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国产操作系统起步早,过去受限于生态不完善

在上世纪90 年代末,国内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版本的Linux 操作系统,相比国外起步并不晚。我国最早的操作系统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 年代,在1979 年引进UNIX 操作系统,许多科研院所和院校参与了以UNIX 为基础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后来在90 年代,Linux 开源在国际兴起,国内也紧跟全球趋势,出现了早期的Linux 操作系统。

Linux 内核在1991 年发布,当前主流的Linux 几大家族在1993-1994 年间陆续发布第一版系统:Slackware (1993),Debian(1993),Red Hat (1994),S.u.S.E (SUSE 前身,1994)。至2000-2005 年间,仍有著名的Linux 发行版诞生,如

Fedora/Ubuntu/CentOS/SUSE 等。

国产Linux 系统在90 年代末出现,如红旗Linux,Xteam Linux,蓝点Linux 等。之后数年间,许多版本的国产操作系统陆续涌现,包括中标麒麟,银河麒麟、Deepin、优麒麟、起点Linux、冲浪Linux、凝思磐石、中科方德、新华华镭、中标普华等,基本都属于Linux 系统。

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大部分国产系统并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许多版本经历了诞生——短暂辉煌——迅速衰落的周期。下面简要介绍红旗Linux、蓝点、Xteam Linux 和拓林思的历程。1)红旗Linux:老牌Linux 系统,历经波折重获新生

诞生:红旗Linux 1.0 版最早在1999 年发布,研发主体是中科院软件所。2000 年,中科红旗公司由中国科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创投资共同组建,并于2001 年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赛迪创投注资。中科红旗成为国内最早的Linux 操作系统公司之一,并实现了迅速发展。

辉煌:2005 年,中科红旗实现盈利。2007 年,中科红旗参与创立Asianux(亚联)品牌。2009 年,红旗Midinux 垄断早期智能移动终端设备(MID)市场,同年被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单位。中科红旗在2006 至2013 年间,陆续发布了多代Linux 桌面版,并进入OEM 定制项目及事业单位采购项目。

波折:2013 年12 月,出现“讨薪”事件。2014 年,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发布清算公告,宣告正式解散。

重获新生:2014 年,被五甲万京集团成功收购,原有的操作系统品牌得以继续存留下来。2016 年,红旗与邮蓄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2019 年,红旗操作系统受邀参加2019(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

2)蓝点:迅速崛起并在美股上市,同年遭遇股灾

诞生以及迅速辉煌:成立仅几个月后,就拿下三个较大的OEM 订单,每月出货量达15 万套,一度成为国内Linux 最大的供应商之一。2000 年3 月,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第一天股价上涨400%,市值超过4 亿美元。

迅速衰落:在三个大单结束之后,公司转向嵌入式开发,但并未成功。2000 年纳斯达克股灾,公司股价随之走向深渊,最终资金链断裂。

3)拓林思:海外引入中方控股,历经辉煌最终折戟

诞生:1992 年,Turbolinux 成立于美国,1999 年进入中国市场。2001 年7 月,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用户,Turbolinux 引入中方投资控股,变更为拓林思软件公司。拓林思

专注于推广Linux 及开源软件在企业级的应用。

辉煌:2000 年-2006 年,拓林思作为国产服务器Linux 系统成功进行市场推广。

衰亡:2006 年之后,拓林思Linux 市场逐渐萎缩,最终退出国内市场。

4)Xteam Linux:中文版的Linux 系统,自第一版发布4 年后断更

诞生到短暂辉煌:冲浪软件于1999 年发布了中文Linux 发行版—Xteam Linux 中文版1.0。同年10 月推出冲浪2.0,一度在中文Linux 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迅速衰落:Xteam Linux 最后一次版本更新是在2003 年12 月,之后再无版本发布的公开信息。

国产的早期Linux 版本的衰亡,并不能说明Linux 开源系统无法在国内形成市场化推广。我们认为,这并不是Linux 系统的问题,反而恰恰证明了基于Linux 内核开发操作系统的门槛不高,可以节省研发资源的投入。而那些逐渐消亡的Linux 操作系统固然有自身因素,更多的则是受制于行业整体的短板。

