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
尖晶石 矿物学

尖晶石矿物学尖晶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其化学成分为MgAl2O4,属于氧化物矿物。
尖晶石的硬度为8.5,比重为3.58-4.05,呈黑色或暗绿色。
它的晶体结构为等轴晶系,常见的晶体形态有八面体、菱面体和正十二面体。
尖晶石的名字来源于它的晶体形态,晶体外形尖锐,犹如尖刺一般。
它的独特外观和丰富的颜色使其成为宝石和装饰品的重要材料。
尖晶石的颜色多样,包括黑色、蓝色、绿色、红色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红尖晶石,也被称为红宝石。
尖晶石主要分布于辉石岩和橄榄岩中,是地壳中常见的矿物之一。
它的形成与高温、高压的条件有关,通常在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
尖晶石的形成过程需要长时间,因此其产量较少,市场价值较高。
尖晶石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它常被用作研磨材料,用于金属加工、玻璃加工和宝石加工等领域。
尖晶石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在电子器件和高温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尖晶石的宝石品质也备受人们喜爱。
作为宝石,尖晶石的颜色、透明度和切割都非常重要。
其中,红尖晶石是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其颜色鲜艳且透明度高,被誉为"王者之石"。
尖晶石的宝石级品质价格昂贵,是珍贵的收藏品和奢侈品。
除了作为宝石和工业材料,尖晶石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根据研究,尖晶石可以缓解压力和疲劳,促进身体的健康。
此外,尖晶石还被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尖晶石的独特属性使得它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作为宝石、工业材料还是医疗用途,尖晶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尖晶石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地球科学的了解,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尖晶石的三种结构

尖晶石的三种结构尖晶石(Spinel)是一种矿物,化学式为MgAl2O4,属于单斜晶系。
它的晶体结构有三种主要形式,分别是正常尖晶石、反尖晶石和双尖晶石。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尖晶石的结构。
1.正常尖晶石结构:正常尖晶石是最常见的尖晶石结构,它的晶体状呈现为立方体或八面体。
正常尖晶石晶体结构具有8个同等位置的离子坐标,其中4个位于正方形的平面上,另外4个位于正方形上下两端。
这种结构中铝离子和镁离子以三维的方式填充晶格。
每个铝离子都被6个氧离子包围,并且每个镁离子也被6个氧离子包围。
这种结构使得正常尖晶石呈现出良好的坚硬性和稳定性。
2.反尖晶石结构:反尖晶石是另一种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形式。
与正常尖晶石相比,反尖晶石中铝离子和镁离子的位置互换。
在反尖晶石中,铝离子通常占据正常尖晶石中的镁离子位置,而镁离子则占据铝离子的位置。
这种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晶格的畸变,并且反尖晶石的晶体形状通常是六面体或柱状。
3.双尖晶石结构:双尖晶石是指同时存在正常尖晶石和反尖晶石两种结构的尖晶石矿物。
它的晶体结构与正常尖晶石相似,但其中一些离子位置被铝离子和镁离子的互换所占据。
这种结构导致了晶格的畸变,并且双尖晶石的晶体形状也与正常尖晶石有所不同。
双尖晶石通常呈现出八面体形状,但其中一些面可能会显示出六边形的形状。
总结起来,尖晶石的三种结构包括正常尖晶石、反尖晶石和双尖晶石。
正常尖晶石是最常见的形式,其晶格结构中铝离子和镁离子以三维的方式填充,呈现出立方体或八面体的形状。
反尖晶石与正常尖晶石相比,铝离子和镁离子的位置发生互换,导致晶格的畸变,晶体形状通常为六面体或柱状。
双尖晶石则是同时存在正常尖晶石和反尖晶石两种结构的尖晶石矿物,晶体形状通常为八面体,但可能包含一些六边形面。
这些不同的尖晶石结构不仅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影响,还使之具备了丰富的应用价值。
尖晶石的三种结构

尖晶石的三种结构一、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尖晶石是由四氧化硅(SiO4)和六氧化铝(AlO6)组成的四面体和八面体构成的复合结构。
其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立方尖晶石、六方尖晶石和正交尖晶石三种类型。
1. 立方尖晶石:立方尖晶石是最常见的尖晶石结构之一。
它的晶体结构呈立方对称,每个晶胞中包含8个SiO4四面体和16个AlO6八面体。
