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A. 《金瓶梅》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D2. 以下哪位文人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A. 袁宏道B. 李贽C. 王阳明D. 黄宗羲答案:A3. “文以载道”是哪位文学家的主张?A. 王安石B. 苏轼C. 欧阳修D. 韩愈答案:D4. “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指的是?A. 《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B.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C.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D.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答案:A5. 下列哪位不是明代的戏曲家?A. 汤显祖B. 李开先C. 孔尚任D. 王实甫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朱元璋2.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努尔哈赤3.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蒲松龄4. 清代的“桐城派”以______为代表。

答案:方苞5. 明代的“东林党”是一群以______为首的士大夫。

答案:顾宪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性格纯真、多情、反叛传统礼教,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深感不满,追求自由和真挚的感情。

2. 简述明代文学的特点。

答案:明代文学以小说、戏曲为主,强调个性解放,文学创作趋向平民化、世俗化,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3. 简述清代文学的特点。

答案:清代文学继承了明代文学的世俗化特点,同时更加注重文学的教化功能,出现了许多以讽刺、批判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4. 简述“公安派”文学主张。

答案:“公安派”主张文学创作应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挚性,反对过分追求形式和技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儒林外史》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答案:《儒林外史》通过对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讽刺和揭露,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如科举考试的腐败、文人的虚伪和道德沦丧等,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阅读测试题及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阅读测试题及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本题要求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探讨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进行阅读测试题和答案分析。

由于题目没有给定具体的小说名称或题目格式,所以在文章中需要灵活判断使用什么样的格式。

下面给出一种可能的写作方案供参考: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导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在这个时期创作。

本文将通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结合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一、测试题1. 以下哪位明清小说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和智慧的女性形象?A.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B. 《西游记》中的白晶晶C. 《水浒传》中的李氏D. 《金瓶梅》中的李瓶儿2. 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的明清小说作品中,哪一部描写了一个博学多才、聪明伶俐的女性形象?A. 《金瓶梅》B. 《红楼梦》C. 《西游记》D. 《水浒传》3.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要以什么方式展现?A. 女性的美貌和温柔B. 女性的聪明和才智C. 女性的贞节和忍耐D. 女性的纯洁和勇敢二、答案分析1. 正确答案为A。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智慧的女性形象,她独立自主、聪明才智,对于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并通过对自己命运的反抗,展现了独立人格和思想。

2. 正确答案为B。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描写了一个博学多才、聪明伶俐的女性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的代表,她们既具备了儒家经典中提倡的贤妇良母的优点,又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见解。

3. 正确答案为B。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要以女性的聪明和才智进行展现。

这与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背景有关,女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机会,思想观念也有所解放,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更加独立和自主的个性。

结论通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仅是漂亮和温柔的代表,更多的是展示了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21--明清小说(有答案)

小古文100篇阅读训练专题21--明清小说(有答案)
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看了 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yínɡ)柱上有副对联,写 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 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 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他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 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biǎn),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 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 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
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 jū),焚香操琴。左 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
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 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 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 jǐn)慎(shèn),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4、用一句话写出片段的大意:林冲在柴进款待的酒 席上遭到了洪教头的无礼对待。
拓展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
洪教头(脑 恼)恨林冲,又想赢得银子,便用了浑身的 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 (拔 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 来! ”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 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 势(汹汹 凶凶),但脚步已乱,便(抢 抡)起棒一扫,那 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错 措)手不及,“扑” 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 来。

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

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

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施耐庵B. 罗贯中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明清小说?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金瓶梅》D. 《山海经》答案:D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A. 如意金箍棒B. 九齿钉耙C. 降妖宝杖D. 乾坤圈答案:A二、填空题4. 明清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________。

答案:《红楼梦》5. 《金瓶梅》是明代小说,其作者是________。

答案:兰陵笑笑生三、简答题6.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答案:贾宝玉与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表兄妹的关系,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感深厚。

林黛玉聪明、机智、多愁善感,而贾宝玉则多情而又反叛。

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之一。

7.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被称为“及时雨”?答案:宋江在《水浒传》中因其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的性格,经常在他人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因此得到了“及时雨”的绰号,象征着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

四、论述题8.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谋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勤勉、智谋和谦逊著称。

诸葛亮的形象深深影响了后世,成为了智慧和忠诚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智。

他的形象也被广泛地运用在文学、戏剧、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

五、阅读理解9. 阅读以下《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作一枚虫儿,十分轻巧,细长如针,钻入铁扇公主的绣花鞋里。