过去,国产操作系统行业有4 点不足:

1)软/硬件生态基础不完善。国产CPU 很长一段时间在性能上无法和Intel 系列竞争;应用软件更是缺乏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兼容;

2)市场化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部分版本的开发主体是院所,当时并未形成成熟的市场化机制,难以进行有效的人才和资源管理,也无法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支撑;

3)缺乏足够的创新,产品性能不强,同质化程度较高。大部分国产Linux 系统存在各种问题,在形成之初迅速推向市场,缺乏持续的创新,也未能真正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无法获得稳定的用户群体;

4)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国产操作系统历史版本较多,大部分不具备规模优势,无法得到足够重视。

经历长期而艰难的发展,只有少部分厂商(中标麒麟、银河麒麟、Deepin 等)成功存活在市场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些经历过市场考验的厂商,有望在相关政策和产业环境的支持下,迎来新篇章。

二、新篇章:生态基础基本完善,行业格局逐渐清晰

国产IT 全行业在2015 年出现阶段性的转折——进入“可用”阶段。这一转折的背后,是国产IT 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节奏性规律。

整体性的规律: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的整体。操作系统不是孤立的产品,行业无法进行单点突破,需要适宜的技术环境、经济和政策环境形成整体推动力。不仅是操作系统领域,国产基础软硬件整体迈入新篇章。

节奏性的规律:2015 年是IT 信创行业的分水岭,国产基础软/硬件行业开始进入“可用”阶段。2015 年是一个特殊的时点,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2015 年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之年,是4G 牌照发放的第二年,信息产业发展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关注焦点。2015 年也是信创相关的工程开始之年。

2015 年的分水岭,是以2006 年的“核高基项目”为基础和前提的。2006 年,“核高基重大专项” 启动。2006 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年-2020 年)》,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列为16 个科技重大专项之首,简称“核高基重大专项”。

2008 年,“核高基”经审议通过,并正式实施。“十二五”(2011-2015)期间,核高基重大专项以满足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战略性基础产品为重点,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国产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新型移动智能终端、高效能嵌入式中央处理器、系统芯片(SOC)和网络化软件,实现产业化和批量应用,初步形成自主核心电子器件产品保障体系。

国产CPU 行业:自2015 年起,行业整体进入可用阶段。过去,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的缺少基础硬件支持的限制基本解除。国产CPU 是在过去三四十年的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核高基” 项目的推动作用下,于2015 年迎来质变。下面以3 款国产CPU 为例(排名不分先后)简要介绍。

1)龙芯:2016 年进入可用阶段,性能不断提升

龙芯公司成立于2010 年,坚持市场带技术的道路。龙芯基于MIPS 架构,自主编写CPU 源代码,CPU 分为大、中、小三个系列,分别应用于服务器和PC、工控和终端系列、特定设备定制化。

在服务器和PC 芯片领域,龙芯CPU 经历了多次产品迭代,2016 年推出3A/B3000 系列,单核性能提高到10-11 分值(SPEC),基本相当于凌动系列,进入可用阶段。2019 年-2020 年,龙芯第三代CPU(3A/B4000、3A/C5000、7A2000)单核性能提高到20-30 分,开始进入“好用”阶段。

2)飞腾:基于ARM 架构的CPU 在2014 年问世,开启新篇章。之后,CPU 性能不断提升

飞腾CPU发团队有20 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面向三大领域:服务器、PC 和嵌入式。2012 年之前,公司的CPU产品主要基于SPARC 架构,但是这一架构在X86 的冲击下,日渐式微。

2014 年,公司基于ARM 架构的CPU FT-1500A 系列推出,性能相当于Intel Xeon E3,从此开启了技术发展的新篇章。2017 年,飞腾推出64 核的FT-2000+系列。2019 年,飞腾桌面版CPU FT2000/4 问世,基于16nm 工艺,性能再次实现提升。

3)华为:2019 年推出鲲鹏920 系列,基于ARM v8.2 架构,采用7nm 工艺

在2020 年信创战略进一步推广之年,国产操作系统的技术生态环境已经成熟。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经过前期的探索和积累,国产软硬件产业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局面:国产芯片

