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实验学校初中部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华同学从网上购置了一盒用于3D打印的条状物,该条状物的外包装盒上注明该材料不溶于水,与水无反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学完力学知识后,小华想利用所学知识测出条状物的密度。

(1)小华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2)他取出两根完全相同的条状物,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对应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两支条状物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然后把这两支条状物轻轻放入量筒中,发现它们先是漂浮并冒出气泡,然后慢慢沉入水底(假设体积不膨胀),稳定后读出水和条状物的总体积。如果用这种方法测量体积,会直接导致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出两支条状物的体积,他把吸足水的条状物取出擦干,放入装有

34mL水的量筒中,水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条状物的总体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cm3,密度为ρ=____________________g/cm3。

(5)小华想利用已知密度的条状物和小圆柱形容器,用如图丙所示的步骤测出盐水的密度,请你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①在小圆柱形容器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刻度尺量出了盐水的深度为h1;

②将一支干燥的条状物用保鲜膜包好密封,放入容器中,条状物漂浮,用刻度尺量出此时盐水的深度为h2;

③用细长针将条状物完全压住浸没在盐水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盐水的深度为h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条状物密度用“ρ”表示);

(6)小华还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金属圆柱体测量盐水的密度。于是他找来一只弹簧测力计,但他发现该测力计的刻度盘已经模糊不清,就找来台秤按如图丁所示步骤来完成测量;

①将金属圆柱体的一半浸入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m1=102g;

②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m2=152g;

③将圆柱体全部浸入与水等质量的盐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m3=182g;

④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g/cm3。

【答案】左 8.4 偏大 12 0.7 31

21

()

()

h h

h h

ρ

-

- 1.3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天平使用方法,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归零后,往右边偏转,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看图可知这两支条状物的质量是

+=5g+3.4g=8.4g m m 砝码示数游码示数

[3]把这两支条状物轻轻放入量筒中,发现它们先是漂浮并冒出气泡,然后慢慢沉入水底(假设体积不膨胀),由于物体吸水,稳定后读出水和条状物的总体积就会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就会偏大了。

[4][5] 条状物的体积为

333-=46cm -34cm =12cm V V V =装初

条状物的密度为

338.4g ==0.7g/cm 12cm

m V ρ= [6]设小圆柱形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 ,条状物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所以条状物的质量为

21()gV F G m S h h g g g

ρρ====-盐水排浮盐水 完全浸没后,可计算出条状物的体积为

31()V S h h =-条 则盐水的密度为

21213131(-)(-)(-)(-)

S h h h h m V S h h h h ρρρ===盐水盐水 即

3121()()

h h h h ρρ-=-盐水 [7]金属圆柱体的一半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152g-102g=50g m =

则水的质量为

=102g-50g=52g m 水

把金属圆柱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152g-52g=100g m =

排开水的体积即金属块的体积为

'

33

100g =100cm 1g/cm m V ρ==水 金属块全部浸入盐水中时排开盐水的质量为

''182g-52g=130g m =

则盐水的密度为

''33130g =1.3g/cm 100cm

m V ρ==盐水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或丙)金属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a )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 。

【答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7或2、8或3、6 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分析表一、二、三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2]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8或3、6可得: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3][4]分析表一、二、三知,各表中的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分别为27、78、89,所以可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

同。

3.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_____,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3)如题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题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g/cm3.

(6)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_____________.

【答案】零刻度处左 161.6 52 2.6 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天平调节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往左调。

(3)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所有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故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161.6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42g,此时杯中水的质量为

142g-90g=52g,

根据ρ=m

V

,杯中水的体积为

V=

m

=3

52

1g/cm

g

=52cm3.

(5)甲图中水的质量为

161.6-31.8g-90g=39.8g,

则甲图中水的体积为: V =m ρ=339.81g/cm

g =39.8cm 3, 则鹅卵石的体积为:

52 cm 3-39.8cm 3=12.2cm 3.

所以鹅卵石的密度为:

ρ=m V =331.8g 12.2cm

≈2.6g/cm 3. (6)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会导致所测的杯和水的总质量偏小,计算的水的总体积偏小,以至于计算的鹅卵石体积偏小,最终导致计算的鹅卵石密度偏大.

