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

物理治疗
加压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加压冲洗,将堵塞物冲出导管 。
负压吸引
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将导管内堵塞物吸出,恢复导管通畅。
手术治疗
导管取出术
若导管严重堵塞且无法通过药物治疗 和物理治疗恢复通畅,可考虑手术取 出导管。
介入手术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通过介入手术 清除导管内堵塞物,恢复导管功能。
PICC导管堵塞的护 理
目录
• 引言 •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 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 • PICC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目录
•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实践 • PICC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及护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 质量。
05
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实 践
护理评估
导管堵塞程度评估
通过观察和测量导管内血液回流 情况,判断导管堵塞的程度,为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患者症状评估
了解患者有无疼痛、肿胀、发热等 不适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发症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导管相关并发症 的风险,如感染、静脉炎等,以便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导管材料
某些导管材料可能更容易 引起血栓形成或堵塞。
导管直径
较细的导管更容易被堵塞 ,因为它们更容易受到血 液成分或药物沉淀的影响 。
导管长度
过长的导管可能增加堵塞 的风险,因为它们更容易 在血管内弯曲或受到压迫 。
患者因素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 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导管 堵塞的风险。
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

患者,这几类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造成 PICC导管堵塞 的重要原因[8];另外其患者频繁咳嗽、恶心呕吐或便秘,引起胸 腔内压力增加及上腔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静脉一过性压力 升高而导管内血液反流,血小板及纤维蛋白进一步聚集而形成 血栓,从而导致导 管 堵 塞 [9];此 外 导 管 的 材 质 和 类 型 也 会 导 致 PICC导管堵管。有研究显示,双腔耐高压注射型 PICC导管堵 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腔耐高压注射型 PICC导管 。 [10] 解丽娟 等[11]研 究 显 示,三 向 瓣 膜 PICC导 管 堵 管 发 生 率 低 于 耐 高 压 PICC导管;Ong等[12]研究认为,不同导管堵塞发生与 PICC瓣膜 有关,有瓣膜 PICC导管的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瓣膜 PICC; Sharp等[13]研究显示,某些材料的导管,如聚乙烯比聚氨酯、硅 树脂导管是发生导管阻塞的重要因素之一;任秀芹等[14]研究表 明,导管末端异位容易导致黏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 便黏附其上发生凝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 的凝集,加之导管滴速减缓,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堵管发生。 2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 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 生儿还可通过下 肢 大 隐 静 脉、头 部 颞 静 脉 和 耳 后 静 脉 等 )穿 刺 置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具有操作简 单、安全可靠、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 床[1,2]。但 P1CC从穿刺点达到上腔静脉的路径较长,静脉管腔 狭窄,易发生导管堵塞[3]。导管堵塞在 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 发生率高达 48.2%,一旦发生堵管,将明显缩短 PICC使用寿命, 极大限制了 PICC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 负担,也存在着护患纠纷隐患。本文就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 预防及处理方法综述如下[4]。 1 PICC导管堵塞的分类及原因 1.1 分类 PICC导管堵塞按类型分为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和血 凝性导管堵塞,按程度分为导管完全堵塞和不完全堵塞。导管 完全堵塞表现为,不可见回血且不能输入液体,或未见回血且滴 速≤19gtt/min;部分 导 管 堵 塞 表 现 为,不 可 见 回 血 但 可 输 入 部 分液体,或可见回血但滴速为 20~59gtt/min,主要表现为患者局 部疼痛等[4]。 1.2 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 1.2.1 非血凝 性 堵 塞 非 血 凝 性 导 管 堵 塞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导 管维护不当。护士未及时冲管、封管为堵管的主要原因。药物 在输注过程中因静脉输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药物之间因 配伍禁忌可相互作用产生沉积物,导致管道变窄阻塞,如静脉营 养液与葡萄糖的组合极易形成结石从而堵塞管道[5],脂肪乳与 肝素存在配伍 禁 忌 [6]。 患 者 在 输 注 脂 肪 乳、白 蛋 白 制 品、氨 基 酸等时易发生 堵 塞,这 些 物 质 具 有 黏 稠 度 高、分 子 颗 粒 大 等 特 性,且输注时滴速慢,易形成絮状物堵塞管道。相关研究指出, 使用 PICC输注液体时,若输注速度小于 3ml/h,出现输注不通 畅而又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就易出现堵管[7]。 1.2.2 血凝性导管堵塞 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导致 PICC导 管堵塞,如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患者,大手术、创伤、烧伤、严重脱 水、感染、糖尿病、服用致血凝性增高药物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