的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而中间件、数据库、办公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国产企业。

操作系统行业整合已是大趋势,产业资源开始向少数优秀企业汇聚。许多操作系统版本在漫长的市场考验下迅速淘汰,而少数厂商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不断改进的产品设计,具备了品牌辨识度,而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体,比如深之度操作系统、中标软件和银河麒麟等,行业资源逐渐汇集到优秀企业。

深之度获得上市公司(诚迈科技)增资,并整合了诚迈原有的部分团队,由此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团队资源;中国软件旗下的中标软件和银河麒麟合并成为麒麟软件,优势资源整合之后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整体来看,国产操作系统行业格局由分散趋于整合,而优势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

1、诚迈科技:统信UOS 新秀崛起,版本、生态、技术一统

统信软件是上市公司诚迈科技旗下的操作系统软件公司,于2019 年11 月14 日成立,是专注于Linux 操作系统研发和服务的商业公司。统信软件由国内多家长期从事操作系统研发的公司组成,包括:深度科技、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等。

我们认为,统信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点:

1)继承了深度科技长期积累的技术和产品优势;

2)统一的技术和版本,确保了生态价值;

3)依托上市公司平台,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

1)统信软件继承了深度科技的优势

深度科技以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在业界闻名,产品历经多次升级迭代,已经得到主流认可。

统信软件的前身——深度科技,是一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以用户友好图形界面闻名、得到业界普遍认可的国产操作系统公司。深度科技(全称: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 年,是专注于国产Linux 操作系统研发与服务的商业公司,自主研发的Linux 操作系统是deepin 系统。

深度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自主研发桌面环境(DDE),和KDE/Gnome 相似,是现代化、全功能的桌面环境,提供美观易用、简洁高效的交互界面。深度的桌面环境和系列应用软件已被移植到了包括Fedora、Ubuntu、ArchLinux、OpenSUSE 等十余个国际主流Linux 发行版。在积极参与开源社区方面,deepin 已经向Gnome、Qt、Wine 等开源软件提交了数百个补丁,主持开展的开源项目数十个,开源代码超过500 万行。

截至2018 年底,深度科技的操作系统deepin 被下载超过8000 万次,提供了32 种不同的语言版本,以及遍布六大洲33 个国家105 个镜像站点的升级服务。在开源操作系统统计网站DistroWatch 上,deepin(深度操作系统)长期位于世界前十,是率先进入国际前十名的中国操作系统产品。

深度科技的deepin 操系统在易用和兼容方面已经足够突出。

易用性:从操作界面的角度,deepin 研发构建了自己的桌面系统,独创控制中心系统管理界面,把Linux 的桌面系统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贴合了用户多年使用Windows 桌面养成的操作习惯。针对国人使用习惯,deepin 全力配置wine,用于在linux 环境中兼容

Windows 系统调用。

兼容:deepin 兼容大部分常用软件,充分满足用户办公和休闲需求。Deepin 系统可以兼容大部分国产软件,比如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可口可乐公司发展历程与对策分析

