平行乐段两个乐句重复的乐段 对比与段两个不重复的乐段 三个乐句构成的“呈示——对比——再现”的“三部性”乐段 主题发展各阶段的结构功能 四句呈现“起承转合”关系的乐段 起:呈示,明显的形象特征,并且比较稳定,主题第一次出现。 承:对原始内容的巩固,常用手法是重复,精确的简单重复特别有明显的巩固作用。 转:把陈述的内容加以发展,基本上通过两种方法; A.用展开(包括摸进等)的手法,把主题或其中个别材料加以引申。 B.引进新的对比的主题因素,同时还会配合以调式——和声、音区等变化,造成不稳定的性,并向高潮发展。上述两种方法常结合运用。 合:结束。总结。音乐中决定性的的结束手法是终止,在多声部中,则为旋律及和声的终止,同时节奏作相互配合。 在较大结构中结束时常有主题的再现,即使是找照原重复的再现,也有着对照的作用而具有结束意义。 按照调式、和声的终止式分类 终止于原调主和弦——“收拢性乐段”; 终止于原调的半终止属和弦——“开放性乐段”; 终止于重属调性以完全终止结束——“转调乐段” 终止 一、终止式的作用 乐曲在进行中,由于乐思的发展,形成了乐句、乐段等长短不等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些部分的结尾,产生了停顿。如文学作品的句子一样,用逗号、句号加以区分。在乐句、乐段停顿处、结束处的典型和声进行,称为终止式。在大小调和声中,终止式是确定音乐作品句读的重要标志,它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作品调性的核心部分。结构内部的和声进行亦以终止的进行作为规范,这是大小调和声风格所决定的。 二、终止式的类型 终止式分为两大类:稳定终止与不稳定终止。稳定终止多用于乐段或全曲的结束,有时也用于中间乐句,用稳定的主和弦作结束。不稳定终止,常用于中间乐句,停留在不稳定的和弦上(属功能和弦为多见)。 根据和声进行的分类,终止式分类: ⒈正格终止 用Ⅴ—Ⅰ的进行构成稳定终止称为正格终止。正格终止是古典乐派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⒉正格半终止 用Ⅴ构成的不稳定终止称为正格半终止。 ⒊变格终止 用Ⅳ—Ⅰ的进行构成的稳定终止为变格终止。

单三部曲式15 歌曲曲式

歌曲15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 一、概念:也叫三段体,它由三个同等重要、规模相近、相对独立且各自具有不同作用的乐段组成。它也是歌曲中常见的结构,它是单二部曲式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音乐表现较为完整的过程:陈述—展开或对比—收拢结束。 二、类型: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1、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一部分陈述主题,第二部分与其形成对比,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材料。标记为ABA(A1)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 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它担负着全曲第一主题的呈示功能,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 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是乐思陈述后的对比和展开部分,由于后面的再现段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乐段,那么中段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只担负与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功能,所以,它比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中的对比部分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所以在规模和乐思的容量上具有更大伸缩性,中段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 中段的类型:根据中段所使用主题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派生中段:B乐段的主题旋律与A乐段的主题旋律保持着某种联系。如节奏型、局部音调的统一等。 (2)、对比中段:B乐段陈述一个完全崭新的主题旋律,与A 乐段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3)、混合中段:展开和对比兼有的因素,即既有A段主题材料的展开,又有新因素的出现。 (4)、移调中段:即B乐段在调式调性上与A乐段形成对比的中段。 B乐段是全曲最动荡的部分,极不稳定,结构上既可以是完整的乐段,也可以是不完整的乐段,转调、离调和新材料是展开和对比的重要手段,中段的尾声往往落在属功能上做半终止,为A乐段的再现做准备。 第三部分—A段,再现段,要清晰完整的再现A乐段的主题旋律,并形成独立的乐段结构,这是与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标志。 第三部分既然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当然也包括两种再现情况,一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BA;一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即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1,以区别于完全重复的A。 如《长江之歌》(见谱例)

