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旅游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整合秦岭北麓生态旅游资源

整合秦岭北麓生态旅游资源

整合秦岭北麓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服务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旅游产业为了认真贯彻西安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务虚会精神,抢抓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机遇,打造服务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旅游产业,遵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局由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就秦岭北麓长安段的资源保护利用状况及如何建设秦岭北麓现代化旅游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秦岭北麓长安段地处终南山中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旅游发展迅猛。

这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旅游就很兴盛,人们无不以到终南奇峰尽情游乐为幸。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保障。

一、长安区旅游业发展概况1.区位分析长安区位于西安南部,从东、南、西三面环绕西安主城区,秦岭北麓山地面积占到全区总面积的47.8%,是西安市近郊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市未来城市重点发展地区。

2.长安区旅游业发展现状长安区是西安大都市圈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内容。

长安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许多旅游景点已初具规模,例如上王村农家乐已成为关中地区农家乐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都市近郊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都表明了长安区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长安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长安区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创新、资源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招商引资力度不到位:长安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缺乏引进大资金,对秦岭北麓生态人文资源进行整合、整体规划。

对深层次开发缺乏引进高层次管理企业、管理人才,不少旅游景区(点)经营管理还处于村组、村民管理的低层次水平,没有发挥应有的资源效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对秦岭北麓旅游景区(点)从总体和单体上都缺乏进行高层次的包装推介,致使未能引进高层次旅游企业的加盟。

西安旅游策划方案

西安旅游策划方案

西安旅游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得西安成为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安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一套具体的旅游策划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群体分析1. 国内游客:包括个人游、家庭游、青年游、中老年游等各类群体,对西安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国际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独特的兴趣,对西安的古迹、丝绸之路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目标与策略1. 目标:提升西安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旅游消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西安旅游。

2. 策略:a. 加强市场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全国和国际推广西安的旅游资源和独特魅力。

b.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c. 开展多元化旅游项目:发掘西安丰富的旅游资源,举办各种特色旅游活动,增加游客参与度。

四、推广活动计划1. 宣传推广a. 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旅游手册、地图等,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

b. 举办旅游推介会:邀请旅游从业人员和媒体代表参加推介会,向他们介绍西安旅游资源和发展情况。

c. 在各大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西安旅游的广告宣传。

2. 旅游服务提升a. 培训旅游从业人员: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b. 建立旅游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旅游投诉处理中心,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投诉,提升游客对西安旅游的满意度。

3. 多元化旅游项目a. 举办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演出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b. 开展特色旅游项目:推出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之旅等特色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推广活动和策略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增加西安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西安成为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西安长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西安长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西安市长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现状概况第三章发展条件分析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第五章性质与规模第六章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九章绿地景观规划第十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十二章环保和环卫工程规划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四章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第十五章五线规划第十五章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第十六章城市设计导引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为了落实《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西安市长安区分区规划(2008-2020)》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地利用莲湖区土地,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制定《长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5)《西安市长安区分区规划(2008-2020年)》6)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长安区有关技术规定和相关规划第二章现状概况一、概述1、长安区区位长安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西安市区南侧,是古长安京畿之地。

东连蓝田县,西接户县,西北与咸阳市为邻,南与宁陕、柞水二县为邻。

南端在喂子坪乡秦岭南坡之大坪南,北纬34°47′;北端在王寺镇金家村北,北纬34°13′;东端在库峪乡小窑湾村东,东经108°38′;西端在高桥乡曹家滩西,东经108°38′;南北55公里,东西52公里,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

至2006年末,总人口为100.73万人;2、现状道路交通概况长安区位于西安市南部,是西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安区自古为交通要冲,子午道和库峪道是沟通关中陕西的六大要道之二。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远景方案(2008年一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一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 处及立交桥6 处。

西安市长安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长安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长安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等诸多压力,我区贯彻落实全市的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在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等方面下功夫,全区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加快"的运行态势,最终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为十三五画上完美句号。