PICC堵管原因及解决方案

PICC堵管原因及解决方案PICC堵管:顾名思义就是PICC官腔堵塞,其表现为输液治疗过程不畅,液体不滴,回抽负压过大抽不动,抽不到回血等都是官腔堵塞的表现。
(一)冲管不及时①工作太忙了,未想起来冲管②不知道PICC输液过程中也需要冲管解决方案:加强培训,提高PICC堵管的警觉性,下达医嘱,遵医嘱执行,按时冲管。
冲管时机如下:①间断输液及每次输液(血)前,及治疗结束后。
②输液(血)治疗过程中,输注黏稠、高渗、中药制剂、抗生素等对血管刺激较大的液体后连续输注的药液不相容时,应在两种药物输注之间进行冲管,以免产生沉淀堵塞导管。
③连续输液过程中谨记也需要冲洗管腔。
(二)冲管剂量、方法不对①冲管液的剂量不够,②冲管的手法不对解决方案:①冲管液的剂量至少为管腔容积的2倍以上③冲管手法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避免药物刺激局部血管,达到真正冲管的目的。
(三)脂肪乳等脂性药物堵管、甘露醇结晶堵管、两种药物接触后的反应性堵管等(统称药物导致堵管)解决方案:①脂肪乳等脂性药物容易发生沉淀性堵管,选择使用输液泵正压泵入药物,并且谨记定时脉冲式冲管。
②甘露醇结晶堵管,在使用甘露醇前需要严格检查使用的药物有无结晶的出现,在冬季使用甘露醇最好可以温箱恒温保存。
③两种容易出现反应的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两种药物中间,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一定要冲洗干净。
(四)接头松懈、三通断裂、输液管路断裂等等,导致的血液流出,堵塞管腔。
解决方案:①使用高质量的输液用品②定时检查维护,避免接头松懈(五)患者高凝状态解决方案:遵医嘱使用抗凝剂,以及选择适宜的封管液:封管浓度:PICC/CVC可用0〜1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根据PORT导管的结构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可用10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封管方式采用正压封管。
(六)置管肢体活动不当解决方案:遵医嘱进行PICC置管肢体的康复锻炼。
解决PICC堵管的常用方案①若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接头堵塞给予及时更换接头②若为官腔内堵塞,进行评估判断后进行溶栓治疗③若PICC管道无留置的必要性,应当每日评估尽早拔除,若溶栓失败,那么只能忍痛拔管。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导管堵塞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原因可能包括血液粘稠、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打折或扭曲等。
为防止导管堵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其畅通无阻。
2.每天测量臂围,观察肢体有无肿胀。
3.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打折或扭曲。
4.定期进行导管冲洗,保持其通畅。
5.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二、感染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不当、护理不当等。
为预防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导管接口处清洁干燥。
2.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观察体温和血象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置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所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为预防静脉炎,应采取以下措施:1.置管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
2.置管后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
3.定期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四、导管脱落导管脱落是由于固定不牢固或患者自身因素所致,为防止导管脱落,应采取以下措施:1.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打折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及时处理。
3.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
4.对于高危脱落患者,可考虑使用缝合方法固定导管。
五、出血或血肿出血或血肿是由于穿刺时损伤血管或压迫不当所致,为减少出血或血肿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
2.穿刺后立即压迫穿刺点30分钟以上,避免出血或血肿形成。
3.定期观察局部情况,如有出血或血肿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或血肿形成。
5.指导患者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血管损伤和出血。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

