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合集下载

学术总结报告范文(3篇)

学术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学术总结报告一、报告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本次学术总结报告以我国某学科领域为例,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某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学术总结。

2. 研究意义(1)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总结过去的研究经验,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

(2)揭示规律,指导实践:总结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该领域的研究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3)推动学科发展:学术总结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和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找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优势与不足。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研究方法、成果及不足。

四、研究内容1. 该领域的研究现状(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而我国研究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

(2)我国研究现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创新: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如某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产业应用: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 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基础理论研究近年来,基础理论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学者们从理论层面探讨该领域的研究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学术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

学术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

学术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这给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干旱导致土壤干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洪涝则会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死亡;风暴则会摧毁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次,气候变化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地理分布。

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一些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可能不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而一些原本不适宜种植的地区可能成为新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这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再次,气候变化导致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增多。

气候变暖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扩散和暴发,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农民需要采取更多的农业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最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表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上。

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农产品的品质下降,而极端天气事件则会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需要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气候变化的动态,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和预警服务。

其次,需要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再次,需要加强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气候灾害的保险保障,减少气候灾害对农民的经济损失。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挑战与对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学术报告的目的与意义

学术报告的目的与意义

学术报告的目的与意义
学术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扮演着连接学术领域
的桥梁。

在学术领域中,学术报告是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其目
的在于传达学术成果和思想,促进学术研究进展,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术水平。

一、传达学术成果和思想
学术报告的首要目的是传达学术成果和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和各学科专业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在各自专业领域中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那么,学者们就有必要通
过学术报告的形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传达给其他学者,
以便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从而促进各学科研究的发展。

二、促进学术研究进展
学术报告是促进学术研究进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个学科领域
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每个学科领域都会遇到各自的问题和困难。

在这个时候,学者们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以便解决问题和
提高研究水平。

学术报告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各领域的学者进行有效的学术沟通,以便更好地推进学术研究进展。

三、激发创新思维
学术报告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能够激发创新思维。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创新思维是推动学术研究进步的动力。

而学术报告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促进学者们进行创新思维的交流,以便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示,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进步。

总之,学术报告在学术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交流方式,更是学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学者们需要认真地准备和参加学术报告,并且积极与他人交流,以促进自身发展和学科领域的进步。

学术成绩报告

学术成绩报告

学术成绩报告一、导言本文旨在对我的学术成绩进行全面的报告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学科的分数以及相关评价的整理和总结,来评估我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

二、学科成绩总览以下是我在各个学科中的成绩概况:1. 数学:在数学方面,我表现出色。

经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练习,我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能迅速理解和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善于分析和推理。

这使得我在数学课程中保持较高的分数,并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2. 英语:我的英语成绩表现稳定。

通过大量的课内和课外阅读,我提高了我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我仍有些许进步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英语能力,我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运用英语,并积极参与口语和写作训练。

3. 科学:在科学学科中,我表现出对实验和观察的兴趣,并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我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善于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

然而,我对某些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还有待提高,所以我打算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4. 历史:历史学科是我喜爱的一门课程。

我热衷于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并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理解历史的演变。

我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赢得了良好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升历史学科的成绩,我将继续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并提高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成绩分析与改进计划通过对各个学科成绩的分析和总结,我发现自身存在以下问题:1. 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和写作方面,我需要提高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不仅仅包括词汇量的增加,还需要提高语法和句子结构的运用能力。

为此,我计划多读英文原著,增加语言输入,并通过模仿优秀的英文写作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学科扎实度:尽管我在多个学科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发现自己对某些学科的掌握还不够深入。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习内容,并寻求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讨论。

3. 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有时候我会因为时间不够合理地安排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学术活动报告总结范文(二篇)

学术活动报告总结范文(二篇)

学术活动报告总结范文1. 引言学术活动是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学术活动是由我校学术团队组织的一次研讨会,旨在为广大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分享学术经验的平台。

本文将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活动的成果和收获,以及对今后学术活动改进的建议。

2. 活动成果和收获本次学术活动的成果和收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次活动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术研究者。