立方尖晶石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六方尖晶石:六方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呈六方对称。
每个晶胞中包含6个SiO4四面体和12个AlO6八面体。
六方尖晶石通常具有高硬度和优异的热导性,因此在高温条件下用作热电材料和陶瓷材料。
3. 正交尖晶石:正交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呈正交对称。
每个晶胞中包含4个SiO4四面体和8个AlO6八面体。
正交尖晶石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陶瓷电容器和陶瓷介质等领域。
二、尖晶石的物理性质尖晶石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1. 硬度:尖晶石的硬度较高,通常在7-8级之间,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划伤性。
2. 密度:尖晶石的密度通常在3.4-4.1 g/cm³之间,具有适中的重量和体积。
3. 导电性:尖晶石通常是绝缘体或半导体,但某些尖晶石材料可以显示金属或半金属的导电性能。
4. 热稳定性:尖晶石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质稳定。
5. 光学性质:尖晶石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折射性能,常被用作光学器件和宝石材料。
三、尖晶石的应用领域尖晶石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质,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电子器件:由于尖晶石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常被用作电子器件的基底材料、陶瓷电容器和陶瓷介质。
2. 光学器件:尖晶石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折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如激光器、光纤通信和光学传感器等领域。
3. 磁性材料:某些尖晶石材料具有磁性,可用于制备磁记录材料、磁传感器和磁存储器件等。
尖晶石 结构

尖晶石结构尖晶石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矿物,它在地质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尖晶石的结构由氧离子构成的立方密堆结构和金属离子填充在其中的空隙组成,这种结构使得尖晶石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尖晶石的化学式通常为AB2O4,其中A代表正离子,B代表二价正离子。
在尖晶石的结构中,氧离子形成了一个立方密堆结构,而A和B离子则填充在氧离子的空隙中。
这种结构使得尖晶石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同时也赋予了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尖晶石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这使得它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陶瓷工业中,尖晶石可以用来制作高硬度和耐磨的陶瓷材料,如刀具、轴承等。
此外,尖晶石还可以用来制作电子器件中的绝缘材料和介质材料,如电容器、电感器等。
尖晶石具有很高的绝缘性能和介电常数,可以有效地隔离电子器件中的电流和信号。
除了在工业上的应用外,尖晶石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例如,尖晶石具有铁磁性和铁电性,这使得它在信息存储和传输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尖晶石可以用来制作磁性材料和铁电材料,如硬盘、磁带等。
此外,尖晶石还具有光学性质,可以用来制作光学器件和光学传感器。
尖晶石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性质和应用。
例如,尖晶石具有很高的抗辐射性能,可以用来制作核能设备中的结构材料和防护材料。
此外,尖晶石还可以用来制作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和分析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
总之,尖晶石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矿物,它在地质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尖晶石的结构由氧离子构成的立方密堆结构和金属离子填充在其中的空隙组成,这种结构使得尖晶石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尖晶石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制作陶瓷材料、电子器件、磁性材料等,在信息存储和传输、光学传感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尖晶石还具有抗辐射性能和化学传感性能,可以用于核能设备、化学分析等领域。
