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2) PPT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历程
4、1984年,教育部召开了学科专业论证会,确 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 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拟定了专业的 课程设置,并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决定从1984 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
1984年暑期后,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第 二学士学位的新生在全国13所高校入学。
6、1987年9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决定从 1988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历程
7、1988年9月,全国有10所高校招收首批思想政 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8、1990年,又有部分高校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级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1
9
(二级学科)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述
(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 6、特色课程
(1)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2)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3)大学学习科学研究 (4)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5)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愿翔宇讲坛成为 量院的学术殿堂!
谢谢大家!
r#oWlTiQeNbJ8G5D1A-x*t$qYnV kSgPdMaI7 F3C0 z) v&s!pXmUiRfOcK9 H6E2B+x(u%r ZoWlT hQeMb J8G4D 1A-w*t$qYnVjSgPdLaI7F3C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觉极其培养
•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感觉反应,主要表现在视觉和听觉上。 • 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的作用下,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 人的各种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某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会在其他感觉的作用下产生变化。
思想 政治 教育
有节奏、有起伏 讲究抑扬顿挫
• 人的认识是这几个方面活动的综合结果,缺少其 中的某个或某些因素就不是完整的认识过程。
知识架构
心理过程
认识
感觉、知觉、注 意
记忆、想象、思 维 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 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视觉:光(电磁波刺激) 听觉:声音(声波刺激) 外部感觉 嗅觉:气体(挥发性物质) 味觉:液体(水溶性物质) 皮肤觉:机械性和温和型刺激 感觉 运动觉:身体位置变化和运动 内部感觉 平衡觉: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机能觉:机体部位各器官运动
感觉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 后像:当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 不力克小时,而是逐渐减弱。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 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 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 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 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 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 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 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 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 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 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 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 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 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 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幻灯片

4
2、我国关于学科专业划分依据《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目录》(1987、1993、1998、 2012四次修订)《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 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1990、 1997、1998、2005)《学位授予和人才培 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2009、《学 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2005 年《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 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等文件。
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课程学习就要在比较的 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更加奠定理论基础, 更加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方法。
8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存在合理 性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起源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
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利用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 形成符合社会一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 会实践活动。
7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隶属于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 育下的三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 品德高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 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 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武汉大学)。
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3
二、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与比较思想政治教 育“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研究 路径或方法,也可以看作一门课程。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是一种学科的提法, 1、什么是学科?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
科学的分支,从内容上说,应该是指相对独 立的知识体系。
2、我国关于学科专业划分依据《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目录》(1987、1993、1998、 2012四次修订)《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 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1990、 1997、1998、2005)《学位授予和人才培 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2009、《学 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2005 年《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 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等文件。
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课程学习就要在比较的 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更加奠定理论基础, 更加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方法。
8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存在合理 性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起源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
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利用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 形成符合社会一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 会实践活动。
7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隶属于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 育下的三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 品德高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 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 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武汉大学)。
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3
二、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与比较思想政治教 育“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研究 路径或方法,也可以看作一门课程。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是一种学科的提法, 1、什么是学科?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
科学的分支,从内容上说,应该是指相对独 立的知识体系。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章

教育内容是片面的。不过,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勇敢的战士,用来 防御和增强斯巴达国家的实力,维护公民的地位,这在当时是成功的。
4
• 2、雅典教育的过程和内容 • 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
纫等技能。男孩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学校学习。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 在弦琴学校和文法学校(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从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 称号。 •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有许多成功之处:第一,它把国家的意志与青少年的内在需 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第二,它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雅典的教育制 度和教育理论在公元前4世纪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威力而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投入甚至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 失恋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 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 • 失恋者:“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
第的三体个制等,级 整是 个希 国洛 家人 就( 是h一e座lois军)营,。为了维护其统治,斯巴达实行举国皆兵
• (1)斯巴达的教育目的
• 斯巴达立法者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套 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 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坏事的人按照 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 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4
• 2、雅典教育的过程和内容 • 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
纫等技能。男孩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学校学习。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 在弦琴学校和文法学校(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从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 称号。 •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有许多成功之处:第一,它把国家的意志与青少年的内在需 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第二,它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雅典的教育制 度和教育理论在公元前4世纪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威力而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投入甚至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 失恋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 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 • 失恋者:“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
第的三体个制等,级 整是 个希 国洛 家人 就( 是h一e座lois军)营,。为了维护其统治,斯巴达实行举国皆兵
• (1)斯巴达的教育目的
• 斯巴达立法者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套 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 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坏事的人按照 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 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PPT

谢 谢 ! !