4.小刚在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0”刻度线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随即在天平左盘中放入盛有食用油的烧杯,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87.8g :

(1)随后,他提起烧杯向空量筒中倒入30.0mL 的食用油,再将烧杯放回天平左盘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于是他计算得出食用油的密 度为___________kg/m 3;

(2)在开始测量质量前,小刚没有调节天平平衡,这使他第一次测得的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在(1)中测得的食用油密度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330.910kg/m ? 偏小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提起烧杯向空量筒中倒入30.0mL 的食用油后,剩余的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50g 10g 0.8g 60.8g m =++=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87.8g 60.8g 27g m '=-=

食用油的密度为

333327g 0.9g/cm 0.910kg/m 30cm

m V ρ====? (2)[2][3]由甲图可知,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的质量大,没有调节天平平衡,使得称量的物体的质量会偏小,因为两次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都偏小,且偏小程度相同,导致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测量准确,体积不变,故测出的密度不变。

5.某物理兴趣小组需要测量某樱桃酒的密度。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实验过程如下:

A 、用已调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m 1;

B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樱桃酒,测出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m 2;

C 、将烧杯中的樱桃酒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简中樱桃酒的体积V 。

(1)该小组测量樱桃酒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

(2)经讨论,该小组实验方案存在较大的误差,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改进措施时只要把实验顺序变一下即可,请你写出合理的顺序(填步骤前的字母序

号):______。

(3)改进后的计算密度的公式是:(用步骤中测量量的符号表示)_______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小明想出了一个新方案:

①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6g ;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水面的位置标记在烧杯壁上。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116g ,则烧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 3;

③将水倒出擦干,在烧杯中倒入樱桃酒至标记处,将此烧杯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为_______g ;

④计算得出樱桃酒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

【答案】ρm V =

烧杯中液体倒不尽(合理即可) BCA 21ρm m V -= 70 109 0.9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通过测量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m V

ρ=计算密度。 (2)[2]当将樱桃酒全部倒入量筒中时,并不能倒干净,所以体积测量偏小。

[3]只要先测量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然后倒出樱桃酒,用总质量减去剩余的烧杯的质量,得到的就是量筒中樱桃酒的真实质量,即将实验步骤调整为BCA 。

(3)[4]改进后的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21m m V

ρ-=

(4)[5]由题意可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116g-46g=70g m =水

因为水的密度为3

1.010kg m ?,则水的体积为 333

70g 701.010kg m m V cm ρ===?水水水 [6]由图可知,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为

100g+5g+4g=109g

[7]因为水被倒出并擦干烧杯,在烧杯中倒入樱桃酒至标记处,所以,樱桃酒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

370cm V V ==酒水

樱桃酒的质量为

109g-46g=63g m =酒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樱桃酒的密度为

33

63g 0.9g cm 70cm m V ρ=

==酒酒 6.小华在测某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首先调节天平平衡,在调节过程中天平的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然后测量出石块的质量,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_____g 。

(3)用细线吊着石块将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 3。

(4)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 3。

(5)小铮进行了下列操作也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

②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

③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④取出石块,_____,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3。

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_____(水的密度为ρ水),在上述第四步中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右 27.4 10 2.74 ?103 加水至标记处

132m m m ρ?-水 偏小

【解析】

【分析】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确定天平标尺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以左侧)对应的刻度值;

(3)量筒的分度值为1cm 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4)根据ρ=mV 求出石块的密度;

(5)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根据等效替代法,石块的体积等于添入水的体积,求出添入水的质量,根据V=mρ计算出加入水的体积,根据ρ=mV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取出石块后,考虑带出的少量水,导致所测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的变化。

【详解】

(1)[1]图甲中天平指针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图乙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则图乙中石块的质量

m=20g+5g+2.4g=27.4g

(3)[3]图丙中水的体积50ml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60ml ,则石块的体积

V=60mL-50mL=10mL=10cm3

(4)[4]石块的密度

ρ=mV=27.4g10cm3=2.74g/cm3=2.74×103kg/m3

(5)[5]原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2,如图1所示;取出石块后,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仍然为m 2,如图3所示;

取出小石块,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3,如图4所示;比较图3和图4可知,后来加入水的质量为

m'水=m3?m2

后来加入水的体积即为小石块的体积

V 石=V 加水=m 水ρ水=m3?m2ρ水

[6]因小石块的质量m 1,则该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ρ石=m1V 石=m1m3?m2ρ水=m1ρ水m3?m2

[7]由于取出石块后,石块上沾有水,导致所测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点睛】

此题测量小石块密度,考查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及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最后一问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法根据测量水的质量算出物体的体积是难点。