尖晶石合成原理

尖晶石合成原理尖晶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石,其合成原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尖晶石的合成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实现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尖晶石的合成原理。
尖晶石的合成离不开高温高压的环境。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高温炉和高压容器来模拟这种环境。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控制尖晶石的形成过程。
尖晶石的合成主要有两个步骤:前驱体的合成和尖晶石的晶体生长。
前驱体的合成是尖晶石合成的第一步。
通常,我们会选择一些金属离子作为前驱体,比如铝离子和镁离子。
这些离子会和一些氧化剂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这些金属氧化物就是尖晶石合成的前驱体。
尖晶石的晶体生长是尖晶石合成的第二步。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前驱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最终形成尖晶石的晶体结构。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溶液的浓度等。
尖晶石的合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保证合成的成功。
同时,尖晶石的合成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纯净且结晶完美的尖晶石。
尖晶石的合成原理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应用,也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尖晶石可以用于制备各种材料,比如电子元件、光学器件和陶瓷材料等。
因此,深入了解尖晶石的合成原理对于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尖晶石合成原理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尖晶石的合成过程,提高尖晶石的合成效率和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科学研究的进展,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尖晶石的合成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和应用。
尖晶石用途

尖晶石用途尖晶石是一种含铝的宝石矿物,学名为刚玉。
它的化学成分是SiO2,晶体系统为六方晶系。
由于它的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尖晶石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尖晶石作为宝石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根据它的颜色、清晰度和切割工艺的不同,尖晶石可以将其打磨成各种形状的宝石。
尖晶石深受珠宝商和首饰设计师的喜爱,常被加工成戒指、项链、耳环、手镯等首饰。
由于尖晶石具有高硬度、良好的光泽和抗划痕性能,所以它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光泽,不易被划伤,从而成为了高档首饰的首选材料之一。
其次,尖晶石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尖晶石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得它成为磨料材料的理想选择。
尖晶石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加工,可以制成各种磨粒,用于金属加工、玻璃加工、陶瓷加工等工业领域,能够提高工件表面的光洁度、精度和尺寸稳定性。
此外,尖晶石还可以用作研磨机械的皮带、轮胎和滚子,用于金属切削和抛光等工艺。
尖晶石也是防弹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尖晶石具有优异的硬度和抗冲击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弹片对人体的伤害。
在军事领域,尖晶石被广泛应用于身体防护装备、车辆装甲、舰船装甲等方面。
它不仅能够抵御子弹的穿透,还能够吸收冲击能量,保护士兵和装备的安全。
此外,尖晶石还被用作光学材料。
尖晶石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色散率和透明度,可以制成高品质的光学镜片、棱镜和透镜。