一、综合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万人,乡村人口67万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3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4.96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力罐498.53亿元,增长5.2%β2020年全区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9:53.2:43.9。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力罐744.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5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ιeεii ft s(∣-9Λ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亿元,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下降20.5%和20.5%,企业所得税增长14.8%。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36亿元,较上年下降2.2%β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3.2%科学技术支出下降60.7%教育支出下降6.4%,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下降113%,卫生健康下降30.3%,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节能环保支出下降23.2%β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1767万亩,比上年增加4.1%;油料播种面积0.67万亩,下降6.05%;蔬菜播种面积6.73万亩,增加1.67%.全年粮食产量14.28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夏粮8.20万吨;秋粮6.08万吨.表1: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规模以上皿缗加值增长28.4%φ全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62.76亿元,较上年增长28.9%o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05.2亿元,增长11.25%;重工业总产值1857.6亿元,增长30.16%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81.5%.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务收入27.69亿元,比上年下降10.6%β实现^润总额0.99亿元,比上年下降74.8%o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256.7亿元,增速为5.3%,增加值76.81亿元,增速为4.1%;区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口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54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47亿元,签订合同额1.6亿元.2015年.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β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1.6%.2015年-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全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具中工业投资下降4.6%,民间投资增长5.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9.8%o全年区属房地产开发投资96.95亿元,比上年下降29.6%β其中:住宅投资75.11亿元,同比下降29.9%;办公楼投资0.69亿元,同比下降31.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3亿元,同比下降21.8%;房屋施工面积853.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商品房销售面积76.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1%β表年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7.5%。

西安市长安区城市化分析

西安市长安区城市化分析
10
二·建国后城镇化发展 1.顺利起步阶段(1949——1957年)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长安区城市化 水平不到10%,全国城城市人口也只有 10.6%,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到 16%,发达国 家城市化平均水平超过50%。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看到了与其 他国家的差距,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开始恢复国民经济,制定了“一化三改” 的目标计划。 ◆ 国家对西北地区的大规模投资和重点 项目建设,在陕西安排了50个大中型工业 项目。1957年与1952年相比较,陕西的燃 料工业增长了26.7%,电力工业增长了 99.2%,机器制造工业增长了79.1%, 化工工业增长的幅度最高达到248.1%。 陕西重工业化结构的初步形成,不仅为发 展国民经济奠定了初步基础,也为西北工 业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在这种发展的大形势下,长安区的经 济呈现明显发展趋势,城镇人口增加,城 镇化顺利起步。
14
15
四、长安区的城市化特征
长安区的城市化特征,既有全国城市化的共性, 也有其特性。 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 从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城市化 进程具有重大影响。长安区的城市化自然能 也离不开这个特征。例如:1958年,国家开 始实施“大跃进”,长安县普遍成立人民公 社,在此期间,重工业畸形超速发展,城镇 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扩大,长安区的城 镇化水平提高了2%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约 18%。
9
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发展阶段(1840——1949年)
1840年以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封 闭的大门被打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城市 化进程在曲折中发展。长安区作为一个历史发 展悠久的县城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长安区的发展呈现 出和中国大部分城市相同的形态——二元畸形 的结构。但由于西安市地处中国内陆地区,离 西方殖民者活动的租借地较远,虽有一定的工 ◆ 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合璧式别墅 商业发展,但和东部沿海其他地区相比发展数 量少,规模小,城镇化进程缓慢,畸形状态没 东部地区严重。 ◆ 1912年清政府倒台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 展,在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 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落后,长安区城 镇化发展处于举步维艰之中,城市化水平很低。 除此之外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日战争也影响着长 安区城市发展。

西安市长安区2014年重点前期项目计划

西安市长安区2014年重点前期项目计划

100
子午街道张 100 村
2014-2016
企业自有
6000
完成备案、 环评、规划 100 等前期手续 办理 3700 300

第三产业(37个)
7926.6795 254.025
5000.1545 102
1889134 38000
(一) 旅游(3个)
33
区旅游局
嘉午台旅游 西安嘉麓置 风景区建设 新建 业有限公司 项目
新建
400
马王街道客 省庄村
2014-2016
企业自有
23203.33
100
完成前期审 批手续办理

新型工业(8个) 高效节能型 西安市诚顺 郭杜街道 非晶合金配 实业有限公 郭杜开发区 电变压器建 司 设项目
429
279 郭杜街道南 33 小张村
81397 完成土地预 4000 审
800 完成土地、 规划、环评 100 等前期手续 办理
1
区建设局
区建设局
南长安街至 西京路规划 道路建设项 目
新建
72
韦曲街道
2014-2015
政府资金
4800
100
完成工程设 计
2
区建设局
区建设局
郭杜建业一 路建设项目
新建
12
郭杜街道
2014-2015
政府资金
1200
100
完成工程设 计
3
区交通运输 待定 局
文苑南路延 伸段建设项 目
新建
231.008
新建
989
989
韦曲街道上 塔坡村
2014-2020
企业自有
446000
完成改造方 100 案批复手续 办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指导思想
1.2全面考虑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市场需求及其特征,深入发掘长安区旅游发展潜力,充分研究、利用本区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胆创新,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活化当地旅游产品,营建活跃的旅游发展环境,增强长安区的旅游吸引力与影响力,提高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1.3以西安市“四化”发展理念为指导,从西安大都市圈的宏观视野来研究、规划长安区的旅游发展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该地区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旅游要素配置及旅游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项目。

