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 草 酮
唑草酮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技术

唑草酮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技术唑草酮是美国富美实公司开发的三唑啉酮类茎叶处理除草剂,适用于多种禾本科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含唑草酮的制剂登记用于小麦田、水稻田、甘蔗田等,此外还可以用于大麦田、玉米田、草坪及草甘膦的复配制剂,用途比较广泛,对某些抗性恶性阔叶杂草和莎草效果突出,因此越来越得到厂家的重视。
1唑草酮在适用作物上的使用情况:1、小麦田:随差磺酰脲类长期单一、超剂量的使用,麦田杂草群落快速演替,猪殃殃代替播娘蒿成为了麦田主要的阔叶杂草,部分区域产生泽漆、佛坐、麦家公等杂草,同时抗性播娘蒿、抗性荠菜在个别区域快速蔓延,磺酰脲类除草剂逐渐失去了主要导地位,而以唑草酮为主要的复配产品以其快速、广谱杀草效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唑草酮将成为麦田除草剂主要复配成分和除草剂厂家争相登记的重点。
需要提醒的是,含唑草酮的药不宜与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加重唑草酮药害。
该药没有内吸活性,喷雾必须均匀周到,以保证除草效果。
在杂草密度过大或草龄过大时需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加大用水量,喷匀喷透,不宜重喷漏喷,以提高除草效果,防止麦苗产生药斑。
按推荐剂量正常施用唑草酮,有时麦叶上会出现灼伤会导致其市场份额增加的困难,推广年前用药挑战农民用药习惯。
2、大麦田据相关防效和安全性试验表明:34%氯吡•唑草酮WP可用于防除大麦田中多种阔叶杂草, 使用一次,基本可以控制大麦全生育期不受阔叶杂草危害,且杀草速度快,增产显著。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麦及下茬移栽棉花安全。
建议用量:冬季在大麦3〜4叶期、杂草2叶期30 g/ 亩较为合适,春季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大麦返青拔节前以30〜40 g/亩为宜。
3、水稻田4、甘蔗田:FMC汇清:73%莠•唑• 2甲钠(60:0.6:12.4 )WP+敌草隆助剂。
防除一年生杂草,甘蔗苗后25cm左右,杂草1~3叶期使用,亩用制剂150~250g,兑水定向喷雾。
唑草酮20%微囊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Ke y wor ds:c re ta o e e h l HP afnrz n - ty ; LC; a ay i n l ss
摘
要 :本 文 采 用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以 甲醇+乙腈+ 酸 溶 液为 流动 相 ,使 用 以O S p 磷 D 、5L m
酸 乙酯 ;分 子式 :C5 4l 33 3 l C2 NO ;结构 式 : H1 F
o
2 %微 囊悬 浮 剂 进 行分 析 ,得 到 了很 好 的效 果 。 0 该 方 法 操 作 简 便 、快 速 、准 确 ,分 离 效 果 好 ,
可作 为质量 控 制 的参 考方 法 。 2 试 验部分
中图分 类号 :¥ 8 .:0 5 . 2 文 献标 识码 :A 4 24 6 77 +
1 ‘ 言 前
文章编 号 :10 — 4 0( 0 0 0 — 8 0 0 2 58 2 1 ) 5 3 — 3
目前 唑 草酮 的 分 析 方 法 仅 有气 相 色谱 法 有
报 道 p。本 文 采 用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对 唑 草 酮 1
P s cd c n e n d ii rt n 21 ,15 et ie i c dA m ns a o 003 () i Se a t i
2 1 试 剂和 溶液 甲醇 :色谱 级 ;乙腈 :色 谱 .
