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及计量分析(1)
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竞争力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标签:城市;竞争力;企业;产业;区位1 城市内部影响因素城市竞争力首先会受到城市内部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市场开放程度与城市创新环境当今时代,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而市场开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
城市开放程度决定着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程度,决定着城市比较优势发挥的程度。
开放度高,可以使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引入相关资源要素,发展优势产业;有利于改变城市由于缺乏某些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导致某些重要产品不能生产或产品竞争力不强的状况;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在全球资源快速流动的过程中,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对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全面整合,而整合的最佳手段就是在不断创新中重组。
创新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创新不仅为城市产业结构带来升级和优化,而且将促进产业扩张和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从而增强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以提升城市价值。
1.2 企业竞争力企业是城市的基本经济单位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其作用机理如下:首先,现代城市财富创造源自于企业,城市价值的大小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
例如深圳市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
2006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000亿元,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
因此,深圳被誉为“创新型城市”。
其次,企业是城市的细胞和微观经济基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构成城市竞争力的基础。
城市居民的多数生计来源于企业收入,企业的强盛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企业在一些城市的崛起,改变了所处地区的经济面貌。
1.3 城市产业竞争力一般而言,城市无论大小均含有一个以上的产业,产业可以说是类似企业的集合,众多企业在一起构成的合力往往会大于这些企业力量的简单加总。
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城市竞争的能力,衡量了一个城市在吸引人才、资金和投资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将对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城市竞争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国际城市竞争力比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通过国际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的发展状况和优势。
以中国为例,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这些城市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
这些城市在基础设施、金融体系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一些新兴市场城市如深圳和孟买等正在迅速提升竞争力。
二、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等都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一个经济稳定、增长迅速的城市将更具吸引力,人才、资金和投资都会主动聚集其中。
2. 人力资源: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教育水平、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政策等都会影响一个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
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城市在各个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3. 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竞争力的保证。
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潜力和便利性。
发达国家的城市通常具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4. 政府支持:政府扮演着城市竞争力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
政府的投资和扶持企业和创新的政策举措对提升城市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社会环境:城市的社会环境对于吸引人才和投资至关重要。
安全、和谐、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流动。
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分析市场竞争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的分析:1. 产品质量:优质的产品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价格策略:合理的定价策略可以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3. 品牌形象: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4. 销售渠道:拥有高效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可以推动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5. 创新能力: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6. 市场营销: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吸引潜在消费者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7. 供应链管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供应的可靠性。
8. 政府政策:市场竞争力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包括贸易政策、商业法规等。
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因素,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的建议:1. 投资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2. 市场定位:针对目标消费者群体,精准定位市场细分,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
3. 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4. 渠道拓展:积极寻求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合作,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
5.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决策。
6. 广告宣传: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手段,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7. 供应链优化: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供应的可靠性。
8. 政府合作:积极与政府合作,了解政策动态,争取有利于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政策支持。
通过综合应对上述因素,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取得更好的业绩和发展。
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②优势地位;
③有利地位; ④维持地位;
⑤劣势地位。
六、区域对外开放状况
• 区域开放程度决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程度。
• 地区开放程度高,则生产要素流动性高,企业才能有效引进、输出生
产要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 地区开放程度高,则能够吸收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等,促进企业
创新,提高竞争力。
成本,从而提高地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产业和企业规模。基础设施也
为地区开放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先进的基础设施,使地区与域外的交流、 交往快速而便捷,从而为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和对外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状况
• 优势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围绕某一特定专业化领域所建立的一 系列企业和机构,这些企业和机构由共性和互补关系联结在一起,可 以共享基础设施带来的方便。 • 优势产业集群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终端产品或服务公司;