”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要变成一枚虫儿钻入铁扇公主的绣花鞋里?答案: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虫儿钻入铁扇公主的绣花鞋里是为了接近铁扇公主,从而能够借用她的芭蕉扇来扇灭火焰山的火,以便唐僧师徒能够继续西行取经。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小说?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金瓶梅》答案:C3. 明清时期,被誉为“戏曲之祖”的剧作家是?A. 关汉卿B. 王实甫C. 汤显祖D. 洪昇答案:C二、填空题4. 明代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汤显祖5.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________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答案:蒲松龄三、简答题6.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的主要艺术特色包括: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

7. 明清时期,戏曲文学有哪些发展特点?答案:明清时期戏曲文学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题材的多样化,形式的创新,语言的通俗化,以及表演艺术的专业化。

四、论述题8.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具有复杂性,既有忠义之心,又有妥协之态。

在作品中,宋江起到了团结梁山好汉、领导起义军、最终接受招安等多重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

9. 分析明清小说与戏曲的相互影响。

答案:明清小说与戏曲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常常被戏曲所借鉴和改编,丰富了戏曲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戏曲的表演艺术和语言风格也对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小说在叙事和描写上更加生动和形象。

五、材料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清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反映的社会观念。

材料:《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描写。

答案:明清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多样性,既有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也有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

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她的形象既体现了女性的柔弱和敏感,又展现了独立思考和追求个性的现代意识。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复杂看法,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四部分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部分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第三部分明清文学试题题库一、填空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

7.“青丘子”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

10.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

11.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

12.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

13.“前七子”以、为首;“后七子”以、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

15.归有光的文集是《》。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其散文的代表作是《》。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

32.《水浒传》初刻全名《》。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

34.宋江入主梁山后,将聚义厅改为。

35.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

36.《西游记》为多数人所接受的作者是。

37.《西游记》今见最早的刊本是。

38.《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等。

39.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

文学:明清文学史测试题(强化练习)

文学:明清文学史测试题(强化练习)
(2)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
(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将讲求戏曲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
11、填空题 “同光体”指晚清()、()年间的一个诗派。
正确答案:同治;光绪
12、名词解释 李梦阳
正确答案:字献吉,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
18、单选 明代卓人月认为“我明一绝”的是()。
A、民歌
B、散曲
C、传奇
D、诗歌
正确答案:A
19、单选 杨潮观著有()。
A、《吟风阁杂剧》
B、《藏园九种曲》
C、《一笠庵四种曲》
D、《四婵娟》
正确答案:A
20、多选 清代受《西游补》影响的讽刺小说是()。
A、《斩鬼传》
B、《儒林外史》
C、《镜花缘》
D、《何典》
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正统文学样式中,历来不乏讽喻的传统。
( 2)这种讽喻精神从明代后期开始渗透到小说领域。明末神魔小说《西游补》中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讽刺手法。
(3)清代讽刺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开始形成并确立自己的地位。有的借神魔题材讽刺现实,如刘璋的《斩鬼传》和张南庄的《何典》。有的直接以写实态度讽刺现实,反思传统文化,如吴敬梓《儒林外史》。有的以喜剧笔调和幻化题材相融会,以才学见长,具有很强的抽象意味和喜剧精神,如《镜花缘》。
正确答案:A
7、填空题 《红楼梦》可能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在乾隆十九年前,《红楼梦》前80回基本完成。《红楼梦》书评石头记

《明清小说名著解读之《聊斋志异》》章节测试题

《明清小说名著解读之《聊斋志异》》章节测试题

《明清小说名著解读之《聊斋志异》》章节测试题及答案1.1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类型及《聊斋志异》成书1【单选题】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

A、志怪小说和话本小说B、历史演义和话本小说C、志怪小说和谴责小说D、神魔小说和谴责小说我的答案:C2、【单选题】志怪书流行的年代在()。

A、魏晋南北朝B、唐朝U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A3、【单选题】《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干宝B、蒲松龄C、张华D、刘义庆我的答案:B4、【单选题】志怪小说到了唐代,发展成为了()OA、世情小说B、讲史小说C、传奇小说D、章回小说我的答案:C5、【单选题】《聊斋志异》现存最早的刻本是()。

A、程乙本B、卧闲草堂本C、铸雪斋抄本D、青柯亭刻本我的答案:D6、【判断题】话本小说是用白话文书写的。

()我的答案:√7、【判断题】蒲松龄考科举多年,但并未考中秀才。

()我的答案:X8、【判断题】《聊斋志异》的第一次刊行是在蒲松龄五十四岁时。

()我的答案:X9、【判断题】《聊斋志异》中的"婴宁"一篇,文字简略,只寥寥数笔即成篇。

()我的答案:X10、【判断题】《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均为蒲松龄原创。

()我的答案:X1.2《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1、【单选题】《聊斋志异》编织故事的基础是()。