级 ;水 :新 蒸 二 次 蒸 馏 水 ;磷 酸 :分 析 纯 ;磷
F HC\ 2
N | c H N
F
酸溶 液 :H 0 HP l0 005 ( / ;唑草 酮 标 2 : O = 0 :. V V)
样 :已知质 量分 数 ,9 .% ( 国富美 实 公 司 ) 77 美 ;
小麦田防除荠菜适用药

小麦田防除荠菜适用药唑草酮、双氟磺草胺、2甲4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对荠菜均有良好防效,生产上可以因地制宜选用。
将唑草酮与双氟磺草胺混用,能有效防除麦田的荠菜等阔叶杂草。
许多地方的荠菜对苯磺隆、苄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产生了较高的抗耐性,导致防效下降,这些地方荠菜发生严峻的田块不宜用这些药除草。
唑草酮是美国富美实公司开发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麦田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荠菜有突出防效,杀草速度快,一般施药后2~3天敏感杂草就表现药害症状,1周后枯死。
唑草酮在麦苗3叶期以后、田间阔叶杂草出齐后使用,用药量依据草龄而定,纯药亩用量1.6~2克。
喷雾必需匀称周到,以保证除草效果。
按推举剂量正常施用唑草酮,有时麦叶上会消失灼伤斑,一般能在短期内恢复生长,对最终产量没有影响。
唑草酮不能与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加重唑草酮药害。
在杂草密度过大或草龄过大时需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加大用水量,喷匀喷透,不重喷漏喷,以提高除草效果,防止在麦苗形成药斑。
金植50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是美国富美实公司新推出的麦田内吸传导型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施用后快速被杂草汲取,杂草生长很快停止,药后7~10周最终枯死。
杀草谱广,能防除麦田荠菜、猪殃殃、繁缕、牛繁缕、泽漆等多种阔叶杂草。
双氟磺草胺作为某些混配剂的有效成分之一,在生产上已经应用多年。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双氟磺草胺与唑嘧磺草胺的混配剂麦喜58克/升双氟唑嘧胺悬浮剂,双氟磺草胺与2,4-滴异辛酯的混配剂麦施达459克/升双氟滴辛酯悬浮剂,对荠菜等阔叶杂草防效好,在荠菜发生重的地区应用广泛。
双氟唑嘧胺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使用。
双氟滴辛酯应在小麦4叶期至拔节前施用。
2甲4氯除对猪殃殃等防效不佳外,对荠菜、繁缕等麦田多种阔叶杂草都有较好防效,把握在小麦4叶期至拔节前施药。
不同企业生产的2甲4氯产品在除草效果、平安性等方面有肯定差异,对用药量、气能施用。
异恶唑草酮合成工艺

异恶唑草酮合成工艺异恶唑草酮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具有广泛的杀草谱效果,对多种草本杂草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本文将介绍异恶唑草酮的合成工艺。
异恶唑草酮的合成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异恶唑草酮的合成原料主要包括异恶唑和氯丁酮。
异恶唑是一种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氯丁酮是一种有机溶剂。
2. 反应步骤:将异恶唑和氯丁酮按一定的摩尔比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通常在150-200℃),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为2-4小时。
3. 精制处理: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进行精制处理。
首先,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蒸馏分离,得到异恶唑草酮的粗品。
然后,通过结晶、过滤、洗涤等步骤对粗品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异恶唑草酮产物。
4. 产品检测:对合成的异恶唑草酮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检测合格后,异恶唑草酮产品可以进行包装和销售。
异恶唑草酮的合成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
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体系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2. 安全措施:在反应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产生危险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3. 环境保护:在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合理选择溶剂、催化剂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质量控制:合成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合成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通过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异恶唑草酮的合成工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合理选择反应条件、采取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只有在严格遵守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异恶唑草酮产品,提高其杀草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笨唑草酮除草剂对大草效果怎样,笨唑草酮伤玉米苗吗