五、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 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产出规模、组织结构、劳动效率、品牌、产 品质量、信誉、新产品开发以及管理和营销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各种 有利条件。 • 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是由其在竞争中所处的地 位来决定的。 • 一般地说,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5种不同的情形: ①支配地位;
三、转移成本
转移成本:空间是有距离的,从一端到另一端,不仅要耗费时间,而且要付 出费用。这种为克服空间距离而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所花费的 全部成本,就是转移成本,亦称距离成本。 转移成本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运输费用
2.时间成本 3.信息成本 4.心理成本
四、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
• 区域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区域中由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和 资金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有利发展条件。 • 在生产要素不能够完全流动且具有运转成本的情况下,各区域生产要素 供给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反映在其生产要素供应的价格上,这种 要素价格差异对生产成本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此将影响到区域 产业的竞争力。 •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自然资源作为 一种低级生产要素,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而观念、人 才、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等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要。 "富饶的贫困”:西部一些地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贫乏的富裕”:沿海一些地区,虽然自然资源缺乏,但近年来凭借其区位 和人文资源优势,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腾飞。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引言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是一种评估和比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
通过分析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产业链完整性等因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竞争力,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以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1.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在相同或类似产业领域中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估需要考量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一些地区更专注于特定产业,而另一些地区则拥有更为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创新能力:地区内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支持政策等都会影响到其产业竞争力。
•人才和教育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链的完整性对于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和产值。
2.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方法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方法:2.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常用工具。
SWOT分析将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全面了解地区产业的特点和潜力。
SWOT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制定地区发展战略的依据。
2.2 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分析是一种评估地区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优势的方法。
通过研究地区的产业链结构和各个环节的竞争优势,可以评估地区产业链的完整性程度,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2.3 空间计量模型空间计量模型是一种利用地理信息和经济数据来评估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方法。
该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揭示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
3.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实例下面以某省A区和B区的IT产业为例,进行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
区域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区域性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性国际竞争力成为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区域性国际竞争力可以理解为一个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要想提高一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影响因素。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发展战略。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可以发展相应的产业链,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
另外,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一个地区如果靠近主要消费市场,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加强国际贸易合作。
2.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影响地区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包括教育、文化习俗、语言等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还会影响企业的营销策略。
例如,一个地区的居民普遍接受较高的教育水平,对高科技产品更加感兴趣,那么该地区的企业在这方面就应该加强投入。
3.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策环境包括税收、产业政策、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
一个地区的政策环境是否稳定、专业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竞争力。
例如,一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升该国的实力和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更高效率的生产和更多的创新机会,从而加强区域竞争力。
一个地区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技术设备都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近年来提出了“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的迈进,提升了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5.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影响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包括人才、员工培训、劳动力力等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拥有高水平人才和技术优势可以在竞争中取得更多优势。
关于区域竞争力的分析

区域竞争力的分析引言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竞争能力。
它涉及到多个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
本文将对区域竞争力的分析进行探讨。
1. 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竞争力。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因为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唯一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2. 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个产业的相对比重和辐射效应。
优势产业的存在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例如,苹果公司所在的硅谷地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因此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然而,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应具备多样性,以降低其对某一产业的依赖程度。
3. 人力资源和区域竞争力人力资源是一个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的流动性对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业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拥有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提高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
