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cute-Oral-Toxicity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一)目的>化学毒物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毒性效应的基本试验。
奉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学会经口灌胃技术、随机分组方法,掌握主要的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二)原理>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根据体重按随机分组的方法,依据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将动物分成数个染毒组。
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了解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根据LD50值将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三)内容>1.健康小鼠或大鼠的选择,性别的辨认。
2.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方法。
3.受试化学物溶液的配制。
4.小鼠和大鼠经口灌胃操作技术.5.毒性体征的观察、LD50计算和毒性分级※<(四)材料和试剂>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或大鼠若干只。
2.器材灌胃针(大鼠、小鼠适用)、注射器(0.25,1.2,5m1)、吸管(0. 1,0.2,0.5,1,2,10ml)、容量瓶(10,25,50ml)、烧杯(10,25,50ml)、滴管、电子天平(感应量1/10000g)、动物体重秤、外科剪刀、镊子。
3.试剂受试物(由指导教师自定),苦味醒酒精饱和液,o.5%品红溶液或其他染色剂.※<(五)操作步骤>1.健康动物的选择。
2.性别辨认。
3.动物称重、编号和分组;(1)称重;称量大、小鼠体重的秤,其感应量需在0.1g以下,并经过校正。
称量时注意轻抓轻放动物,避免激惹,等动物安静后记录体重读数,以g表示。
(2)编号:以染色法编号。
用苦味醒酒精饱和液为染料。
以黄色为个位数号码,红色为十位数号码。
一股以头部为1号,按顺时针依次右前肢为2号,右腰为2号,右后肢为4号,尾根部为5号,右后肢为s号,左腰为7号,左前肢为8号,后背为9号,10号为在头部染红色标记,11号在右前肢染红色和黄色标记各一,依次类推。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cute Oral Toxicity Test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 No. 401, Feb. 1987 )USEPA OPPTS Harmonized Test Guidelines (Series 870.1100, Aug. 1998 )3 试验目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妆品原料毒性特性的第一步,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
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它毒理学试验剂量的依据。
4 定义4.1 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2 经口LD50(半数致死量,Medium lethal dose):经口一次给予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物的重量(mg/kg或g/kg)来表示。
5 试验的基本原则以管饲法经口给予各试验组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物,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剂量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
染毒后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尸检。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也可用于非啮齿类动物的研究。
6 试验方法6.1 受试物受试物应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介质中,建议首选水,其次是植物油(如玉米油),或考虑使用其它介质(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
对非水溶性介质,应了解其毒理特性,否则应在试验前先确定其毒性。
每次经口染毒液体的最大容量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大小,对啮齿类动物所给液体容量一般为1mL/100g,水溶液可至2mL/100g。
通过调整受试物溶液浓度使各剂量组经口染毒的容量一致。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大小鼠标记方法(单色法n>10)
双 色 法
大小鼠标记方法(双色法n<10)
红色表示十位数: 头部染红色为10
左前肢为20
左腰部为30 黄色表示个位数。 大小鼠标记方法(双色法n>10)
其它标记方法
烙印编号法:
体内埋号编号法:
耳孔编号法:
挂牌编号法: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
表1 动物随机分组表 动物号 随机数字 除6余数 分组 动物号 随机数字 除6余数 分组 1 97 1 A 16 27 3 C 2 74 2 B 17 7 1 A 3 24 0 F 18 36 0 F 4 67 1 A 19 7 1 A 5 62 2 B 20 51 3 C 6 42 0 F 21 24 0 F 7 81 3 C 22 51 3 C 8 14 2 B 23 79 1 A 9 57 3 C 24 89 5 E 10 26 2 B 25 73 1 A 11 42 0 F 26 16 4 D 12 53 5 E 27 76 4 D 13 32 2 B 28 62 2 B 14 37 1 A 29 27 3 C 15 32 2 B 30 66 0 F
