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试验讲义
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一急性毒性试验(Acute Cytotoxicity Test)一、实验目的:了解生物材料急性毒性的含义,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医学上通常指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对药物而言的,并以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来衡量药物急性毒性的大小。
所谓LD50是指某一药物使试验动物总体死亡一半的剂量,由于LD50是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一点,而且有易测、准确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以此作为药物使用的安全指标。
但对于生物材料而言,它与药物在体内的反应机理不同,大多数生物材料不能计算LD50,所以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试验材料或其浸提液来观察实验动物体重在24、48和72h的变化、运动、呼吸状态以及死亡情况作为评价的指标,判定某种生物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
三、实验对象:小鼠四、实验器材和药品: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蒸馏水,生理盐水(0.9%),注射器(1ml),量筒(10ml),小烧杯(50、100ml),高压消毒器。
五、实验步骤:1.浸提液制备:按评价标准裁剪试样,选择适当浸提温度制备浸提液。
2.将10只体重在17~23g间的健康、未做过其他实验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3.将浸提液按每公斤小鼠体重注射50ml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50ml/kg),用生理盐水按同样方法作空白对照。
4.记录试样表面积和使用浸提液的容量;记录注射后24h、48h、72h两组小鼠的体重,观察其各种生物学反应情况。
六、评价方法:2.1 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的动物反应不大于对照组动物,则认为该材料符合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2.2在72h观察期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动物中有2只以上出现轻度毒性症状或仅1只动物出现明显毒性症状死亡,或实验组5只动物的体重均下降,即使无其他中毒症状都要进行重复试验。
2.3 重复试验的动物数量应加倍,即每组需10只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内容课件

PPT学习交流
15
PPT学习交流
16
染色法
优点: 简单方便,不痛苦,无损伤。
缺点: 时间较长时,染色剂易褪色; 标记容易模糊不清。
PPT学习交流
17
耳缘孔口法:
在耳缘先用针穿孔和用剪刀剪口,再用酒精墨 汁涂抹,使黑色渗入孔口,伤口愈合后不易脱 落,这种标号亦可标号1~99。
适用于大、小鼠。
PPT学习交流
• 初步了解动物致死的原因,为研究毒作用的机
制提供线索,进而为制定中毒急救治疗措施提
供依据。
PPT学习交流
5
由急性毒性试验可得到两类毒性参数
上限参数 是以死亡为终点的毒性,包 括绝对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 死量、最大耐受量等;
下限参数 是以非致死性急性毒作用 为终点的毒性,包括急性阈剂量和无 作用剂量等。
PPT学习交流
9
实验动物的年龄与体重的关系
动物
大鼠 小鼠 豚鼠 兔 犬 猫
成年年龄(周) 3 2 2 3~4 3~4 3~4
体重(克) 150 15 250 1.5kg 7~15kg 1kg
寿命(年) 2~3 2~3 6~8 4~9 15~20 10~12
PPT学习交流
10
急性毒性试验的动物体重
四 3 11 16 17 20
PPT学习交流
27
随机区组设计
将动物称重,按体重顺序依次排列编号,分成若 干个区组,每一区组的动物体重相近,每一区组的 动物数即为组数。再从随机数字表上任意抄下随机 数字,依次标在每个动物的编号下,如欲将动物分 为4组,则将每一区组动物编号下的随机数字,按 顺序分别用4、3、2、1除之,根据余数大小将 动物分入各组。
7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05
注意事项与伦理考量
实验安全与防护
实验操作安全
确保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规定,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 服、戴手套等,以防止有毒物质
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
实验环境控制
确保实验环境符合标准,如温度 、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等,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废弃物处理
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遵循环保 规定,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
0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与统计
准确、客观、完整 科学、合理、有效
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客观性 和完整性,是后续数据分析的基础。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 和推断性统计,以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毒性反应分析
01
全面、深入、细致
02
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包括生理、生 化、病理等方面的指标,以评估受试物的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 试验前准备 • 试验实施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注意事项与伦理考量
01
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评估物质在 短时间内(通常为24-96小时) 对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的试验。
目的
