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语病详解

合集下载

病句精讲

病句精讲

初中语文病句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例1: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例2: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

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例3: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

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4: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5: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例6: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1.缺少主语例7: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

将“使” 删去即可。

这类病句通常是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

2.缺少谓语例8: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

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例9: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上“的美德” 即可。

1.重复多余例10: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各种语病概述

各种语病概述

各种语病概述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一、词语错用(一)词性误用1名词误用: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

与"完整、清晰"并列。

可改为"有条理")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

("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

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 动词误用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

可改为"感人")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3 形容词误用例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

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

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悬殊"本是形容词。

此使用为动词。

可改为"相差"。

)4 数量词误用,例1 :上午。

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

("二"应改为"俩")。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

("俩"应改为"俩)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

(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

("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病句,这些病句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还会降低语文成绩。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纠正这些病句,我将进行一些讲解,归纳总结出常见的病句形式和应对方法。

一、平行结构错误:1. 平行结构中的成分不对等例如:病句:我喜欢唱歌、爬山和骑自行车。

改正:我喜欢唱歌、爬山和骑自行车。

2. 不同类别的词语平行例如:病句:她爱运动、读书和骑自行车。

改正:她爱运动、阅读和骑自行车。

3. 平行结构中的词语搭配错误例如:病句:他喜欢游泳、及骑自行车。

改正:他喜欢游泳和骑自行车。

二、主谓不一致错误:1. 主谓数不一致例如:病句:我每天都吃三顿饭。

改正:我每天都吃三顿饭。

2. 主谓格不一致例如:病句:我和他是好朋友,大家都喜欢她。

改正:我和他是好朋友,大家都喜欢他。

三、语序混乱错误:1. 题记词的位置不当例如:病句:饮水思源,不可忘记感恩的心。

改正:不可忘记感恩的心,饮水思源。

2. 状语位置不当例如:病句:我昨天在公园里遇到了朋友。

改正:我在公园里昨天遇到了朋友。

四、句子成分搭配错误:1. 形容词修饰错误例如:病句:她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演员。

改正:她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演员。

2. 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错误例如:病句:我爸爸是医生,妈妈是老师。

改正:我爸爸是医生,而妈妈是老师。

五、标点符号使用错误:1. 句子末尾标点符号错误例如:病句: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改正: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2. 标点符号缺失例如:病句:猫咪可爱机灵温顺改正:猫咪可爱、机灵、温顺。

六、连词使用错误:1. 虚词的使用错误例如:病句:我以为他是真的来参加聚会的。

改正:我认为他是真的来参加聚会的。

2. 连词选择错误例如:病句:她既唱歌又弹钢琴。

改正:她不仅唱歌还弹钢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些病句的出现。

通过归纳总结和反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克服这些问题,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并在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语病辨析精讲

语病辨析精讲

一句式杂糅句式杂糅属于结构混乱的一种,是指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说法可能不止一种,下笔时,不是选择一种说法而是把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的结构混乱、不伦不类。

一、句式套用句子含有某种判断,要注意是否将两种句式结构混合到了一起,造成句式杂糅。

例如:1.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 2010 年高考辽宁卷)句中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属于句式杂糅,应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知“识起了决定性作用”。

2.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 2010 年高考陕西卷)最后一个分句是将最“主要的原因是… … ”和是“… … 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任意删去一个。

二、前后牵连即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

一般是前一个句子的宾语作了后一个句子的主语,造成两个句子交叉错叠在一起。

例如:3.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 2009 年高考浙江卷)“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两句前后牵连,应为“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4.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 2009 年高考广东卷)“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为前后牵连杂糅,应为“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三、滥用介词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滥用介词的现象,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

初中语文病句讲解修改病句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病句讲解,供大家阅读!初中语文病句讲解一、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如: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例如: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④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 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语病精细归纳解析[范文]

语病精细归纳解析[范文]

语病精细归纳解析[范文]第一篇:语病精细归纳解析[范文]语病精细归纳解析(抢分)【母题原题】【2015新课标卷2卷14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难点中心】病句的辨析,六种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结构混乱和不合逻辑【技能方法】步骤一:体会语感结构混乱的句子从语感上感觉,主要表现为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绕口,读句子时有这种感觉要注意结构混乱的病因的查找。

