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国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左传答案:D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二、多选题1. 下列哪些是《论语》中的篇章?A. 学而B. 为政C. 孟子D. 里仁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古代“六艺”的内容?A. 礼B. 乐C. 射D. 算答案:A、B、C三、填空题1. 孔子的弟子中,以“好学”著称的是________。
答案:颜回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的________篇。
答案:离娄上四、简答题1. 简述《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含义。
答案:《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 请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在与人交往时,应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准,不把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庸》中“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答案:《中庸》中的“中庸之道”是一种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哲学,它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避免极端。
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有助于指导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求平衡,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分析《孟子》中“性善论”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孟子》中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对后世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强调了教育和环境对人性发展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只要下这一个文档分没有问题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一、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是(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孔子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着作是( 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题库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题库共42页 200道题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单选题] *A、月亮(正确答案)B、姻缘2. 王先生的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单选题]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正确答案)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单选题] *A、苏州B、房屋C、酒(正确答案)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单选题] *A、左手在外(正确答案)B、右手在外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单选题] *A、忠耿正直(正确答案)B、刚愎自用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单选题]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正确答案)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 [单选题]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正确答案)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单选题] *A、胡适之(正确答案)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单选题] *A、中秋节B、元宵节(正确答案)C、端午节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单选题]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正确答案)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单选题]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确答案)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单选题] *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正确答案)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单选题] *A、乌B、巫C、肖(正确答案)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单选题] *A、男角(正确答案)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单选题]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正确答案)B、十八种武术动作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单选题] *A、50元B、100元(正确答案)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单选题] *A、戊(正确答案)B、戍C、戌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单选题] *A、“白马非马”(正确答案)B、 “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 [单选题] *A、早上B、中午C、傍晚(正确答案)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单选题]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正确答案)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单选题] *A、《孟子》(正确答案)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单选题] *A、欧阳修B、欧阳洵(正确答案)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单选题] *A、李贺B、李商隐(正确答案)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单选题]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正确答案)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单选题] *A、左雄右雌(正确答案)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单选题]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正确答案)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 [单选题] *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正确答案)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单选题] *A、玄奘(正确答案)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单选题]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国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国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孔子的弟子中,以“贤”著称的是()。
A. 子贡B. 子路C. 颜回D. 子夏答案:C2. 《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
A. 《卫风·氓》B. 《周南·关雎》C. 《秦风·无衣》D. 《郑风·子衿》答案:B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
A. 《道德经》B. 《庄子》C. 《论语》D. 《孟子》答案:A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的主张。
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 《周易》B. 《尚书》C. 《诗经》D. 《礼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E. 《春秋》答案:ABCD2. 以下哪些人物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E. 庄子答案:ABC3. 下列哪些作品是道家学派的经典?()A. 《道德经》B. 《庄子》C. 《列子》D. 《论语》E. 《孟子》答案:ABC三、判断题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自《论语》。
()答案:×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政治主张。
()答案:√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修身理念。
()答案:√5. “无为而治”是法家的政治主张。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克己复礼、忠恕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基本德性,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表现。
仁的实践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仁也要求人们在社会关系中,能够遵循礼的规范,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请解释“中庸之道”的含义。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D.山东省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A.墨子 B.孟子C.庄子 D.荀子3.《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 )A.《伐檀》B.《七月》 C.《硕鼠》D.《君子于役》4.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A.孟子B.墨子C.庄子 D.荀子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洪兴祖B.刘向C.刘安D.王逸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B、曹植C、曹丕D、王粲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B.《行行重行行》C.《十五从军征》D.《陌上桑》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D.《龟虽寿》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A.《咏荆坷》 B.《饮酒》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B)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斩窥临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3.“初唐四杰”是指( )。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横绝 " 的七言歌行是( )。
A.骆宾王的《帝京篇》 B.陈子昂的《感遇》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D.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升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2023年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一、常识问答1、诸子百家有哪些重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四书指旳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旳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3、道家重要代表人物是谁?老子,庄子4、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孔子,孟子,荀子5、儒家集大成者是谁?荀子6、“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三教”,指旳是儒、道、佛三家7、什么叫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旳人死后,给他另起旳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8、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孔子重视“仁”,孟子讲究“义”,荀子重视“礼”、“法”。
9、提出“夫国学者,国家因此成立之源泉也”旳是谁?章太炎10、道家旳关键观念是什么?天道11、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一也。
两汉之儒学,二也。
魏、晋后来之玄学,三也。
南北唐之佛学,四也。
宋、明之理学,五也。
清代之汉学,六也。
现今所谓新学,七也。
12、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旳是哪阶段旳学术?先秦学术13、“总揽其全”旳先秦学术是哪一家?道家14、哪几家为先秦显学?墨、儒15、道、儒、墨、法各家旳重要主张是什么?P616、“尚人文”起于何时?周朝17、佛学昌盛于何时?隋唐18、写出道家与法家旳价值序列。
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9、《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五千文,《老子》。
老聃,老子20、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旳互相关系?P17道、天、地、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老子怎样论天道与人道之不一样?P2222、成语“沉鱼落雁”出自何书何文?《庄子。
齐物论》23、现今流传旳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旳?庄子与弟子后学合著24、“间世”是谁旳主张?庄子25、“终身不仕,以快吾志”旳诸子是哪位?庄子26、请写出4个出自《庄子》中旳成语。
国学读本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国学读本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春秋时期哪个国家的人士?A. 齐国B. 鲁国C. 秦国D. 楚国答案:B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道德经》B. 《论语》C. 《孟子》D. 《易经》答案:A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D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易经》中的哪一卦?A. 乾卦B. 坤卦C. 震卦D. 巽卦答案:A5. “吾日三省吾身”是哪位儒家学者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A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B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泰伯篇答案:C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哪部书籍?A. 《庄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A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雍也篇C. 子罕篇D. 泰伯篇答案:B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
答案:仁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各地的民歌3.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________所著。
答案:孔子4. “________”是《易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答案:变易5. 《左传》是《春秋》的注解之一,由________所著。
答案:左丘明6. “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
答案:中庸7. “________”是《孟子》中提倡的“仁政”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1. 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P4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P30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P41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P41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P52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P47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P60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P60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P58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P70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P87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P92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P95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P118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P128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P131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P135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P142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P160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P16521. 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P173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P178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P18124. 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P187(二)名词解释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P112. 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
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
P24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
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
P464.《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
“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
“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P505.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合称为“”。
P60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
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
P857.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
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
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
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P878. 《通鉴纪事本末》: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他编集了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
P889.《通典》: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个。
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种。
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P8810.《文献通考》: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
全书分24门,共348卷。
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
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
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
P8911.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
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
最近的一次是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P9112.《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
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P9113.《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
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P9114.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P11615.合同异: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
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
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
合同异泯灭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异性中寻求其相似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P12816.“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离坚白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只是类中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
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实在的。
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P13017. 朱熹:朱熹早年学习佛道,31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
第二,理气同体。
第三,理一分殊。
第四,性分天理和气质。
第五,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
第六,居敬穷理。
P15118.王阳明: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中叶的王阳明。
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本体论。
后来又出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心”和“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
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
P15519.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
这本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
全书共50篇,其中总论5篇。
P16920. 别集: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
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
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
P16521. 总集: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
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不分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有人从中选择编集。
P168(三)问答题(多数是简答题)1. 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P17答:一要有文献根底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
二要重小学基础要掌握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
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
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
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精要是读书的四个步骤。
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
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
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三要以实证为法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因为其中很多现象、事件、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楚,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
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
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
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
四要能纵横兼通。
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
通常我们把一个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加以考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