营销战略制定三步曲

营销战略制定三步曲 在中国的企业当中,制定营销战略似乎只是大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甚少有清晰的战略,有的甚至没有。在这些企业的思维中,一方面认为与执行比起来,战略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制定一个合适的战略。事实上,许多知名商学院的专家学者绞尽脑汁,想研究出一个理论框架来指导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但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制定营销战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目标,更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常常把战略放在嘴边的大企业们也并非深谙此道。 一个合适的营销战略是企业的风向标,能更好地指引企业正确执行。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帆船,那么战略就是目标,战术则是达到目标所应采取的方法方式,而对于没有目标的帆船来说,汪洋中的任何风都会是逆风。制定营销战略,是让企业通过对市场环境、法律政策、行业走势、内外部资源、品牌竞争力等的系统研究、分析和整合、优化,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方法。 首先,营销战略必须解决4W1H的问题,即What(什么产品或服务)、When(选择什么时机竞争)、Where(在什么地域竞争)、Who(由谁来执行竞争)、以及How(以何种方式竞争),所以,企业必须紧密地结合自身情况,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分层次、分步骤来制定营销战略。 步骤一:分析内部资源(微观) 1、产品(服务) 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服务)以实现盈利的目的,但没有一个企业能靠同一个产品(服务)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因为产品(服务)均有其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他们会经历四个阶段:推广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下图),一个产品(服务)的销售额和利润会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之后便会走下坡路,根据产品同质化和价格趋同理论来分析,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迫使企业不断地创新产品(服务)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否则基业长青只能是天方夜谭。企业必须认清自己的产品(服务)处于哪一阶段,以便更好地制定阶段性的营销战略。 在分析产品(服务)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因为只要竞争对手比你多想到一点,你的竞争优势就会稍逊一筹,条件允许的话,还必须做市场和顾客调查。基本上必须思考以下问题: 1)在同类产品中,我们的产品(服务)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核心价

【乐理】不懂乐理,别教音乐——二部曲式、三部曲式

【乐理】不懂乐理,别教音乐——二部曲式、三部曲式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前言音乐是不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最 令人动情的?似乎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不管是对于声音的教学和物理特性而言,还是对音乐结构的建筑特性而言,音乐分析和音乐理论都具有惊人的数学性、理性和逻辑性,而这仅仅是音乐的一部分。所以对音乐之美的充分欣赏,不仅与我们的情感活动有关,更和认知活动的参与联系紧密。乐理讲的是音乐的结构音乐大厦时如何搭建起来的,它能帮助我们把头脑中处理音乐和复杂认知的功能与处理视 觉艺术的功能联系起来。学习乐理能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很多人都无法记住听到的音乐中的的细节,就是因为他们对音乐中发生了什么基本没有概念。但是如果你学过乐理,那么情况就会有很大不同。对于古典音乐,了解音乐中发生的一切尤为重要,不然你就无法放松下来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例如,你在听音乐的时候,再次听到一段熟悉的主题旋律响起,你可能最多就会觉得:哦,重复了一下而已咯!如果从学过乐理的人角度看那就不是单纯的“重复一下”。大多数音乐曲式都是由两种对立的情绪发展而来的,一种是对已知内容的渴望,另一种是对未知内容的期盼。简单的二部曲式包含两个部分——A和B,这两个部分在长度上基本相同,但是旋律是不一样的。它们被乐句的中止分开,