(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2)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 (3)重视学校思想教育,明晰教育层次 (4)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 (5)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五、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及启示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新加坡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强调了国家和社 会利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也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使全国各 族人民团结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
1991年颁布《共同价值观》 国家意识:
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3社会关怀,尊重个人 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 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原因
1国家的安定 2经济的快速发展 亚洲四小龙之一 3多次成功的教育改革 4对教育大力度的投入
四.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加坡的文化渊源
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原因
四.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和启 示
一.新加坡的文化渊源
(1).多元性的民族结构 (2).儒家文化传统与多种伦理宗教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1)60年代的忽视 (2)70年代的醒悟 (3)80年代的纠偏 (4)90年代的定型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大、中、小学全方位,分层次展开,遵循人的 认识和发展规律,在对不同的阶段,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收到良 好的效果。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遵循教育的规律,要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依学生的年龄发展阶段和思维水平进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PPT课件 2.第七章 课件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ppt

一、理论教育途径的根据
从现在工人阶级队伍整体的理论水平来说,这个阶级已经能够自主 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论,再不需要从阶级之外去接受外部的灌输, 但作为工人阶级队伍和人民群众中的每个成员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的,同样需要通过各种不 同方式和途径的学习、教育,才能在头脑中确立起来。
(3)讲授讲解运用注意事项: ①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理论、概念应具有科学性,讲述的事实同结论
要保持一致。 ②讲解既要全面、系统,同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③讲解要采取启发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防止填鸭式和注入式。
2.理论学习
(1)含义:理论学习是人们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学习或个人学 习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法,是一种自我教育 的方法。
(2)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提 出新课题,冲击人们的旧思想,推动人 们从事新的探索,形成新思想。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还不 断给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认识工 具和实验条件,帮助人们提高认识能 力,促进思想发展。
(3)社会实践是思想认识的目的和检验思想的标准
• 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的来源、动力,也是人的思想认识的归宿。 思想、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同时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世界上的一切事 情都是靠人做的,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正确的思想能够 指导人们按照正确的方向行动,错误的思想必定导致错误行为。 • 总之,人们思想的形成、发展、检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由 社会实践决定的。
2.人的实践活动,是绝对不能离开思想和理论指导的,因为只有 思想和理论,才能引导方向,确立目标。
一、理论教育途径的根据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2、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封建性军事性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给日本民族和亚洲各国 带来深重灾难
明治初期,日本乃处于欧美列强的威胁之下, 为摆脱列强控制,日本政府开始走上国家至上的 国家主义道路,加强精神统治。而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为适应帝国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扩展 侵虐政策的需要,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得以加强, 并逐渐发展为军国主义教育体制。这些都使得日 本社会在变革中打上了封建性、军事性的烙印。