与会人员分别来自我校和其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

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了解其他学科研究进展的机会。

其次,与会人员展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轮流进行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各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结果的讨论等。

通过听取其他人的报告,与会人员能够了解到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再次,本次学术活动还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学术问题的平台。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进行了多轮的学术研讨,就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与会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其他人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最后,本次学术活动还展示了我校的学术研究实力和学风。

作为主办方,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并提供了优质的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

通过本次学术活动,与会人员对我校的学术实力和学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我校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3. 对学术活动改进的建议尽管本次学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学术活动中加以改进。

我对今后学术活动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更加广泛地邀请学术研究者参与活动。

本次学术活动的参与人员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今后的学术活动可以通过扩大邀请范围,增加更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者参与,以促进更广泛的学术交流。

学术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

学术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

学术报告范文精选3篇XX:1674-9324(20XX)09-0071-02一、学术报告在西藏高校的应用现状西藏高校因其所处的特别地理环境,由多个不同的民族、区内区外不同生源构成,西藏高校不少班级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等方面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学生间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差异。

为此,应该结合西藏高校学生、教员教学方法方式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学术报告形式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地学类专业(如地理科学、地质学、自然地理与资源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勘探等)是一个以培养具备严谨的地学思维、拥有充实的地学知识、掌握娴熟的地学技能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因此,将学术报告环节引入地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丰富学生的地学知识,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通过学生的学术报告,教员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有利于发现教学不足和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报告环节,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与教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了,增强了师生互动,培养了师生感情,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作了良好铺垫。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以西藏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在《ZG区域大地构造学》《环境规划与评价》《气象学与气候学》三门课程中把“学术报告”作为教学环节引入课堂教学。

具体步骤是:(1)教员选取部分授课内容以专题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介绍与专题有关的最新科研报告与研究成果,目的是既能通过教员的报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术视野,又能给学生以示范,使之在制作学术报告时有所参考和借鉴。

(2)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查找资料或自己研究,在课程进行中按顺序进行学术汇报,教员根据学生的报告进行量化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之“作业与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学术理论总结报告范文(3篇)

学术理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术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为了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学术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特此撰写本报告。

二、报告内容1. 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总结(1)物理学领域近年来,物理学领域在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例如,量子计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量子通信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拓扑绝缘体、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粒子物理方面,LHC实验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为标准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

(2)生物学领域生物学领域在基因编辑、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手段;蛋白质工程在药物研发、生物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信息学在基因测序、生物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化学领域化学领域在材料科学、新能源、环境化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石墨烯、二维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为电子器件、能源存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材料;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环境化学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的治理技术不断优化。

2. 学术理论存在的问题(1)跨学科研究不足虽然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术研究仍然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导致研究成果难以融合,创新性不足。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部分学术研究过于关注短期应用,忽视了基础研究的积累,导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影响了整体研究水平。

(3)学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当前学术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导致部分学者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忽视论文质量,影响了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3. 今后学术理论研究方向(1)加强跨学科研究鼓励学者跨学科合作,推动学术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重视基础研究的积累,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相互促进。

2024年学术报告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学术报告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学术报告总结范本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同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组委会向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同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同事们对本次学术报告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同时,我也衷心祝愿大家在此次会议中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学术报告会是我校举办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活动,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发展。

本次报告会以“创新、协同、共享”为主题,邀请了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就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在本次报告会中,我们不仅邀请了国内外一流的学者进行主题演讲,还安排了大量的分论坛和专题讨论,为各位参会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

通过与会者的积极互动和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并进一步拓宽了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理解。

本次报告会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

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的学术进展。

他们的报告既有扎实的理论研究,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共同破解了许多学术难题,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向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希望大家能够将本次学术报告会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更好的成果!谢谢大家!2024年学术报告总结范本(2)《____年学术报告总结》____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学术研究的重要阶段。

各类学术报告在这一年里纷纷展开,研究人员们积极研究各种前沿课题,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将就____年主要学术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述。

一、报告主题____年的学术报告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积极响应国家“两减”政策,为植保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昆虫防控上拓宽视野,我院邀请了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从事抗虫基因研究的李华荣博士在12月7日下午3时做了题为“RNAi for Insect Control”的学术报告。