通常情况下没部分都会反复一次,变成重复的二部曲式。这样,我们就有了AABB这样一种形式,A段的重复让我们的音乐进行到不一样的B段之前,获得了熟悉的内容。这样的重复也为两个段落标明了明显的界限,并且给了我们一次再听一遍甚至记住熟悉内容的机会。如果你听过巴赫《G弦上的咏叹》就能明白二部曲式的意思了。当然,二部曲式还有一种典型的辩题就是再现的二部曲式:ABA。在这里,音乐同样是氛围两部分,但第二部分结束后又回到了开始的A段旋律,一般来说是缩短了的A段,如果再加上一些反复,就有了AA BABA这样一种形式。例如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 K284的第三乐章主题就告诉我们,A段的重复可以有什么样的变化:第一次重复时,A段旋律转调到了新的调性上,但最后一次出现时,它又回到了原来的调性上。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三部曲式。三部曲式(三段体)就是对主题旋律进行简单重复,即ABA,其中的B段是一个全新的主题,紧跟其后的是主题A的重复。它与再现二部曲式的区别就是,三部曲式中的三个段落时相对独立的。为了A段有所区别,B段往往采用一个新的调性,并在音量、织体和速度上与A段有所区别,从而在听觉上是一种新的感受。 例如格里格钢琴曲集《无词歌》里的那首《思乡曲》,开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e小调旋律,这是A段,在一个稍显拖沓的终止之后,音乐忽然转到E大调上,一段快速活泼的旋律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一、定义: 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基本图示:A =A+B+A 或 A =A+A1+A 二、各部分的功能 三、单三部曲式分类: 1、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 (1)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 + A 1 +A (2)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 + B + A 或A +(BC )+ A (3)综合性的三段式A + BA 1 + A 或 A + A 1 + B 2、与再现二段式的“半再现”相比,三段式再现段的“全再现”的突出特点: (1)它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更加明确、全面地突出了呈示段的音乐形象和再现时的主导作用 (2)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比例上更完整。明确地体现了该曲式“起、开、合”的结构原则。 (3)有了平衡对称、总结概括作用的“合”部分 就可以使中间与两端的对比幅度加大 甚至可以只有对比 而不要求统一。 (4)使用多种不同的再现,可以进一步表达基本形象内容各种完整有机的发展过程。 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 呈示段 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 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 段 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 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 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 再现功能 同呈示段。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 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1、特点:中段不使用新材料 而是对已有材料作展开性处理。 (1)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前面已经陈述过的; (2)它不受原形的限制,作可识别的变形发展。 2、展开性中段分析的要点: (1)找出展开材料的“来源”——越具体越好:(可能在内声部或不重要的声部)(2)说明展开的方法: 声部换位 改变厚薄 调式变体(主要指同主音大小调) 转调模进 截段发展 和声变奏 五、对比性三段式: 1、特点:中段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对比 即双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形式: 派生性对比: (1)中段主题与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的同时,在“主题材料”、“音乐形象”或上述两者和呈示段保持着“潜在联系”。 (2)形成方法: 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速度或体裁性变化;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作“截段”或“遴选”后的处理; 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倒影处理。 并置性对比: 纯粹的对比 3、对比性中段分析的要点: (1)比较对比的因素:速度、音区、力度、体裁、音色、主题、调式调性等。(2)中段的结构和调性布局 (3)再现前的连接

运作管理-郎咸平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 精品

一、国美的经营模式 根据资料显示,国美新增一家连锁门店需要4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按每年新开店约300家计算,国美所需资金约为120亿元。然而,据国美电器的年度报表显示,以20XX年为例,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5.65亿元,这个数值远远小于扩大规模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背后支持着国美电器在近几年急速扩张呢? 我们发现,国美快速扩张的同时又保持强劲赢利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它的终端管道价值。这种终端管道价值即我们后文将详细介绍的国美的两大赢利模式——类金融模式和非主 营业务赢利模式。 (一)类金融模式 1.类金融的实际运作 国美在中国内地电器零售商中所处的地位可谓非同小可,这样的市场地位使得国美与供货商交易时的议价能力处于主动位置。通常情况下,国美可以延期6个月之久支付上游供货商货款,这样的拖欠行为令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大量的拖欠现金方便了国美的扩张。简而言之,占用供货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是国美长期以来的重

要战略战术。也可以说,国美像银行一样,吸纳众多供货商的资金并通过滚动的方式供自己长期使用(图5),“类金融”这个词也由此而来。 图5国美类金融模式的运作 2.类金融模式的证明 财务资料显示,国美并没有从银行进行短期借款,而其负债又以短期负债为主,因此可推测国美新增门店资金主要来源于占用供货商资金。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理及验证。 (1)短期负债规模与主营业务收入关系

首先,国美的短期负债规模与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呈正比关系(图6)。资料显示,国美电器的短期负债从2001年末的7.73亿元增长4倍到20XX年末的30.12亿元。而其主营业务收入也同步地由2001年的38.73亿元增长3倍达20XX年的119.31亿元资料来源:《新财富》九月刊,吴红光,“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解读”。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短期负债形式的拖欠货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国美主营业务的发展。 图6国美短期负债与主营业务增长的正比关系(2)现金/流动资产 2001-20XX年之间,国美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快速上升。特别是在20XX年,国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了33.38%,而海外同行业均在20%以内。这证明了收入增长的提高为国美带来了更多的账面现金。

