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发展史
文具的故事

文具的故事:书写人生的点滴记忆自古以来,文具就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智慧,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滴。
在这个充满科技的时代,文具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见证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子。
文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笔迹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时的人们用芦苇杆或石头在泥板上刻画图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羽毛、兽骨等天然材料制作笔。
在中国,墨水笔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墨水是由炭黑、松烟、桐油等原料制成的。
而世界上第一支铅笔则诞生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的铅笔是用木头制成的,笔芯则是用石墨和粘土混合制成的。
文具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在古代,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被誉为“文人必备”,它们不仅是文人用来书写的工具,更是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文具的描绘,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共赏“潇湘馆”中的“翠墨瑶琴”;《儒林外史》中范进为了考取功名,不惜将家中的笔墨纸砚都卖掉。
这些描绘都展现了文具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进入现代社会,文具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的文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具已经失去了它们的价值。
相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文具的意义,发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文具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品味的体现。
有人喜欢用精美的钢笔书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人喜欢用彩色铅笔画出美丽的画作,释放内心的情感;还有人喜欢用便签贴整理思绪,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具,却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此外,文具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许多人喜欢收集各种特色的文具,如限量版的钢笔、手工制作的笔记本、精美的书签等。
这些文具不仅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艺术品和收藏品。
传统文具企业发展史

传统文具企业发展史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统文具企业是中国文具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
铅笔企业发展历程

铅笔企业发展历程铅笔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明时期。
最早的铅笔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的英国,当时人们开始在木材上削尖铅笔形状的颜料。
然而,这种最早的铅笔仅仅是在木材表面涂上颜料,没有笔芯。
17世纪末,尼古拉斯·雅各布·康提尼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铅笔,通过在木杆内插入丝线并涂上一层黏土和石墨混合物,制造了第一支真正的铅笔。
这种铅笔相比之前的铅笔更加坚固和实用。
19世纪,铅笔的生产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美国的发明家伍得华斯·费伯(Hymen Lipman)在铅笔顶部加入了一个可替换的橡皮擦。
这项改进使得更换铅笔芯或橡皮擦变得更加方便,为铅笔的使用带来了更多便利。
20世纪初,德国的化学工程师Ca维特·冯·福斯特(Carl von Faber)创立了福斯特铅笔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铅笔。
福斯特铅笔公司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其生产出的铅笔具有更加均匀的铅芯,更好的书写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后半叶,机械铅笔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机械铅笔使用可替换的铅芯,通过按压来推出铅芯,避免了传统铅笔需要削尖的问题。
这种新型的铅笔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到了21世纪,随着数字化的兴起,电子铅笔也开始成为一种新兴的选择。
电子铅笔可以与智能设备连接,实现数字化书写和绘画,极大地拓展了铅笔的功能。