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与处理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PICC药物性堵管原因分析 (5)2.1 药物本身的因素 (6)2.1.1 药物的化学性质 (7)2.1.2 药物的刺激性 (8)2.2 患者因素 (8)2.2.1 血液凝固性 (10)2.2.2 个体差异 (11)2.2.3 心理因素 (12)2.3 治疗操作因素 (14)2.3.1 导管选择不当 (15)2.3.2 导管位置不佳 (16)2.3.3 正确的冲管方法未掌握 (16)2.4 置管后护理因素 (17)2.4.1 患者活动过度 (18)2.4.2 护士操作不规范 (18)2.4.3 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 (19)三、PICC药物性堵管的处理方法 (20)3.1 药物溶栓法 (21)3.2 静脉滴注法 (22)3.3 聚合物凝胶清除法 (23)3.4 超声波溶栓法 (24)3.5 小切口切开取栓法 (24)四、预防措施 (25)4.1 合理选择药物 (26)4.2 提高患者依从性 (27)4.3 规范操作流程 (28)4.4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28)五、结论 (29)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堵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PICC已成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营养支持等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药物性堵管问题日益凸显,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困扰。
药物性堵管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导管类型与材质、输液速度控制不当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堵管表现和处理方法各异,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导致导管失效、患者疼痛甚至危及生命。
对PICC药物性堵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剖析药物性堵管的成因,探讨其临床表现,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且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中,可作为输液、抽血、输血及化疗途径,有利于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但同时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分析1.1冲封管方法不正确对新护士的PICC培训欠到位,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护士对脉冲与正压的作用与目的未能理解,在培训时重视理论传授,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结合。
1.2导管接头松动、脱落导致堵管特别是夜班和中班时间段关灯给病人休息,对病人关注度相对降低;对持续微泵推注的固定方法不合理,病人翻身时或烦躁不安时,牵拉输液导管易导致接头松动和脱出。
1.3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间接活化凝血系统,致血液成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
当连接管脱出和输液完毕未及时冲管和接药时导致血液返流引起管道堵塞。
1.4静脉血流缓慢PICC置管后血管通路变窄;重症病人在床上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压迫置管肢体或担心导管脱出不敢动,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使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
1.5药物性堵管输注配伍禁忌药物和容易形成沉积的药物溶液后可立即发生阻塞,脂肪乳剂易在导管内沉淀引起管腔变狭、阻塞,发生阻塞的几率比其它任何液体都高[3];中成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导致药液浑浊、沉淀。
1.6手臂过度活动由于部分患者治疗时间长,因此进行活动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属于卧床休息当中,病人容易产生不适感,在床上进行活动未注意使手臂进行过度弯曲造成导管堵塞。
如何判断是否堵管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抽不出回血。
导管堵塞还可表现为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远端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若堵塞导管的血凝块脱落发生栓塞,可使受累部位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减退,甚至组织坏死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

血凝性堵塞的预防
• 导管末端位置应保持正确 • 正压封管 • 脉冲冲管 • 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以及冲管频率
的规定 •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 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
导管堵塞的处理
• 处理: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脱出,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
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酌情拔管 –利用特殊技术冲洗导管使导管再通(需医生与病人/家
属商定,分析利与弊)
堵塞导管的再通
堵塞原因:血凝 堵塞程度:
不完全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
脉冲冲管无法缓解 —— 5000u/ml脲激酶,注入1ml,保留
1. 堵塞严重的导管可能不能注入2ml尿激酶。 2. 如果感觉阻力太强, 不能注入尿激酶,应考虑使用
负压方式 3. 重复灌注尿激酶应视病人血小板情况而定
1) 血小板>20,000/mm3,4小时内如需重复灌注,需将溶 液再稀释3倍
2) 血小板<20,000/mm3 ,4小时内仅灌注1次 3) 灌注总量不超过15,000单位
• 注射泵总是高压报警 • 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 • 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阻力增加 • 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