步骤二:划分句子成分结构混乱型病句都是因为句子结构问题造成的病句,所以查找病因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划分,主要表现为成分多余和成分残缺两种。

1.句式杂糅主要表现为成分赘余。

句式杂糅有主干杂糅和状语杂糅等形式,主干杂糅又有谓语杂糅、主客杂糅和宾主杂糅。

谓语杂糅通过划分句子成分之后,会发现有多余的动词,如“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可以看出“这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出现多余的成分“是”;或“这是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出现多余的“成为”。

主客杂糅的句子主要是区分句子中的主体和客体,整个句子以哪个为中心进行叙述。

如本题“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中出现两个陈述主体,“人们”和“这类形象”,要以其中的一个为中心陈述,要么以“人们”为中心陈述为“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要么以“这类形象”为中心陈述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高考语文试卷语病题整理

高考语文试卷语病题整理

一、病句类型1. 语序不当2. 成分残缺3. 成分赘余4. 语义重复5. 逻辑不当6. 词语搭配不当7. 句式杂糅二、常见语病例题及解析1. 语序不当例题:他看到那个陌生的人,心里感到很不安。

解析:这句话中,“看到”和“感到”的语序不当,应改为“看到那个陌生的人,心里感到不安。

”2. 成分残缺例题:这个学校的老师都很有经验。

解析:这句话中,“都”后面缺少相应的谓语动词,应改为“这个学校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3. 成分赘余例题:他因为生病,所以不能去上课。

解析:这句话中,“因为”和“所以”表达的意思重复,应去掉一个,改为“他生病了,不能去上课。

”4. 语义重复例题:他一直在那里等着,等了很久。

解析:这句话中,“等着”和“等了很久”语义重复,应改为“他一直在那里等着。

”5. 逻辑不当例题:这个苹果很大,很甜。

解析:这句话中,“很大”和“很甜”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应改为“这个苹果很大,也很甜。

”6. 词语搭配不当例题: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把那个石头搬了起来。

解析:这句话中,“用了很大的力气”和“搬了起来”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用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那个石头搬了起来。

”7. 句式杂糅例题:我昨天去超市买了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等。

解析:这句话中,“有苹果、香蕉、橘子等”是句式杂糅,应改为“我昨天去超市买了很多水果,比如苹果、香蕉、橘子等。

”三、总结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病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病句的类型,分析句子成分,找出病句的病因,然后进行修改。

平时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病句类型;2. 分析句子成分,找出病因;3. 根据病因,进行修改;4. 修改后的句子要通顺、合理。

通过以上整理,希望对大家备战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病题有所帮助。

高考复习:疑难语病详解

高考复习:疑难语病详解

这道题出现之后,争议很大。许多专家、学者、资深 教师都参与了讨论,甚至有人搬来外文语法加以比较。 最后莫衷一是,不了了之。恕我冒昧,我认为有的人 根本就是不学无术,挂个什么头衔,就信口雌黄,最 后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比如有人说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成“沉甸甸的责任 感”,还有人说把“它”替换成“责任感”,还有人说 “‘最高位置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判断是中途易辙的”等等 你们认同吗???
分析至此,可以得出“词义出现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 并列在一起”的说法是“丧失劳动能力”这一说法多余。理由 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年老” 或“疾病”者。其实不然,“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还 可能是“伤残”者。而“伤残”并不属于“疾病”。 那么是不是这个《宪法》里的句子没有语病呢? 不是的,它是个有语病的句子。 我个人认为,它的毛病是词性误用:把名词的“疾病” 误作动词“患病”。我们不能说“公民在疾病的情况 下”而只能说“公民在患病的情况下”。 所以,把原句子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 患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 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就准确无误了。
五、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 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 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有资料讲,此句语病在于第二它指代不明。 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它只能指“中国皮影戏”绝不能指“艺术 魅力”,因这种说法不符合常理。且前一句中有个 “它”,已经明确指明了它就是皮影戏。 把本来简单的语病复杂化了。 错在---动宾搭配不当:倾倒-人民。
真理不辩不明,无论是权威还是定论,检验 一下便可知真伪。