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三部曲

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三部曲 正如一些CEO所言,“产品与服务是可以复制的,而业务模式才是真正与众不同之处”,业务模式创新是重中之重,因为它能带来最大收益,“业务模式决定了企业战略的成败”。 问题是,关于商业模式的准确定义、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大家还严重缺乏共识,所以你可以看见每一家咨询和智囊机构都会提出自己的一套说辞,甚至是一家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这样也好,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 根据对全球35个最佳案例和其它数十个案例的研究,笔者将业务模式创新归纳为3种主要类型: 1. 行业模式创新: 通过向新行业转移、重新定义现有行业价值链或创建全新的价值链,实现“行业价值链”创新。例如,英国维珍集团利用其在消费者管理方面的卓越才能和品牌资产从最初的音乐和零售行业转移向航空、铁路、饮料、金融服务等多种行业,从而拥有多条水平价值链。又如,Apple通过iPods和iTunes的联合,打破了传统的电子行业价值链体系。 案例:阿里巴巴行业模式创新,塑造中国特色的B2B模式 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组成成份。然而,中小企业严重缺乏获取商业信息和开拓市场的途径。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使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取商业信息、促成交易成为可能。阿里巴巴瞄准国内巨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和外向型经济的特点,通过打造一体化信息平台,使得海外买家能够获取一站式完整的商品信息,节省了

搜寻成本与时间,使得国内卖家找到了一条更有效的市场推广渠道,为市场开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与国外大型企业间的B2B模式不同,阿里巴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B2B业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连续7次成为美国《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B2B网站。 补充素材:在过去的30年,我们学会了生产,成为了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我们没有学会怎么建立商业体系,所以导致我们的消费市场始终没有发育起来。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俊凌博士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问题是他们有足够成熟的商业体系,就是商业的服务效率已经很高,然后反而导致了过渡消费,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欲望,没有需求,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美国人对生活的追求是一样的,我们不消费归根到底我觉得是整个商业社会没有建立起来,不够成熟的表现,就是没有足够的有经验商人去服务这个市场,把这个市场探索出来。 李俊凌继续说,建立商业体系听起来很难,但是只要做,善于学习一点不难。以前我们做生产,订单由上一级给我们,也就是说我们生意是由别人掌握的。他们能做的事,我们现在也能做。这个不是难与不难的问题,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不做就是把自己的命脉交给别人,做了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就如同所有的行业趋势一样,电子商务也是“缓慢而坚定”地向我们走来。而此次金融危机有可能让电子商务提速,看清了这一“天下大势”,阿里巴巴打造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目标更坚定了。 2. 收入模式创新: 通过重新配置产品(产品/服务/价值组合)和/或通过推出新的定价模型实现创收的创新方式,是一种利用客户的体验、选择和喜好,也同时可以利用新技术的方式。例如,吉列公

中国式营销三部曲

中国式营销三部曲 发表时间:2007年3月29日https://www.360docs.net/doc/114308783.html, [环宇集团] -------------------------------------------------------------------------------- 产品三部曲 现代营销已经从以前的广告战变成了产品战和渠道战。没有产品,一切营销都是空谈。产品三部曲是单点突破、多点围攻、细分覆盖。 笔者认为,在中国营销中产品和渠道是制胜的决定性要素。产品是开路尖刀,打天下的手段,渠道是基础,是收割机,把产品打下的成果一一收于囊中。 在初级阶段,产品要力求单点突破。这个单点,并不是指产品只能做一个,而是指产品的定位或概念必须单一,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没有能力运作“多产品、多渠道”,一般会选择一个核心产品(或是一个核心产品带领的一个产品系列)进入市场。在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上只能选择一个精准的定位。即做“品类第一”通过集中资源,力求在局部市场或某细分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在单点上取得突破。在初级阶段,产品患散患多,贵精贵专一,单一的力量大。 初级阶段企业在局部市场上取得了领先地位,但并不代表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 在经历了“单点突破”和“多点围攻”阶段后,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竞争性得领先优势。但竞争优势并不代表品牌优势和消费者基础巩固,需要进一步通过满足消费者相关方面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彻底的细分,每个细分市场推出相关的产品,从当初的“品牌精准定位”逐