4. 基础设施和区域竞争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高速公路、交通枢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内外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区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5. 政策环境和区域竞争力政策环境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开放、包容和稳定的政策环境可以吸引投资和创新,提高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发展规划对区域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
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对于稳定和提升区域竞争力至关重要。
结论区域竞争力的分析是复杂多变的。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水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

添加标题
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科研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开发周期等方面。
添加标题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途径: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 可以通过加强研发、引进人才、合作创新等方式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产业结构合理化: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形成高效的生产体系 产业结构高级化: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具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 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 推进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引进和培育高技术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组织发展水平
地域性:区域产业以地理位置为基 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地方优 势。
区域产业的特点
政策 化对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产业关联性:区域产业之间存在相 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产 业链和产业集群。
市场竞争力:区域产业在市场竞争 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能够 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经济发展水平还与区域内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氛围密切相关,创新是推动产业发 展的关键动力,而创业氛围则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活动。
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对产业的扶持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 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政策执行力度和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部沿海经 济区
福建 广东 海南
6560.07 21701.28
903.60
陕西 3674.75
黄河中游综 山西 4121.20
合经济区 河南 10535.20
内蒙古 3822.77
湖北 6484.50
长江中游综 湖南 6473.61
合经济区 江西 4056.20
安徽 5375.80
云南 3472.34
2.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GDP=C(1)+C(2)*ASSET+C(3)*RETAIL+ C(4)*TRADE+C(5)*REVENUE
除了图6 (GDP—TRADE),其 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GDP 基本成线性关系,所以建立线 性模型。 GDP——地区生产总值 ASSET——区域固定资产投 资 RETAIL——社会消费品零售 额 TRADE——进出口贸易总额 REVENUE——地方财政收入
图2 钻石模型
三、回归模型的设计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本文借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来研究并建立区域竞争 力的理论模型,着重对影响区域竞争力的4个关键因 素进行分析并做出经济计量分析。 Y——GDP值,用一个区域的GDP实现对区域的发展 状况进行量化表达 X1——固定资产投资,用一个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 区域生产要素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表达。 X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用一个区域的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对需求条件进行量化表达。 X3——进出口贸易总额,用一个区域的进出口贸易总 额对区际联系进行量化表达。 X4——地方财政收入,用地方财政收入对政府行为进 行量化表达。
2999.00
410.13
1801.98
1460.81
65.28
1794.20
1760.00
95.70
2827.20
2902.80
1255.70
1516.84
1190.06
533.87
4193.50
2952.90
160.70
10541.50
6126.40
768.90
3542.55
2972.97
1863.65
二、区域竞争力模型
IMD区域竞争力模型:IMD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八个方面, 包括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政府作 用、国际化、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其核心是企业竞争力, 其关键是其可持续性。
图1 IMD模型
波特于1990年发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 出了区域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波特认为,区 域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上, 而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四大要素(包括企业战略、 企业组织和企业群体内的竞争,该产业产品的国 内市场的需求,该产业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国内供 应,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构成该产 业的企业群体。
大西南综合 经济区
贵州 四川 重庆
1942.00 7385.10 3069.10
广西 4063.30
甘肃 1928.14
大西北综合 经济区
青海 宁夏 西藏
543.20 599.40 250.60
新疆 2609.00
全社会固定资 社会消费品零 进出口贸易总
产投资(亿元) 售额(亿元) 额(亿美元)
4204.40
79.00
2006.32
1215.76
42.93
1775.94
1397.02
51.83
874.53
632.80
26.33
367.15
160.51
4.13
444.73
174.34
9.67
196.19
73.11
2.05
1352.32
637.78
79.42
地方财政收 入(亿元) 673.96 207.10 392.60 919.20 331.74 515.70 1072.70 1433.90 1322.68 1067.00 431.85 1806.01 84.71 274.90 368.20 537.50 335.05 374.18 374.00 252.90 333.80 312.60 182.41 24.40 394.96 283.03 123.38 33.76 47.71 14.33 220.00
8739.70
5699.90
2279.41
6652.00
4632.00
1074.00
2344.73
2345.82
544.31
6957.38
7882.64
492
1980.52
1322.41
45.77
1859.30
1401.20
55.50
4378.69
3358.43
4.模型的检验
1) 回归结果
2) GDP=61.60630+0.692183*ASSET+1.811691* RETAIL+0.479958*TRADE+0.170318*REVEN UE
由于R2较大且接近于1
F=526.27>F0.05(4,31)=2.68
故认为地区总产值与上述 解释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 显著。
3. 样 本 数 据 的 收 集
经济区
省/直辖市
GDP值(亿 元)
东北综合经 济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8005.00 3614.92 5510.00
北京 6814.50
北部沿海综 天津 3663.86
合经济区 河北 10116.60
山东 18468.30
东部沿海综 合经济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9143.95 18272.12 13365.00
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素 及计量分析
小组成员:
一、关于区域竞争力定义
IMD的定义是,一国或一个企业在世界市场 上较其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
WEF的定义是,一国能获得经济(以人均 GNP衡量)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
区域竞争力就是一个区域争夺区域市场和资 源的能力,或者可以说,区域竞争力是一个 区域在其所从属的大区域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能力。
77.36
2687.84
1344.10
51.62
2834.75
2964.58
90.92
2540.06
2459.12
60.05
2293.00
1236.20
40.60
2521.00
1765.00
91.20
1743.00
1034.40
47.38
1014.63
606.92
14.04
3462.10
2981.40
但由于其中X3,X4前参数 估计未能通过t检验,故仍 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 正。
2)异方差检验
EVIEWS软件进行无交叉项White检验的运行结果:
nR2=11.28<X20.05(8)=15.51 故接受原假设,认为不存在异方差。
3)序列相关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