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福清市后溪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福清市后溪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福清市后溪恒源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项目规模:总规划面积25.6平方公里
3)核心资源:温泉、漂流、瀑布、斗湖天池、中山草甸
一都后溪,寄予厚望的生态旅游地
4)项目类型:生态观光型+文化体验型+山地运动型+养生度假型旅游区总体规划
5)总体定位:以生态旅游为本底,休闲娱乐为吸引,养生度假为核心,文化体验为内涵,形成集自然观光、康体运动、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型、省内一流,国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6)形象口号:
乐活山水,自在后溪
核心创意:
由单一的山地观光产品向观光与休闲度假齐驱并进的转变
遵循“全域打造、点状开发、游线链接”的总体规划思路
从“时间、空间、个性、产品、模式、产业、营销”七大突破,合力助推后溪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成为同类型旅游区的示范与标杆项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明月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精品

明月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精品

明月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目录(文本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报告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旅游区开发条件分析第三章市场调查分析第四章市场定位与规划理念第二部分总体规划与布局第一章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第二章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划第三章水电电信规划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三部分管理规划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二章经营管理规划第三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四章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第五章旅游市场开拓规划明月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目录(图纸部分)1、旅游区宏观区位图2、旅游区周边旅游景点关系图3、旅游区现状图4、建设用地分析图5、水流流向分析图6、总平面图一7、功能分区规划图一8、分期建设规划图一9、旅游区规划布局图二10、功能分区规划图二11、分区分期规划图二12、公共设施布局图二13、道路交通系统图二14、雕塑:七步生莲15、雕塑:月是故乡明16、旅游区景观意象图第一部分研究报告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揭阳旅游市场背景明月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龙尾镇。

揭阳位于粤东中部,1991年设立地级市,辖揭东、揭西、惠来、普宁四县(市)和榕城区,总面积5240.5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多人,旅居海外侨胞300万人,是广东沿海开放区的主要埠市和重点侨乡,也是目前粤东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境内的榕江是广东著名的黄金水道,5000吨级货轮可由市区港口直航广州、香港、上海、大连等地。

广梅汕铁路、国道206、324线,省道1929、1930、1932、1941线,深汕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

潮汕国际机场也拟在揭阳境内兴建。

揭阳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森林植被、农作物种类繁多,十大农业生产基地颇具规模。

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60000多家,利用外资企业5000多家,初步形成工业机械、医疗器械、建筑、纺织、服装等工业企业体系。

揭阳还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独特的文化,精湛的工艺和传统美食。

如潮剧、潮州大锣鼓、木雕、石雕、玉雕、潮绣、潮州功夫茶等。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规划项目: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委托单位:规划单位:规划时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总论 (1)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条件分析 (5)第四章客源市场分析 (7)第五章战略规划 (7)第六章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 (9)第七章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 (13)第八章市场预测与营销规划 (14)第九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6)第十章接待与服务设施规划 (20)第十一章可持续旅游规划 (21)第十二章旅游支持与保障系统规划 (2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0)第十四章附则 (3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原名为太华山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慈利县西部的三官寺土家族自治乡,辖区有双坪、双垭、株垭、吴王坡、庆丰、青龙、射泉等自然村,总面积为56.19km2。

处于北纬29°20'59.69"~29°26'1.92",东经110°38'14.75"~110°43'48.22"。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等级较高,且距离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仅仅10km,具有依托武陵源核心景区,形成旅游资源互补的优势。

但是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优秀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凸显资源的经济效益,因此编制《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已十分迫切而必要。

第二条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01.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971-2003)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的成功经验,并经专家、领导论证评审后编制完成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指导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武夷山风景区,制定了一份总体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开发规划1、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提出要从自然、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开发旅游产品,包括景点、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力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规划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导游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项目协调发展。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旅游项目,达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生态保护1、科学规划旅游区域。

考虑武夷山独特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条件,合理安排旅游区域,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2、生态保护措施。

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包括治理山水林田湖、防火、防污染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3、古建筑保护。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少是古建筑。

规划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管理,保护这些古建筑,同时也要考虑向游客开放的问题。

三、交通规划1、交通配套设施。

规划要求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公路、机场、港口等,提高游客到达的便利性。

2、交通出行方式。

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和自驾游路线,减少车辆拥堵和环境污染。

3、大力发展旅游交通。

要求开发景区周边的交通资源,包括航线、客运和旅游专线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

四、产业发展1、挖掘旅游发展潜力。

通过发掘武夷山的独特文化、特色产品等,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发展本地经济。

要求将旅游业与本地农业、手工业等有机结合,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高旅游产业质量。

规划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的制定,旨在全面发扬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和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五台山旅游区开发条件与现状分析1.旅游发展区位条件分析1.1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禄丰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县城驻地金山镇(又称龙城),东距省会昆明104KM,西距州府楚雄市85KM,是通往滇西、滇西北的必经之地,素有“滇西第一站”之称。

