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判断物质的氧化和还原性质。
【教学重点】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定义。
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和特点。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1.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导入氧化和还原的概念。
2. 提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问题。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过程。
3. 举例说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20分钟)1. 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现象。
2. 判断实验物质的氧化和还原性质。
四、概念解释(10分钟)1. 解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定义。
2.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五、巩固(10分钟)1. 提问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
2. 提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六、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更多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教学手段】1. 利用实验使学生观察和判断实验物质的氧化和还原性质。
2. 利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教学PPT。
【教学评价】1. 通过实验和讨论,观察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1. 总结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
2. 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word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word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4. 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1. 氧化剂的定义及特点2. 还原剂的定义及特点3.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方法八、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1. 电子转移法2. 电荷守恒法3. 元素化合价变化法九、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 化学电池2. 腐蚀与防护3. 合成反应十、氧化还原反应与生活1. 食物的氧化与腐败2. 药物的氧化与还原3. 环境污染与氧化还原反应十一、氧化还原反应与科技1.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2.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3. 材料科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十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医学1. 血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 抗氧化剂与健康3. 氧化还原反应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十三、氧化还原反应与能源1. 化石燃料的氧化还原反应2. 清洁能源的利用3. 氧化还原反应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十四、氧化还原反应与环境保护1.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 空气净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1.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2.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研究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和还剂教案

氧化剂和还剂教案教案: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教学目标1.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性;2.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实例;3.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判断其中一种物质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二、教学内容1.氧化剂的概念、特性及常见实例;2.还原剂的概念、特性及常见实例;3.实际应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教学重点1.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性;2.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实例。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了解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过程,并提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理论讲解(15分钟)a.讲解氧化剂的概念和特性,如能接受电子、释放氧气、使其他物质氧化等;b.讲解还原剂的概念和特性,如能够失去电子、释放氢气、使其他物质还原等;c.用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基本特点。
3.实例分析(20分钟)a.根据给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b.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例子,如酸性物质、过氧化氢等。
4.实验操作(30分钟)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如铜与硝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实验并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5.小结(10分钟)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性;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扩展1.进一步研究不同氧化剂、还原剂的性质和应用;2.探究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特性和常见实例,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判断其中一种物质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实质。
教学设计4:1.3.2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理解其与各元素原子的价态及电子转移的关系。
2.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在简单氧化还原反应中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学会利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难点:利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提到,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如何实现从铁到铁盐的物质转化?Fe +CuSO4 == FeSO4 +Cu如何从新的角度对该反应进行类型分类?二、新课讲授【师】1.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即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即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2.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被还原。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被氧化。
3. 联系4.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工具——“双线桥” 与“单线桥”(1)双线桥法---用于分析升降得失等情况①标价。
②画桥:指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跨越“==”从左边到右边。
③桥上三句话④得失电子总数必须相等。
(2)单线桥法---用于分析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①标价;②画桥:线桥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不跨过“==”只在左边,指准变价元素;③桥上只写电子总数,不能写得失。
【师】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用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还原反应,从而获得金属单质,即金属的冶炼。
【知识补充】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1. 价态律:A.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Fe3+、KMnO4、H2SO4等);B.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S2-、I—等);C.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Fe2+、S等)2. 强弱律:(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2)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4)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3. 难易律(先后律):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强的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强的先发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二)知识框架1、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条线:反应物反应物性质实质元素(判断依据) 反应过程还原剂→还原性→失e- →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氧化剂→氧化性→得e- →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2、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强氧化剂主要有:Cl2、Br2、浓硫酸、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1、新教材注意以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严格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教材收集一些典型有效的实验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概念和原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通过对一些化学反应的“交流·研讨”活动,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的一般规律。
3、掌握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能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
4、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二时教案