• 20 世纪 60 年代, 经济的崛起使日本人的民族自 信心开始恢复,皇国观念和尊皇意识泛起。1966 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理想的人》的咨询报告, 强调对 “天皇的虔敬之心” 和 “对日本国的敬 爱之心是想通的”,还强调“对生命的畏敬之念” 的宗教情操教育。 •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的发展目标是在巩固经济 大国地位的基础上确立政治大国的地位。因此, 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了新的内容,强调培养人 性丰富的学生,特别要养成尊重社会规范的态度, 要更加重视 “纪律和责任、爱国心和国际理解” 等, 尤其要进一步培养 “敬畏超人力量的观念。”
三、昭和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军国主义教育:是指日本政府和军部为加紧向外发 动侵略战争,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法西 斯独裁统治。 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经济危机的扩大、国内阶级矛 盾日益尖锐,日本变本加厉的扩大侵略战争。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件,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 洲国。 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大规模全面 进攻。 1940年,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 争。 特点:忠君爱国、天皇至上
三、日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战后日本的思政教育,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较之 战前都有很大的改观和进步。但现代日本的思政 教育仍包含不少偏狭性的隐患。一是日本民族性 格中固有的狭隘性,二是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 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虎头蛇尾的处置。 • 1、培养出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尽心尽力的一 代国民,使日本迅速恢复、重新崛起 日本政府通过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在内的全民思想 政治教育,把国民的爱国心和忠诚意识具体化为 经济生活中的工作意识,集中了全体国民的智慧 与精力,以超常的速度完成经济崛起的任务。
2、2015秋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2)

• 2、在维护封建社会巩固和统一的同时,也 禁锢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1、魏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既不能不考虑国家的政治 需要,也不能不考虑人民 的物质生活需要,脱离人 们生活正当的物质需要来 进行思想教育,就是“强 人之所不能”。所以他强 调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 “便国而便民”的原则。
• 2、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1)学思并重:这里的“学”是指学习道德知识
掌握道德理论。只有“为仁”的动机,而不努力去 学习道德知识或疏于此种学习,就不可能真正 “为仁”。“好仁不好学,其蔽与愚;好知不好 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 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 不好学,其蔽也狂”。学必加思,包括对行为的 思考,主要思考。 • 何为思,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2)省察克治 (王阳明语):省察是指自我反 省、自我检查。克治是指自我纠正、自我改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李大钊的历史贡献
• 2、主要成效:为党的思想 政治教育积累经验与教训
• 3、党的五次代表大会
党的三大对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调
• 3、主要形式: • (1)在工人当中: • 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 • 建立机构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
修大学、工官学校中:
•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
• 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
• (三)理论与实践
• 1、推崇道德教育的地位
• 第一、古代教化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 的就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必然道德 教育就被置于教育的首位。
二、中国近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1、魏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既不能不考虑国家的政治 需要,也不能不考虑人民 的物质生活需要,脱离人 们生活正当的物质需要来 进行思想教育,就是“强 人之所不能”。所以他强 调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 “便国而便民”的原则。
• 2、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1)学思并重:这里的“学”是指学习道德知识
掌握道德理论。只有“为仁”的动机,而不努力去 学习道德知识或疏于此种学习,就不可能真正 “为仁”。“好仁不好学,其蔽与愚;好知不好 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 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 不好学,其蔽也狂”。学必加思,包括对行为的 思考,主要思考。 • 何为思,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2)省察克治 (王阳明语):省察是指自我反 省、自我检查。克治是指自我纠正、自我改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李大钊的历史贡献
• 2、主要成效:为党的思想 政治教育积累经验与教训
• 3、党的五次代表大会
党的三大对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调