根据语法我们已经验证了以上种种说法的不正确。那 么,此病句的病在哪里呢? 在这儿---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第一错在:价值只有大小,却没有(高低)位置。 “价值”和“位置”二者的概念不等同。 第二错在:人们毋庸置疑的不是(最高的)位置,而 是(位置)最高。 所以此句正确的说法是 “在所有价值中它(的价值) 最大”。 重读此句: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的价值)最大 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诱惑。或者
• 中国的饺子诱惑让外国人难以抗拒。
• 也有人提出,为使主语一致,最好改为“外国人也难以抗拒中 国饺子的诱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原句是由两个分句构成 的,每个分句 都有完整的表意。我们试着再添加一个分句, 使用不同的主语,看看表达效果如何。
• 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 充满了诱惑,外国人难以抗拒中国的饺子。
等的女,作书品孩,后具配能有有将引答导案歌作。用值曲。得演一提绎的是得,如每章此节后完,美有编。委老师
敢保证,如果学生系统学习,必将大大提升写作水平,必将在 写作上出类拔萃。
此书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本部出品。用料与 工艺十分讲究,质量上乘。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 “中国扫黄打非网”上查询以辨真伪。
• “终于”是指经过某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 例:终于出太阳了! • “超额”是指超过定额。 • 例:超额完成任务。 • 二者不能同时使用是因为:“终于”指达到的最低
标准,是数学里的=,而“超额”指到达了最低标 准以上的数值。是数学里的>。不太好懂吗?
• 以一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是就显而易见了。如小 学教师罚小明把“人”字写50遍。当小明写完第50 个“人”时,他会怎么说?他一定会说而且只有此 一种说法,那就是“我终于写完了作业。”如若小 明还想多写10个,这时当他写完第60个“人”时, 他一定会说,“我超额完成了作业。”这里,“终 于完成”是=50, “超额完成” 是>50,所以, “终于”和“超额”不能同时使用。
• 那么是不是这个《宪法》里的句子没有语病呢?
• 不是的,它是个有语病的句子。
• 我个人认为,它的毛病是词性误用:把名词的“疾病” 误作动词“患病”。我们不能说“公民在疾病的情况 下”而只能说“公民在患病的情况下”。
• 所以,把原句子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 患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权利”就准确无误了。
首先要告知同学们,这几道题特点是非典型、 难度大、争议多、见仁见智甚至是莫衷一是, 我们解读它们,就是要提升我们的解题能力。
一、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 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问题在哪里呢?
•众说纷纭却都未击中要害。 •语病是---不合逻辑!
•即:“终于”和“超额”二词不能同时使用。 •为什么呢???
• 这个句子,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别有一个主语。语义连贯,表 意清晰。
五、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 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
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 有资料讲,此句语病在于第二它指代不明。 • 是这样吗? • 当然不是。它只能指“中国皮影戏”绝不能指“艺术
魅力”,因这种说法不符合常理。且前一句中有个 “它”,已经明确指明了它就是皮影戏。 • 把本来简单的语病复杂化了。 • 错在---动宾搭配不当:倾倒-人民。
作业:
1、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 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
示它的巨大作用。
各位同仁,向您介绍一本好书 《请你爱上记叙文》
2此、书记回是叙针文味对写高张作中。静、其初指靓中导生颖作和用的语很文大歌教,师声可的操是写作作无性辅强导穷,书在的。教专享学项中指受已导经, 尤书的其检特验点是了是三那:年集完以教上案美,、学的教生材海写、作工豚水具平音书提和仿升练明习佛显册。天为一籁体。,融简知识直 不敢性有、写相趣作味技信性法这、指指导个导,性有非和佳科实作用赏班性析于,出一有身炉师。生、布下局水自系文学统,,有成讲病解文才细剖的腻析,
二、 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
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毛病在哪儿呢?
这道题出现之后,争议很大。许多专家、学者、资深 教师都参与了讨论,甚至有人搬来外文语法加以比较。 最后莫衷一是,不了了之。恕我冒昧,我认为有的人 根本就是不学无术,挂个什么头衔,就信口雌黄,最 后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比如有人说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成“沉甸甸的责任 感”,还有人说把“它”替换成“责任感”,还有人说 “‘最高位置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判断是中途易辙的”等等
• 桂林山水对游客充满了诱惑。
• 这是正确的句子。
• 所以,“饺子对外国人充满了诱惑”是没有错误的。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症结所在---“难以抗拒的”。
• 因“难以抗拒的”一词存在而产生了语病,这是为什么呢?
• 是因为“难以抗拒的”主体并非此句中的主语“饺子”而应是 人。若是人,而人又不作此句的主语,所以就产生了主语表述 不一致的毛病。修改如下:
欢迎下期见
您请 若您 过过 目目 ,, 一一 定定 会会 收对 获您 无有 限所 惊帮 喜助 。。
中学生写作已经
被糟蹋得面目全
非,唯有我们一
线的中学语文教