可口可乐的营销之道与未来发展策略 一、回顾可口可乐百年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其最出名的产品Coca-Cola 的配方和名字由合伙人与Asa Candler1892年发明,其现任董事长兼CEO是Muhtar Kent。 早年生产的可口可乐是用一杯白开水对一匙糖浆的。新聘来的助手将苏打水、碳酸水、与可口可乐混起来的错误,反而让当时顾客赞不绝口,争取要这种“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从此,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糖浆与碳酸水混合的饮料风行世界。并且从1894年起以瓶装出售。 但真正能使可口可乐大展拳脚的还是两位美国律师。他们到当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埃斯·简道宁的办公室,提出一个创新的商业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售给他们糖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公司及售卖点,将糖浆兑水装瓶出售。按可口可乐公司的要求生产及品质保证可口可乐公司允许他们利用可口可乐的商标做广告,这个特别的装瓶系统,从此产生可口可乐的工厂遍地开花。 1888年Asa Griggs Candler看到了可口的市场前景,购买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产销售权。Candler开始把制造饮品的原液销售给其他药店,同时也开始在火车站、城镇广场的告示牌上做广告。1901年,广告预算已达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价格售出这种饮料第一个装配特许经营权,因为他相信将来这种饮料主要是在饮料机中的销售。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Candler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 在1929年Cola-cola和他的装瓶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顶端开口的冷柜销售瓶装Cola-cola,在1937年,该公司推出第一台投币自动售货机。 在1954年,可口可乐的销售和利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次有所下降。1955年,该公司更换了1916年以来一直沿用的瓶子,把其容量扩大至12盎司。50年代的后期可口可乐推出更大容量的可乐瓶,可在食品店中销售。1961年,可口可乐开始象销售瓶装可乐一样销售其罐装饮料。 ; 1976年可口可乐的CEO Paul Aust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的软饮料消费已经成熟饱和,可口可乐的最大销售量增长将来自国际市场。 1981年,出身于古巴的化学工程师Roberto Goizueta被选为可口可乐公司的CEO。 Goizueta 上任后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发表了1200字的战略声明,提出可口可乐公司要进行显著的变革,把重点放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上。 1982年,觉察到影视业的增长潜力及其与市场营销的协同作用,可口可乐在1982年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Goizueta说可口可乐将成为“在饮料业和娱乐业中都具备强势的企业”。 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建立第一家装罐厂。 1992年:可口可乐销售量超过100亿标准箱。 可以说,历经了百年发展历程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价值最高品牌之一。 二、观视频“财富之可口可乐”探寻其历史上经典营销策略 1、“不满意就退货”,为消费者着想 |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2009-05-21 18:16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Microsoft开发的Windows是目前世界上用户最多、并且兼容性最强的操作系统。最早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1985年就推出了。改进了微软以往的命令、代码系统Microsoft Dos。Microsoft Windows是彩色界面的操作系统。支持键鼠功能。默认的平台是由任务栏和桌面图标组成的。任务栏是显示正在运行的程序、“开始”菜单、时间、快速启动栏、输入法以及右下角的托盘图标组成。而桌面图标是进入程序的途径。默认的系统图标有“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另外,还会显示出系统的自带的“IE浏览器”图标。运行Windows的程序主要操作都是由鼠标和键盘控制的。鼠标的左键单击默认是是选定命令,鼠标左键双击是运行命令。鼠标右键单击是弹出菜单。WIndows系统是“有声有色”的操作系统。《连线》杂志日前发表分析文章称,在过去的23年中,Windows操作系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体趋势是功能越来越强大了,用户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了,但其发展进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曾多次出现曲折。应用最广泛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其发展进程充满了不确定性。Windows的成功与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内存容量的增加可谓“休戚与共”。微软依靠大量第三方软件让用户喜欢上了Windows。 1、Windows 1.0 Windows 1.0 微软第一款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 1.0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11月,比苹果Mac晚了近两年。由于微软与苹果间存在一些法律纠纷,Windows 1.0缺乏一些关键功能,例如重叠式窗口和回收站。用现在的眼光看,它的失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Windows 1.0只是对MS-DOS的一个扩展,它本身并不是一款操作系统,但确实提供了有限的多任务能力,并支持鼠标。Microsoft Windows 1.0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

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每当提到微软人们总是马上就会想到比尔·盖茨,他一手缔造的微软帝国现如今已成为全球一流的软件公司,他的创业神话总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尔·盖茨是多少80后奋斗的榜样,不过说起他的创业故事,那可要追溯到80年之前。1973年,18岁的比尔·盖茨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世界一流的学府——哈佛大学。虽然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但是与众不同的比尔·盖茨却选择了一条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道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毅然决定从哈佛退学了。

凭借大学期间从自己设计的BASIC项目上拿到的版权费,盖茨与孩提时代的好友保罗·艾伦在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Albuquerque一同创建了“Micro-soft” (确切翻译应该为“微型软件” ) 公司。 当今微软四巨头笑看IT界风云变幻 从那以后,比尔·盖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喜欢的事业上。也许正因为与众不同,比尔·盖茨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绩,我想现在无论是谁肯定不会认为盖茨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吧!