笨唑草酮除草剂对大草效果怎样,笨唑草酮伤玉米苗吗苯唑草酮对大龄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田中施药时,只需亩用30%苯唑草酮悬浮剂5-6克兑水喷雾,即可将大龄杂草彻底灭杀。
该药物对于狗尾草、马齿苋、野黍、苘麻、稗草、苍耳、反枝苋、牛筋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牛筋草、狗尾草的防效较突出。
一、苯唑草酮除草剂对大草效果怎样1、苯唑草酮除草剂对大龄草的防治效果较好。
该药物可在玉米田中使用,每亩地只需使用5-6克30%苯唑草酮悬浮剂,便可彻底灭杀大龄杂草。
2、该药物可有效防治野黍、藜、蓼、苘麻、稗草、牛筋草、马唐、曼陀罗、牛膝菊、苍耳、龙葵、一点红、反枝苋、豚草、狗尾草、马齿苋等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3、该药物对于用硝磺草酮难以防除的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抗性杂草尤为有效。
4、该药物是一种内吸传导性除草剂品种,可被杂草的根、茎、叶所吸收,施药后可彻底灭杀杂草,不会出现反弹情况,而且对下茬作物较安全,若没有达到良好的防效还可以补喷。
二、苯唑草酮伤玉米苗吗1、苯唑草酮是否伤玉米苗苯唑草酮不会伤害到玉米苗,此药物对于玉米的安全性较好,适用于普通玉米、粘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登海系列玉米、制种田玉米等品种。
2、苯唑草酮使用方法(1)对于种植普通玉米、黏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地块,可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亩用80-120毫升43%苯唑·莠去津悬浮剂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喷药后即可一次性灭杀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2)除草效果不理想的地块,可等到当杂草较大时(玉米不超过12片叶)亩用10毫升30%苯唑草酮悬浮剂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后可彻底灭杀田中的大草、老草、抗性草。
唑草酮的使用方法,唑草酮药害补救措施.doc

唑草酮的使用方法,唑草酮药害补救措施
唑草酮在有光的条件下,唑酮草酯在喷药后15分钟内即被植物叶片吸收,其不受雨淋影响,3—4小时后杂草就出现中毒症状,2—4天死亡。
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唑草酮的使用方法以及唑草酮药害补救措施。
唑草酮的使用方法
苗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9—35g/hm[亩用量0.6—2.4g],适宜亩用量为1.6—2克。
唑草酮在冬前化除使用时,每亩用量一般为0.8克,每亩用水量30公斤即可;到春季化除时由于杂草草龄较大,唑草酮亩用量一般为1.6克,提倡加足水量喷雾,每亩用水量最好在50—60公斤,这样一方面能将麦田中的杂草喷湿喷透,提高除草效果(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喷到草上才能发挥除草作用);另一方面施药浓度不至于太大,有利于提高对麦苗的安全性。
唑草酮药害补救措施
1、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通常不引起全株死亡,在药害严重时,少数处于1—2叶期的麦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较大麦苗一般不会死亡。
药害通常在施药后2—4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根据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2、①如果受害麦苗处于返青期,叶龄相对较小,叶片受害后恢复生长的余地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麦苗就可恢复。
②如果受到药害时,田间群体充足,基本达到成穗数量,则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需要采取特别的补救措施。
③如果受到药害时麦苗较小,田间群体不足,即麦苗受伤会影响分蘖和分蘖成穗,对产量影响较大。
目前对受害麦苗应适当增施氮肥,每亩施尿素5—10公斤,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小分蘖成穗,到拔节孕穗期再根据苗情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减少产量损失。
小麦田婆婆纳用什么除草剂,附小麦田婆婆纳的外形特征

小麦田婆婆纳用什么除草剂,附小麦田婆婆纳的外形特征唑草酮: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1-1.2g(亩有效量,下同);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2-1.5g。
苯唑: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1.08-1.44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8-2.16g。
乙羧氟草醚: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0.5-1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1.5g。
一、小麦田婆婆纳用什么除草剂1、使用50%吡氟酰草胺封闭,可以有效防除婆婆纳等阔叶杂草。
2、唑草酮:如果是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1-1.2g(亩有效量,下同);如果是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2-1.5g。
3、苯唑: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1.08-1.44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8-2.16g。
4、乙羧氟草醚: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0.5-1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1.5g。