在光学仪器、摄影设备和激光设备等领域,尖晶石的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尖晶石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都很好,因此它也常被用于制造激光器的窗口和腔体部件。
此外,尖晶石还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它的绝缘性能优异,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
尖晶石可以制成电容器、绝缘体和压电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电信和自动化领域。
尖晶石的热导率也很高,被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和热散热器中。
最后,尖晶石还可用于化学工业。
尖晶石的化学惰性很高,能够在大多数酸和碱的条件下保持稳定,不易受到腐蚀。
这使得尖晶石成为各种化学反应器、装置和管道的理想材料。
此外,尖晶石还能够吸附和催化气体和液体,被应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固相萃取等过程中。
尖晶石

尖晶石尖晶石的英文名称为Spinel,源自希腊文“Spark”,意思是“红色或橘黄色的天然晶体”。
另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来自拉丁字“Spinella”,意思是“荆棘”。
尖晶石是一族矿物,宝石级尖晶石则主要是指镁铝尖晶石,化学分子式为MgAl2O4,是一种镁铝氧化物。
属等轴晶系。
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及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
颜色丰富多彩,有无色、粉红色、红色、紫红色、浅紫色、蓝紫色、蓝色、黄色、褐色等。
尖晶石的品种是依据颜色而划分的,有红、橘红、蓝紫、蓝色尖晶石等。
玻璃光泽,透明。
折光率1.715-1.830。
均质体。
硬度为8,密度3.58-4.62克/立方厘米。
贝壳状断口。
淡红色和红色尖晶石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发红色荧光。
尖晶石与相似宝石、人造尖晶石的区别。
红色尖晶石与红宝石十分相似,区别在于:红宝石有二色性,颜色不均匀,有丝绢状包裹体。
尖晶石是均质体,无二色性,颜色均匀,固态包体为八面体。
蓝色、灰蓝色、蓝紫色、绿色尖晶石与蓝宝石容易相混,区别在于:蓝宝石二色性明显,色带平直,有丝绢状包裹体和双晶面。
两种宝石的密度、折光率、偏光性都不同。
人造尖晶石颜色浓艳,均一,包裹体少,偶而有弧形生长线,折光率高,为1.727左右。
红色人造尖晶石多仿造红宝石的红色,蓝色尖晶石多呈艳蓝色。
天然尖晶石还可以根据内部包裹体的特征与人造尖晶石区别。
尖晶石的评价与选购。
颜色、透明度、重量是尖晶石的评价与选购的依据。
尖晶石有各种颜色,通常含有较多的包裹体,呈成层分布,透明度较好。
红色尖晶石最受人欢迎,鲜红色,透明度高,重量大的是其佳品。
有星光效应的尖晶石也较贵重。
深红、大红、艳蓝、绿的尖晶石也较好。
尖晶石自古以来就是较珍贵的宝石。
由于它的美丽和稀少,所以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宝石之一。
由于它具有美丽的颜色,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误认为是红宝石。
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最迷人的重361克拉的“铁木尔红宝石”(Timur Ruby)和1660年被镶在英帝国国王王冠上重约170克拉的“黑色王子红宝石”(Black Prince's Ruby),直到近代才鉴定出它们都是红色尖晶石。
尖晶石

(四)光学性质
1.颜色 尖晶石可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无色、 黄色、橙黄、褐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见)。 红色含Cr3+,蓝色含Fe2+,绿色含少量Fe2+, 含Zn2+时常呈蓝色,褐色含Cr3+、Fe3+、Fe2+。
2.光泽与透明度 透明至不透明。 3.光性特征
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1)折射率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的折射率比天然尖晶石的略高。一般为 1.728(+0.012,-0.008),合成红色尖晶石为1.722— 1.725,合成变色尖晶石为1.73。 (2)密度一般为3.52—3.66g/cm3,比天然尖晶石密度 略高。合成红色尖晶石为3.60~3.66g/cm3。 (3)光性特征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中过多的氧化铝使其晶格多 发生扭曲,而产生异常的消光现象。偏光镜下合成尖晶石消 光不均匀,常呈栅格状或斑纹状异常消光,这是天然晶所没 有的(见图)。
3.蓝色尖晶石 蓝色至蓝绿色的尖晶石。 4.无色尖晶石 天然无色的尖晶石多少带点粉色色调,纯 净无色者稀少。
5.绿色一黑色尖晶石 绿色尖晶石很稀少,一般富铁,颜色发暗。有的基 本呈黑色,真正黑色的尖晶石在蒙特桑玛、泰国红蓝 宝石矿中有发现。