1.4注意旅游发展与区域生态及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关系,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对山区、塬区、川道区的山体、林体、水体、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制定严格的保护、恢复和开发利用措施,强调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文化保护、社区共建的动态和谐,为长安区的旅游发展创造生态化、人文化的积极条件。

1.5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方法,结合当地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探索适合于长安区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注重长安区旅游发展的整体稳升和旅游产品谱系的更新改造。

第2条规划原则
2.1可持续发展原则。

2.2可操作性原则。

2.3前瞻性和适度超前发展原则。

2.4有利于西安市和长安区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2.5统一规划、统筹管理的综合性协调原则。

2.6区域联动、互利共赢原则。

第3条规划依据
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3《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3.4《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3.5《长安县旅游总体规划(1996—2010)》。

3.6《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7《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8《陕西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3.9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10长安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及规划人员现场调研资料等。

第4条规划目标
,打造和整合旅游产品,开拓客源市场,完善要素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把长安区建设成关中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安都市圈地区的休闲度假基地。

,完善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包括各主要旅游区的管理机构)和各种制度、法规;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合理配置旅游六大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争取把旅游业建设成长安区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比重。

,该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力争将长安区建设成山川秀丽、林木茂盛、生态自然、环境优美并具有生态环境自我更新能力的关中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旅游地区。

4.2阶段目标
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相应调整、完善各旅游景区的相关规划,整合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和景区划分。

启动国家秦岭中央公园,包括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沣峪生态旅游区以及终南山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整治项目;启动秦岭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及初期建设项目;整治、提升、改造“农家乐”产品;完成清凉寺、杜公祠等景区的开发建设项目。

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与政府旅游管理职能调整,优化城市旅游管理的政府架构和利益机制,推进协调化、沟通化、法制化建设。

该阶段为形象塑造、品牌调整阶段。

长安区应重新设计其形象口号、视觉标识与VI系统,重点加强在本地周边和本省的品牌推广活动。

加强秦岭山地自然生态保护,将翠华山和南五台进行整体包装、联合宣传、共享市场。

根据预测,至2010年,旅游人次规模将达到407.5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次规模将达1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21亿元;2015年,旅游人次规模将达到659.1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次规模将达2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31亿元。

完成子午古镇、子午古道(含栈道)、子午关、青华山、翠微寺的旅游开发项目;完成航天科技博物馆的建设,积极将秦岭“亚洲第一长隧”打造成工程科技旅游产品等;完成景观大道(东西向的航天大道)及沿线的雕塑系统、水面绿地系统的建设;建成杜陵遗址公园和杜陵博物馆。

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市场主体的法律与竞争环境建设,推动竞争、有序、公开、开放的旅游公共管理的治理结构建设,逐步健全全区旅游法制化建设。

旅游形象建设进入品牌及形象的巩固与推广阶段。

继续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建设,重点突出“旅游长安,休闲山川”、三秦休闲胜地的旅游形象口号宣传,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营销能力和效率。

以拓展国内其他重要客源市场为主,并注重吸引国外游客,重点推介长安区文物遗址及宗教文化类旅游产品。

至2020年,长安区的旅游人次规模将可达到970.5万人次左右,逼近千万人次大关,其中入境旅游人次规模将达3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9.11亿元。

将长安区建设成西安乃至关中地区休闲度假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温泉度假、生态探秘、文化体验、登山探险、科技教育、宗教朝拜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全面促成秦岭世界地质公园(含秦岭地质博物馆)、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含申报、规划、建设等阶段);全面建成汉上林苑旅游区,并在“七夕园”的基础上建成“爱情主题公园”;建成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长安休闲商业区(RBD)以及软质旅游产品(民俗、会展、商务、节庆等产品)系列。

建设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商一致的文化、遗址、生态、旅游与城市的综合协调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旅游法制化建设及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