如今,铅笔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具用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无论是在学校、办公室还是艺术创作中,铅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铅笔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出各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铅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无论是传统的木质铅笔,还是机械铅笔和电子铅笔,铅笔企业始终致力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铅笔的发展与创新。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黄夏荻 14122403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
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
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
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在易形变材质上留下痕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
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
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来写字和绘画。
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
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
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
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
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石墨碳棒现代铅笔 1.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留下凹痕形成内容(略)2.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附着粉末类固体材质形成内容3.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先留下液体痕迹,干后形成内容(搭配吸水材质使用如木材/纸)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蜡笔。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发展史

文具的发展过程
一个行业的诞生是随着巨额利润的产生而产生,大都须经历起步阶段、竞争阶段、成熟阶段。
当市场的竞争成熟后,即该行业利润与其他行业利润相当且趋稳定时,这个行业即成熟了。
这是行业发展的规律,也是文具行业的成长路径。
文具行业的形成时间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从百货业中分化出来的。
文具行业在中国的企业家眼里似乎是不大起眼的,但文具行业却也成了中国轻工产业发展最迅速、最完善的一个行业。
中国文具及办公用品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文具发展初期,国内生产厂家较少,产品较多依赖进口,且需求不断增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具行业从过去的简单消费转变成当前全方位消费,企业、个人对文化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成熟。
据国内报纸报道,中国文具市场容量已突破人民币1000亿元,发展步伐均达两位数。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集团购买力的提高,将更加加速此行业的发展。
如果把文具行业的发展分为初级阶段、竞争阶段、成熟阶段的话,文具行业已进入了竞争阶段,竞争方式也由单一的竞争转向服务、管理、购物环境等多方位竞争。
面对品种繁多的文具用品,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多,国外竞争对手的涌入,整个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强,未来的竞争也将更加残酷。
学生文具是文具用品一个最重要的分支,主要使用群体是学生。
学生文具品类包括:笔袋、笔盒、铅笔、自动铅笔、水彩笔、白板笔、圆珠笔、中性笔、油画棒、油性笔、蜡笔、钢笔、书包、橡皮擦、削笔机、笔削、液体胶水、固体胶、尺类、圆规、美工刀、剪刀、书套、修正带、文件夹、本册、文件袋、画板、笔芯等等。
文具也在进化_人生故事

文具也在进化文具源流文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铅笔起源于公元前的古埃及;橡皮在1770年就为世人熟知了;第一支自动笔于1820年出现在英国&lsquo:而出现比较晚的要数圆珠笔了,1940年左右有人在美国取得了相关专利之后,这种文具才崭露头角。
言归正传。
现在无论哪种文具,一旦经过各种改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往往会在外形上出现巨大改观。
比如,橡皮之所以叫橡皮,就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制造橡皮的主要原料是橡胶(橡胶树的树液凝固而成)。
但现在市面上的多为“塑料橡皮”,名字虽然还是叫橡皮,原料却已经变成了塑料(氯乙烯基树脂)。
圆珠笔的笔珠实际上很粗糙?圆珠笔的升级过程也非常引人注目。
圆珠笔是由油性墨水起步的。
写字的时候,油性圆珠笔的笔油受重力吸引流下来,依靠笔头上自动转动的钢珠带出,在纸上留下印迹。
但由于笔油的黏度太高,写出的字很容易出现断点,让人很有烦躁感。
最先改进这个不足的技术人员研发出来了水性圆珠笔。
水性圆珠笔的墨水被纸吸收,类似毛细血管现象。
我们可以利用墨水容易被吸出来的特点来写字,同时不必担心出现断点。
书写起来手感好,而且不管往哪个方向写都很流畅,这么多的优点让它很快流行开来。
美中不足的是,墨水容易洇开,一旦纸被水打湿,写在上面的字就无法辨认。