Windows前身MS-DOS 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正式改名为“Microsoft”这就是今天全球人民都知道的微软公司了。1981年8月,IBM推出内含Microsoft的16位元操作系统MS-DOS 1.0的个人电脑,并且微软还在之后陆续推出了数个MS-DOS操作系统版本,在当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MS-DOS是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简称,意即由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提供的磁盘操作系统。在Windows 95以前,DOS是PC兼容电脑的最基本配备,而MS-DOS则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最基本的MS-DOS系统由一个基于MBR的BOOT引导程序和三个文件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是输入输出模块(IO.SYS)、文件管理模块(MSDOS.SYS)及命令解释模块(https://www.360docs.net/doc/4d13479533.html,)。 除此之外,微软还在零售的MS-DOS系统包中加入了若干标准的外部程序(即外部命令),这才与内部命令(即由https://www.360docs.net/doc/4d13479533.html,解释执行的命令)一同构建起一个在磁盘操作时代相对完备的人机交互环境。不过DOS没有图形界面,操作极不方便,学习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于是盖茨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这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十分准确,试想如果现在打开电脑还是DOS窗口你还会选微软吗?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1985年11月20日这个日子,Microsoft Windows 1.0正式发布,并且当时售价100美元,Windows 1.0基于MS-DOS2.0,支持256K的内存,显示色彩为256色。由于是图形化的界面,Windows 1.0支持鼠标操纵和多任务并行,窗口成为Windows中最基本的界面元素。Windows 1.0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也宣告结束了MS-DOS时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有:1.DOS操作系统;2.Mac OS操作系统;3.Windows 系统;4.Unix系统;5.Linux系统;6.OS/2系统; 一、 DOS操作系统 DOS是Diskette Operat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磁盘操作系统。DOS是1981~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使用的一种主要的操作系统。由于早期的DOS系统是由微软公司为IBM的个人(PC)电脑开发的,故而即称之为PC-DOS,又以其公司命名为MS-DOS,因此后来其他公司开发的与MS-DOS兼容的操作系统,也延用了这种称呼方式,如:DR-DOS、Novell-DOS ....,以及国人开发的汉字DOS(CC-DOS)等等。 MS-DOS发展,从早期1981年不支持硬盘分层目录的DOS1.0,到当时广泛流行的DOS3.3,再到非常成熟支持CD-ROM的DOS6.22,以及后来隐藏到Windows9X下的DOS7.X,前前后后已经经历了20年,至今仍然活跃在PC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OS是在直接内存下运行,程序设计员只能在1MB以下的存储器上操作。DOS容许使用的内存空间只有640KB(其他的348KB为ROM BIOS和其他卡所保留),在DOS下无法运行超过640KB的大程序。 DOS系统是字符式的操作系统,所有操作都通过键盘输入“命令行”来执行。微软公司推出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以后,由于

Windows操作系统的几乎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来完成,不必再去记忆繁杂的命令,也省去了键盘输入“命令行”的操作。这种对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使得Windows操作系统很快的就占据了PC 舞台上主角位置,而把DOS推倒了舞台的边缘。但是,为了一些特定的需要,Windows操作系统里保留了DOS命令形式,在需要时在系统的内存中拿出640K的内存,开辟出虚拟一个DOS运行的环境(“虚拟机”)来执行DOS命令。这种Windows操作系统里开辟的DOS运行环境,只不过是Windows操作系统里面的许多窗口中的一个窗口而已,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之前dos独占系统的全部资源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纯DOS”就是相对于这种情况而言的:不打开windows系统,只用软盘或其他媒体(如光盘、U盘等)启动机器,进入DOS系统,这时的DOS独享系统的全部资源,这时的环境状态就叫“纯DOS”状态。由于没有打开windows系统,所以与windows有关的一切软件、病毒、木马......,都不能起作用,不能控制你的任何资源,从而你可以在这种环境里,把那些你不想要的东东清理干净! 1981年,MS-DOS 1.0发行,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发售,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在硬件昂贵,操作系统基本属于送硬件奉送的年代,谁也没能想到,微软公司竟会从这个不起眼的出处开始发迹。 1982年,支持双面磁盘。 1983年MS-DOS 2.0随IBM XT发布,扩展了命令,并开始支持5M硬