步发展到消费者忠诚,让消费者在每个细分市场都能买到奇特自己的产品,建立起在市场上真正的品牌定位和忠诚度,占领所有细分市场,进一步扩大自我的销售,并压缩对手生存空间。此为“细分覆盖”阶段。 渠道三部曲 在中国市场上,推力比拉力重要得多,“渠道驱动企业”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分销的密度、渠道的到达率,是营销的关键要素。 在初级阶段,品牌拉力小。企业几乎完全靠渠道驱动。本阶段,企业要采用“广种薄收”的渠道建立方式,建立全国性的渠道,先把产品分销到全国再说,此时可以采用进入“中型终端”或者“高影响力的终端”,采取“中心造势、周边取量”的策略。 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也要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要充分利用经销商的网络、资金和人力资源,“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主要依靠经销商去开拓市场、分销产品,企业只要做好“收订单、收款、市场支持”等几项工作,就可以了。 发展阶段,品牌有了一定的号召力,品牌对消费者和经销商都有了一定的号召力,渠道推动和品牌拉力的作用几乎差不多。企业既要大力塑造品牌信誉度,又要进行渠道扩张,要展开两条线作战。 该阶段的渠道扩张,主要是选择重点市场面对重点市场进行政策的重点倾斜,在市场支持甚至分公司的设立方面,企业要把重点市场当作自己的根据地,对市场进行部分的精耕细作,同时,要迅速进入相关的细分渠道,使企业产品在主要的渠道里都能进行分销,比如小卖部和大型超市里,都要能见到企业的产品。 在成熟阶段,企业产品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市场上,品牌具有强势的号召力,品牌拉力的作用首次超过了渠道。这时,并不是说就忽略渠道的打造,渠道仍然非常重要。 因为成熟阶段,产品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企业重要的差异化手段就是渠道的操作力度。本阶段企业要展开深度分销,销售重心全面下沉,在重要城市都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对核心城市要进行终端直营,二三级城市进行“直销+分销”的模式,在四级城市甚至农村市场,仍然进行“分销为主”的渠道方式,在二三四级市场,企业要掌控核心经销商,建立营销价值链,与经销商一起进行深度分销,对终端精耕细作。 此为渠道的三部曲:粗放期、扩张期、精耕细作。 营销人生四境界

曲式结构及文字分析指导

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之曲式结构及文字分析指导一、曲式结构划分要注意的问题 曲式分析在中国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系统,它们对乐曲曲式结构的名称及曲式结构不同部分称谓是不一样的, 曲式结构的对错将直接决定考试分数的高低,如果划分错误,那么老师认为你的文字分析是在对一个错误的客体阐述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使你的文采再好,也将是得不了高分。反之图式结构的正确划分,即使文字分析稍有偏差,也不会对你的分数起太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复三部曲式各个“部”分别用大写的A、B、A表示,“部”下面的次级结构“乐段”用小写的a、b等表示,而乐段的次级结构“乐句”一般用数字表示出即可。如下图: 单二、三部曲式一般各用小写ab表示乐段,数字表示乐句。但也可用大写的A、B表示乐段,而用小写的a、b等表示乐句,但要在文字分析开始时首先用文字阐述清楚大写A 与小写a分别表示乐段和乐句。如下面的单二部曲式图式: 二、曲式结构图式与文字分析的关系 曲式结构图式即使表示的再详细也不能代表曲式分析的全部,所以就需要文字加以阐述。比如在复三部结构图中,我们用数字表示乐句,但乐句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数字是看不出来的,那么,我们在分析主题时,就要对乐句之间的关系再加以详细的解释。再如,我们虽然在图式结构中标出了大部分主要的调性情况,但这些调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古典调性的布局还是浪漫派调性布局,都不得而知。所以我们首先要理清楚图式结构与文字分析之间的关系——图式结构好比宏观上人的骨骼框架,文字分析则是微观的人的身体各个部分的细部描述,比如面部有几颗痣等。一句话,“文字是对图式的进一步细化、深化” 三、如何做文字分析 曲式的文字分析部分应遵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原则, 下面以单三部曲式乐曲的文字分析为例: 1、首先,准确定位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如“本曲结构为带有动力再现的、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比起只说“本曲为单三部曲式”说法要全面、到位。 2、第一部分(呈示段)分析主要包括: a.呈示段的结构类型(两句体的平行乐段还是三句类abb’型的乐段等); b. 主题的构成(包括主题的调性、声部情况、旋律特征、伴奏织体类型及在主题在什么速度上进行等等); c.是收拢性乐段还是转调乐段;

