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构成形式20(教案)

合集下载

肌理_初中美术教案

肌理_初中美术教案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一种漂亮的纹理,称为肌理。
3. 教师出示课题:“肌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其肌理。
2.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触摸树叶的叶脉,感受其表面的纹理。
3. 教师提问:如何将这些漂亮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呢?
4. 学生讨论拓印的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源自教案:肌理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重点让学生掌握拓印、磨印等方法,能够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教师强调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不同质地的材料,尝试创作肌理作品。
教学反思:
三、学生创作(15分钟)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如麻袋、树叶等,进行观察和触摸。
2. 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材料的轮廓。
3. 学生选择拓印或磨印的方法,将材料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
4. 学生可以适当添加颜色,使作品更加丰富。
四、展示评价(5分钟)
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肌理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拓印、磨印等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表现能力。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特点;2. 肌理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肌理的感知和欣赏;2. 肌理在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肌理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等;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肌理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的概念;2. 学生分享对肌理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肌理的定义和特点,强调肌理是由物体的表面组织结构产生的视觉感受;2. 教师讲解肌理的分类,包括天然肌理和人造肌理,以及抽象肌理和具象肌理;3. 教师展示一些肌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创作,每组选择一种肌理进行模仿和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肌理的细节,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完成肌理创作,展示并分享作品。

四、欣赏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关注作品的肌理效果和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和创作不同类型的肌理,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者实地考察,加深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培养了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效果的肌理作品。

通过欣赏和评价,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肌理知识。

肌理 初中美术教案

肌理 初中美术教案

肌理初中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各种具有不同质地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石材等。

2. 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3.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让他们观察并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肌理?为什么要在作品中表现肌理?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或质感,它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2. 介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三、示范(10分钟)1. 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肌理效果。

2. 讲解示范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作品中的肌理如何与主题相协调。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欣赏和学习彼此的优点。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更多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鉴赏肌理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让他们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ppt课件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ppt课件
肌理构成是一种技法构成,注重制作手段,随 意性很大,注重变化和美感。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肌理现象?
肌理的种类
1、视觉肌理
通过眼睛就可以观察到的肌理,(形和色),一般强调的是平面的肌理。
2、触觉肌理
用手触摸有凹凸、粗细感的肌理,一般强调的是立体的肌理。
3、自然肌理
自然界与生俱来的肌理。
4、人工肌理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3、平涂法 平涂法是一种基本塑造块面的手法,
一般根据画面的色块分割,用笔将颜 色平涂其中,显出秩序、简洁的数理 美感。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肌理的创作方法
二、拼贴
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 后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肌理的创作方法
拼贴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拼贴画是以各种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艺术 。在中国,拼贴画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常
用的材料有贝壳、羽毛、树皮、布帛、 皮毛、通草、麦秆等。
中国的拼贴画以材料产地而得到发展,如 贝壳镶嵌画产于沿海地区,羽毛贴画主要 产于东北及山东,皮毛贴画产于内蒙古, 树皮贴画产于东北,麦秆贴画产于东北及 河北等地。
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布料、纸张、 铁板、塑料板、石板等等。
肌理的创作方法
拓印 (1)压印 (2)湿印 (3)水拓
肌理的创作方法
(1)压印 将纸团、树皮、织物等涂上颜料,压印 在纸上,形成纹理。
肌理的创作方法
(2)湿印 把颜料调稀,滴在玻璃上用纸压印, 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细腻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这些拼贴画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色泽和纹 理等特性,具有民族特色和装饰美感。在 西方,拼贴画属于现代派艺术范畴。西方

肌理课程教案初中

肌理课程教案初中

肌理课程教案初中教案标题:肌理课程教案初中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设计一节肌理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种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并深入理解肌理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不同种类肌理的特征和应用。

3.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肌理。

4.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创造具有不同肌理的艺术品。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设备。

2. 不同种类的材料和物体,如纸张、织物、石头等。

3.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 使用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设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肌理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肌理?为什么肌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2. 知识讲解:- 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设备,向学生介绍肌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分类讲解不同种类的肌理,如粗糙、光滑、柔软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观察与实践:- 将不同种类的材料和物体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描述它们的肌理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肌理?4. 创作活动:- 分组给学生分发不同种类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设计和创造具有不同肌理的艺术品。

-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富有创意和独特肌理的作品。

5. 总结与评价:- 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艺术品,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 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不同肌理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展示和评价创作的艺术品,评估他们对肌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练习册和作业本中的练习和问题,评估学生对肌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同物体的肌理,加深对肌理的理解。

肌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肌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肌理艺术创作课程目标:1. 了解肌理艺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掌握肌理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

3. 学会运用肌理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美术教室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肌理制作材料(如砂纸、布料、毛线等)3. 工具(如剪刀、胶水、画笔等)4. 学生作品展示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肌理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肌理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肌理?肌理艺术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质感、图案等。

2. 肌理的种类:自然肌理、人造肌理、综合肌理。

3. 肌理的特点:丰富多样、富有创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示范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制作肌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肌理制作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肌理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肌理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肌理艺术的重要性和创作技巧。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肌理艺术创作一、肌理的概念二、肌理的种类三、肌理的特点四、肌理的制作方法五、肌理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

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

( 美术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Allow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rt activities can cultivate their beautiful sentiment andcultivate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感觉肌理(二)教学目的: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A、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3、讲授新课: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

(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

)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教案标题:美术制作肌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习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美术材料:画笔、颜料、纸张、画布等。

2. 肌理制作工具:海绵、刷子、棉线、塑料薄膜等。

3. 展示范例:准备一些肌理丰富的艺术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肌理的概念,解释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讨论不同的肌理类型,如粗糙、光滑、凹凸等。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并描述其特点。

2.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肌理制作技巧,如点描、刮画、拓印等。

解释每种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3. 分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方法和材料。

实践:1. 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对象,准备开始制作肌理作品。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选择适合的肌理制作技巧和材料。

3. 学生在纸张或画布上实践肌理制作技巧,尽可能地表达出所选择的主题或对象的肌理特点。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每位学生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创作意图和使用的肌理制作技巧。

2.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建设性的批评。

延伸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指导学生肌理制作技巧的提升。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不同艺术家的肌理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肌理制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理构成形式》教学设计
《肌理构成形式》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认识什么是肌理。

2、基本掌握平面构成中肌理创作的方法、和创作要求。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肌理的鉴赏力。

2、培养构想力、创作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具准备
毛巾、画具、颜料、纸张、盐、表面有纹路的物品等材料。

三、实习内容
1
、肌理的多种制作方法
2、将肌理效果结合到设计中
四、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课教学的主旨还是精讲多练,重点是学生创作、体验的过程,整堂课是一个动手、动脑的动态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更多的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在设计思维的引导过程中,将自己的作品与设计相结合,当然设计思维的形式过程也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形成了,更多的还要靠平时的积累,多学、多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