此次交流会议由校长助理、农学部部长王进军教授主持,向仲怀院士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首先,李华荣博士对RNAi在WCR(Western Corn Rootworm)防控中的概况做了简短的介绍。

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研发RNAi防控WCR的过程以及重要成果。

他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RNAi防控中WCR中,长片段的dsRNA起了重要作用而并非小片段的siRNA。

接下来他又证明了RNAi在WCR中是系统性的干扰,而并不会结合内源RNA进行扩增。

这两大重要发现在为接下来的利用RNAi转基因技术防控WCR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交流环节中,听众与李老师就RNAi防控技术是否会产生抗性、长片段dsRNA在杀虫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以及开发新转基因作物在安全评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Jean Kallerhoff教授在34教4楼报告厅进行了以“Understanding plant respons e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a major challenge into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face environmental issues”为主题的报告, 阐述了理解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是面对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以及植物在自然环境对重金属胁迫的分子生物学反应。

此次学术交流吸引了众多农学专业老师同学的参加,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了相关问题。

主讲人关于重金属环境对植物的整体胁迫反应问题的阐述,启发了农学实验科学转向整体实践成果的思潮。

下午4点半,我院邀请Jean Kallerhoff教授和Sovan Lex教授进行法国图卢兹大学留学信息交流。

通过教授幽默的语气和言语中夹杂的零星汉语,使整个交流氛围异常轻松。

其中浓郁欧洲文化底蕴、雄厚科研实力、法国南部图卢兹优美环境和诱人的留学生项目(ENSAT Campus)吸引了很多有留学意向的同学。

Sovan Lex教授以谚语“学在图卢兹,赚在里昂,玩在巴黎”结束了留学介绍,随后同学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两位教授交流。

整个留学学术信息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2014年11月19号上午九时,应我院何林教授邀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副教授Thomas Van Leeuwen来我院四楼报告厅开展了题为“From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mode of action: on overview of spider mite resistance research(从抗性机制到作用模式:螨类抗药性研究述评)”的学术报告。

学院部分教授及青年教师们,以及全体13、14级研究生同学听取了此次报告。

Thomas Van Leeuwen副教授主要从事重要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机制研究,特别是在杀螨剂毒理学与农业害螨抗药性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本次报告中,Thomas副教授以其团队开展的实验及实验成果为载体,就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在两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作用下,抗药性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讲述。

详细阐述了螨在线粒体基因组、P450等抗药性和解毒突变位点的差异表达。

报告完毕之后,我院部分师生针对自己感兴趣和有疑惑的地方与Thomas副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最后,Thomas表示很高兴来到中国,来到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并将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和交流,欢迎各位同学前来探讨问题、交流想法。

10月10日晚上七点,我院“硕博论坛”之“生物化学通讯研究及其应用”主题活动在院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

本次硕博论坛邀请我院青年教师肖伟副教授作为主讲人,我院2014级全体研究生和部分研二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研会学术部部长严伟主持。

在本次论坛中,肖伟老师围绕论坛主题给我们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主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科学生活化以及研究生的怀疑批判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肖老师饶有兴趣幽默风趣地讲述了他近七年国内国外的研究生活,过去以昆虫信息素的化学通讯研究为主的科研经历和现在以桃柱螟对信息素增效烯烃的感受方式以及新一代性诱剂开发为主的研究方向。

特别是他讲的科学生活化对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研究生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其次,肖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谈到研究生应该培养一种怀疑批判的科学意识,科学生活化之后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后,肖老师认真细致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园艺研究所邀请,谭老师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加拿大进行访学,调查加拿大外来入侵植物现状,探讨防治策略。

此行中,谭老师深感生物入侵危害的严重性,特将此次行程中的见闻感悟以及国外在入侵植物方面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研究中,谭老师一行共调查了温哥华、里士满、本拿比等多个城市的168个地方的入侵植物现状。