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圆珠笔就是中性笔。
中性笔虽然跟油性圆珠笔一样利用的是重力作用,但是利用中性油墨受力黏度会降低这种性质,笔珠转动产生压力,墨水黏度降低,产生像水性圆珠笔一样的流畅书写体验。
随后,墨水涂到纸上,黏度再次升高,也就没有了洇开的后顾之忧,简直是油性笔同水性笔的完美结合。
墨水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地不断升级,给人提供越来越愉悦的书写体验。
其实,圆珠笔笔尖的笔珠也跟墨水一样不断地升级着。
大家大概以为笔珠越圆滑书写就越流畅吧,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在构造上来讲,笔珠的作用仅仅是把一定量的墨水运送到纸上,但小小的它却影响着对使用者来讲极其重要的书写体验。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小石真纯名誉教授主要从事粒子材料的研究,同时也着力研发相关文具。
文具盒里的进化史

文具盒里的进化史作者:
来源:《红领巾·探索》2019年第12期
看到这一页时,请你把自己的文具盒打开,一一拿出里面的铅笔、橡皮、涂改液……因为它们将是这期的主角,每一位都拥有一段传奇的进化史。
1.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2.石墨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564年。
一阵狂风吹倒了英国坎伯兰郡的一棵大树,树根处露出了一堆黑色的矿物质——石墨。
3.1812年,美国一名木匠给条状石墨穿上了木头外衣,于是,第一支现代铅笔就诞生了。
4.铅笔笔身上的字母有不同的意义:H代表硬性铅笔,B代表软性铅笔,HB代表软硬适中的铅笔。
5.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铅笔来自夏普公司。
没错,就是那个后来生产电视机的夏普公司。
6.在19世纪以前,人们用陈面包来擦除铅笔痕迹。
7.英国的一名文具商人用三叶橡胶等材料做成了橡皮。
8.为了遮盖错字,一位银行女职员做出了涂改液的原型。
9.羽毛笔写出来的字很精细,只是写字的时候需要不停地蘸墨水。
10.直到19世纪,金属笔尖才渐渐流行起来。
11.1690年,世界上第一家胶水工厂在荷兰建成。
那时,工人们用动物皮制造胶水。
12.德国汉高公司的研究员受到口红的启發,发明了胶棒。
13.世界上第一款荧光笔的笔芯是黄色的。
圆珠笔发展史范文

圆珠笔发展史范文圆珠笔是一种使用油墨球的书写工具,以其方便携带和使用的特点,在20世纪中期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笔类。
下面将为您介绍圆珠笔的发展史。
20世纪初期,圆珠笔的概念首次提出。
1909年,匈牙利人Laszlo Biro成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
他利用了油墨球的滚动原理,将细小的钢球放置在墨水储存仓中,通过钢球和纸张的接触,使得墨水能够滚动流出,从而实现书写功能。
1910年,Biro将他的圆珠笔专利出售给了美国的企业Waterman。
然而,最初的圆珠笔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墨水流动不畅和钢球容易堵塞等。
因此,圆珠笔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和采用。
到了1930年代,圆珠笔开始出现一些改进。
英国人伊凡·斯洛特(Ivan Slothrop)在1935年申请了一项新型圆珠笔专利,他将圆珠笔的设计分成两部分,将钢球和墨盒分离,并通过一根管道连接起来。
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原始圆珠笔的问题,还可以更换独立的墨水罐,提高了书写的持续性。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圆珠笔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直到战争结束后的1950年代,圆珠笔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普及。
这时,圆珠笔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设计和材料,比如使用尼龙球替代钢球,使用纸张或塑料纤维替代金属管道等。
1953年,法国企业BIC推出了其标志性的BIC圆珠笔。
这支笔由Marcel Bich和Edouard Buffard创立,使用了更轻更坚固的材料,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圆珠笔的普及化成为可能。
BIC圆珠笔也成为了圆珠笔的代名词和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品牌。
自此以后,圆珠笔逐渐取代了钢笔和铅笔成为主流的书写工具。
20世纪70年代,圆珠笔进一步改进,如引入了按压式开关设计,使得打开和关闭笔帽更加方便快捷。
到了21世纪,圆珠笔的发展进一步提升。
许多提高书写流畅度和书写质量的创新应用到了圆珠笔设计中,如使用更先进的油墨配方、改进钢球材质和表面处理方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具发展史
悬赏分:10 |解决时间:2008-9-22 13:10 |提问者:绝世·天骄
谁有文具发展史?
最佳答案
们小时候常常拿着蜡笔来涂鸦,有时候也会买些蜡笔与画册供小孩绘声绘画或学习写字,小孩子并常常由涂鸦中得到很多乐趣,但您知道这种美术绘画用的油性蜡笔最初是谁发明的吗??
1864年东欧黑海附近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乔瑟夫邦尼(Joseph Binney)在纽约成立了皮克斯其化学公司,初时生产黑色墨水,后来生产高品质的黑碳颜料,它可以当墨水,颜料,甚至黑色皮鞋油原料使用.它也生产石板笔供学生使用,后来它的儿子邦尼(Edwin Binney)和史密斯(C.Harold Smith)在1902年圣路易世界博览会时,以研发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支"无灰粉笔"(dustless chalk)而夺得老师间的金牌奖,后来在他们巡回学校推销自己产品期间,它们看到了教育市场对于合适有色蜡笔的需求.