曲式分析

第三节:单三部曲式 1、单三部曲式定义:三个乐段(或段落)以呈示——展开(对比)——再现或以并列联合关系有机结合的曲式。单三部曲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材料组合关系表现为ABA形式,两端的A表示乐思的呈示与再现,而B 表示乐思的对比或展开;主题材料表现为ABC的三个乐段构成的结构被称为并列单三部曲式 2、单三部曲式的三种基本类型: a 引申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对呈示材料进行加工展开 b 并置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由新的、有一定对比的主题材料构成 c 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指中间部分在材料上运用新、旧材料交替或分组进行的方式组成 3、再现单三部曲式:a 静止再现段b动力再现段 4、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 B C 5、单三部曲式的运用范围:作为独立作品,单三部曲式常用于舞蹈性题材的作品,在器乐作品中,常用单主题(引申型中段)结构类型进行创作。在声乐作品中则常用并置型中段(双主题)结构。单三部曲式也可以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 第四节: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 1、复三部曲式定义:按三部性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分别为单三曲式或单二曲式。 2、图式:首部中部再现部 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首部的完全再现 或单二部曲式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或变化再现 ABA或AB CDC或CD ABA或AB 3、复三部曲式的首部:通常由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构成,它与单三部曲式结构上的主要区就表现在首部的结构情况。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分类 a 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特点:旋律结构比较完整,和声进行相对单纯,段落划分比较分明 b 插部,也为展开部(展开部中部):对首部出现的乐思进行挖掘,展开或出现心的插入性的乐思主题;表现出结构的系碎化,片段化,调性和声不稳定,常表现出开放性特点。 c 合成型中部(对比中部呈示型中部):常由若干单三或单二部结构连缀而成。 5、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也有静止的再现部和变化(动力)的再现部。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分出现动力性变化主要是因为音乐内容自身发展导致,尤其是中部剧烈的、戏剧性的发展变化,引发再现部内部因需要逐渐消解由中部形成的高潮所带来的对再现部结构的冲击力。 6、复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a、补充与连接:前一部分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调中心,后一部分则是为了把已经出现的乐思更流畅、更平稳、更自然地引导到下一个部分或段落b、假再现:其作用是通过对某一部分乐思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展开性处理,当乐曲达到某个高点是,为了增加对完整主题在原调上再现的期待感,而在其他调性上,将首部的音乐主题以片段化的结构形态出现。特点:有主题的期待感;主题是不完整的;一般建立在下属调上。 7、复三部曲式的运用范围:主要用于器乐作品。作为独立结构通常用于舞蹈性体裁的作品或是一些特性器乐小品。也可以作为大型套曲、组曲中的某个乐章。 8、复二部曲式:由于音乐表现内容的需要,在某些音乐作品中,时常出现在一些建立在两

企业战略布局三部曲

企业战略布局三部曲 战略布局是战略实施的初期阶段,对整个战略实施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战略布局就是通过运用战略实力控制关节点,从而形成有利战略态势的过程。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战略反攻初期阶段,胸有全局,巧妙布局,为我们筹划战略布局、以达成有利战略态势树立了光辉典范。 战略,源于古代兵法,词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通常也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而作出的谋划。鉴于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企业战略论》的影响,"战略"一词便开始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中,并由此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 有关企业战略的说法,来自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说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明茨伯格(H.Mintzberg)对企业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多样化的战略定义。 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4P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这构成了企业战略的“5P”。这五个定义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战略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谭小芳老师提出战略布局的三部曲: 一、时间布局 二、空间布局 三、股权布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做战略之前,或者在我们有这个打算之时,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战略布局,只有明确的战略布局,才能将自有的资源有的放矢的分配及安排,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的开展后续的工作。 总的来说,企业战略布局要站得高,才能看得空,从而看得远。很多情形会对我们当前制定战略起到诱导作用,我们只有忽视眼前的薄云,穿透过去,目空这一切,才能看到本质,这也就是战略布局,志存高远,所向披靡,不考虑其他情况,如患得患失,局部能做好布局。

曲式分析1

第一章:绪论 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8.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第二章:一部曲式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 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 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ABA)图式:(1)a+a'+a(2)a+b+a(3)a+b+c 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 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 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 第五章:复三部曲式 1.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由三个音乐结构部分按照三部性原则结合在一起的,其中至

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

歌曲14 第四章复乐段与单二部曲式 一、复乐段:是由两个相同主题材料构成的乐段组合而成。也就是说,复乐段是由两个符合乐段条件的部分构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明显的终止性)。 其主要特征:两个乐段在调性终止方面不同,一般情况下,第一乐段为半终止;第二乐段为全终止,两个乐段之间在调性方面形成呼应关系,从而增强两者之间的凝合力,使之浑然一体。 由于复乐段使用了统一的主题材料,两乐段之间不能形成音乐形象上强烈的对比,因而,复乐段不能称为单二部曲式,同时,由于两个乐段的终止不同,它又不同于单乐段乐段的重复。 注意:复乐段与平行乐段的差别: 平行乐段一般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两句之间是使用相同的材料,结束音不同,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 复乐段一般是由四个小分句构成的,第一、三句旋律相同或相似,第二句落音为半终止,第四句落音为全终止。 如《小小少年》(见谱例)前后两个乐段都是由复乐段构成的。 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见谱例),这是复乐段结构,第一句 和第三句结构相同,第四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并改 变了结束音。 如日本儿童歌曲《阿童木之歌》(见谱例),复乐段结构,四个乐句。