调查结果中记录了36种外来入侵植物,拍摄入侵植物的特征,采集保存标本。

同时,谭老师将这些植物的越冬策略进行了分类统计,共有植物生长、种子、根系存活等在内的五种越冬方式。

最后,谭老师着重讲解了如何管控外来入侵植物。

报告结束之际,谭老师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警醒我们加强生物安全的意识。

外来入侵植物也被称作“超级杂草”,不仅可以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产生活,严重时甚至可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而外来入侵植物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为传播,人为有意引进和无意携带,并且一旦入侵很难根除。

对于入侵生物,“防患于未然”是很好的管理策略。

所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生物安全意识势在必行。

2014 年11月20日上午9点,在植物保护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美国嘉吉公司植物病理学家陈宇博士应邀为我院做“油菜病害在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植物保护学院病理专业教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本次会议由青玲教授主持。

在本次报告中,陈宇博士先简要介绍了一下影响油菜种植的条件,包括天气状况、病虫害、种植制度、病害、化学药剂的使用等。

再主要从加拿大油菜生产状况,加拿大和世界油菜的病害问题,他的研究重点方向以及在我国重要的两类油菜病害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其中,重点讲述了油菜病害的研究进展,列举了油菜立枯病、黑斑病、霜霉病、白锈病、根肿病、菌核病等油菜常见病害。

同时,陈宇博士着重介绍了在加拿大最严重的油菜黑胫病(Blackleg)的发病规律、病原物的循环史、防治策略以及筛选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问题。

此外,陈宇博士还介绍了在我国发生的油菜菌核病和根肿病。

陈宇博士形象生动地讲解了关于油菜病害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油菜病害的认识,同时我院肖崇刚教授结合他的多年研究成果为我们补充了很多油菜根肿病的知识。

最后,衷心感谢陈宇博士不远万里来我院做的精彩报告。

2014年12月1日下午三点,在学院四楼报告厅,中国农业大学范在丰教授作了题为“我国玉米病毒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由校科协、植物保护学院、柑橘研究所共同主办,报告由青玲教授主持。

植物病理专业教师以及2013级、2014级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范在丰教授是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病毒与植物的互作以及转基因植物抗病毒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报告,范在丰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普遍存在的几种主要玉米病毒病以及它们的病原病毒和传毒媒介,粗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一般由灰飞虱传播、矮花叶病(甘蔗花叶病毒、蚜虫传播)、致死性坏死病(种传病毒,危害大)、褪绿斑驳病等。

之后,范教授介绍了几种与植物病毒互作的玉米因子,着重讲解了ElonginC因子和VDE因子在甘蔗花叶病毒侵染玉米过程中的作用。

范教授将玉米因子作用的分子机理与病毒病防控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病基因敲除技术的全新防控病毒病的设想,引起了在场同学的思考。

最后,在场师生和范在丰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对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

华中农业大学谢甲涛副教授于34教二楼大会议室作了关于核盘菌真菌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余洋老师主持,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的老师及同学们参加了本次报告。

谢老师从核盘菌及真菌病害的概念、核盘菌病毒多样性、多类病毒性质应用、核盘菌病毒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防治真菌病害的生防菌研究。

报告内容详实、深入,应用历时数年的大量田间数据阐述了核盘菌真菌病毒作为防治田间多发真菌病害的优势和前景。

在交流过程中谢老师分享了一些实验心得:第一,要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科研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互相帮助、多多交流,思想的碰撞往往能激发更多的灵感。

核盘菌作为一种寄主范围极广,侵染十字花科作物以及其他作物的植物病原真菌,研究其内部寄生病毒,对于防治油菜菌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2月19日下午两点半,植物保护学院“硕博论坛之文献分析与论文写作”主题活动在院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

本次硕博论坛邀请我院青年教师申光茂老师作为主讲人,我院2014级全体研究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申光茂老师围绕“文献分析与论文写作”这一主题,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在文献查阅和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

申老师开讲便提出“论文的内容是通过实验做出来的,但做什么内容是看文献看出来的!”这一独到见解,阐述了文献的重要性。

申老师强调在文献阅读过程中结果部分是阅读的核心,必须做到精读、细读,而对于讨论部分则“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阅读”。

最后,申老师还为大家讲述了在论文写作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场讲座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使同学们的学术技能得到提升,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