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二课时)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了解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3.能够解释和描述常见的遗传现象。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遗传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2.遗传现象的实验探究和解释。
3.遗传规律的总结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遗传基本概念和性状遗传规律。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
3.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和总结遗传规律。
四、教学内容1.遗传基础知识介绍。
–基因、染色体和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区别。
–伴随遗传和基因互换的概念。
2.性状遗传的探究。
–性状遗传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方法。
–一、二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的推算。
–性状遗传规律的总结和应用。
3.常见的遗传现象。
–单因素遗传和多因素遗传的比较。
–对偶基因和基因多态性的概念。
–杂交和自交的区别。
4.遗传病的介绍。
–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和表现特点。
–预防与治疗的措施。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图片,介绍遗传的概念和遗传现象。
第二步:讲授讲解遗传基本概念和性状遗传规律,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第三步: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或给出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和推算基因型、表现型比例。
第四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遗传规律,并总结应用到生活中的例子。
第五步:归纳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六步:拓展介绍遗传病的知识,并展开相关讨论。
第七步:复习通过小测验、课外作业等方式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教学和小测验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法和实验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术语和规律,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二课时)

教师姓名:重庆市万州区白土初级中学李靖华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
2.能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释遗传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汇报
完成遗传图解
知识运用
某养猪场引进一头良种黑毛公猪,该良种黑毛公猪与养猪场内的多头白毛母猪交配后,这些白毛母猪各自产下多头白毛小猪。请分析猪的白毛和黑毛,哪个为显性性状?试一试,把公猪、母猪和小猪的基因型表示出来
思考,完成,汇报
板书设计:
父亲母亲
配子
子女
右利手右利手右利手左利手
3 : 1
通过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使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初步确立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教学难点
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回忆上节课内容,布置任务:完成遗传图解
倾听,完成遗传图解
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
引入情景:在人类中,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一对右利手的夫妇,生了一个左利手的子女。
提问:怎样判断性状的显性与隐性?
讲台上准备两个盒子将4个标有A、a的乒乓球放在一个纸盒中,将4个标有A、a的乒乓球放在另一个纸盒中,乒乓球代表配子(生殖细胞),其上的字母代表配子携带的基因)。请由十名同学从2个纸盒中分别抓取1个乒乓球,组合在一起表示子女的基因组成,其他同学记录。看看哪种预测结果是对的。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2.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
3.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通过找概念,锻炼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
2.通过精心设问,锻炼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活动“根据父母基因组成预测未来子女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增强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4.通过分组展示汇报活动,锻炼表达能力。
5.通过对配子作用以及遗传规律的分析,提高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性状遗传规律的学习,认识亲子之间在遗传学上的因果关系,领会遗传规律所蕴含的秩序美。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3.活动: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
(二)教学难点1.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2.活动:推测父母和子女的基因。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引入:教师质疑生活现象:一对夫妇,一位双眼皮,一位单眼皮,生的孩子双眼皮;另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学生不能解释这些生活现象,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出示学习目标(1)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2)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
(3)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探究新知1.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1)自主阅读,感知概念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知识“性状由基因控制”,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2,找出与基因有关的概念(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
学生认真阅读,在教材上划出相关概念并圈出概念中的关键字眼。
(2)独立思考,理解概念幻灯片展示思考题: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何表示?②等位基因如何判断?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PPT展示的图谱理解等位基因。
生物:6.20.3《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2(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3节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知道基因与等位基因的关系3、知道生物性状的基因型和表现型4、能够明白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间的关系5、能够明白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6、知道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7、能够用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等位基因的概念2、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3、用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调查、分析法、讨论法五、板书设计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孟德尔:奥地利植物学家二、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1、等位基因(1)、显性基因(2)、隐性基因2、显性性状3、隐性性状4、基因型5、表现型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师生共同回顾《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略),教师提出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除了男性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就意味着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成对染色体的大小相同,成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种类也相同……一、等位基因的概念成对染色体上,控制同一个性状的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注意:成对的基因,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二、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1、显性基因的概念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占主导地位,有它存在时,它控制的性状就要表现出来,这样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
2、隐性基因的概念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容易表现出来,这样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注:一对等位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够表现出来。
)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及其基因组成1、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2、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AA Aa3、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4、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aa四、学生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略)(大约需要几分钟)五、学生发布完毕,教师等待片刻,希望能够有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六、学生有疑问,则迅速解决;没有提出疑问,则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1]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相同。
02教案《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及规律性》(钱秀英)