• 3、主要形式: • (1)在工人当中: • 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 • 建立机构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
修大学、工官学校中:
•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
• 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
• (三)理论与实践
• 1、推崇道德教育的地位
• 第一、古代教化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 的就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必然道德 教育就被置于教育的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元代统治者推行人种等级制度和“七匠 八娼,九儒十丐”阶层分类观念的影响, 人们在传统观念中对元代儒学及儒家教化 思想的发展持谨慎态度。
• 但实际上元代发展了两宋时期兴起的儒家 理学,而且在崇文重儒政策的引导下,最 终建立起一整套仿照汉人政治制度的国家 政权,更为重要的是完善了以理学为唯一 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在书院平台建立的 基础上,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方针, 也确立了理学在社会教化和国家意识形态 中的统治地位
• 自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式微, 诸侯并立,周公时期所确定的礼 乐制度逐渐被破坏,各个诸侯国 家,甚至包括一些掌握实权的大 夫也常常改变和抛弃礼乐文教, 而作出专事征伐等违背礼制的僭 越之举。礼乐制度严重损坏,如 何对人、对执政者进行系统的伦 理道德教育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此,孔子兴教化,勇敢承担起 他们的历史使命,逐渐提出、明 确并创立了儒家教化思想体系。 期望以此美风俗、序人伦。
• 思想文化发展层面,王阳明基于心学理论提出的教化工夫 论,实为儒学教化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一次突破。
• 与之相对应,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统治阶级推崇乡约的 教化和控制功能,借助士绅群体的力量,通过宣讲圣谕、 编著推广劝善书等活动在美化地方风俗,教民向善及维护 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10、清朝借鉴前期外族统治经验,完全坚持前朝 旧制,继续推行八股取士,将儒家义理特别是宋 明理学的精神贯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群中间。
• 5、隋朝取士儒家化,重新强调并确立了儒学的统 治地位。文帝称:“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 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 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
• 以此思想为指导,隋朝诏封孔子后裔,在全国范 围内大兴儒学教育,搜集整理儒家经典,重用儒 士,特别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选 举制度和政策的改变,有力引导了全社会对儒家 思想和学说的尊崇,同时也为儒家教化思想和实 践在唐代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 周公始作《周礼》,制礼作乐,将文治教化工程推向全国。 在《周礼》中,他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 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等机构编制和岗位职责条分缕析,要求各色人等各安其责, 各守其分,将社会纳入到一个统一有序的规范之中。同时, 借用“礼辨异”、“乐统同”的功能,用“大礼三百,小 礼三千”从外部规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人心的统 合,社会不至于僵死呆板,他又根据各种仪式典礼,创制 了相应的雅乐,如《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 王》等,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民众从内心深处 去感受天人合一,物我调适 之道。
• 无论是黄帝“顺天地之纪”,还是尧命令 羲和、羲仲二人定历法,辨四季,都说明 古时人们已经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和物候变 化,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时空概念有了初步 确认。对规律认知和把握基础上的趋利避 害行为,也使人们同时明白,只有把人纳 入自然的轨道,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生 产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得到上天的眷 顾而保持个体和部落的持续发展。(天人 合一)
• 总之,传统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求人们 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部落之间的战乱纷 争,也使人们逐渐明白人心向背的利害,顺天应 人,修德以教,天下咸归的理念也逐渐在统治阶 级的实践中不断被发扬光大。可以说,思想政治 教育从上古黄帝轩辕氏起,就已经为人们所重视 和领悟,期间经过尧、舜、禹、商汤、文、武的 积累和总结,至周公之时,完成了一种思想的自 发到自觉的飞跃,这是生产生活方式和长期政治 实践的结果。至此,由上古历代圣王积累演变而 成的思想在周公这里因为礼乐制度的订立而开大 端。
• 2、原则——仁义忠信
• (1)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 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中庸》)
• 首先,从治国理政角度而言,要求主政者仁民爱 物,修身以仁。在此方面,将孔子仁学思想发扬 光大的非孟子莫属。孟子的民本、仁政理论成为 儒家在后世教化实践中对统治者提出的最基本的, 也是从未改变的原则要求。
• 6、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儒家经典 教材全面修订,科举士子推广实践,使得儒家教 化思想愈加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 7、两宋前后涌现了众多儒学大家,实现了 儒学历史的一次伟大复兴。借助印刷术的 发展,实现了儒家典籍数量的快速增长与 传播,特别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 体的理学思想体系盛行,朱熹为集大成者。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端