6.变色尖晶石 日光下呈蓝色,白炽灯下呈紫色。 7.星光尖晶石 暗棕红色、紫红色、中灰至黑色尖晶石内部可具有多 组针状包体,使其具有四射或六射星光(图3-1-307、图 3-1-308),主要发现于斯里兰卡。针状包体平行于八面 体边棱方向分布时,可使尖晶石的八面体晶面方向形 成六射星光,而八面体角顶方向形成四射星光。若加 工成球形则能同时观察到8组六射星光及6组四射星光。
3、 当绿柱石、锆石与绿色、黄色等其他颜色的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紫外荧光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在长、短波紫外线下均有荧光, 而且在短波下常呈白垩状荧光,天然尖晶石中没 有这种现象。一般不同颜色合成尖晶石在紫外线 下特别是短波紫外线下呈现不同荧光,如浅粉色 尖晶石呈绿白色,红色尖晶石呈红色,浅蓝尖晶 石呈橙红色(长波下呈红色),浅蓝绿尖晶石呈强 黄色,黄绿色尖晶石呈绿白色,无色尖晶石呈蓝 白色荧光。
三、尖晶石与相似宝石、仿宝石的鉴别
尖晶石因其丰富的颜色,可与众多的宝石品种相似, 特别是易与红宝石、蓝宝石、石榴石、绿柱石、锆 石、玻璃、人造钇铝榴石等相混。 1.尖晶石与刚玉宝石的鉴别 刚玉宝石中最易与尖晶石相混的是红宝石和蓝、蓝 绿、绿、橙等色蓝宝石。刚玉宝石与尖晶石的鉴别主 要从密度、折射率、光学特征(查尔斯镜下变红刚玉 不变色)等方面进行区别。
第七节
尖晶石
天然尖晶石的基本性质 天然尖晶石与合成尖晶石的区别
尖晶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宝石品种,但在古代它一 直被误认为红宝石。 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最迷人的重36lct的 “铁木尔红宝”(Timur Ruby)和1660年被镶在英帝国 国王王冠上重约170ct的“黑王子红宝”(Black prince's Ruby),直到近代才鉴定出它们都是红色尖 晶石。 我国清代一品官员帽子上用的红宝石顶子,几乎全 是用红色尖晶石制成的。
3、 当绿柱石、锆石与绿色、黄色等其他颜色的尖
晶石混于一起时,它们之间的区分容易 些,用偏 光镜检查即能分出属均质体的尖晶石。同时尖晶石 与绿柱石和锆石,可通过测折射率或密度来区分, 绿柱石的折射率偏低,密度也偏低;锆石折射率偏 高,密度也较大(见表)。
4.尖晶石与玻璃的鉴别
玻璃可以有各种颜色,为均质体,与尖晶石很易 混淆。玻璃的折射率、密度、吸收光谱及色散的变 化范围均较大,其内部洁净,可见气泡和流动构造, 表面磨损通常较严重。
3.蓝色尖晶石 蓝色至蓝绿色的尖晶石。 4.无色尖晶石 天然无色的尖晶石多少带点粉色色调,纯 净无色者稀少。
5.绿色一黑色尖晶石 绿色尖晶石很稀少,一般富铁,颜色发暗。有的基 本呈黑色,真正黑色的尖晶石在蒙特桑玛、泰国红蓝 宝石矿中有发现。
6.变色尖晶石 日光下呈蓝色,白炽灯下呈紫色。 7.星光尖晶石 暗棕红色、紫红色、中灰至黑色尖晶石内部可具有多 组针状包体,使其具有四射或六射星光(图3-1-307、图 3-1-308),主要发现于斯里兰卡。针状包体平行于八面 体边棱方向分布时,可使尖晶石的八面体晶面方向形 成六射星光,而八面体角顶方向形成四射星光。若加 工成球形则能同时观察到8组六射星光及6组四射星光。
尖晶石常产于片岩、蛇纹岩及相关岩石中,大 多宝石级尖晶石发现于冲积沙矿中。 尖晶石主要产地有缅甸抹谷、斯里兰卡、肯尼 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以及巴基斯坦、越南、 美国和阿富汗等。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正交偏光下常出现斑
纹状异常消光(天然无)
尖晶石或磁铁矿呈指纹 状分布或面网状分布
五、尖晶石的质量评价
尖晶石的质量评价主要是从颜色、透明度、净度及 切工等方面来进行的。其中颜色最为重要,以红色 最佳,其次为紫红、橙红、浅红色和蓝色,要求色 泽纯正、鲜艳。其他颜色的尖晶石一般颜色发灰, 色不正,价格都不高。 尖晶石的透明度影响颜色和光泽,同时受其净度 影响。尖晶石的净度一般以包体少为佳。 包体多或是晶体结构的强烈变形,都会影响尖晶石 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则质量越好。
均质体。
4.折射率 1.718(+0.017,—0.008)。锌 尖晶石为1.805,铁尖晶石为1.835,铬尖晶 石可高达2.00。无双折射率。 5.多色性 无。
6.发光性 红色、橙色、粉红色尖晶石 长波紫外光下, 弱至强的红色、橙色荧光;短波紫外光下,无至 弱的红色、橙色荧光。 黄色尖晶石 长波紫外光下,弱至中的褐黄色荧 光;短波紫外光下,无至褐黄色荧光。 绿色尖晶石 长波紫外光下,无至中的橙一橙红 色荧光。 无色尖晶石 无荧光。
(七)特殊光学效应
星光效应(四射星光、六射星光)稀少,变色效应。
二、尖晶石的品种及其鉴定特征
宝石学中常以颜色及特殊光学效应来划分尖晶石宝石 的品种。常见品种有: 1.橙色尖晶石 橙红色至橙色的尖晶石。
2.红色尖晶石 各种色调的红色,其中中红色至深红色 的尖晶石是普遍受欢迎的红色宝石品种,浅粉色至暗红色 的尖晶石则与石榴石相像。
2.液态包体 开放裂隙中常见液态包体。八面体晶体包体周 围可有张力裂隙形成的指纹状包体。
斯里兰卡尖晶石内所含的锆石晶体包体外围有 褐色斑点,这曾被认为是锆石的辐照斑点,新 观点认为是由中间矿物晶体和主晶之间不均匀 热膨胀产生的张性裂隙。
3.生长现象 可见沿八面体晶面发育的生长带及双晶纹,在正交偏光 下油浸观察最易观察。
(四)光学性质