组 别 A B C D 1 2 7 26 4 5 9 27 14 8 16 鼠 号 17 10 20 19 13 22 23 15 29 25 28
E
F
12
3
24
6 11 18 21 30
具体方法如下:继续抄下随机数字分别除以A、B、C、F组的现有动物数,即: 56/7(7为A组现动物数)整除,余数为0,将A组第7只动物(25号)调配给D组;下一 个:50/6(6为A组现有动物数)余2,将A组第2只动物(4号)调配给D组;接下来 26/6(6为C组现有动物数)余2,将C组第2只动物(9号)给D组。余类推,最后调整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上下增减剂量法

附件12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上下增减剂量法Acute Oral Toxicity Test Up-and Down Procedure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上下增减剂量法(上下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 试验目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妆品原料毒性特性的第一步,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
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以及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剂量的依据。
3 定义3.1 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一次或在24 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3.2 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oral medium lethal dose经口一次给予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物的重量(mg/kg或g/kg)来表示。
3.3 延迟死亡delayed death设定的给药间隔(通常为48 h)内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或出现濒死状态,但在14 d的观察期间内出现死亡。
3.4 剂量级数因子dose progression factor也称为剂量步进因子。
是指主试验中,当前剂量的一只动物存活或死亡时,下一只动物染毒剂量增加或降低倍数。
剂量级数因子建议为1/(估计的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反对数。
默认的剂量级数因子为3.2,即0.5(1/2)的反对数。
3.5 限值剂量limit dose受试动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上限剂量(2000 mg/kg或5000 mg/kg)。
3.6 逆转reversal是指在某个染毒剂量下观察动物无反应,在下一个染毒剂量下观察动物有反应的现象,反之亦然(也就是前一个动物发生反应,后一个动物无反应)。
因此,一对不同的动物染毒反应情况产生一个逆转。
3.7 名义受试动物量nominal sample size是指受试动物的总数量按下列规则减去一定量动物数:(1)减去染毒序列开始时出现相同反应的最后1只动物之前的受试动物数量,(2)或减去第一次发生逆转的一对动物之前受试动物的数量。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室动物毒性试验,它通常用于评价新化合物、生物制品等物质的毒性,以及评估安全使用剂量的潜在结果。
这篇文章将介绍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的背景、方法、注意事项和限制。
背景方法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或其他哺乳动物,动物必须年龄相似、体重相当且健康状态良好。
实验中使用不同剂量的测试物质来确定它们在动物体内的毒性。
通常,实验中使用的剂量量较低,但有时也会使用较高的剂量以便观察更加严重的毒性反应。
其实验流程如下:1.选取合适且健康的实验动物,检查其体内和体外健康状况;2.确定实验剂量,并将物质以食物、水、灌胃管等方式交予动物口服;3.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和症状,记录观察结果;4.在一定时间后继续观察动物,在必要时应用适当的护理;5.按照实验协议的规则处理动物,以确保其安全。
注意事项在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剂量: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剂量,以确保所测试的物质不会对动物造成过度毒性反应,且可以解释毒性的分级。
2.采取恰当的动物保护措施:对于实验过程可能造成疼痛或不适的情况,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提供充足的饮水、合适的饲料和温度环境。
3.保证实验数据质量:为了确保实验数据质量,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跟踪记录、分析数据,并确定实验的有效性以及物质毒性分级的准确性。
限制虽然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毒性评估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只能评估物质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对于慢性毒性、免疫毒性或生殖毒性等长期影响,它并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
此外,每种动物特征不同,对物质的敏感程度也会不同,因此难以将实验结果适用于不同品种的动物和不同的物质评估。