五台山旅游区位于禄丰县城北29KM处,是禄丰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地理区位及交通区位优势极为明显。

1.2 经济区位条件良好禄丰县是州内各县市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较好。

五台山旅游区所在地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由于距离县城较近,可并入县城金山镇经济区,与县城经济协同发展。

1.3旅游区位条件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滇中旅游区腹地,属于连接滇中与滇西、滇西北旅游区的中间节点。

良好的旅游区位为五台山旅游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

2.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评析2.1地质地貌类型五台山旅游区属于三台山脉南延部分,海拔约2080—2525M左右,由寨子山、石牛山、大黑山、上下五台山组成,其地质地貌特征孕育出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2.2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五台山旅游区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控制且四季分明的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大体分为次热坝子河谷、温暖坝子低山、温和坝子山地、冷凉高山台地等4个气候层,具有发展旅游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

2.3水系环境禄丰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及元江两大水系,五台山属于元江汇水区域,其山间小溪及河流最终汇入星宿江。

五台山山涧溪流众多,著名河流为清水河(石臼河),流水强烈下切红沙石河床,形成众多陡坎跌水和石穴窝景观。

区内还有众多水库及山凹积水塘,造就了多处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2.4 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本区地处滇中高原,受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影响,赋予了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现在五台山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5%,并有多种珍稀动物。

3.旅游区域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3.1全县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禄丰县社会物质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部,是一个集风景、文化、休闲、旅游、体育、科普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湖风景名胜区已成为汉水旅游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和研学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针对其旅游资源和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目标1. 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

通过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景区设施设备,塑造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国际知名度,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度假胜地。

2. 引进多元化的旅游资源。

通过丰富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潜水、划船、钓鱼、赏花等。

3.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深入挖掘东湖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

二、旅游资源分析1. 自然景观:东湖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泊,周边山水相依,苍翠葱茏,特别是湖面上的倒影,如同一幅天然山水画。

东湖还有很多树木,如樟树,被人们喜爱赏景;此外还有许多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自然景观。

2. 文化景观:东湖区域内不仅有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黄鹤楼、毛泽东故居等,还有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这些文化景观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3. 休闲娱乐项目:东湖风景名胜区拥有跑步道、儿童游乐区、垂钓区等各种休闲娱乐项目,如垂钓作为东湖的传统文化,每年吸引大量的垂钓爱好者聚集到这里。

三、旅游规划建议1.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深入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

在景区周边建设高品质的旅游景点和项目,如水上活动、自驾游、徒步旅行等。

4.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推出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游客前来。

5.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伏龙山休闲体验旅游区总体规划

伏龙山休闲体验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第三条 风景资源评价
伏龙山旅游区内的风景资源,主要有两类,其一为自然资源,包括山岳资源、水域资源、动植物资源、天象资源等四个亚类;其二为历史性资源,包括历史遗迹、宗教祠庙、摩崖石刻、古代桥梁、纪念建筑等五个亚类。
本规划对山岳资源、水域资源分类进行评价,对植被景观采用群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历史性资源,根据资源文化价值和资源区位条件,按照修复后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及特殊价值等进行评估。自然资源和历史性资源的分值等级,如表1。
作为我国旅游资源大省的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宁波市是浙江省四个旅游集散地之一,宁波——舟山是浙江省五个重点发展的旅游区之一,宁波处于浙江四条旅游线之一浙东线的中心位置,地位十分重要。宁波市是浙江第二大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旅游发展战略布局:“以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文化和海洋为主题,以‘一圈四带’为增长极,着力构筑旅游开发的新格局,形成各有龙头、互为支撑、重点突出、市场广阔的旅游产品体系。”
龙山镇2005年有各类企业2411家,已形成钢材、包装、同步带、电器、铝制品、塑料制品等工业产业,总产值45.2亿元。慈东工业区块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将成为慈溪市一个重要的工业集聚地。
龙山镇耕地面积24826亩,形成了花木、特种水产、畜禽、蔬菜等专业生产基地。东部地区滩涂养殖面积3000多亩,有近百种小水产,主要为泥螺、弹涂鱼、沙蟹、泥蟹、螯蟹、青蟹、蛤类、蛏子等,经济价值较高。2005年有水产养殖户356户,年产值2500多万元。
市场竞争激烈。伏龙山旅游区周边地区有许多类似的旅游景区,如佛教胜地镇海的香山寺,山水胜景达蓬山、五磊山。伏龙山旅游区处于慈溪市与宁波市镇海区的交界之处,镇海区正在动工开建宁波帮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
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ﻭ二000年十二月ﻭ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ﻭ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ﻭ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ﻭ附图: 1.区位关系图ﻭ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ﻭ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ﻭ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ﻭ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
11.善应庵规划详图缺)ﻭ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ﻭ
第一章规划总则ﻭ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º34ˊ,北纬29º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0.44平方公里。

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
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ﻭ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ﻭ◆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ﻭ三、规划依据ﻭ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 建设部发布ﻭ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