了解受试物质的毒性强度、性质 和可能的靶器官,为后续的毒理 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确保实验方法科学、可靠,能够准确反映受试物 质的毒性作用。
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客观的处理和分析,避免 数据失真或误导。
结果的可重复性
确保实验结果可重复,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和可信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急性毒性试验讲解

特点是节省实验动物,同时,不但可以进行毒性表 现的观察,还可以估算LD50及其可信限,适合于 能引起动物快速死亡的药物。该方法分为限度试验 和主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
一、限度试验:是最多用5只动物进行的序列试验。 试验剂量为2000 mg/kg, 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5000 mg/kg。
1)2000 mg/kg剂量水平的限度试验:(动物数n=5) 1只 受试物 存活 观察 死亡
数据分析及评价
2、判断出现的各种反应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或 系统等。 3、根据大体解剖中肉眼可见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 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可能的毒性靶器官。组织 病理学检查应附有病理学检查负责人签名和药品 注册申请人盖章的报告及有病变组织的病理照片
五、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
1、近似致死剂量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非啮齿类的动物试验。 2、最大给药量法 对于某些低毒的受试物可采用该方法。在合理的最 大给药浓度及给药容量的前提下,以允许的最大剂 量单次给药或24小时内多次给药(剂量一般不超过 5g/kg体重),观察动物出现的反应。一般使用 10-20只动物,连续观察14天。
体重记录(g)
组 染毒剂量 动物编 性 体重 染毒 症状 死亡 别 (mg/kg) 号 别 (g) 时间 及出现时间 时间
《急性毒性试验》课件

食品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评 估食品中化学物质 的急性毒性
应用:用于食品添 加剂、农药残留、 食品包装材料等安 全性评价
意义:保障食品安 全,降低食品安全 风险
法规要求:各国食 品安全法规对急性 毒性试验有明确要 求
Part Six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 限性
实验动物和人体的差异
物种差异:实验动物与人类在生理、 生化、遗传等方面存在差异
急性毒性与其他毒性试验的整合
整合目的:提高毒性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整合方法: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 整合优势: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质量 整合挑战:需要解决不同毒性试验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急性毒性试验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药物研发:评估药物的毒 性和副作用
环境监测:评估化学物质 对环境的影响
食品安全:评估食品添加 剂的安全性
代谢差异:不同物种对同一种物质的代谢能力可能不同 生理差异:不同物种的生理结构、功能可能不同,对同一种物质的反应可 能不同
实验条件和实际条件的差异
单击添加项标题
实验条件:实验室环境,可控因素较多
单击添加项标题
实验条件:单一剂量,单一时间
单击添加项标题
实验条件:单一物种,单一环境
单击添加项标题
实验条件:短期观察,短期影响
毒性反应的机制分析
毒性反应的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 毒性反应的机制:细胞毒性、组织毒性、器官毒性 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剂量、时间、个体差异 毒性反应的检测方法:生物标志物、病理学检查、生理学检查
Part Five
急性毒性试验的应 用和意义
药物研发和安全性评价
药物研发:急性 毒性试验是药物 研发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用于评 估药物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急性毒性试验讲义

二、试验准备
实验应在符合GLP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样品质量和稳定性应符合要求,与药效学 及临床试验一致。
(一)样品液的配制
中药材町用浓缩煎剂或浸膏,中药制剂可用不含辅料的提取物加水或用o.5%羧基 纤维素钠,0.5%吐温—80,5%阿拉伯胶等混悬剂、增溶剂配成混悬液等,尽可能配 成水溶液,水不溶性成分可用植物汕配成油溶、乳浊液。也有用乙醇、聚乙醇等溶剂 配成样品液者,但溶剂本身的急性毒性能干扰试验结果,因此,急性毒性试验报告中 应对样品液的配制方法加以详细说明,必要时设溶剂对照组。
(二}致死剂量计算
可用Bliss点斜法、简化机率法、改进寇氏序贯法等计算最小致死量或半数致死量。 Bliss法严谨精确,缺点是计算非常繁复。但近代有计算机软件,汁算方法可推荐 Bliss法。各种方法原则基本相同,如:①剂量刘数值应为等差,即剂量应按等比级 数排列;②各组动物数应相等;③死亡率应在50%上下基本对称分布等。但各种方 法还各有特殊设计要求,如有的要求Dm和Dn必须为100%和0%死亡率等,可参考有 关专著,此处不赘述。如受试物毒性低,测不出LD50,可求得最大给药量。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推测新药对人的急性毒性的强弱。同时,它可以为长 期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等试验设计提供剂量选择依据和有关 毒性信息,还可以推测受试药物毒性发生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与半数有效量 (ED50)比较判断新药的安全系数。因此,急性毒性试验对了解新药的毒性是非常 必要的。
鉴于种种因素造成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症状和致死量)在不同实验室内有较大的 差异,且耗费大量动物而所取得的动物毒性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因此,各国目 前都在修订急性毒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希望能利用尽可能少的动物数量而取得 有价值的信息,同样达到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案例四