那时,蜡笔体积非常大,颜色诲暗,形状也非常难看,且通常用于工业上,且工业蜡笔有些成分有毒性,于是邦尼&史密斯就想为孩子制造一种无毒性,色彩鲜艳的蜡笔,后来它们开发了石蜡与工业用颜料混合做成的蜡笔,并在1903年创立了Crayola商标且推出了世界第一组专为小孩子用的Crayola蜡笔,它是一组8支蜡笔盒装,里面有棕色,黑色,蓝色,红色,紫色,橙色,黄色与绿色,而Crayola这个名词是邦尼的太太艾莉丝(Alice)以法车字Craie(意味粉笔:Chalk)与油酯(Oleaginous)间的拼字组字而成,意谓油质粉笔.
蜡笔中主要的两种物质为:
1.颜料(Pigment)
2.石蜡(Paraffin Wax)
它们将两种原料混合并加热成液体,大约在40摄氏度,蜡笔液就会溶解,大约加热到82摄氏度,然后将溶融的蜡笔液浇注至数百个蜡笔形状的铸模.再以13摄氏度的冷水去冷却铸模,约等9-13分钟以便蜡笔制作完成,一个铸模约可制作1200支蜡笔;大约重40英磅,早期要用人工将铸模中的蜡笔取出,速度较慢较不方便且会有残料浪费,现在则采用了工具机射出成型铸造模.
Crayola蜡笔一经推出后结果市场畅销,不久Crayola商标成了美国的蜡笔知名品牌,在日本1925年,日本樱花(SAKURA)公司也开始发展的它们的油性蜡笔技术,并以Cray-pas的商标销售并且受到欢迎,直到今天,Crayola在美国给人的印象是
以颜色,好玩有趣,品质与研发著名,并有蜡笔,麦克笔,色铅笔,书具,相关化合物与
工艺用品,并有多远近120多种颜料颜色,Crayola拥有2600位以上的员工,每年在60余个国家卖出2亿支蜡笔,1972年它也在市场上推出了萤光色蜡笔造成畅销,到了1996年,它已销售出1000亿支蜡笔,至今它仍是小孩喜欢的蜡笔品牌,在美国每100个人大约有98个人认识它.
您可以到它网站看看:
书写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技能之一。
书写的内容和书写工具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
从上古旧石器时代到更新世(大冰河时期)末期的精妙洞穴绘画被认为是绘画文
字的起源,很可能是埃及象形文字的前身。
现存的最重要洞穴画是法国多多格(Dordogne)地区的拉斯考克斯(Lascaux)洞穴画(这是绘于公元前30000~20000年的)和在西班牙西北部靠近沙达德地区的奥特米拉(Altamira)洞穴画〔那是于公元前15000~10000年由马德林拉(Magdalenian)人所绘的〕。
每处洞穴画都是用由赭石和其它天然矿石提炼出来的红色、黑色、黄色、赭色颜料所绘成的动物,画的内容有鹿、野牛、野猪等等,这些画气势辉煌,色彩斑斓。
这些洞穴艺术的目的和意义尚不清楚,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绘画作品旨在向观赏者表达其特定的含义。
原始人以打猎为业,飘泊不定,为生存而奔波,没有时间进行语言交流。
随着对动物的驯化及农业的发展,他们需要并有时间来提高书写技能。
他们将一幅幅绘画连在一起表达一个故事或记录一件事情,或作为对将来计划的提示。
这种绘画文字进一步简化代表一些实物,基本笔划加工得越来越通俗易懂。
这些最初的文字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苏美人(Sumerians)将其发展成为书写体系--楔形文字。
这些图象文字简化成角形,以便于用芦苇杆的分支压在湿软的泥块上,形成笔划具有楔形特色的文字。
自公元前4000年到1000年,楔形文字被晚古时代近东社会群体(如苏美人、海蒂斯人、巴比伦人以及亚述人)所采纳。
这种文字在中东传播的过程中构成了许多语言的基础。
在此期间,楔形文字从大约2000个书写符号演化成600个音符。
从一种记录神庙管理的做法发展成为记录复杂的医学、天文、法律和数学资料的极有用的工具。
公元1844~1857年间,人们对楔形文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识辨能力,成功地翻译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楔形字文稿,用来鉴定了《旧约全书》中故事的正确性。
