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急性毒理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的试验方法。
它主要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观察和记录其产生的毒性反应,以此来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安全剂量。
本文将对急性毒理实验中涉及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指的是在短期内(通常为24小时至14天)发生的、由短暂或单次接触物质引起的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短期暴露后的毒性效应,有助于判断这些物质的危险程度及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
2.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通常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和繁殖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狗等。
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考虑其生理、解剖和代谢特征,以及对特定观察指标的敏感性。
同时,需要遵守伦理准则,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获得合适的照顾和保护。
3. LD50:LD50是绝大多数急性毒性实验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致死剂量的中位数。
它代表了给予特定物质时,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LD50值越低,说明物质对生物体越具有毒性。
4. 进食、吸入和皮肤吸收:进食、吸入和皮肤吸收是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的三种主要途径。
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毒性效应。
通过急性毒理实验,可以评价各个途径对生物体的毒性贡献,并据此提供有关使用和处理化学物质时的安全措施和指导。
5.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包括一系列机体和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毒素积累、肿瘤形成等。
急性毒理实验通过监测这些毒性反应的发生和程度,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
6. 安全剂量:安全剂量是指在给予化学物质后,使生物体不受显著毒性反应的剂量范围。
急性毒理实验的目标之一是确定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安全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以确定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
急性毒理实验是化学品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在科学研究、新药研发、化学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1
试验设计
2
确定试验物质的给药途径、剂量和
暴露时间,合理设计试验组和对照
组,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
3
数据分析
4
收集和整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和结果解读,评估化学物质的毒
性潜力和危害等级。
试验准备
准备动物和试验物质,并遵守试验 室安全和伦理规定,保证试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操作
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严 格控制剂量和暴露时间,记录动物 的毒性反应和不良效应。
试验结果的解读和评价标准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一般以LD50值为指标进行解读,在国际上有一系列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化学物 质的毒性程度和危害等级。
试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1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2 测试方法的改进
动物模型不能完全代 表人类生物反应,因 此在试验结果的解读 和评估时需要谨慎考 虑。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评价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短期毒性潜力的试验方法,通 过暴露一定剂量的物质给实验动物,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以及产生的不 良效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 为了规范评估过程,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常用的试验方法和原理
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 进更精准、准确的试 验方法,以提高试验 结果的预测性和可比 性。
3 替代和替补模型
发展替代和替补模型, 例如体外细胞实验和 计算机模拟,以减少 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试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急性毒性试验在化学品安全评估、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LD50试验 通过确定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毫克/ 千克体重作为单位。 急性口服毒性试验 通过将一定剂量的物质通过口服给予 动物,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害程度。 急性皮肤 毒性试验 通过将一定剂量的物质涂抹于动物皮肤上,观察皮肤反应和毒性症 状,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皮肤刺激和毒害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完整版)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急性毒性试验