• 古代儒家思想何以发端,究其 缘由还是因为现实社会给思想 界提出了问题。
• 首先,从黄帝开始,人们已经 认识到顺天理、化万物的智者 对部落发展的重要性。
• 黄帝面对当时诸侯相互侵伐的 乱局,司马迁说他“修德振兵, 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 四方,”“顺天地之纪,幽冥 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 物。”
• 其次,仅追求天时地利不能满足部落和社 会的持续发展,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存在, 部落首领能否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 生存条件下,给部落成员以必要的生存发 展条件,关系到部落的人心向背,也关系 到部落的未来发展。为此,道德修养的高 尚与品行的高洁成为判断部落首领能否带 领部落成员继续发展壮大的标准。
•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简略
• 1、春秋至战国时期,孔、孟、荀创儒家思 想
• 2、秦朝重法家,而弃儒家,“焚书坑儒”
• 3、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治国思想之后,儒家思 想也随之迎来了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相互斗争 与融合,玄学思潮被推崇,儒学由此失去 了往日独尊地位,但是出于统治的需要, 其正统地位并未完全丧失。
• (四)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 1、核心——修己安人 • (1)修己 • 笃学为修己之基 ,《大学》有言,“故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 善学为修己之要 ,尊重具有朴素辩证法色彩的、按照因人而异、因地 制宜、因时而变要求进行学习的规律。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就是指学与思不可偏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五者不可偏废,废其一也,非学也。”
• 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候按照天理、人情、事理等 “义”的原则进行的一种规范性实践活动,这种 活动不但符合“义”,也符合仁爱、孝悌等道德 原则,更符合儒家所提倡的“礼”、“义”本身 是作为一种德目以具体实践来表现的观点,它是 一种道德规约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
• (3)忠:
•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忠”解释为“敬也, 从心,中声。”段玉裁注之曰:“敬者,肃也。 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心曰忠。”以敬释忠, 将“从心”、“尽心”作为“忠”的本义 。古代 深化经历了尽己敬人、臣民忠君、公忠体国三个 层次演进。
• 公忠体国:以自身的德行修养提升为基础,忠于 国家,忠于民众,主张倡行治道是这种道德品质 的主要外在表现 。所谓“忠者,中也”的意思也 是说公允中正,不以一家一姓之私利害天下中正 公允之大德。以大公无私之心,为天下万民谋福 祉,君臣各守其道,做到“元首明哉,股肱良 哉”,才能实现“庶事康哉”的理想
• 经武王牧野一役,奴隶倒戈,天下归心而一举伐 纣功成。
• 通过司马迁对汤武革命过程的描述,发现在这个 朝代更迭关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德”,无德 之君无法治国,无论夏桀还是殷纣,皆因失德而 失国。而商汤和文王、武王父子也因修德而得天 下。
• 有感于商纣王的失德亡国的教训,周朝统治者特别是武王 和周公筹划如何使国家安定,万民归顺。为此,周公在辅 佐成王期间,除了用武力维护统治之外,更多情况下是自 觉意识到了“为政以德”才是安定天下的最好办法 。
• 孟子接力孔子思想,为了论证 教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性善论, 从而证明了人性的可教,进而 指向社会的可化。荀子则从性 恶论入手,首倡教化之思。虽 然孟、荀二人切入角度不同, 但共同指向人的道德品行是可 以改变的,于是教化始出,并 分别经过秦朝“三老掌教化”、 西汉全面推向社会政治实践等 一系列积累,而逐步完成了由 道德教育向政治范畴的转变。
• 9、明代教化思想和实践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日 趋完善。具体在政策制度层面,统治者在文教政策的制定 上唯程朱理学独尊,惟程朱理学精义是举,八股取士政策 导向性相当明显,以致儒家士子不得不自觉灌输理学要义。
• 社会生活导向层面,儒家的“三纲五常”等伦理规约渗透 至各个阶层和群体,特别是对女性道德方面的控制较前代 有了明显加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信
• 诚在《说文解字》中被训为“信”,这种 “诚”、“信”互训的做法表明“信”作 为道德规范,意在要求言语上真实无妄, 行动上恪守诺言,不欺不骗,以言行合一 的实际行动履行好自己所允诺的义务和责 任,以保证人与人相互间关系的合理与规 范,从而实现和谐与美好。
• 其次,从推动社会教化角度而言,要求教民以仁, 亲亲为大,奉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仁爱原则, 以维护各类社会成员之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 (2)义:
• “正当”、“应当”;“合适”、“合理”; “天理之宜”;“善”及“道理”、意义“等五 层意思。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义”“是指一般的 道德准则,其顺乎人情,合乎事理,通乎天理, 是指导和判断人之行为的道理与意义,其基本特 征是合情合理。”
• 尧、舜、禹禅让制度的确立就是对这一选 贤任能标准的最佳诠释。
• “帝桀之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 堪。”“汤修德”,故“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 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 殷纣王比之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好酒淫 乐……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以致发展到“以酒为池,悬肉 为林”的荒淫无耻地步。
• 尽己敬人:忠作为儒家倡导的一个基本道德信条, 起初也是作为调节人自身的身心关系,以及人我、 人物之间的关系而诞生的。换言之,“忠被当作 一种普遍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贯穿于处己、 待人、为政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