7.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的测量:

(1)小华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置好,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然后将烧杯中的河水部分倒入量筒(如图乙),再用天平测出剩余河水和烧杯的质量为29.7g ,则河水的密度为_____g/cm 3;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1m ,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2m ;

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________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 3m ;

④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小亮测算河水的体积使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

A .控制变量法

B .等量替代法

C .类比法

【答案】69.6 1.05 标记位置A 32m m m m ρ--水12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是

50g10g5g 4.6g69.6g

m=+++=

倒出江水的质量是

69.6g29.7g39.9g

m m m

=-=-=

总剩

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倒出江水的体积是

3

38mL38cm

V==

江水的密度是

3

3

39.9g

1.05g/cm

38cm

m

V

ρ===

(2)[3][4]由题意可知,此处需要保证倒入江水的体积和瓶中纯净水的体积相同,所以倒入河水直至液面与标记A相平。瓶中江水的质量是

'

32

m m m

=-

瓶中江水的体积等于瓶中纯净水的体积,即

'

m m m

V V

ρρ

-

===

水12

江水的密度表达式是

'

3232

'

m m m m

m

m m

V m m

ρρ

ρ

--

===

--水

1

122

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使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

8.小明想用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来测石块的密度:

(1)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_____.

(2)小明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①_____;②_____.小明改正错误后,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烧杯和水的质量是_____g.

(3)小明将石块浸没到上述烧杯中的水中,如图丁所示,此时天平所显示的质量值为

91.6g,放手后石块沉入水底后,测得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07.6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答案】右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用手直接去拿砝码将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放

在了右盘 81.6 2.6×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图中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说明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大,此时应该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2)由图乙知,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反了;在加减砝码时,用手拿取,未用镊子;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因此烧杯和水的质量:

m1=50g+20g+10g+1.6g=81.6g;

由题意可得,石块的质量:

m石=107.6g?81.6g=26g。

小明将石块浸没到上述烧杯中的水中,此时天平所显示的质量值为91.6g,放手后石块沉入水底后,测得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07.6g,因整体受力平衡,则增大的重力等于减小的拉力,即:

F=m增大g=(107.6?91.6)×10?3kg×10N/kg=0.16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重力、浮力、拉力,即

G?F浮=F=0.16N;

石块的重力为:

G=m石g=26×10?3kg×10N/kg=0.26N;

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0.26N?0.16N=0.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 V排可得,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水g=0.1N∕(1.0×103kg/m3×10N/kg)=1×10?5m3=10cm3;

因为石块全部浸没,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石块的密度为:

ρ=m石V=26g/10cm3=2.6g/cm3=2.6×103kg/m3。

9.小刚家准备建一栋新房,爸爸买了一堆材料相同的石子,小刚选取一块石子在实验室测它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石子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__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_______cm3 ,此石子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

【答案】用手拿砝码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23.4 9.0 2.6×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取放砝码时不能用手拿,应使用镊子来夹取;应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来测量;

由图示可知石子的质量为20g+3.4g=23.4g;石子的体积为39 cm3-30 cm3="9" cm3,石子的密度是23.4g/9 cm3= 2.6×103kg/m3.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1)方案一:

①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 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盐水的质量为______;

③ 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④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

①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 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

③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④ 测出烧杯及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2′;

⑤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有一个步骤存在不足,请找出该步骤,并将其不足的原因填在横线处

_______。

(4)用方案一测出的盐水的密度比实际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在方案二中,若将步骤③ 和④ 分别改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和“测出烧杯的质量m 2′”。修改后所测盐水密度的误差将______(选填“大一些”、“小一些”或“无明显变化”)。

【答案】21-m m 21-m m V ''12'

-m m V 第①步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游码调至零刻度线处 偏大 无明显变化

【解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这些盐水的质量是

21-m m m =盐

[2]由此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21-m m m V V

ρ==盐 (2)[3]由题意可知,这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的质量是

'''12-m m m =盐

而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是

''''

12''-m m m V V ρ==盐 (3)[4]其不足的地方是第①步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游码调至零刻度线处;

(4)[5]在方案一中,测量这些盐水的体积时,会有一些盐水留在烧杯上,那么测出盐水的体积V 偏小,根据m V

ρ=可知,质量大小正确,测出的盐水的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6]若将步骤③ 和④ 分别修改,那么得到的盐水质量和体积是相互对应的,不会偏大,也不会偏小,测出的密度大小误差将无明显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