考点3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3.2 形成配子时,染色体的行为 例2 下图中A-F 6个配子,可能属于该种生物形成的配子是( ABCD )
体细胞
A
B
C 配子 D
E
F
考点3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3.3 形成配子时,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行为
父
母
A
A
A 精子 A a
考点3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3.4根据遗传规律求后代的概率 例3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生的一个孩子是单眼皮。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机率是多少? 步骤1:写出性状的遗传图解,如图; 步骤2:判断显隐性: 无中生有,可知患病为隐性,正常为显性。 步骤3:根据性状写出基因型,如图; 亲代 配子 正常
Aa
正常
Aa
患病
aa
Aa A a Aa
Aa A Aa a
步骤4:根据遗传规律写出其他基因:孩子的两个a, 子代 AA 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图;
aa
步骤5:根据父母基因型求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 基因型:AA:Aa:aa=1:2:1 率,如图: 表现型:双眼皮:单眼皮=3:1
祝同学们中考 取得好成绩!
父亲产生精子,母亲产生卵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再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下一代。
考点3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3.2 形成配子时,染色体的行为
父
体细胞 精子 受精卵 体细胞 卵细胞
母
分离 规律:在形成配子时,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要相互 ,分别 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要 减少一半 。
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反思【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反思
《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乃至初中阶段的难点之一,要从宏观的“性状”表现
中让学生了解到微观的“基因”在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出规
律性的内容,这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而理性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在这过程中概念性的知识掌握成了学生能够总结出规律性内容的基础。
因此,本人从表观的、已知的现象和知识入手,通过探究和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基本概念,如从“基因”和“性状”
引导学生认识“显性基因”、“显性性状”等等;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形
象将微观的“基因”和宏观的“性状”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性状表现
决定于个体的基因组成”,再通过“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讲述,了解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而受精卵的形成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来说明“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由此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图解的方式说明
“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中,学生在理解“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上仍
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必须强调说明在个体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而在生殖细胞(配子)中基因正常情况下只存在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即成对存在的基因一个进入精子,一个进入卵细胞;而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就成为“一对”了。
第二课时中,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和概念图的绘制情况成为控制教学
进程的关键,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概念的掌握良好,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地找着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绘制完成概念图;若不然,则得花较多的时间帮学生理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后面“活动: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PPT课件

•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
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在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心等待,就可以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
大多数人因为不知道,所以无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怀重宝而不知其在;只要能发掘出这项秘藏的能力,人类的能力将会完全大改观,也能展现出超乎常
C.蛋白质;
D.性状
7.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__配_子___
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
质的惟一媒介,基因可以随___配__子___
代代相传。
8.在人的体细胞中,有__2_3_对__染色体
但在生殖细胞中,有__2_3_条__染色体,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后, 染色体又结合成___2_3_对___。
亲 代 有耳垂Aa 配精 子 子A a
有耳垂Aa
卵
细
胞A
a
子 AA Aa Aa aa 代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亲 代
Aa 有耳垂
配
子A a
子 AA
代 有耳垂
AA 有耳垂
A Aa
有耳垂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 是奥地利学者,遗传学奠基人。1843年因家贫 而辍学后到奥古斯丁修道院做修士、神父。1853 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数学、动物学和植物 学,受到科学训练和熏陶。从1856-1864年,他 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
并于1865年在布隆自然科学研究协会报告 了他的研究结果。在他的论文中,孟德尔 对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实验材料的选择 和怎样分析结果,都有十分清晰的构思。 解决实验提出的问题时,他提出了遗传因 子(现称为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定律等。因此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1

课题: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的组成和性状表现的关系;2、掌握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3、通过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基因的组成和性状表现的关系;;2、通过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难点1、通过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1、等位基因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复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导入:染色体在体细胞种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
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
那么成对存在的基因是怎样控制性状的表现呢?同学们: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解释了性状遗传的规律。
我们用有无耳垂的例子来说明。
请大家学习课本P102页的内容,并学习什么叫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老师运用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
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并能把各个概念找出。
六、练习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请在正确的描述后的括号内打“√”,在错误的描述后的括号内打“×”)。
(1)在遗传过程中,父亲的基因遗传给儿子,母亲的基因遗传给女儿 。
( )(2)隐性性状是指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 (3)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 )(4)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表现型有可能相同。
( ) 七、板书设计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1、等位基因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基因型和表现型 (二)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4、基因型和表现型二、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老师提出问题:父母亲的性状是如何通过配子的基因传递给孩子的?(指导学生学习课本P103页的内容)并讨论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配子?配子在遗传中有什么作用?2、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3、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意味着什么?成对的基因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运用课件,把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过程给予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教学难点
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回忆上节课内容,布置任务:完成遗传图解
倾听,完成遗传图解
讨论:1.预测未来子女的基因型和性状表现时,为什么要首先知道双亲产生的配子类型?
2.双亲能否将自己成对的基因(如R-r),通过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女?
组织学生简要汇报小组的活动记录和预测结果。
你能说出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吗?
能用遗传图解说明吗?
倾听
思考,讨论,预测
倾听,认同
完成活动并记录
讨论,回答课题名称:第来自0章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二课时)
教师姓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文璐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
2.能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释遗传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汇报
完成遗传图解
知识运用
某养猪场引进一头良种黑毛公猪,该良种黑毛公猪与养猪场内的多头白毛母猪交配后,这些白毛母猪各自产下多头白毛小猪。请分析猪的白毛和黑毛,哪个为显性性状?试一试,把公猪、母猪和小猪的基因型表示出来
思考,完成,汇报
板书设计:
父亲母亲
配子
子女
右利手右利手右利手左利手
3 : 1
实验证明:右利手对于左利手是显性性状,这样才会生出左利手的孩子。
学生活动:若他们再生一个子女,请预测未来子女的有关基因型和性状表现。
取1个标有A、1个标有a的乒乓球放在一个纸盒中,另取1个标有A、1个标有a的乒乓球放在另一个纸盒中。学生进行抓取预测夫妻后代基因型和性状表现型活动。完成十次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
引入情景:在人类中,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一对右利手的夫妇,生了一个左利手的子女。
提问:怎样判断性状的显性与隐性?
讲台上准备两个盒子将4个标有A、a的乒乓球放在一个纸盒中,将4个标有A、a的乒乓球放在另一个纸盒中,乒乓球代表配子(生殖细胞),其上的字母代表配子携带的基因)。请由十名同学从2个纸盒中分别抓取1个乒乓球,组合在一起表示子女的基因组成,其他同学记录。看看哪种预测结果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