总结词
急性毒性试验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评估食品添加剂对 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详细描述
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单次或多 次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观察和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能够评估食品添 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 、标准差等。
数据可视化
使用图表展示分析结果,如折线图、柱状图等。
结果报告与结论
结果总结
概述试验结果,包括毒性反应类型、剂量效应关系等 。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其意义。
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必要性、安全 使用建议等。
染毒剂量
设置不同剂量组,确保剂量范围涵盖预期毒性反 应。
3
染毒频率
确定染毒频率,如单次或多次给药。
观察与记录
观察时间
设定观察周期,包括给药前、给药后短期、 中期和长期观察。
观察指标
列出需要观察的指标,如行为变化、生理参 数、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各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数据表现 。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观察期的设置
总结词
观察期的设置是急性毒性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 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观察期是指从给予动物受试物开始,直至观察到动物死 亡或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在试验设计中,应根据受试 物的毒性作用特点、动物的种属特性以及试验目的等因 素来确定合理的观察期。同时,还需根据观察到的症状 和体征以及死亡情况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评 估受试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动物的影响程度。
学习课件急性毒性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安全给药 剂量范围,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 反应。
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风险评估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可以为化学品的风险 评估提供参考,帮助确定安全使用条件 。
VS
环境影响评估
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化学品,急性 毒性实验有助于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 危害。
实验限制与伦理考虑
学习课件:急性毒性实验 内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急性毒性实验概述 • 实验操作流程 • 实验结果分析 • 急性毒性实验的应用与限制 • 急性毒性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急性毒性实验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急性毒性实验是一种评估物质对 实验动物急性毒性的实验方法。
性。
实验后处理
01
02
03
04
动物安葬
在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动物 尸体,遵守相关规定。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评估实验结果。
撰写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并按照要求进行提交。
实验总结与反思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 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3
CATALOGUE
实验结果分析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数据和毒性分级,解释受试物质的毒性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撰写急性毒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04
CATALOGUE
急性毒性实验的应用与限制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筛选
急性毒性实验可以初步评估候选药物 的毒性,为后续的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edure)
以明显的毒性体征作为终点进行评价。 试验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 量进行试验,特殊情况下可增加5000 mg/kg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 物后再禁食3-4小时。采用一次给药的方式进行。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
若无有关资料可作参考时,可用500mg/kg作为 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 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 预试。如初始剂量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即降低一 个档次的剂量进行预试,如此时动物存活,就在此 两个固定剂量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剂量试验。每个剂 量给一只动物,预试一般不超过5只动物。每个剂 量试验之间至少应间隔24小时。给受试物后的观察 期至少7天,如动物的毒性反应到第7天仍然存在, 尚应继续观察7天。 在上述预试的基础上进行正式试验。每个剂量至少 用10只动物,雌雄各半。根据预试的结果,在上述 四种剂量中选择一个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又不引起 死亡的剂量进行试验,如预试结果表明, 5.0mg/kg引起死亡,则降低一个剂量档次进行 试验