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二时教案化学教案: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目标:1.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征;2.能够判断物质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并解释其反应过程;3.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实验器材和试剂,课件和投影仪;2.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化学反应种类;2.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反应中,有哪些物质起到氧化或还原作用?二、讲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20分钟)1.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反应是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物质获得电子;3.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如何在反应中进行电子交换的?三、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征(20分钟)1.讲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典型特征,如氧化剂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并接受电子,还原剂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并提供电子;2.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氧气、硫酸、高锰酸钾等;3.发起讨论: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总结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征。
四、实验演示(30分钟)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一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和一种还原剂(如亚硝酸钠)的作用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原理;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和解释理论。
五、应用练习(2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题,判断给定反应中的物质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并解释反应过程;2.学生自主研究和解答,教师辅助解答和澄清疑惑;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六、总结和拓展(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2.学生进行小结,回答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3.引导学生思考:氧化剂和还原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七、课堂反思(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3.预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氧化剂还原剂教学设计

氧化剂还原剂教学设计一、引言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学习化学反应以及应用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掌握其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实例;3. 能够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身份;4.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性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
氧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从而使其他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剂则相反,能够提供电子给其他物质,使其得到电子。
然后,讲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性,如氧化剂常常是电子受体,能够氧化其他物质;还原剂则是电子供体,能够还原其他物质。
2.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实例,如氧化剂常见的有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还原剂常见的有金属、还原金属离子的物质等。
通过实例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性。
3. 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身份通过给出一些简单的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身份。
例如,通过方程式2Mg + O2 -> 2MgO,学生可以判断氧气是氧化剂,镁是还原剂。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理解。
4. 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和应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腐蚀、燃烧、电池等。
通过介绍这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理解;2. 给学生提供一些反应方程式,让他们判断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 设计一些应用题,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性;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的探究,如探究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构成。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的视角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贯穿着整个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并且为今后的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模型,也会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已经能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可以从该角度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定义,结合初中的知识,学生能说出一些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且初中已经学过了化合价的判断,这是本堂课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2.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快速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3.能够根据物质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水平。
2.通过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诊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程度。
3.通过提炼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阶和思路的结构化。
4. 通过对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水平,初步建立价类二维的物质认知模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教学难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归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归纳,对氧化还原反应模型的归纳)。
角色扮演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进行角色扮演)。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为此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环节一是“温故知新”,通过对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回顾双线桥分析该反应,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环节二是“总结提升”,通过对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具体分析,提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环节三是“基础铺垫”,通过对一些常见物质中的划线元素化合价的判断,使同学们建立起物质中的中心元素的意识,以便快速准确的判断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环节四是“拓展应用”,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依据价类二维图预测物质的性质,对前边所学加以拓展应用,并初步建立价类二维的物质分析模型,为后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二)知识框架
1、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条线:
反应物反应物性质实质元素(判断依据) 反应过程
还原剂→还原性→失e- →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氧化剂→氧化性→得e- →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2、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1
2、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
教材收集一些典型有效的实验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概念和原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通过对一些化学反应的“交流·研讨”活动,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的一般规律。
3、掌握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能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
4、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4、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性质。
3、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金属的冶炼,有氧运动;这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主要学习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板书】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媒体显示】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1、铜与氧气反应
2、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3、碳酸钙高温分解
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5、NaCl溶液与AgNO
溶液反应
3
【提问】从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如何对上述反应分类?
【板书】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
【设问】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师生的交流回答。
【练习1】在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略)
【设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有何关系?
【指导阅读】P47页第三自然段。
【举例】以氧化铜与氢气反应为例进行分析。
【板书】(1)氧化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质疑】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活动?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学生按课本P47页活动与探究进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它是否是氧【设问、质疑】1、写出Zn与CuSO
4
化还原反应?
2、讨论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会偏转?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讨论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有何关系?两者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实验,讨论,回答问题。
(1)Zn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说明Zn将Cu置换出来。
(2)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说明反应过程中电子发生定向运动。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4)反应物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过程称为氧化反应。
反应物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反应过程称为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练习2】在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是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略
【设问】在初中化学,我们学习了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数、类别对化学反应分类有:
基本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何关系?
学生做练习,思考,回答问题。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举出日常生活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例子。
【小结】
实质 元素(判断依据) 反应过程
失e- → 化合价升高 → 氧化反应
得e- → 化合价降低 → 还原反应
【作业】
化合:A+B=AB 分解:A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