内部结构关系等,类型、概念、前面我们介绍了有关乐段的问题: 乐段是完整曲式结构中最小的单位,它是构成其他大曲式结构的基本单位,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大型的、复杂的曲式结构。 单二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是歌曲创作中最常见的两种曲式结构,它们的应用范围涉及到歌曲的各种体裁,如:群众歌曲、队列歌曲、儿童歌曲、通俗歌曲、艺术歌曲等。 二、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或相当于也叫“二段体”,是两个乐段功能的段落组成。 其结构图示为:A+B,单二部曲式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的两个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它们在一首作品中表现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表达两种不同的思想情绪,刻画两种对比形象。 如:《长江之歌》单三部曲式,A乐段的主题为基本音乐形象, 占歌曲的主导地位,它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是热情、奔放的,表现的是长江的宏大、宽广的方面;B乐段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无论是节奏的紧舒,还是旋律旋法上),它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是亲切、优美的,表现的是长江温柔、细腻的方面。 《我的祖国》单二部曲式,A乐段主题为基本音乐形象,表现的是祖国优美、亲切的方面;B乐段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中国宏伟壮丽的一面。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A,具有初步陈述的性质,材料简单,收拢

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一、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 1.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单三部无再现曲式结构,其 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引子 A B C 尾声 乐句:t (a+a1)(b+c)(d +d1)(a2+t) 小节:(2+5)(4+6 )(4+4)(4 +5)(5 +7) 调式:g d c g 2.技术说明 (1)该曲为并列式单三部结构,分别有引子、A、B、C、尾声构成;(2)引子共7小节,包括两个部分,前2小节是体现船歌韵味的节奏织体,并运用主和弦分解构成,后5小节是一个具有号角性 的旋律引子; (3)第一段是平行菲非方整性结构,第二句扩充了2小节; (4)第二段是展开性的乐段,运用了第一段的织体,旋律上也具有第一段的渊源关系,在调性上做了展开,前一句为d小调,后 一句是c小调,最后开放性结束在主调的属和弦上; (5)第三段运用新材料写成,织体形式与引子相同,平行非方整性结构,回到了主调g小调; (6)尾声有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5小节,是第一段的材料,第二部分7小节是引子的材料,具有回归、总结的意义。

二、托塞里《悲叹小夜曲》 1.悲叹小夜曲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其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引子‖∶ A ∶‖ B A 尾声 乐句: a + b c+d+e+f a1+b1 小节:9 4 + 5 4+4+4+6 4 +4 3 调性:b E大调 2.技术说明 (1)该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分别有引子、尾声及带再现的三个段落组成; (2)引子是第一段旋律的变体,出现在低音部; (3)第一段,有两句非方正性组成;并重复一次(运用通谱写法);(4)第二段,是对比性结构,由四句构成;在织体上与前后一致,音乐的性格上相近; (5)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这是最有特点的写法真正体现了艺术歌曲的写作特征,当第二段最后一句结束的一小节中, 钢琴伴奏部分的旋律则是第一段第一句的旋律性,歌唱则是第 二小节的旋律接进来,第二句的第一小节旋律由钢琴奏出,第 二小节歌唱声部接过旋律向前变化发展; (6)尾声3小节是旋律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模拟试卷

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模拟试卷

第一份 第Ⅰ卷(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营销管理的实质是()管理。 A需求时机B需求水平 C需求D需要 2.关系营销的核心是() A、交易 B、服务 C、过程 D、关系 3.具有较低市场增长率和较高相对市场占有率的经营单位是( ) A、明星类 B、问题类 C、奶牛类 D、狗类 4.家庭数量的剧增必然会引起对下面那种商品()需求的迅猛增长。 A大米B食盐 C住房D衣服 5.对个人的态度、意见和偏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群体是()