公司发展状况总结

[标签:标题] 篇一:公司发展情况(简介) 浙江万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发展情况(简介) 浙江万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长都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商贸投资运营管理的大型企业。总部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现有员工数百人、大多具有本科学历,其中包含具有丰富市场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数十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旗下业态趋于丰富,已拥有商业地产、大型购物商场、高级商务会所、餐饮等多家企业,包括浙江万品国际汽配商贸城、杭州彩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及下属江南迷捞等,曾参与开发运营的大型市场包括义乌小商品城银沙国际精品博览中心、武汉海宁皮革城、杭州东沙商业中心、杭州澜桂舫贵族商务会所等,建筑面积总开发量达150万平方米。 2009年公司经过充分调研论证,认为杭州汽配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投资近十个亿打造浙江万品国际汽配城,市场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万品汽配城以汽车配件及汽车用品为基础,以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线上线下O2O相结合为支撑,力争成为最具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国际汽配用品商贸物流城。万品汽配城地处杭州市九乔市场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也是仓储、物流配载的集聚区,周围聚集了20多个专业市场,包括长城机电市场、红星美凯龙、中国五金装饰城、银沙国际精品城、恒大建材等,为万品带来了无限财富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万品汽配城已入住线下实体商铺1500家,预计2014年10月份开业,线上电商运营服务商50家。万品汽配城开业后,预计销售额达到100亿,实现利税5个亿以上,创造就业岗位上万个。 篇二:关于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政府: 我公司是公司。 我公司经过8年努力,快速发展成为香河家具城里唯一一家以经营高档酒店家具为主营业务的品牌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人员规模逐步扩大,缴税数额每年稳步增长。 现就我们企业情况和近3年发展设想向政府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人员构成(管理人员人,技术人员人, 质量控制人员人,高级操作工人人,财务人员人,市场经营人员人。) 公司成立了以法人结构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设立有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部、设计部、质量控制部、人力资源部、市场经营部、财务部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总经理领导下,瞄准市场需求,努力开拓市场,服务客户,为酒店家具业提供了良好的品牌家具产品,同时也为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提升了发展空间。 2.企业是专业制作经营酒店业高端家具的公司。公司经营状况非常好,从年成立至今,每年均以4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3年经营收入为万元,2014年经营收入为万元。每年缴税不低于万元。 3.目前,香河家具城内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在经营酒店高端家具,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经营规模上,我们公司均占据第一。 4.公司秉承客户至上信念,全心忠诚为客户服务,在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的同时,提供企

微软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DOS,全称叫做Disk Operating System,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MS-DOS 1.0 发行于1981年,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 MS-DOS 1.1 更正了1.0版中的许多问题,支持320K的5寸软盘。 MS-DOS 2.0 于1983随IBM XT一起发行,增加了许多命令,并支持5M硬盘。 MS-DOS 2.1 在2.0的基础上增加了少许功能。 MS-DOS 3.0 增加了对新的IBM AT硬件以及部分局域网功能的支持。 MS-DOS 3.1 增加了更多局域网功能支持。 MS-DOS 3.2 支持720K的5寸软盘。 MS-DOS 3.3 支持新的IBM PS/2设备以及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它语言的字符集。MS-DOS 4.0 增加了DOSSHELL操作环境,并且有一些其它增强功能及更新。 MS-DOS 5.0 于1991年发行,新增了很好的内存管理和宏功能,增强了DOSSHELL。 MS-DOS 6.x 大量增加图形界面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对586计算机,磁盘压缩等 功能的支持,增强了对Windows的支持。 MS-DOS 7.0 增加了长文件名,LBA大硬盘等功能,增强了对新版Windows的支持,并加强了一些命令。 MS-DOS 7.1 全面支持FA T32分区、大硬盘、大内存等,并更新了一些功能,如四位年份的支持等,是目前 最实用的DOS版本。 除MS-DOS外,其它的DOS也一直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是FreeDOS、ROM-DOS、Real/32 DOS 等等。 1985年Microsoft Windows 1.0发布 Microsoft Windows 1.0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Microsoft Windows 1.0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 1987年Windows 2.0发布 这个版本的windows图形界面,有不少地方借鉴了同期的Mac OS 中的一些设计理念,