1.颜色 尖晶石可有红色、橙红色、粉红色、紫红、无色、 黄色、橙黄、褐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见)。 红色含Cr3+,蓝色含Fe2+,绿色含少量Fe2+, 含Zn2+时常呈蓝色,褐色含Cr3+、Fe3+、Fe2+。
2.光泽与透明度 透明至不透明。 3.光性特征
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4)合成变色尖晶石 400~480nm宽吸收带,480~520m透过 带,580nm为中心的宽吸收带,及685nm窄线。
(6)内部特征
通常内部洁净,偶尔可见到以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1)气泡 可呈串珠状或异型气泡,也常见平行排列的长软 管状气态包体
2)弧形生长纹 与维尔纳叶法生产合成红宝石中紧密排列 的弧形生长纹不同,红色合成尖晶石中的弧形生长纹呈宽 的弯曲色带。蓝色合成尖晶石也曾见到这种现象,其他颜 色很少见。
(5)吸收光谱 红色的合成尖晶石与天然尖晶石的吸收光谱相同,只是在 686nm见一细荧光线。其他品种合成尖晶石的吸收光谱特征 如下: 1)钴蓝色 在红区和蓝区全透过,在544nm、575nm、595nm 和622nm有宽吸收带,而缺失天然蓝色尖晶石中的458nm吸 收线。 2)绿色(带黄色荧光) 425nm为强吸收线,445nm为模糊带。 3)绿蓝色 有425nm强吸收线,443nm模糊带,及复杂的 544nm、575m、595nm、622nm极弱的钴吸收。
四、合成尖晶石及其鉴别
1908年L.帕里斯在用焰熔法合成蓝宝石的过程中, 使用Co,O,作致色剂、MgO作熔剂,偶然得到了 合成尖晶石。 合成尖晶石一般是用来作为其他宝石的仿制品,但 随着天然红色、蓝色尖晶石价格的不断升高,合成 尖晶石也用来冒充天然尖晶石。
合成尖晶石的鉴定特征如下:
1.焰熔法合成尖晶石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的颜色有红、粉、黄绿、绿、浅至深蓝 色、无色等,也可合成具变色效应的尖晶石。合成尖晶石主 要特征为具有较高折射率、异常双折射、内部弧形生长纹和 偏光镜下不均匀的栅格状异常消光现象。
(五)力学性质
1.解理 尖晶石的解理不完全,常见贝壳状断口。 2.硬度 摩氏硬度为8。 3.密度 3.60(+0.10,-0.03)g/cm3。
(六)内含物
1.固态包体 常见八面体尖晶石包体,单独、成行排列或呈指纹状 分布(见图)。有时见八面体负晶,其内局部被方解石、 白云石充填,其次可见片状石墨、柱状磷灰石、石英 等包体。在缅甸产的尖晶石中发现有细小雾状包体, 刀片状榍石包体,密集时可形成星光效应(见图)。
7、吸收光谱
红色、粉色的尖晶石是由Cr元素致色的,其吸收光 谱在黄绿区有595—490nm强吸收带;红区有685nm、 684nm强吸收线及656nm弱吸收带。在荧光光谱中 红色尖晶石红区的吸收线为亮荧光线,与红宝石的 一组细线不同。尖晶石有10条以上亮荧光线,以 686nm、675nm处的吸收线为最强。 蓝色、紫色尖晶石的致色元素为Pe或少量Co,其 主要的吸收线在蓝区,460nm强吸收带,430~ 435nm、480nm、550nm、565—575nm、590nm、 625nm为弱或极弱的吸收线或带。 460nm吸收带为合成蓝色尖晶石中所没有的。锌尖 晶石的吸收光谱与蓝色尖晶石的吸收光谱相似,只 是弱些。
VS
石榴石
尖晶石
2、 紫红色调至深红色的尖晶石,很像石榴石中的镁 铝榴石。两者均为均质体,在偏光镜下均可呈现异常消 光,无多色性,而且内部均可含有负晶或固体包体。鉴 别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区别:
1)红色的尖晶石折射率偏低(1.718),而石榴石的折射 率一般在1.740以上。 2)两者的吸收光谱不同。 3)两者的荧光不同,石榴石在紫外光下一般无荧光,查 尔斯滤色镜下无反应;而红色尖晶石一般有弱至强的红 色或橙色荧光,查尔斯滤色镜下呈红色。 4)两者的密度不同,尖晶石仅3.60g/m3左右,而石榴石 密度稍大。 5)尖晶石内部常见八面体形的包体,单个或成排排列, 而石榴石中的固体包体常呈针状、浑圆粒状。
3)氧化铝固体包体 可能有氧化铝的未熔残余物。
4)色斑 在正交偏光下观察可见染色剂斑点。 5)仿月光石的合成尖晶石在其底部有一种镜 面反射效果,是由过多的氧化铝未熔粉末所 形成的无数细针状包体造成的。有时甚至可 以产生星光效应。
2.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
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市场, 常见红色和蓝色,其次有浅褐黄、粉、绿等色,有 些颜色为天然尖晶石所没有的。 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在化学成分上与天然尖晶石 相近,MgO:Al2O3比例接近1:1,折射率、密度 等一些物理性质常数也与天然尖晶石相近。 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与天然尖晶石的区别(见表), 它们主要表现在内部包体特征、吸收光谱、荧光特 征的差异;熔剂充填孔洞和愈合裂隙以及铂片晶等 也是主要的鉴别特征。
尖晶石切工也是影响其价格的一个因素。优质尖晶石常以 刻面型切工出现,而且要求切磨比例正确,以祖母绿型 切工为佳。但市场上常见的尖晶石, 一般质量较低,颗粒较小,为保重常 导致切工比例失调,其价格也不会太 高。 优质的尖晶石要求颜色好、透明度 高、净度好、切工比例及抛光修饰程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