几乎在同一时期,书写在肥沃的尼罗河流域得到了发展。
农民们将尼罗河泛滥的情况以符号的形式刻在石墙上,后来希腊人将这种文字命名为“hieroglyphics”(象形文字),意即“神圣的雕刻(字母)”。
显然,这个命名会带来误解,其实它们不仅是为宗教目的而刻的,还有纪念性的和非宗教的用途,有时还画在或写在草纸上。
与楔形文字不同的是,象形文字的基本结构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纪之间没有变化,甚至已由它发展出宗教和世俗的草书书体。
这种文字尽管难写,但美观,它经历了长的历史阶段,并由3种形式的符号组成,它们是图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语音符号,每一个符号都是一个单独的图画或几何图形。
埃及人在文字上最具革命性的贡献是引入了芦苇毛笔、墨水和草纸。
这种流利、简单的书写系统起源于他们对更快书写方法的谋求,是现代书写工具的鼻祖。
楔形文字简化的目的是提高在软泥块上的刻写速度。
埃及这种新的书写方法的速
度之快,使正体和草体--神职人员的圣书和凡人的草书--的象形文字都毋须简化。
在埃及书写工具的原料多的是。
直切开纸氏莎草(Cyperus papyrus--“纸paper”字就源于此)的芦苇茎,按一定的角度粘上两层,就形成一个平滑、宽大的书写面。
一种细小的灯心草植物(juncus,mmaritimus)可用来做毛笔。
这种笔是把其芦苇茎的底部压散碎至毛状,上部的蜂室结构可储存足够写完一行文字的墨水。
尽管这种方法最早为皇室的专利,但莎草纸在埃及自希腊和罗马统治时代至中世纪期间一直是最流行的书写材料。
1564年,一阵狂风吹倒了英国坎伯兰郡波罗谷附近的一棵大树,树根蟠结处露出了一大堆墨色的矿物质—石墨。
当地的牧羊人发现了石墨的一项用途—在羊身上画记号。
不久,有眼光的城里人把石墨矿石切成细条在伦敦市场上出售,店主和商人都用它给货物作记号,所以叫作“打印石”。
这种“原始的铅笔”画出的印痕粗黑清晰。
不过,石墨易碎。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贝尔从卡斯塔斯尔煤矿采集了一些石墨矿石,将其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杂质,获得了纯净的石墨粉,经过种种试验后,法贝尔终于发现,在石墨中掺入硫磺、锑和树脂,加热凝固后压制成的一根根“铅笔”,硬度合适,书写流畅,也不容易弄脏手,在这种铅笔外面裹上纸卷后,就可以拿到商店出售了。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英国和德国对法国进行了封锁,没有了铅笔来源,对法国影响不小,法国化学家兼发明家孔特奉命在法国尽可能采集石墨制造铅笔,但法国的石墨质量差产量也不多,孔特费尽心思,终于有了主意,在石墨中掺入一些粘土试验,一试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这种混合物变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画笔,在石墨中加入不同性能的粘土,便可得到“硬铅”与“软铅”。
不过,孔特的铅笔和法贝尔的铅笔,都只有一根细条,很容易折断。
181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木匠兼修补匠威廉·门罗成了风云人物,他决心为铅笔锦上添花,让铅笔穿上木头“外衣”。
门罗在土场内装置机械制造长5—18厘米的标准化木条,细木条中间用机器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然后将两片同样开有凹槽的细木条中间嵌入一根石墨条,合起来用胶水粘紧。
于是,第一支现代铅笔产生了。
这支长18厘米的标准铅笔可以画55千米的线条,至少可以写45000字,而且是削了17次还剩下5厘米长的笔头。
在门罗铅笔诞生100年以后,有人认为它浪费木材,其结果导致了日本人早川德次在1915年发明了一种能够把铅笔芯反复推出的铅笔,它就是如今广泛使用的活动铅笔的原型。
现在多达300多种的铅笔世界令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