因此,除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外,还需要完善其他的毒性评估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化学物质和其他物质的毒性。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国内外的农药管理机构在对农药进行安全评价时,农药的急性毒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研究实验哺乳动物在不同接触途径(口腔、皮肤、呼吸道、眼睛)下对农药的中毒反应,来推测该农药对人类、家畜等的毒性大小,从而为安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农药制定指导性文件。
急性经口毒性的概念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机体一次或24h内多次经口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最长14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目的1)求出致死剂量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2)观察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的毒效应特征3)为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选择观察指标的依据4)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急性经口毒性的参数半数致死剂量:LD50实验要点(一)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二)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方法。
(三)受试化合物溶液的配制。
(四)小鼠灌胃技术。
(五)毒性症状的观察和LD50计算。
国际通用的几种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传统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多采用霍恩氏法和改良寇氏法。
我国过去普遍采用的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死亡率剂量反应要求为正态分布的,其中概率分配图解法和寇氏法(Karber)较为常用;另一类是不要求为正态分布的(非正态分布),查对有关表格即可得到LD50值,如霍恩氏法(Horns)等。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三种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方法,分别为霍恩氏法、序贯法(up-and-down procedure)、概率单位法(Miller and Taninter’s method)。
具体方法可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670-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2、3、4部分内容。
美国EPA农药登记推荐的方法是OPPTS 870.1100,实际内容与OECD 425 (up-and-down procedure)一致。
(整理)经口毒性实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cute Oral Toxicity Test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技术和要求。
本方法适用于评价化学品的急性毒性作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 401. Feb. 1987 ) 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 425. Feb. 2001 ) USEPA OPPTIS Health Effects Guideline (Series 870.1100 June 1996)3 试验目的3.1 检测化学品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强度。
3.2 为亚急(慢)性等毒性试验提供剂量选择的依据。
3.3 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
4定义4.1 急性经口毒性(Acute Oral Toxicity):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2 经口半数致死剂量(Oral Median Lethal Dose): 经口一次或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受试样品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4.3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5 试验基本原则以经口灌胃法给予各试验组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样品,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剂量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
染毒后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也可用于非啮齿类动物的研究。
6 试验方法6.1 受试样品的处理受试样品应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赋形剂中,(不溶性固体或颗粒状物质研磨、过100目筛)建议首选水或食用植物油(如玉米油)作溶剂,也可考虑使用其它赋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等配成混悬液;不能配制成混悬液时,可配制成其它形式(如糊状物等),但不能采用具有明显毒性的有机化学溶剂。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二经口急性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经口灌胃技术,半数致死剂量的意义。
