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教案标题: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区划的划分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区划的划分特点。
2. 难点: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对行政区划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让学生了解各级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3. 深化:通过地图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地图上行政区划的标识和位置,培养他们的地图阅读能力。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中国的行政区划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工具:1. 中国地图2. 幻灯片3. 教科书和教学资料4. 地图练习册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地图练习,评价学生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疆域和行政区划》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中图版地理 (1)

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
渤海位于雄鸡的脖子,渤海湾至长江口为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为东海,台湾海峡以下为南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补充: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局部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那么为公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那么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
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读图:请同学们注意看图 C右面有两个放大的图,这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请看两幅图哪个海的面积大,〔渤海〕,因此,我们说我国最大的内海是渤海。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可以看出它的陆上边界和海岸线都比拟长。
因此,它的“好邻居、好伙伴〞也较多,下面我们走进中国的邻国。
学生活动:1. 引导学生画出陆上边界和海岸线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导学生以朝鲜为起点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补充:⑴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⑵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
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
⑶编故事记忆:朝阳升起,一位俄罗斯小伙子在蒙古包内酣睡,突然听到一阵优美的乐曲,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在载歌载舞,她们擦着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沿着文明古国——印度来到山国尼泊尔、不丹,由于她们离家已久,怎能不惦记〔缅甸〕自已的老家〔老挝〕呢?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日子不会越来越难〔越南〕。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了解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地理概念可能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
2.难点:疆域范围的四至点、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表和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省级行政单位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和课件。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疆域和行政区划》 教学设计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包括陆地面积、海域面积、领土四至点等。
掌握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我国主要的省级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疆域的辽阔,领土四至点。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2、教学难点准确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及简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在这张世界地图上,你们能找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我国的疆域展示中国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陆地面积、海域面积等。
结合地图,介绍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让学生明确我国疆域的辽阔。
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突出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我国的行政区划讲解行政区划的概念和意义。
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介绍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重点介绍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熟悉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位置;利用顺口溜、歌曲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图练习,在地图上标注出我国主要的省级行政区。
2、进行知识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相关问题,如某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达成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轮廓与空间分布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协作精神。
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利用互相竞争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
地图册与课本上有关于省级行政区信息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
面对的学习数量大,学习方式的枯燥。
疆域和行政区划(第1课时)示范教案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会描述我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并会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说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分析和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况,能在地图上说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知道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难点】1.学会比较和分析我国与其它国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说明我国既是一个陆上领土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有众多壮美的自然风光。
我们通过一些图片资料来感受一下美丽中国的风采吧!教师展示系列自然景观图片,展现美丽中国雄伟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讲授新课】领略了锦绣中国的大美之后,你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吗?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还有,中国的疆域概况有哪些呢?领土四至点分别在哪里?中国有哪些陆上和海上邻国呢?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位置1.三类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读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赤道。
2.试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这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如表所示。
2.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从以下几种位置关系描述: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小部分处于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领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考大纲求】1.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地理地点。
国土组成。
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一致的多民族国家。
中公民族散布特点及主要少量民族的地区散布。
【考纲剖析】1、行政区划轮廓及空间地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资料。
2、陆上相邻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是近几年高考的要点。
3、西部地区少量民族的散布和经济发展可能成为高考的热门。
特别说明:这部分知识拥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好多。
在高考取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可是它倒是学习整此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3.采纳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多读图形成空间观点【自主学习研究】一、背诵《三维设计》9 1 页" 考点精讲坛 " 部分 ----考点一、二、三、四,并在《图说天下》 173-174 页练习《读图填图训练》1---2题。
二、在《中国政区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公民族散布图》上指图说出有关的地理事物。
【知识剖析】一、中国的领土1、中国地点(准备好中国地图,从整体上掌握空间地点)半球地点:北半球、东半球海陆地点: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地点:南北跨纬度近50°,大多数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领土: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 万平方千米(还有37 万平方千米的大海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国土四至(回答并在地图上填注)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邻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集合处(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邻近)南北跨纬度近,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 5000 千米,是一个地区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明显的国家。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填注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 万多千米,共有 14 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挨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及简称”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 3 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书上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单一 ,但容量大 ,要求学生掌握省名、简称和行政中心 ,又要求弄清其空间分布 ,对学生来讲掌握的难度较大。
学生对省区的名称与简称、位置往往对不上号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想:本节内容容量大,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并能准确地填图,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使枯燥的地名变"活",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前收集的歌诀记忆法快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采用拼图游戏和竞赛方法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利用多媒体找到有些省份的轮廓图让学生猜猜是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记忆各省轮廓;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国行政区划图》探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划分的八大区域,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强化和树立34个省级行政单位空间分布位置。
通过歌诀和联想记忆法,拼图游戏竞赛、读图、识图、填图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而且使学生学会读图方法。
最后通过猜谜语和猜车牌记简称较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可以使整个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交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带着这些想法,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区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区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在地球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特点并了解其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陆地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了解我国的邻国。
3.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所处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简要说出其优越性。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计算出我国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并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能运用地图初步建立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的疆域,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2.通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
3.通过学习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坚持一个中国和祖国的领土不容分割、侵犯的严正立场。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空间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阅读上面内容,内容是教材35的阅读材料)
读后你有何感受?