Sx50=0.0307 logLD50及其95%可信限 =0.6329±1.96×0.0307=0.6329±0.0602 小鼠的经口LD50为4.29g/kg,其95%可信范围 为3.74~4.93g/kg
急性毒性评价
外源化学物相对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WHO)
鱼类急性毒性分级
LD50的局限性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指人或动物一次或24 h
之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
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致死 效应。
一次:指瞬间给实验动物染毒,如经
口、经静脉注射染毒。
24 h之内多次:指外源化学物毒性过 低,需给予动物较大剂量。
急性毒性效应出现的快慢和毒性反应的强 度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染毒剂量的大小 有关。
20只动物的完全随机分配
完全随机分配后各组所属动物号
2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配的结果
20只动物的完全随机分配
动物编号 随即数字 除4后余数 1 54 2 2 83 3 3 80 0 4 53 1 5 90 2 6 75 3 7 53 1 8 78 2 9 93 1 10 47 3 11 72 0 12 09 1 13 54 2 14 66 2 15 95 3 16 44 0 17 68 0 18 67 3 19 67 3 20 86 2
由急性毒性试验可得到两类毒性参数
上限参数 是以死亡为终点的毒性,包 括绝对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 死量、最大耐受量等;
下限参数 是以非致死性急性毒作用 为终点的毒性,包括急性阈剂量和无 作用剂量等。
用小动物试验可求出外源化学物对一种或几种 实验动物的急性LD50或LC50; 用 大 动 物 试 验 可 求 出 近 似 致 死 剂 量 (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 根据LD50 (LC50 )值可进行急性毒性分级,以 初步评价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大小和急 性毒作用的强度。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课件

案例四
总结词
急性毒性试验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评估食品添加剂对 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详细描述
急性毒性试验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中,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单次或多 次剂量的食品添加剂,观察和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能够评估食品添 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 、标准差等。
数据可视化
使用图表展示分析结果,如折线图、柱状图等。
结果报告与结论
结果总结
概述试验结果,包括毒性反应类型、剂量效应关系等 。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其意义。
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必要性、安全 使用建议等。
染毒剂量
设置不同剂量组,确保剂量范围涵盖预期毒性反 应。
3
染毒频率
确定染毒频率,如单次或多次给药。
观察与记录
观察时间
设定观察周期,包括给药前、给药后短期、 中期和长期观察。
观察指标
列出需要观察的指标,如行为变化、生理参 数、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各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数据表现 。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观察期的设置
总结词
观察期的设置是急性毒性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 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观察期是指从给予动物受试物开始,直至观察到动物死 亡或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在试验设计中,应根据受试 物的毒性作用特点、动物的种属特性以及试验目的等因 素来确定合理的观察期。同时,还需根据观察到的症状 和体征以及死亡情况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评 估受试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动物的影响程度。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通过给实验动物注射、灌胃或其他途径给予高剂量试验物质来评估其致死或严重的毒性反应的试验。
LD50是一种常用的急性毒性指标,表示半数实验动物在接受单位剂量试验物质后死亡的剂量。
本文将介绍LD50的测定方法和其应用。
一、LD50的测定方法1. 实验动物的选择LD50实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和狗等动物进行。
选用实验动物需要秉持道德原则,并考虑到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毒物代谢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小鼠和大鼠体型较小、代谢能力较低,适合于测定具有代谢性毒性的化合物的LD50;兔子和狗体型较大,代谢能力较强,适合于测定纯化、非代谢性毒性的化合物的LD50。
2. 给药途径和剂量选择通常使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
对于口服试验,需要注意试验物质的水溶性和毒性,对于毒性高的化合物,通常使用灌胃的方式。
实验的剂量需要考虑到实验动物体型、种类、代谢能力等因素,并进行逐步递增以确定LD50。
3. 实验计划设计实验计划设计需要考虑到试验物质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和死亡率等因素。
一般采用正反两次递增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评估。
根据试验物质的毒性情况和实验者的安全考虑,同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
4. 数据处理和计算完成实验后,需要统计每个剂量组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