5、吡草醚: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0.6-0.8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1g。
6、7.5%啶黄草胺: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0.705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0.93-1g。
7、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0.54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0.54-0.9g。
8、6.25%甲基碘磺隆钠盐·酰嘧磺隆:年前防治,每亩地使用0.625g;年后防治,每亩地使用0.625-1.25g。
9、使用0.6g双氟(有效成分)+1.5g唑草酮(有效成分)+30g的56%二甲四氯WP+30ml的288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行防治,防除效果可以达到98%。
10、除开药物防治以外,适度密植,将旱旱轮作改为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婆婆纳的发生。
二、小麦田婆婆纳的外形特征1、植株:婆婆纳属于铺散多分枝草本植物,高为10-50cm左右,茎秆有两列密集的多细胞柔毛。
2-4对叶子,有短柄,外形为卵形或者是圆形,长6-20mm左右,宽5-18mm左右,基部为浅心形,平截或浑圆,叶片边缘有钝齿,两面有稀疏的柔毛。
2、花:花序较长,苞片互生,大小形状与叶片相似;花梗比苞片要长;花萼在开花期的时候只有3-5mm长,到了果期的时候增长至8mm,裂片为卵状披针形,三出脉;花冠为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度为4-6mm左右,比雄蕊要长,裂片为卵形至圆形。
苯唑草酮组成结构、作用功能详解

苯唑草酮是第一个苯甲酯吡唑酮类除草剂,是巴斯夫开发的第一个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4-HPPD)抑制剂,对耐草甘膦、三嗪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和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的杂苯唑草酮纯品为白色粉末固体,熔点:220.9 ℃~ 222.2 ℃,可溶于丙酮、乙醇、异丙醇、甲苯和1,2-二氯苯。
作用机理苗后茎叶处理通过根和幼苗、叶吸收,在植物中向顶、向基传导到分生组织,抑制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4-HPPD),间接地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干扰叶绿体的合成和功能,由于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导致发芽的敏感杂草白化,失绿的组织坏死。
苯唑草酮可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在63 g/ha 的剂量下,对青麻、野苋、苍耳、大狗尾草的防除率达100%,对玉米无药害。
适用作物苯唑草酮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对玉米有较高安全性。
对玉米田多种杂草都能起到很好的防除效果,如对稗属、牛筋草、豚草、异型莎草、狗尾草属、母菊属、藜属、碎米莎草等。
苯唑草酮可以与许多其他农药混用,如烟嘧磺隆、三嗪类、二甲戊灵、麦草畏、莠去津等,对卷茎寥、扁蓄和野西瓜苗等都能起到很好的防除作用。
在与莠去津混用的情况下,对已经错过了最佳施药的时期或有恶性杂草如铁苋菜、鸭跖草等田块,对田中杂草的去除有着很好的促进效果;而且对土壤起着触杀与封闭的作用,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35 天以上。
在与莠去津混用的同时,不应再与有机磷类农药一起混用,但可以在间隔了7 天之后可以使用。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对该药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含量低的土壤中有效期可以达到几周。
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高过一定比例(3%)时,其持留活性就会比较低。
毒性合成路线苯唑草酮的合成只有三篇专利报道,分别是美国专利US 6147031A1(日本曹达公司)、美国专利US20030216580(德国巴斯夫公司)和中总结苯唑草酮在目前玉米田除草剂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无论是解决烟嘧磺隆的抗性问题,还是与莠去津的合理复配,以及对玉米的安全性,苯唑草酮都是很好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唑草酮唑草酮(其它名称:福农、快灭灵、三唑酮草酯、唑草酯)是由美国富美实(FMC)公司开发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一、作用机理与特点1、作用机理:唑酮草酯是一种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在有光的条件下,在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有毒中间物的积累,从而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
唑酮草酯在喷药后15分钟内即被植物叶片吸收,其不受雨淋影响,3—4小时后杂草就出现中毒症状,2—4天死亡。
2、作用特点:杀草速度快,受低温影响小,用药机会广,由于唑草酮有良好的耐低温和耐雨水冲刷效应,可在冬前气温降到很低时用药,也可在降雨频繁的春季抢在雨天间隙及时用药,而且对后茬作物十分安全,是麦田春季化除的优良除草剂。
唑草酮的药效发挥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施药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阴天不利于药效正常发挥。
气温在10℃以上时杀草速度快,2—3天即见效,低温期施药杀草速度会变慢。
二、防治对象及方法1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因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仅为几小时,故对下茬作物亦安全。