国贸集团各公司发展历程

安 徽 国 贸 集 团 分 析 报 告 李媛媛 1310011002 汪萌 1310011004施珍珍 1310011005 方如梦 1310011006周丽娟 1310012046 晋云芳 1310012047

关于安徽国贸集团各公司发展历程、经营现状与发展规划及各公司发展历程的评价的分析报告 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重点企业之一。其成员企业有安徽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轻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外贸财务实业开发公司、安徽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安徽国际货物运输公司、安徽天彩丝绸有限公司、安徽国贸资产托管有限公司、安徽国贸联创投资有限公司12家公司。 一、国贸集团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规划 (一)集团概况 国贸集团公司于2006年3月正式挂牌运营,受权经营和托管安徽省商务厅原直属的27户企事业单位。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集团公司)属安徽外经贸行业大型企业集团暨国有独资公司,是安徽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重点企业之一。 2007年,国贸集团公司又分别托管和重组了安徽省丝绸公司、安徽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国贸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相对控股子公司12家,托管企事业单位18家。其中,安徽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为集团核心成员企业,年进出口额均在1.5亿美元以上。 (二)经营状况 国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运营和管理受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经营投资、融资业务;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房地产,旅游文化服务业,广告及国际、国内运输业;开展加工和制造产业,科技开发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经营。2009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截至2009年末,国贸集团公司净资产达22.7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16.82亿元。国贸集团成立后,确立并实施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板块运作、和谐增长"的战略发展思路,即:以国际贸易为核心业务,适度进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4年艰苦不懈地努力,国贸集团已初步形成了进出口贸易、地产和金融投资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局面。集团第一主业稳步发展,2006年至2009年集团累计完成进出口额84.85亿美元,年平均进出口额占全省12.8%,连续4年位居安徽省企业前三甲。其中, 2008年集团在全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排名第97位,在全国出口100强中排名第64位。集团的第二主业房地产、第三主业金融投资也初见成效,已经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规划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板块运作,和谐增长"的战略发展思路,即:以国际贸易为核心业务、以投资控股为主要模式,稳健推进外贸领域结构优化,参股、控股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外贸相关实业;同时,积极培育资本运作能力,适度进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进军金融、证券、房地产、典当等行业,提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着《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