讲述:从阅读材料中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那么中国在地球上处于怎样的位置?我国的领土范围有多大?我国与哪些国家相邻?在辽阔的国土中,我们自己又处在怎样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导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
二、中国的位置
讲述:我们要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看教材34页的图B,找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20°W,160°E 经线。
2.出示幻灯片。
找出赤道,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赤道)。
那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
找出20°W,160°E经线,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20°W,160°E经线圈)。
那中国位于哪个半球?(东半球)。
出示演示图
3.观察地图,找到亚洲、太平洋、中国。
请说出我国的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想一想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
4.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看中国位于哪些温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
这样的纬度位置有有何优越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讲述:我们知道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祖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疆域。
三、中国的疆域
1.讲述:通过上课前的阅读材料,我们知道我国的领土广大,那么什么是领土呢?领土就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陆、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陆领海。
2.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是多少呢?(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补充第一、二位的国家)
我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又是多少呢?(约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九位)
3.我国陆上边界有多长?海岸线有多长?请看演示。
(对学生进行思想爱国教育)
4.看图C,说明:地图有三要素是哪在要素?我们看地图时必须注意此三要素,找地图三要素。
强调比例尺、方向。
图例和注记(教材第22页有)。
(同座相互学习)自北向南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
找到我国重要的岛屿与半岛。
(台湾岛,海南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5.看教材第37页的图D了解我国疆域四至点的景色,并在教材36页图C中找到相应的四至点位置。
6.出示幻灯片。
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①找出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算出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
用尺子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
经度差距离。
(我国东西两端距离约5000千米,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以上。
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东端的乌苏里江时,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 找出我国南北两端的纬度,算出我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差。
(我国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
)
②每相差1°纬度实际距离相差110千米,那么我国南北两端的距离是多少?(约5500千米)
讲述:我国南北两端距离约5500千米,纬度相差约50度,冬季,当北方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南方依然绿意盎然。
讲述:我国疆域辽阔,与哪些国家是邻居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国的邻国。
四、中国的邻国
1.讲述:邻国包括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看教材第38页图E,分组找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出示幻灯片。
指出地图的三要素,特别是国界。
4.按方向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14个(按逆时针方向找)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我们政府是怎么管理的呢?设置了各级行政区划,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五、中国的行政区划
1.出示幻灯片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行政区划采用三级行政区划。
第一级: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二级:县级(自治县、市)
第三级:乡级(镇、自治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都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其中,自治州是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包括 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2.阅读教材39页的阅读材料,看看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一些变动。
3.看教材40页的图F中国行政区划图,强调省与省的界线(地区界线)。
知道中国的国旗和国徽。
分组学习: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了解轮廓,结合41页的G表说出其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4.出示幻灯片
找北京市
找特别行政区
找自治区
北回归线穿过的,强调台湾省
找四川省,按逆时针找其它省级单位。
六、小结
【板书】: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位置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第三位
中国的疆域疆域
和行政区划四端:东西5000千米
南北 5500千米
陆上邻国:14个
邻国
隔海相望:6个
三级:省、县、乡
行政区划
省级:34个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