2、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半数致死剂量的计算及毒性判定。
二、实验原理:化学物经口染毒的方法是毒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毒性效应的基本试验。
通过该实验学习化学物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和掌握经口灌胃技术。
三、仪器、试剂与材料1、器材帆布手套、橡胶手套、电子天平、剪刀、大头针、小鼠鼠笼、泡沫塑料板、棉签、纱布、脱脂棉、小鼠灌胃针、1ml注射器、电子天平、动物体重秤等2、试剂敌百虫、苦味酸饱和溶液。
3、实验动物成年、健康的雌、雄小鼠50只。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编号、称重和分组参考实验一中动物性别鉴定、编号和分组方法,5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组,各小鼠用电子天平称重,以g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2、确定染毒剂量:经预试验获得敌百虫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由公式计算各组剂量公比值r:1/-r,根据公比值确定各组正式剂=n ab量。
a:最低组剂量,mg/kgb:最高组剂量,mg/kg3、配制毒物溶液准确称取敌百虫2024mg,溶解并稀释至10 mL,取5 mL置于容器中,供第五组染毒;加入5 mL溶剂,稀释后取出5 mL供第四组动物染毒;再加入5 mL溶剂,稀释后取出5 mL供第三组动物染毒用,依此类推,可配制成按1:0.5递减的各剂量组不同浓度的溶液。
4、计算每只动物实际灌胃体积每只小鼠实际灌胃量=0.02 mL/g ×该小鼠体重g5、染毒(1)动物的禁食和复食:试验前,实验动物禁食过夜,不限制饮水,灌胃后2-3h后复食(2)灌胃操作技术:同实验一小鼠灌胃染毒法。
6、中毒体征和死亡情况观察染毒后观察和记录中毒体征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死亡前的特征。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察。
根据观察情况分析中毒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内容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试验动物的称重、编号以及随机分组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染毒途径和方法。
急性毒性反应的观察和LD50计算。
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或大鼠若干只。
(二) 器材 注射器(O.25,1,2,5ml)、吸管(0.1,0.2,0.5,1,2,
10m1)、容量瓶(10,25,50ml、烧杯(10,25,50ml)、滴管、
灌胃针(大鼠、小鼠适用)、电子天平(感应量1/10000g)、动物 体重秤、外科剪刀、镊子。
(三) 试剂
受试化学物为氟化钠(NaF,分析纯),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或其它染色剂。
实验动物的选择(提问)
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
♀
♂
分组成表3所示。雌性动物也按上法分组,然后将雌、雄动物合组进行试验。
表3 调配后30只动物随机分组
组别 A 1 14 鼠号 17 19 23 组别 D 4 9 鼠号 25 26 27
B
C
5
7
8
16
10
20
13
22
15
29
E
F
2
3
6
11
12
18
24
21
28
30
实验动物染毒途径和方法(示教)
常用的染毒途径: 经口染毒 经呼吸道染毒
面向自己,沿着门牙左 边滑入
气管
By LASCO
食道
经皮染毒
注射途径染毒
吸收速率:
静脉注射>吸入染毒>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 经口染毒>皮内注射>其他染毒途径如经皮等
受试物的配制
1、受试化学物的量取
(1)、称量法--固体化学物
(2)、吸量法--液体化学物
2、受试化学物的稀释
(1)、等浓度稀释法
一般是采用少量动物(2~3只为一组),拉大组距,逐渐
缩小,找出受试物0%和100%死亡剂量。
正式试验
经预试验求出受试化学物的致死剂量范围(即死亡率10%90%的剂量范围),再以下式求出正式试验的剂量组距(i) 值。
logLD90 - logLD10 i n -1
i—表示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剂量对数之差或相邻两组剂 量比值的对数值;
出的各种实验动物灌胃量的极限是:小鼠O.5~1ml,大鼠
4~5m1。
(2)、等容量稀释法
寇氏法
Karber法或平均致死量法,是依据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
曲线所包括的面积推导出死亡率为50%的剂量;
此法简单,准确率高,但实验设计要求每个染毒组实验动
物数相同,各计量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率呈常态分布,最 低剂量组死亡率<20%,最高剂量组>80%。
预实验
目的是为了确定正式实验的剂量范围。
大小鼠标记方法(单色法n>10)
双 色 法
大小鼠标记方法(双色法n<10)
红色表示十位数: 头部染红色为10
左前肢为20
左腰部为30 黄色表示个位数。 大小鼠标记方法(双色法n>10)
其它标记方法
烙印编号法:
体内埋号编号法:
耳孔编号法:
挂牌编号法: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
表1 动物随机分组表 动物号 随机数字 除6余数 分组 动物号 随机数字 除6余数 分组 1 97 1 A 16 27 3 C 2 74 2 B 17 7 1 A 3 24 0 F 18 36 0 F 4 67 1 A 19 7 1 A 5 62 2 B 20 51 3 C 6 42 0 F 21 24 0 F 7 81 3 C 22 51 3 C 8 14 2 B 23 79 1 A 9 57 3 C 24 89 5 E 10 26 2 B 25 73 1 A 11 42 0 F 26 16 4 D 12 53 5 E 27 76 4 D 13 32 2 B 28 62 2 B 14 37 1 A 29 27 3 C 15 32 2 B 30 66 0 F