操作系统发展史

CP/M系统 计算机语言百花争妍的七十年代,计算机本身正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71年,Intel 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四位Intel 4004芯片,1973年,又研制成功八位Intel 8086芯片。微型机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七十年代中期,台式微机,工作站,超级微机,膝上机相继面世,“谁来指挥他们”,人们千呼万唤。 事实上,早在1972年,AMAA(美国微型机协会)就悄悄地为一个“指挥系统”作临产前的准备了,他们用PL/M程序设计语言为Intel 8086编写了纸带编辑程序ED。1973年,PL/M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决定“挂帅亲征”,很快在DEC公司的主机TOPS-10上,培植成功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的“胚胎”。博士旗开得胜,感觉当然是“味道好极了!”,但Intel 公司及其它著名电脑公司却对此充耳不闻,这使“元帅”和“士兵”们很是光火,1974年,“胚胎”得以向全世界公布:版本号V1.3;大名:CP/M;全称:Control Program/Monitor (控制程序或监控程序)。 虽然CP/M V1.3 是为肩任“控制程序和数据”的“上帝”而来的,但“上帝一世”却颇受冷落,电脑业者依旧冷眼旁观。1975年,CP/M V1.4 继承“王位”,开始大造舆论,加之Kildall 博士创建了Digital Research(数字研究公司),为CP/M呐喊欢呼,CP/M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他的软件也爆炸般地得到了开发。CP/M变红发紫,神话般普及,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Kildall 博士更是声名远播。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如同指挥一台晚会或乐队,高效率地合奏美妙的乐章。 繁荣的CP/M家族不断添丁。运行在Intel 8080芯片上的CP/M—80;运行在8088、8086芯片上的叫CP/M—86;而在Motorola(摩托罗拉)68000 上运行的CP/M 叫做CP/M-68K。CP/M—80、CP/M—86、CP/M-68K等组成了庞大的CP/M家族。 单用户的CP/M—80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多用户的MP/M—80,单用户的CP/M—86又发展成并发的CP/M—86和多用户MP/M— 86,它们成为家族的新生力量。 CP/M开创了软件的新纪元,称得上是计算机改朝换代的里程碑。 DOS系统 七十年代末期,CP/M后院起火,其微机操作系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979年,IBM公司为开发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请微软公司(Microsoft)为IBM PC设计一个磁盘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慷慨承诺,但当时手头仅有XENIX 操作系统,XENIX操作系统要求处理器支持存贮管理和保护设备的功能,可PC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1.CP/M系统 计算机语言百花争妍的七十年代,计算机本身正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71年,Intel 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四位Intel 4004芯片,1973年,又研制成功八位Intel 8086芯片。微型机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七十年代中期,台式微机,工作站,超级微机,膝上机相继面世,“谁来指挥他们”,人们千呼万唤。 事实上,早在1972年,AMAA(美国微型机协会)就悄悄地为一个“指挥系统”作临产前的准备了,他们用PL/M程序设计语言为Intel 8086编写了纸带编辑程序ED。1973年,PL/M 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决定“挂帅亲征”,很快在DEC公司的主机TOPS-10上,培植成功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的“胚胎”。博士旗开得胜,感觉当然是“味道好极了!”,但Intel 公司及其它著名电脑公司却对此充耳不闻,这使“元帅”和“士兵”们很是光火,1974年,“胚胎”得以向全世界公布:版本号V1.3;大名:CP/M;全称:Control Program/Monitor (控制程序或监控程序)。 虽然CP/M V1.3 是为肩任“控制程序和数据”的“上帝”而来的,但“上帝一世”却颇受冷落,电脑业者依旧冷眼旁观。1975年,CP/M V1.4 继承“王位”,开始大造舆论,加之Kildall 博士创建了Digital Research(数字研究公司),为CP/M呐喊欢呼,CP/M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他的软件也爆炸般地得到了开发。CP/M变红发紫,神话般普及,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Kildall 博士更是声名远播。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如同指挥一台晚会或乐队,高效率地合奏美妙的乐章。 繁荣的CP/M家族不断添丁。运行在Intel 8080芯片上的CP/M—80;运行在8088、8086芯片上的叫CP/M—86;而在Motorola(摩托罗拉)68000 上运行的CP/M叫做CP/M-68K。CP/M—80、CP/M—86、CP/M-68K等组成了庞大的CP/M家族。 单用户的CP/M—80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多用户的MP/M—80,单用户的CP/M—86又发展成并发的CP/M—86和多用户MP/M— 86,它们成为家族的新生力量。 CP/M开创了软件的新纪元,称得上是计算机改朝换代的里程碑。 2.DOS系统 七十年代末期,CP/M后院起火,其微机操作系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979年,IBM公司为开发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请微软公司(Microsoft)为IBM PC 设计一个磁盘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慷慨承诺,但当时手头仅有XENIX操作系统,XENIX操作系统要求处理器支持存贮管理和保护设备的功能,可PC机的CPU 8086/8088 均不具备此功能。微软公司急于满足PC机的要求,购买了由西雅图公司工程师Tim Paterson研制的、可在8088上运行的CP/M—86“无性系”——SCP—DOS操作系统的销售权,将SCP—DOS改称MS—DOS V1.0发表。为避“偷梁换柱”的嫌疑,微软公司又于1981年8月推出了支持内存为320KB 的MS-DOS 1.1版。由于蓝色巨人的推波助澜,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CP/M地位岌岌乎可危。 随后,IBM 公司向微软公司购得MS-DOS使用权,将其更名为PC-DOS 1.0。MS-DOS又称PC-DOS,就是这个原因。 MS-DOS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最初设计思想及其追求目标的正确和恰当,那就是为用户上机操作和应用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使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几十个DOS命令,或以命令行方式直接键入或在DOS4.0以上版本下以DOS Shell菜单驱动,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此,电子计算机在解放人类智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ENIAC问世以来的短短的四十多年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迄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已经了下列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