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合集下载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急诊质控指标(1)

急诊质控指标(1)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pdf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pdf

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72 小时内非计划 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
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
同期离开 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
× 100%
意义: 反映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5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
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护患比 =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
× 100%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
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
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 ×100%
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
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 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
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 90 分钟内。急性心肌 梗死( 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 PCI 时间窗内应
行 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3
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
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 ×100%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

[标签:标题]篇一: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附件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质控指标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附件 3一、急诊科医患比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100%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100%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100%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 X n/2 +X n/2+1 ) /2,n 为偶数 注: n 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 X 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 时间达标率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 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 12 小时) 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 30 分 钟内。

卫计委急诊科质控标准

卫计委急诊科质控标准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100%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100%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5〕252号)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5〕252号)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 接诊患者总
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 急诊科接诊
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O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1级是濒危患者,□级是危 重患者,川
级是急症患者,W 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 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
急诊科医患比二 X 100%
急诊科护患比二 X 100%
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四、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
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 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 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1)/2 , n 为奇数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2+i ) /2, n 为偶数
注:n 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 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 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 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 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 )患者从进入急诊 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 )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
12小时)急诊各级患者比例二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 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 X 100%
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门药时间在 30分钟 内。

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 心肌梗死(STEM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 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 患者平均门药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
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 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 行急诊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从进入急诊科 到开始PCI 的平均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门球 时间达标是指在 PCI 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 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门球时间在 90分钟内。

急性心肌 梗死(STEM )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
(STEM ) 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
PCI 时间窗内应
行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的门药时间总和 -- X 100%
同期行溶栓药物治疗的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总数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 x 100%
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总数
行急诊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总数 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总数
100%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 开始
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 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八、急诊手术患者死亡

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 术后1
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 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
患者平均门球时间
(STEMI )患者的门球时间总和 同期行PCI 的 X 100%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
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 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 同期就诊时在 PCI 时间窗内应行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二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 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 X 100%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二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
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 X 100%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九、ROSC 成功率
定义:ROS (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是 指急诊呼
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 (CPR 后自主呼吸
循环恢复超过24小时。

ROSC 成功率是指ROSC 成功总例次数 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 例。

同一患者24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 记为“一例次”。

计算公式:
ROSC 成功总例次数
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 意义:反映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

十、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定义:因相同或相关疾病,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 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ROSC 成功率二 X 100%
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二 72小时内非计划
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 同期离开
X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