A、对未知的好奇心B、自然的敬畏C、经济的发展D、宗教神秘意识我的答案:D2、【单选题】纪晓岚对《聊斋志异》的态度是()。

A、满意的B、不关心U不满意的D、未受影响我的答案:C3、【单选题】《聊斋志异》一共约有多少篇小说?()A、300B、500C、800D、1000我的答案:B4、【单选题】《四库全书》的总篡是()。

A、姚鼐B、戴震C、蒲松龄D x纪晓岚我的答案:D5、【单选题】对《聊斋志异》提出"一书而兼二体"批评的是()。

A、戴震B、陈寅恪C、纪晓岚D、鲁迅我的答案:C6、【单选题】蒲松龄一生中主要的职业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明清小说》期考试题
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四)考试时间:120分钟
教材: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
班级:学号:姓名: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现存宋金时期惟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

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三位一体。

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

13.《桃花扇》的作者是()。

14.朱权著的《》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15.魏良辅的《》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

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4.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

A.吴江派 B.临川派 C.骈俪派
5.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C.实现了科举理想,却不得任用的清苦京官的代表
7.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
8.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散文写作要讲求“义法”B.“神气”、“音节”、“字句”三者相互融通
C.“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
A、《窦娥冤》
B、《救风尘》
C、《拜月亭》
D、《西厢记》
E、《单刀会》
2.毛宗岗说“《三国》有三奇”指的是哪三位人物?()
A、诸葛亮
B、刘备
C、关羽
D、张飞
E、曹操
3.下列属于神魔小说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东周列国志》
D、《西游记》
E、《封神演义》
4.以下不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是()。

A、《好逑传》
B、《平山冷燕》
C、《镜花缘》
D、《玉娇梨》
E、《醒世姻缘传》
5.下面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题材的作品有()。

A、《梧桐雨》
B、《桃花扇》
C、《西厢记》
D、《琵琶记》
E、《长恨歌》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杨家府演义》是明代文人独创的英雄小说。

2.《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3.《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

4.汤显祖的《牡丹亭》体现了他的主情的戏曲理论。

5.昆腔就是雅部。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荆、刘、拜、杀”
2.二拍
3.南戏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简述曲的诗体特性。

2.简析纳兰性德词与陈维崧、朱彝尊词的不同。

七、论述题(15分)
试述《西游记》的原型精神。

《明清小说》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科范2.东海孝妇 3.西厢记诸宫调 4.赏心乐事谁家院
5.秋思之祖 6.鲁迅 7.鲁智深 8.玉茗堂四梦
9.动物性、人性、神性 10.清平山堂话 11.儒林外史
12.红楼梦 13.孔尚任 14.太和正音谱 15.曲律
16.清忠谱 17.格调说 18.张惠言 19.梁启超 20.张岱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C 2.C 3.B 4.B5.C 6.A 7.B 8.A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E 2.ACE3.DE4.ABD 5.AE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错2.对3.错4.对5.对
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

它们为南戏的代表作。

2.《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其内容大致包括: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爱情题材的新突破;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

《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
3.(1)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

(2)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清官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3)元灭南宋后,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2.(1)陈维崧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往往以豪情抒发悲慨;
(2)朱彝尊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清空,注重词的格律、声韵、技巧;
(3)纳兰词风格既不豪壮,也非清空,而是哀郁凄婉;艺术表现自然流转,婉丽清新,没有刻意雕琢;善用白描手法。

七、论述题(15分)
《西游记》在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原型精神。

作品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

原型一: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
向往和追求个性的自由是人类共有的天性。

而《西游记》前半部分的孙悟空形象正是一个神通广大而又遭受镇压的不幸角色。

有关这一母题的各种传说通过各种方法流入到孙悟空的形象中来,就自然而然了。

孙悟空的这种个性张扬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

这体现在《西游记》的前半部分“大闹天宫”的精彩描写里,在后半部分的取经故事中也得到了极好的展现。

我们正是通过孙悟空这个充满原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隐含的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

直到明代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童心说”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的评价有了明显的转变。

而孙悟空从桀骜不驯到循规蹈矩的转变,是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自律上升为本体这一最高目的的鲜明而具体的体现。

原型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孙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态度。

与前一原型相比这里的探索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类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

菩萨要他们去的经是大乘之经,以“普济众生”为目的。

因而取经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类冒险和牺牲的正义和壮丽的事业。

取经的过程中要经历艰难险阻,取经人不仅要战胜来自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阻碍,更要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净无欲之心去完成“普济众生”的使命。

艰难险阻是一种象征,他们交相出现,使得人们不难找出它与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的对应关系。

两大原型的深刻蕴涵:
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对矛盾统一到一部作品、统一到一个人物身上?它有深层的意蕴。

《西游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

如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的不是想将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对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长来造福人类和社会。

两大原型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它对捆扰在人们头脑中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意志这一难题做了解答。

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价值,又指出了它得以升化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