A、社会阶层 B、社会群体 C、相关群体 D、团队 6.由于组织类顾客规模大、数量少、且分布比较集中,因此组织购买品在促销策略上更多地采用的促销策略是() A、广告 B、公共关系 C、人员销售 D、销售促进 7.目标市场营销的第三步是() A市场细分B目标市场的选择 C市场定位D执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8. 佳洁士牙膏有3种规格和2种配方,佳洁士牙膏的产品组合的深度就是()。 A 5 B 6 C 3 D 2 9.超市经常会推出一些低于成本价格出售的商品,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这种定价方法属于() A尾数定价法B习惯定价法 C声望定价法D招徕定价法 10.以客为尊,注重双赢型的销售人员适合的销售工作是() A、增值服务业 B、零售业

C、大客户销售 D、服务业 11.根据客户管理中发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可以纳入下列管理中,以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A、合同管理 B、预警管理 C、贡献评估 D、沟通管理 12.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保健因素() A、金钱 B、监督 C、升职 D、人际关系 E、职位 13.销售人员进行产品介绍时,对产品的性能或质量做出的不当的表述属于()。 A误导消费者B伪造事实 C损坏信誉D不公平竞争 14.沟通是一个()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说,也包括听。 A、听说 B、双向 C、关系营销 D、说服 15.一个人行为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两者结合在一起,也就确定了人们的沟通风格。 A、控制性与敏感性 B、控制性与目的性 C、性格与心理 D、敏感性与目的性

音乐相关 歌曲作法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一、概念:也叫三段体,它由三个同等重要、规模相近、相对独立且各自具有不同作用的乐段组成。它也是歌曲中常见的结构,它是单二部曲式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音乐表现较为完整的过程:陈述—展开或对比—收拢结束。 二、类型: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1、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一部分陈述主题,第二部分与其形成对比,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材料。标记为ABA(A1)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 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它担负着全曲第一主题的呈示功能,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 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是乐思陈述后的对比和展开部分,由于后面的再现段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乐段,那么中段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只担负与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功能,所以,它比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中的对比部分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所以在规模和乐思的容量上具有更大伸缩性,中段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 中段的类型:根据中段所使用主题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派生中段:B乐段的主题旋律与A乐段的主题旋律保持着某种联系。如节奏型、局部音调的统一等。 (2)、对比中段:B乐段陈述一个完全崭新的主题旋律,与A 乐段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3)、混合中段:展开和对比兼有的因素,即既有A段主题材料的展开,又有新因素的出现。 (4)、移调中段:即B乐段在调式调性上与A乐段形成对比的中段。 B乐段是全曲最动荡的部分,极不稳定,结构上既可以是完整的乐段,也可以是不完整的乐段,转调、离调和新材料是展开和对比的重要手段,中段的尾声往往落在属功能上做半终止,为A乐段的再现做准备。 第三部分—A段,再现段,要清晰完整的再现A乐段的主题旋律,并形成独立的乐段结构,这是与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标志。 第三部分既然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当然也包括两种再现情况,一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BA;一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即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1,以区别于完全重复的A。 如《长江之歌》(见谱例)

十大畅销营销类书籍

十大畅销营销类书籍 讯纳榜评发布时间:2010-06-19 18:06:57 发布网友:E点风格访问量: 1 简介: 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营销学用来辨识未被满足的需要,定义、量度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利润潜力,找到最适合企业进入的市场细分和适合该细分的市场供给品。营销经常由企业组织中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这样其实有利有弊。利在:便于集中受过营销训练的群体专门从事营销工作;弊在:营销不应该仅限于企业的一个部门来进行,而应该在企业所有活动中体现出来。 1.影响力 2.定位 3.引爆点 4.引爆流行 5.蓝海战略 6.输赢 7.营销管理 8.圈子圈套 9.顾客为什么购买 10.新定位 NO.1 影响力 在这本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NO.2 定位

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这本管理战略的圣经、有史以来最富影响力的营销学著作,改变了市场游戏规则,广告和营销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NO.3 引爆点 本书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风潮研究为切入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一场全城流感;如果个别工作人员对顾客大打出手,或几位涂鸦爱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铁里掀起一场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爆发的那一刻,即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NO.4 引爆流行 《纽约时报》排行榜榜首畅销书产品、设计、主张、行为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其实就和病毒一样。在特定的流行风潮中一切都可能在突然之间令万人跟从、风靡街巷,格拉德威尔把这种时刻称作“引爆点”。他研究出流行的三大原则,配以几十位专家的理论和实例,告诉你如何找到“引爆点”,从而可以引发流行风潮,实现无限可能。本书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风潮研究为切入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