皮毛 眼睛
其他
小鼠氟化钠经口急性毒性测量
表4
受试物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动物种系: 组别 剂量(mg/m3) 动物编号 性别
急性毒性症状记录表
结构式: 室 温: 体重(g) 症状出现时间 死亡时间
LD50的计算—寇氏法
其中:
计算公式:
m : 1ogLD50; Sm: 标准差; Σp : 各组死亡率总和; p : 各组死亡率; q : 1- p i :相邻两组对数值之差 n : 每组动物数;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Acute Oral Toxicity Test
Dept. of Toxic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常用染毒途径和方法。 掌握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方法和结果评定。
小鼠(Mouse)
大鼠(Rat)
实验动物的称重
大、小鼠秤的感应量需在0.1g以下。 同一组内、同性别动物体重差异应
小于平均体重的10%。
不同组间同性别动物体重均值差异
应小于5%。
急性毒性实验一般使用体重为18-
22g的小鼠或/和180-220g大鼠。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
颜料涂擦被毛编号法(常用于大小鼠): 红色: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 黄色:3-5%苦味酸溶液(水) 80-90%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 咖啡色:2%硝酸银
3
4 5
21.7
26.1 31.3
1.3361
1.4161 1.4961
10
10 10
5
7 9
0.5
0.7 0.9
0.5
0.3 0.1
0.25
0.21 0.09
i=0.08
Σp=2.3
举例:LD50的计算—0.08(2.3 0.5) 1.3521 0.16 0.25 0.21 0.09 S m 0.08 0.0213 10
lgLD50 及其95%可信限为1.3521±1.96×0.0213=1.3521±0.0417 lgLD50 及其95%可信区间范围为22.50mg/kg(20.44~24.76mg/kg)
举例:LD50的计算——寇氏法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6 只大鼠吸入 大鼠一次经口 兔经皮 4hr,死亡 2~ 4 LD50(mg/kg) LD50) (mg/kg) 只的浓度 (ppm) <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 <5 5~ 44~ 350~ 2180~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g/kg <0.05 0.05~ 0.5~ 5~ >15 总量(g/60kg) 0.1 3 30 250 >1000
规定:
余数:1、2、3、4、5、6分别对应A、B、C、D、E、F 组
实验动物调配
按上法分组后,A组有动物7只,B组7只,C组6只,D组与E组各2只,F 组6只。为了使每组动物数均为5只,需要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再选出2
只A组和1只C组动物给D组。B组选出2只,F组选出1只给E组。
表2 初步分组结果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求得值后以最低剂量组的剂量值加上一个即是第二个剂 量组的对数剂量,依次推至最高剂量组,查各自反对数 及得出各组剂量的真实值。
小鼠氟化钠经口急性毒性测量
啮齿类动物急性毒性中毒主要观察内容 (1)
系统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系统 观察及检查项目 行为 动作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大脑及脊髓反射 肌肉紧张力 瞳孔大小 分泌 呼吸系统 鼻孔 呼吸性质和速率 流鼻涕 弛缓、困难、潮式呼吸 中毒后一般表现 改变姿态、叫声异常、不安、安静 震颤、运动失调、麻痹、惊撅、强制性动作 易兴奋、被动、缺乏知觉、知觉过敏 减弱、缺乏 强直、弛缓 扩大或缩小 流泪、出汗
m Xk i(p 0.5)
pq Sm i n
Xk :最大剂量的对数值
举例:LD50的计算——寇氏法
表5 某化学物质小鼠经口染毒死亡情况 组别 1 2 剂量 mg/kg 15 18 对数 1.1761 1.2561 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 存活率 (只) (只) (p) (q) 10 10 0 2 0 0.2 1 0.8 p.q 0 0.16
植物神经系统
小鼠氟化钠经口急性毒性测量
啮齿类动物急性毒性中毒主要观察内容 ( 2)
系统器官 泌尿生殖系统 观察及检查项目 阴户、乳腺 阴茎 会阴部 颜色、张力、完整性 眼硷 眼球 透明度 直肠或皮肤温度 一般情况 中毒后一般表现 肿胀 脱垂、遗精 污秽、有分泌物 皮肤充血、紫组、皮毛松弛、污秽 上睑下垂 突出,充血,震颤 混浊 降低、升高 姿态不正常、消瘦
黑色: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单 色 法
大小鼠标记方法(单色法n<10)
单色法标记原则:单色 法编大于10的号码时,
我们规定顺时针旋转,
后一位必需大于前一位 数,例如:可以编,12,
13,14……19,但不能
编10,11,20,21,22, 30,31,32,33,等, 以此类推。100以内最 大能编89号。
组 别 A B C D 1 2 7 26 4 5 9 27 14 8 16 鼠 号 17 10 20 19 13 22 23 15 29 25 28
E
F
12
3
24
6 11 18 21 30
具体方法如下:继续抄下随机数字分别除以A、B、C、F组的现有动物数,即: 56/7(7为A组现动物数)整除,余数为0,将A组第7只动物(25号)调配给D组;下一 个:50/6(6为A组现有动物数)余2,将A组第2只动物(4号)调配给D组;接下来 26/6(6为C组现有动物数)余2,将C组第2只动物(9号)给D组。余类推,最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