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预防
• 选择适宜的器材: • 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 • 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
损迹象 • 定期复查胸片
机械性堵管的应对
机械性堵管原因
夹断综合症
导管在锁骨,第一肋和 锁骨韧带间的压力
PICC置管后的导管堵塞原因和护理干预方法

PICC引言硬化的血管、营养贫乏的组织、长时间静置、局部感染等因素都容易导致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外周插入中央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堵塞发生,给患者的医疗护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生原因1.1 血液凝块血凝块是导致PICC 导管堵塞的一大原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导管内外血液流速差异所导致的,在导管内部,血流速度会增快,而在导管外部,则会受到肢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减缓。
当血液在导管内部流速增快时,就会易于发生凝聚,导致血凝块的形成。
1.2 营养贫乏的组织由于导管直接插入中央静脉血管,相对于外周动脉血管,在存活组织上产生的影响程度更大,而一旦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就容易导致血凝块的生长。
1.3 长时间静置这是导致PICC 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之一,导管长时间不动的状态会导致整个导管内血液的流动减缓,也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残留在导管内,这也会增加产生血凝块发生的概率。
1.4 局部感染患者的体内细菌波动可以导致PICC 导管的堵塞。
在导管周围存在感染灶时,组织炎症会影响导管周围的血液流动,导致血液减缓并沉淀,进一步诱导血管内凝块的形成。
二、护理干预2.1 导管清洗PICC 在置入后,每次使用结束后都需要清洗,以保持导管畅通。
清洗的时候,应将导管的两个孔口分开使用两个注射器,通过将清洗液注入导管,可以清除其中的血块等污物。
2.2 维持导管通畅要保持导管通畅,有以下几点:2.2.1 定时排气定时排气,可以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出,保持导管开放,护士或医生应该根据临床需要定期排气。
2.2.2 倒腾导管护士将导管依次朝一侧和另一侧倒腾,可以使导管内存在的血凝块或者气泡等顺利排出管道,从而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2.2.3 滴注抗凝剂为了减轻导管内凝血,护士或医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滴注少量的抗凝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操作维护简单,安全有效,不仅可以减少
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局部不良反应,保护外周静脉,还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与坏死,因此是肿瘤患者的首选置管方案。
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引起导管堵塞,是困扰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对血栓性栓塞应用肝素钠和尿激酶的报道较多,故分别用肝素钠和尿激酶进行再通。
PICC堵管的分类
根据PICC导管堵塞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非血栓性和血栓性三种类型。
导管堵塞再通方法
1机械性堵塞:原因是夏天敷贴脱落所致接头连接处导管扭曲,经修剪导管重新更换接头后解除堵塞。
2非血栓性堵塞:由于药物引起的沉淀,可用对抗剂(碳酸氢钠、盐酸)调节, 使沉淀物恢复到溶解状态。
3血栓性堵塞: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应用肝素钠,B 组应用尿激酶。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撕去贴膜,去除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带无菌手套,消毒穿刺部位及导管,
观察导管的体外部分有无血液,如有较硬的凝血块,应用指腹反复揉搓,将血块揉碎,消毒导管的接口,如导管接口处有凝血块,应修剪导管更换导管接头。
A组连接三通,使三通的接口处于关闭位置。
消毒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20ml 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10ml),消毒三通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吸好肝素液的5ml注射器(肝素钠注射液2ml)。
将连接5ml注射器的三通口关闭,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开放。
回吸20ml注射器,将PICC导管内抽空,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并关闭此三通口,同时打开连接5ml注射器的三通口,利用导管内负压将肝素液吸进导管,使肝素液在导管内保留20min后关闭此三通口,并开放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用20ml 注射器抽吸并观察抽出液体的情况,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抽出回血。
如导管通畅即回抽5ml血液弃掉,然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去掉三通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继续输液,如患者不输液应用肝素钠液正压封管。
B组把10万单位尿激酶用生理盐水20ml溶解,用20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5ml,直接连接在PICC导管接口端,回抽至10ml,轻轻放松。
反复操作直至抽出回血,把抽出的血液弃掉(至少3ml),以免将血块注入体内,形成栓塞。
再用生理盐水冲管,连接输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