2 、防除对象: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如猪殃殃、野芝麻、婆婆纳、苘麻、萹蓄、藜、红心藜、空管牵牛、鼬瓣花、酸模叶蓼(liao)、柳叶刺蓼、卷茎蓼、反枝苋、铁苋菜、宝盖菜、苣荬菜(qumqi)、野芝麻、小果亚麻、地肤、龙葵、白芥等杂草。
对猪殃殃、苘麻、红心藜、荠、泽漆、麦家公、空管牵牛等杂草具有优异的仿效,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等具有很好的活性。
3 、应用技术:唑草酮的使用应选准时机,以更好发挥药效。
施药应选在早晚气温低和风小之时;晴天上午8点钟以前、下午4点以后、施药时气温不要超过30℃但不要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0%、风速不超过4m/s,否则应停止施药。
适宜施药时期:杂草2—3叶期为最佳用药时期,小麦拔节期后禁止施药,由于唑酮草酯受作用机理(无内吸活性)所限,喷雾时力求全面、均匀,使全部杂草充分着药,其对施药后长出的杂草无效,切记不能将该药剂应用于阔叶作物。
4 、使用方法:苗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9—35g/hm2[亩用量0.6—2.4g],适宜亩用量为1.6—2克。
唑草酮在冬前化除使用时,每亩用量一般为0.8克,每亩用水量30公斤即可;到春季化除时由于杂草草龄较大,唑草酮亩用量一般为1.6克,提倡加足水量喷雾,每亩用水量最好在50—60公斤,这样一方面能将麦田中的杂草喷湿喷透,提高除草效果(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喷到草上才能发挥除草作用);另一方面施药浓度不至于太大,有利于提高对麦苗的安全性。
三、使用注意事项1 、唑草酮为超高效除草剂,但小麦对唑草酮的耐药性较强,在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均可使用,但如果施药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量大、用药浓度高,则灼伤斑大,药害明显。
因此施药时药量一定要准确,最好将药剂配成母液,再加入喷雾器。
喷雾应均匀,不可重喷,以免造成作物的严重药害。
2 、唑草酮只对杂草有触杀作用,没有土壤封闭作用,在用药时期上应尽量在田间杂草大部分出苗后进行。
3 、小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喷药后,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斑点,但施药后1周就可恢复正常绿色,不影响产量。
4 、喷施过唑草酮的药械要彻底清洗,以免药剂残留药效其它作物。
四、唑草酮与麦田其他除草剂混用应注意问题1、喷施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2甲4氯、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时,药液中不能加洗衣粉、有机硅等助剂,否则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含唑草酮的药剂不宜与骠马(精噁唑禾草灵)等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喷药后药物在叶片上的分布不均,着药多的部位容易受到药害,但可分开使用,例如:头天打一种药,第二天打另一种药,就不会出现药害,但考虑到苯磺隆、苄嘧磺隆、2甲4氯等药剂会影响精噁唑禾草灵的防效,最好相隔一周左右使用。
3、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以将炔草酸与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混用,兼除两类杂草。
五、唑草酮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1、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通常不引起全株死亡,在药害严重时,少数处于1—2叶期的麦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较大麦苗一般不会死亡。
药害通常在施药后2—4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根据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2、①如果受害麦苗处于返青期,叶龄相对较小,叶片受害后恢复生长的余地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麦苗就可恢复。
②如果受到药害时,田间群体充足,基本达到成穗数量,则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需要采取特别的补救措施。
③如果受到药害时麦苗较小,田间群体不足,即麦苗受伤会影响分蘖和分蘖成穗,对产量影响较大。
目前对受害麦苗应适当增施氮肥,每亩施尿素5—10公斤,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小分蘖成穗,到拔节孕穗期再根据苗情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减少产量损失。
炔草酯炔草酯(其它名称:顶尖、炔草酸)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一、作用机理与特点1、作用机理:炔草酸属芳氧羧酸类化合物,作用机理为抑制植物体内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的活性,从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而脂肪酸是细胞膜形成的必要物质。
炔草酸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高效、稳定的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被一些国家认为是防治看麦娘、野燕麦的首选药剂,对其他恶性禾本科杂草也具有很好的防效。
禾本科杂草在施药后2天内停止生长,先是新叶枯萎变黄,整株会在10—30天后死亡。
炔草酸主要通过杂草叶部组织吸收,而根部几乎不吸收。
叶部吸收后,通过木质部由上向下传导,并在分生组织中累积,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加快传导速度。