按照统计学原理,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LD50值。
LD50值表示使用单位剂量试验物质对半数实验动物致死的剂量。
该值越小,试验物质的毒性越高。
二、LD50的应用LD50值可以作为急性毒性评估的定量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化合物的毒性。
在化学品、药品等领域里进行LD50测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和评估一些原料与产品的安全性,以便于过程优化和产品开发,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LD50值的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毒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在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领域里,常用LD50为评估的标准;在某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中,也要求企业对使用的化学品或产品进行毒性测试,以保证工人和消费者的安全。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
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掌握LD50的测定方法。
2、观察马钱子的毒性反应。
二、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 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药物毒性的大小,常用动物的致死 量来表示,因为动物生与死的生理指标较其他指标明显、 客观、容易掌握。致死量的测定也较准确。在测定致死量 的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动物是否出现耸毛、倦卧、耳壳苍 白或充血、突眼、步履蹒跚、肌肉瘫痪、呼吸困难、昏迷、 惊厥、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
四、操作方法
1、预试实验:预试实验目的是为了找出引起动物0%(Dn)和100% (Dm)死亡的剂量,以便安排正式实验。预试实验一般采用少量动 物(6~9只小鼠)进行,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组间剂量比值一般以1: 0.5或1:0.7为宜。灌服或腹腔注射量以0.2ml/10g体重为度。预试实 验应进行到找出Dn和Dm后方可安排正式实验。
2、正式实验:在预试实验测得Dn和Dm的剂量范围内设4~6个剂量 组,最多10组。最理想的结果是使LD50的上下各有2~3组。组数愈 少,准确性愈差。各剂量组的动物要求相等,至少10只动物(分组时 应注意分层随机均匀化的原则)。本实验要求最大反应率为100%, 最小反应率为0%, 或至少反应率接近100%或0%。组间剂量比值(1: K),常用1:0.8或1:0.75。如实验中出现相邻剂量有重复的100% 和0%反应率时,应将靠边的组弃去不计,使大剂量组只有一个100% 的反应率,小剂量组也只有一个0%的反应率。
(1)动物:均选用体重17~22克健康小鼠(同次试验体 重相差不得超过4克),或选用体重120~150克(同次试 验体重相差不得超过10克)健康大鼠作实验动物。性别相 同或雌雄各半。
(2)给药途径:要求采用两种给药途径,其中必须有一种与临 床所采用的相同。溶于水的药物沿须测定静脉注射的LD50。 值得提出的是,临床上虽然不用腹腔注射,但动物实验因腹 腔注射给药方便,吸收迅速,颇为常用。若供试药物在腹腔 内不引起强烈刺激或局部变化(如纤维性病变等),那么啮 齿类动物腹腔注射的LD50,参数很接近于静脉给药的LD50。 口服制剂无法通过注射给药途径时,可只用胃肠给药。
致死量的测定常以半数致死量为标准。半数致死量是指能 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剂量,妈药物致死量对数值, 用符号LD50表示。由于LD50的测定较简便、可靠,而且 稳定,现已成为标志动物急性中毒程度的重要常数。 LD50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如Bliss法、改进寇氏法、简化 机率单位法、累积插值法、机率单位-加权直线加归法等 等。以上方法虽各有特点,但都有共同的要求: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组 剂量 Logd(X) 死亡数 死亡率 P2
别 g/kg(d)
(P)
1
P-P2
2
3
4
公式1: (logLD50) X50=Xm-i(ΣP-05)
则LD50=log-1 X50
公式2: Sx50=i*
公式3:LD50的95%可信限=lg-1(X50±1.96S X50)
(5)报告LD50时需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属及品系、性别、 体重范围、给药途径及每个剂量组动物数等,还需注明受 试药物的配制方法、给药剂量、各组剂量间的比值(一般 以0.65~0.85为宜)、给药容积、观察时间及计算方法。
还须标出LD50的ຫໍສະໝຸດ 5%可信限。三、实验材料和试剂
动物:小鼠 药品:马钱子水煎液 器材:注射器、灌胃针头、鼠笼
(3)试验周期和观察指标:给药后至少观察7天。观察期间应 逐日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动物的分布。
(4)正式试验前,均须先用少量动物进行预试试验,大 致测出受试药物引起0%和100%死亡率的致死量范围,然 后安排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组数不得少于三个剂量组,一 般选用4~5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为10~20只。
LD50的平均可信限= LD50±(LD50高限-
LD50低限)/2
Xm:最大剂量组剂量的对数值
i:相邻两组剂量(d)对数值之差,或相邻
两组高剂量与低剂量之比的对数。
P: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Σ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
n:每组动物数。
Sx50:logLD50的标准误。
分组完毕和各组剂量算出后,分组灌服或注射不同剂量的 受试药物。为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实验最好从中间剂量开 始,以便从最初几个剂量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 两端剂量是否合适,便于调整剂量和组数。为了提高实验 的精确度和节省药物,受试药物可按“低比稀释法”配置。 即使每只动物的用药体积相等(0.2ml/10g),而溶质不 等。给药后逐日观察并记录中毒反应、死亡率和死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