3 随机、对照、重复 急性毒性试验应符合一般动物试验的基本原则
,即随机、对照和重复
三、 研究内容
1 受试药物 受试药物: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验用质
量标准规定的样品。 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
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并附有研制单 位的自检报告。
研究内容
动物选择 1、种属 大鼠和小鼠毒性反应基本相似, 但犬科与啮齿科动物存在很大 差别。小鼠致死剂量明显大于犬类动物, 犬和啮齿类之间的差异在5 倍以上。 为了获得更全面的安全性信息,试验应至 少采用两种品系的动 物:一种啮齿类和一
研究内容
给药剂量水平 急性毒性试验的重点在于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 应。给药剂量应从未见毒性剂量到出现严重毒性 (危及生命的) 剂量,同时设空白和/或溶媒(辅 料)对照组。
观察时间及指标 给药后,一般连续观察至少14天,观察的间
隔和频率应适当,以便能观察到毒性反应出现的 时间及其恢复时间、动物死亡时间等。
种非啮齿类(常用狗或猴 )。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不使用家兔。
小鼠
大鼠
研究内容
2.数量:通常使用3-5个剂量组(包括阴性对照组) ,每组小动物数量一般大于大动物。啮齿类每种动 物应不少于5只,非啮齿类不少于2只。
3.性别:通常采用两种性别的动物进行试验,雌雄各 半。
4.年龄:健康成年动物 5.体重:动物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平均体重的
急性毒性试验所获得的信息对长期毒性试 验剂量的设计和某些药物临床试验起始剂量 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 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遵照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 术指导原则 进行试验设计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适应症
特点和试验目的等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设计适 宜的试验方案,并结合其它药理毒理研究信息对 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20%。 6.动物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等级要求,来源、品系
、遗传背景清楚,并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研究内容
给药途径 通常,给药途径应至少包括临床拟用途径和一种能使原形
药物较完全进入循环的途径(如静脉注射)。如果临床拟用 途径为静脉给药,则仅此一种途径即可。 经口给药,动物一般应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通常一夜, 不禁水)。因为胃内容物会影响受试物的给药容量,而啮齿 类动物禁食时间的长短会影响 到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受试物 肠道内吸收,从而影响毒性 的暴露。
数据分析及评价
2、判断出现的各种反应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或 系统等。
3、根据大体解剖中肉眼可见的病变和组织病理学 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可能的毒性靶器官。组织 病理学检查应附有病理学检查负责人签名和药品 注册申请人盖章的报告及有病变组织的病理照片
五、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
1、近似致死剂量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非啮齿类的动物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
4、上下法(阶梯法,序贯法,Up and down method)
该方法由Dixon和Mood首次提出,1985年 Bruce又进行了改进,目前是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和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推荐的方法之一。其最大的 特点是节省实验动物,同时,不但可以进行毒性表 现的观察,还可以估算LD50及其可信限,适合于 能引起动物快速死亡的药物。该方法分为限度试验 和主试验。
病理学检查
所有的试验动物均应进行大体解剖,包括试验 过程中因濒死而处死的动物、死亡的动物以及试 验结束时仍存活的动物。任何组织器官出现体积 、颜色、质地等改变时,均应记录并进行组织病 理学检查。
四、 数据分析及评价
1 根据所观察到的各种反应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 、持续时间等,分析各种反应在不同剂量时的发 生率、严重程度。根据观察结果归纳分析,判断 每种反应的剂量-反应及时间-反应关系。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LOGO
一、概念及意义 二、基本原则
三、研究内容
四、数据分析及评价 五、急性毒性试验常
用试验方法
LOGO
一 、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及意义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 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 产生的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对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了解 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观察的指标: 包括一般指标(如动物外观、行为、对刺激的
反应、分泌物、排泄物等)、动物死亡情况(死 亡时间、濒死前反应等)、动物体重变化(给药 前、试验结束处死动物前各称重一次,观察期间 可多次称重)等。记录所有的死亡情况、出现的 症状,以及症状起始的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 间等。
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