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
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步骤:一、确定研究课题(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二、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一)提出假设的意义(二)提出假设的方法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二)确定研究变量(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五)实施研究方案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一)整理研究结果(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六、撰写总结报告(一)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三)前言(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讨论(六)结论(七)参考文献与附录2.学生心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4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③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辽宁省辽阳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辽宁省辽阳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依据这一规律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参考答案】D2.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3. 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
A、课外辅导B、上课C、布置和批改作业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参考答案】C4.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参考答案】A5. 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叫做()。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6.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B、概括C、变式D、抽象【参考答案】C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就像玉石一样,但需要教师“精雕细刻”才能成材。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参考答案】A8.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A、主观性B、客观性C、普遍适应性D、永恒性【参考答案】A10. 用“钱禁兵馆”来帮助记忆《辛丑条约》内容的记忆术是()。
A、位置记忆法B、简编C、谐音联想法D、语义联想【参考答案】B11. 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A、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人本主义疗法【参考答案】C12.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参考答案】D13. 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掌握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了解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2.学生心理与教育。
(1)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了解认知概念及要素,掌握并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2)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了解人格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并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①学生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智力的含义,理解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运用。
②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感觉通道的差异,掌握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含义及特点。
③学生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性格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并能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④学生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气质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掌握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3.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的职业角色。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掌握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运用。
了解角色的含义,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构成与特征。
掌握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2)教师的威信。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掌握并运用如何教师威信建立途径。
(3)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了解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及特征,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作用,了解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四川省资阳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四川省资阳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2.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作业的布置【参考答案】A3.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4. 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参考答案】C5.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6.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参考答案】B7.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参考答案】C8. 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
A、良好的情绪B、强烈的好奇心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D、正确的人生观【参考答案】C9. 下列选项中不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的是()。
10. 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参考答案】C11. 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 年B、1903 年C、1912 年D、1922 年【参考答案】D12.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参考答案】A1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D14. 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绪论需要《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精讲班50h内部课程视频资料的加qq403818265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含义:1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2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则专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科学。
内容: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具体研究是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与教学的5要素:学生:影响教学过程两个方面1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
2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
教师:教师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的工具。
教学环境:影响教学过程两个方面1物质环境,温度照明,教学设施。
2社会环境,课堂气氛、纪律、师生关系、校风、社会。
△学习与教学3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选择教学目标、题材、安排教学环境),组织学生活动(演讲、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获得知识。
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诞生的背景:社会背景:西方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期待;城市文明进程与教育的发展;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哲学背景:经验主义(洛克)、理性主义(笛卡尔、赫尔巴特)、实证主义(孔德)、实用主义(詹姆斯、杜威)心理学背景: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心理测量运动儿童研究运动冯特的科学心理斯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动物心理学研究科学理论背景:达尔文进化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佩斯泰洛奇(瑞士)------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其教学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B、学生C、生荐D、情境【参考答案】B3.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 年B、1913 年C、1924 年D、1934 年【参考答案】A4. 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参考答案】B5.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参考答案】A6.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参考答案】A7. 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8. 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参考答案】B9. 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参考答案】D10. 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拦河坝等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属于()。
A、并列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结合学习【参考答案】C11.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参考答案】B12.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参考答案】B13. 下列非正式性或非组织性更明显的一种文化是()。
陕西省榆林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陕西省榆林市《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是著名的教育家()。
A、陈立奇B、陶行知C、晏阳初D、梁启超【参考答案】B2. 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是行政处罚法基本原则中的()内容。
A、权利保障原则B、公平公正原则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参考答案】A4. 比起认知主义来,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
A、指导者B、设计者C、合作者D、控制者【参考答案】C5.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地位。
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习的心理规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参考答案】C7.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在哪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
A、1991B、1995C、1992D、1998【参考答案】B8. 学校这一社会组织的细胞是()。
A、学生B、教师C、班级D、校长【参考答案】C9. 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参考答案】D10. 概括地说,权利和义务构成()。
A、对立关系B、同一关系C、统一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参考答案】D11. 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范型来解释。
12.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13. 下列关于教师申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2)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掌握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了解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2、学生心理与教育。
(1)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了解认知概念及要素,掌握并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掌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2)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了解人格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并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①学生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智力的含义,理解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运用。
②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感觉通道的差异,掌握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含义及特点。
③学生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性格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并能在教育实
践中加以运用。
④学生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气质的含义及类型,理解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掌握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3、教师心理。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的职业角色。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掌握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运用。
了解角色的含义,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构成与特征。
掌握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阶段,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2)教师的威信。
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掌握并运用如何教师威信建立途径。
(3)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了解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及特征,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理解并掌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作用,了解班杜拉的自我效能
理论,掌握并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方法。
(5)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理解教师期待效应的含义,了解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并运用教师期待效应以及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的方法。
(6)教师心理健康。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以及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能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4、学习心理。
(1)学习概述。
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学习的类型。
(2)学习的主要理论流派。
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了解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②认知学习理论。
了解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①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并加以运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②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
(4)知识学习与迁移。
①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元认知的含义。
②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5)问题解决的学习。
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及过程,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6)创造性思维。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理解智力、环境等其她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结合实际运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5、品德心理。
(1)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品德的概念。
(2)运用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了解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6、课堂管理心理。
(1)了解课堂管理的内涵,掌握课堂管理的类型。
(2)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掌握并运用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调控策略。
(3)理解课堂纪律的内涵及类型,了解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掌握教师对纪律问题的管理对策。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德育概述。
(1)掌握德育的含义与功能。
(2)了解德育目标的概念与功能,理解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掌握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3)掌握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4)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概念、意义。
2、德育过程与原则。
(1)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掌握德育过程构成要素与基本矛盾。
(2)理解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掌握思想品德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3)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其理论分析与解决学校德育中的现象与问题。
(4)理解德育原则含义,掌握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及贯彻的基本要求,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德育原则。
3、德育途径与方法。
(1)了解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含义。
(2)理解与掌握德育的主要途径。
(3)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与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4)掌握在中小学德育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4、德育资源。
(1)了解德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什么就是德育资源意识,了解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与作用。
(3)了解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4)掌握学校、家庭、社区、媒介等德育资源的具体开放与利用,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5、教育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理解学校及其她教育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理解教育法规定学校、教师保护学生权利的措施。
(2)《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了解义务教育制度,掌握义务教育法对学生、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经费保障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掌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并进行案例分析;了解教师的管理制度。
(4)《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资格条例》:理解违反教师资格条例的处罚内容,并运用相关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5)《中华人民共与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
则;掌握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社会保护的规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的规定进行案例分析;了解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6)《中华人民共与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掌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的规定;运用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案例分析,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理解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与处理程序;能够运用相关的规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经费筹措的措施。
(9)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与作用,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重要性。
(2)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内容要求,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要求正确分析判断教师职业行为就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运用教师行为规范要求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4)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自我养成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