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使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古代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古代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摘要:一、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概念及区别二、使动用法的具体用法和例子三、意动用法的具体用法和例子四、如何运用这两种用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正文:【提纲】一、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概念及区别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两种常见的动词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意动用法则是以动词的词义为基础,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提纲】二、使动用法的具体用法和例子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动用法的例子: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其中的"臣"意思是"使称臣"。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既来之,则安之",其中的"安"意思是"使安"。
【提纲】三、意动用法的具体用法和例子意动用法则是以动词的词义为基础,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以下是一些意动用法的例子:1.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中的"凄"和"寒"意思是使宾语(神骨)变得凄寒。
2.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其中的"王"意思是使宾语(入咸阳的人)成为王。
【提纲】四、如何运用这两种用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能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和生动。
使动用法可以使句子表现出主语对宾语的影响,而意动用法则能表达主语对宾语的主观认知。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用法,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词类活用是指汉语词汇根据不同的语法和语义要求,通过变化词性或使用不同的词性来实现语法功能和表达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的两种不同用法,区别如下:1.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将一个名词作为动词的宾语,并在它前面加上动词"使",表示主动使某物发生某个行为或状态。
这种用法将名词从名词类转化为动词类,使其能够在语法上充当动词的宾语。
例如,"使"与名词"变化"结合,构成动词短语"使变化",表示主动引导某物发生变化。
例句:他使鸟儿飞起来。
(使动用法,将名词"鸟儿"作为动词"使"的宾语,表示他主动引导鸟儿飞起来。
)2.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将一个名词直接用作动词,表示其所指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某种动作或表达某种意义。
这种用法直接将名词转化为动词,不需要使用"使"等辅助词。
例如,将名词"心"用作动词,表示表达内心的情感。
例句:他心动了。
(意动用法,将名词"心"直接用作动词,表示他内心产生了某种动作或情感的表达。
)总结:使动用法通过使用动词"使"与名词结合,将名词转变为动词,表示主动引导某物发生行为或状态。
而意动用法则直接将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其所指的事物进行动作或表达意义。
请注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具体用法和变化规律在不同的语境和词语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语义和语法要求来判断使用哪种用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详解及例句

一、使动用法某些动词或用如动词的形容词等在充当谓语时,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上宾语时,就作使动用了。
①周文败,走出关,……章邯追败之。
(《陈涉世家》)——周文被打败,走出函谷关,……章邯追上去打败他。
(“败”,即“使之败”的意思。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忿恚”是吴广使尉忿恚的意思。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贾宜《过秦论》)——(秦孝公)对外实行“连衡”的战略,使诸侯各国互相斗争。
(“斗诸侯”即使诸侯斗)④(单于)尽归汉使者路充国等。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让汉朝的使者路充国等人全都回国了。
(“归汉使者路充国等”意即“让汉使路充国等归”)⑤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深深怨恨,经常想把他置于死地。
(“死之”即“使之死”)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活之”,即“使之活”)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情况下,及物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有时宾语不是动词支配的对象,倒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作使动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他(它)具有这一动作。
①胡不见我于王?(《公输》)——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见“及物动词带宾语,是引我去见的意思。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第二天,刘邦让一百多人跟从着来见项王。
(“从”和“百余骑”这个动宾关系里,“骑”不是“从”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从”的发出者,是主语“沛公”使宾语“骑”产生“从”这个动作,所以,全句的意思,不是“沛公”跟从着“百余骑”而是“百余骑”跟从“沛公”。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某些动词或用如动词的形容词等在充当谓语时,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上宾语时,就作使动用了。
①周文败,走出关,……章邯追败之。
(《陈涉世家》)——周文被打败,走出函谷关,……章邯追上去打败他。
(“败”,即“使之败”的意思。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忿恚”是吴广使尉忿恚的意思。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贾宜《过秦论》)——(秦孝公)对外实行“连衡”的战略,使诸侯各国互相斗争。
(“斗诸侯”即使诸侯斗)④(单于)尽归汉使者路充国等。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让汉朝的使者路充国等人全都回国了。
(“归汉使者路充国等”意即“让汉使路充国等归”)⑤买臣深怨,常欲死之。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深深怨恨,经常想把他置于死地。
(“死之”即“使之死”)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活之”,即“使之活”)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情况下,及物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有时宾语不是动词支配的对象,倒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作使动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他(它)具有这一动作。
①胡不见我于王?(《公输》)——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见“及物动词带宾语,是引我去见的意思。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第二天,刘邦让一百多人跟从着来见项王。
(“从”和“百余骑”这个动宾关系里,“骑”不是“从”这个动作的承受者,而是“从”的发出者,是主语“沛公”使宾语“骑”产生“从”这个动作,所以,全句的意思,不是“沛公”跟从着“百余骑”而是“百余骑”跟从“沛公”。
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就是指形容词 活用为动词后,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实例解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饿”这里活用为动词。 宾语“筋骨”发出的“劳”的动作,具有“劳”的状 态,所以“劳”应该理解为“使……劳累”。 宾语“体肤”发出的“饿”的动作,具有饿的状态, 所以“劳”应该理解为“使……劳累”。
主语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 亲人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所以“亲”应该理解为“以……为 亲”“把……当作亲人”,“子”应该理解为 “以……为子”“把……当成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举例:
1、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成客人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宾客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4、鱼肉百姓
鱼肉: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鱼肉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是主观上认 为后面的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具有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美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文言文词类活用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使得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具有了不同的语义 和功能。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的 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这种用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概念理解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成为......."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如何区分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例子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例子性质不同:1、使动用法:是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2、意动用法:是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更多解释语义相同:1、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成为......."的意思。
2、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比如"先溃秦进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就是"以....为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比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就是"以为耻"。
语法不同1、并使动用法:谓语的动作无可奈何其前的主语所收到,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收到,宾语存有兼语的性质。
2、意动用法: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
所谓并使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动词具备“并使……”的意思,即为此时谓语动词则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收到的,而是由宾语收到的。
实际上,它就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抒发了兼语式的内容。
并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相同,活用做使动之后,它们所则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大部分动词本身没意动用法。
通常可译为“指出......”“以.....为.....”“对.....深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是"使.....";另一个是"认为....."还有一个是“为了....的事”
重要还是在翻译上,翻译准了,就明白了!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编辑本段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成为......."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
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
以下各举一例:
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
(《荀子·天论》)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
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例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出自《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出自《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出自《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出自《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为……治丧《史记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脉,为……诊脉《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死名:为了名而死。
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
死,为……而死陶渊明《咏荆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