炔草酸在土壤中迅速降解,在土壤中基本无活性,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2、作用特点:该药杀草谱广,施药时期宽,混用性好。
对小麦高度安全,适用于冬小麦和春小麦除草;加量使用不影响安全性,使用推荐剂量2倍药量对小麦无不良影响;温度变化不影响安全性,从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均可施药;安全性不受小麦生育期影响,从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施药。
该药残留期较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15天,在通气条件下能快速降解,不易在土壤中移动、淋溶、和累积,对下茬作物安全。
二、防除对象及方法1、防治对象:对恶性禾本科杂草特别有效,与安全剂以一定比例混合,用于小麦田,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燕麦、黑麦草、早熟禾、狗尾草等有高效作用,另外有资料记录对硬草、菵草、棒头草也表现十分卓越。
对阔叶杂草和莎草无效。
一般施药1—2天后杂草停止生长,10—30天后死亡。
2、应用技术:用药量有效成分一般在2—3g/667m2,用于小麦苗后茎叶喷雾1次,使用4g/667m2剂量可造成小麦叶片黄化,但20天后可以恢复,在推荐范围内对小麦安全。
炔草酸的使用和杂草的种类和使用时期密切相关。
如果对野燕麦、看麦娘杂草2—4叶期使用,亩用量3/g兑水15—30kg喷雾,就可以获得满意的防效;后期5—8叶期,使用剂量提高到4.5g 即可。
如果对硬草、菵草、棒头草等为主的田块,杂草2—4叶期,亩用量4.5g;5—8叶期,剂量提高到5.25g—6g。
一般来说,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下,大多数杂草已经发芽并且生长旺盛时使用效果最佳。
炔草酸(麦极)还有一个特点,它的防效和水的使用量没有关系,如果使用适当的喷雾设备,保证杂草均匀受药的情况下,一般使用15公斤水也能取得一样的防效,这样可以节省用水和劳力。
三、注意事项1、建议在麦田进行除草时和苯磺隆、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等除草剂混用,以提高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
2、冬前使用施药适期为禾本科杂草2—4叶。
3、施药后遇低温或干旱,药效发挥速度变慢,防除效果变差。
4、小麦拔节后不宜使用。
5、在低温下使用对麦苗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应避免在麦田受渍、生长弱的田块用药,否则容易出现药害,药害症状主要是麦苗生长受抑,并可能出现麦叶发黄症状。
6、唑草酮与炔草酸混用,可以兼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安全性和防效性均好,但如果用到上述田块(麦田受渍、生长弱的田块),小麦受到唑草酮药害后,生长变弱,可能进一步受到炔草酸药害而生长受抑。
“炔草酸”问答1问:炔草酸是什么样的除草剂,和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点?答:炔草酸是一种新型芳氧基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通过禾本科杂草茎叶部吸收,经输导组织传达到生长点及分生组织,干扰细胞膜形成,导致杂草死亡。
和同类产品相比,炔草酸含有“氟”原子,和精恶唑禾草灵相比,活性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
炔草酸在欧洲被认为是防除看麦娘的首选产品,在北美乃至世界各地,炔草酸被认为是防除野燕麦的第一选择。
试验表明炔草酸还对硬草、菵草、棒头草等多种麦田恶性杂草具有极好的防效,即使在低温、多雨、干旱等多种复杂的环境下均表现十分稳定、卓越。
炔草酸是先正达全球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目前以在世界6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销量居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剂第一位。
2问:炔草酸有哪些主要卖点:答:首先,炔草酸对不良气候的适应能力强。
耐雨水冲刷,施药后2小时内下雨不需要补喷,在低温干旱条件下也表现稳定。
第二,它渗透快,起效快。
杂草受药后48小时内停止生长。
第三,它杀草谱宽,活性高。
不仅对野燕麦、看麦娘高效,对硬草、菵草、棒头草也表现十分卓越。
另外,它还有使用适期宽,混用方便及安全性高等特点。
3问:炔草酸使用上要注意哪些方面?答:炔草酸的用量和杂草的种类和使用时期密切相关。
如果对野燕麦、看麦娘杂草2~4叶期使用,亩用量20克兑水15~30公斤喷雾,就可以获得满意的防效;后期5~8叶期,使用剂量适当提高到30克即可。
如果对硬草、菵草、棒头草等为主的田块,杂草2~4叶期,亩用量30克;5~8叶期,剂量提高到35~40克。
一般来说,炔草酸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下,大多数杂草已经发芽并且生长旺盛时使用效果最佳。
炔草酸还有一个特点,它的防效和水的使用量没有关系,如果使用适当的喷雾设备,保证杂草均匀受药的情况下,一亩使用15公斤水也能取得一样的防效。
这样可以节省用水和劳力。
4问:炔草酸混用性怎么样?答:炔草酸炔草酸具有很好的混用性。
炔草酸可以和常见的防阔叶除草剂混用,如苯磺隆、异丙隆混用。
建议不要和激素类除草剂如2、4-D、百草敌混用,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应使用高量。
该药杀草谱广,施药时期宽,混用性好。
对小麦高度安全,适用于冬小麦和春小麦田除草;加量使用不影响安全性,使用推荐剂量2倍药量对小麦无不良影响;温度变化不影响安全性,从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均可施药;安全性不受小麦生育期影响,从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施药。
该药残留期较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15天,在通气条件下能快速降解,不易在土壤中移动、淋溶和累积,对下茬作物安全。
一般在杂草2-8叶期施药,冬季每亩用炔草酸20-30克,春季每亩用炔草酸30-40克,加水15-3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