师共同努力,才 能扭转乾坤。让 学生用“心”,写
谢 同
出作品的文学性

及美学价值。还

中学生写作一片

晴空。
你、我、我们,
责无旁贷!!!
• 一惯的看法认为此句语病在于“年老” “疾病”“丧失劳动 能力”三个概念是交叉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交叉(或包容) 关系的概念是不能并列在一起。如:
• “在广场上有市民、老人和小孩子。”
• 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交叉或包容关系的概念是可以并列在 一起的。如
• “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恐怖主义。”此句中, “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并列,起突出强调作用,突出 了“中国人民”这一行为主体。又如:
你们认同吗???
真理不辩不明,无论是权威还是定论,检验 一下便可知真伪。
• 根据语法我们已经验证了以上种种说法的不正确。那 么,此病句的病在哪里呢?
• 在这儿---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 第一错在:价值只有大小,却没有(高低)位置。 “价值”和“位置”二者的概念不等同。
• 第二错在:人们毋庸置疑的不是(最高的)位置,而 是(位置)最高。
购书后不满意,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在可 操作的时间内,无条件退货退款。
想成为合作伙伴吗?请联系我们!
• 书的原价是41.8元,语文老师购买可面议价格。 若能帮助推广销售,有劳务费奉上。
• 再一次重申:如不未满完意待,退续书退款。
• 联系方式: • QQ871328091。请注明:我是老师。 • 若有意推广的,QQ联系,再给电话。 • 以上为本书作者发布。非诚勿扰,谢谢合作!
• 所以此句正确的说法是 “在所有价值中它(的价值) 最大”。
• 重(的价值)最大 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句子。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 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此句话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2008年江西高考试题。 在试卷中,它是有语病的句子。
温馨提示:
• 《考试说明》虽有“辨析并修改病句”这 一提法,但近几年,多省份的高考试题还 是在“辨析”上进行了考查,而对“修 改”,却鲜有涉及。
• 但同学们在备考时,还是要学会修改,因 为通过修改,能有效提升辨析病句的能力。 当然,我们不能陷入其中而拔不出来。要 做到进得去,跳得出。
下面是几道高考真题
四、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 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毛病在哪儿呢?
• 首先肯定的是这是个有语病的句子。但所有的资料和 网页甚至北京四中网页上都认为此句的语病是主宾颠 倒,即改为“外国人对中国的饺子也充满了难以抗拒 的诱惑。”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不做科学分析而以 讹传讹。看改后的句子,主干是“外国人充满了诱 惑”,显然荒唐至极。且看相似的例句:
• “公交车上设置了老弱病残孕专座。”这里,五个交叉关系的 概念并列在一起。
分析至此,可以得出“词义出现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 并列在一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 也有人提出,“丧失劳动能力”这一说法多余。理由 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年老” 或“疾病”者。其实不然,“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还 可能是“伤残”者。而“伤残”并不属于“疾病”。
师生皆宜,高初中均可,全国发行,不受教 材版本限制,高考中考通用。
对的3、飞情有有“船况了了神它它发都州,,射做你你”、了不不十飞精再再号是行心怕 怕为出、设有举 作类了返计神笔 文拔确回,。维 老萃保艰 被每准。航, “个备而 平天阶了将均员段应会”的可对下,安能预笔而全出案如将,现。
郑重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