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 专题卷(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0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共18张PPT)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0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共18张PPT)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13-
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 mol-1 ②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 mol-1
放热用“-”标注。仅②④符合要求。
关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闭
B
解析 答案
专题一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14-
跟踪训练 1.(2017· 宁波模拟)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 意图如下,其中a,b,c均大于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专题一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专题一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11-
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四步”
一写方程式
二标状态
三标 ΔH
四标数值和单位
专题一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12-
2.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五审”
专题一
重点梳理 精选例题
专题四
化学反应原理
第10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专题一

2018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反应原理1图像专题学案含答案

2018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反应原理1图像专题学案含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轮复习---反应原理1图像专题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序号目标内容好中差1 熟练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2 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中“定点”的含义3 能用文字表达“化学反应原理图像”的含义【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熟练运用Ⅱ学习过程及内容:【任务1一课堂小测】【任务2一考点分析】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工具的熟练运用【例题1】对于反应m A(g) + n B(g)p C(g) △H= Q kJ·mol-1,物质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1)p1和p2的关系是;(2)m + n和p的关系是;(3)T1和T2的关系是;(4)Q和0的关系是。

【练习1】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符合下图所示的是二、对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中“定点”的含义理解【例题2】反应=+57 KJ/mol,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 +O22NO2△H < 0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有a、b、c、d四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 v逆的点是()A.a B.b C.c D.d【练习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三、用文字表达“化学反应原理图像”的含义【例题3】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综合训练:(四) 化学反应原理 Word版含答案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综合训练:(四) 化学反应原理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训练(四)化学反应原理1.(2017·全国卷2)改变0.1 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2.(2017·浙江卷)已知断裂1 mol 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4 kJ的能量,断裂1 mol O2(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 kJ的能量,生成H2O(g)中的1 mol H—O键能放出462.8 kJ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裂1 mol H2O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925.6 kJ的能量B.2H2(g)+O2(g)2H2O(g)ΔH=-480.4 kJ·mol-1C.2H2O(l)2H2(g)+O2(g)ΔH=+471.6 kJ·mol-1D.H2(g)+0.5O2(g)H2O(l)ΔH=-240.2 kJ·mol-13.: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H2(g)+Cl2(g)HCl(g)ΔH=-91.5 kJ·mol-1B.H2(g)+Cl2(g)2HCl(g)ΔH=-183 kJ·mol-1C.H2(g)+Cl2(g)HCl(g)ΔH=+91.5 kJ·mol-1D.2HCl(g)H2(g)+Cl2(g)ΔH=+183 kJ·mol-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C.加热0.1 mol·L-1 Na2CO3溶液,C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Δ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5.(2017·暨阳联考卷)下列盐溶液呈中性的是()A.NaHCO3B.NH4ClC.KNO3D.CH3COONa6.锂硫电池由于具有高比能量以及硫廉价易得等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8高考二轮化学图像专题复习(共19张PPT)

2018高考二轮化学图像专题复习(共19张PPT)
二轮复习
图像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组
甲 醇 浓 度
2015-10 c- t 图
t 反应时间
第30题图2
要画此图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怎么找?
在温度T1时,使体积比为3∶1的H2和CO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 器内进行反应。T1温度下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不改变其他条件,假定t时刻迅速降温到T2,一段时间后体系重 新达到平衡。试在图中画出t时刻后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至平衡 的示意曲线。
读图
画图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5)了解化学平衡的பைடு நூலகம்立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6)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c-t
v-t
v-T
能量变化
v-P
ω-T/P-t
α-T/P
φ-比例
N2(g)+3H2(g) 2NH3(g) ∆H= -92.4 kJ· mol-1
合成氨工业
2NH3(g) ∆H= -92.4 kJ· mol-1 条件改变 平衡左移 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的各物质浓度的变化 改变起点 曲线如图所示。在25min末,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升高温度, 在第35min末再次达到平衡。在平衡移动过程中N2的浓度变化了 改变终点 -1 0.5 mol· L ,请在图中画出25~40min NH3浓度变化曲线。 N2(g)+3H2(g) 改变结果 增大
1、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 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 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能进行初步加 工、吸收和有序存储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 文字、表格、图形、模型等表达,并作出解释。 。

2018年全国II卷化学(含答案)

2018年全国II卷化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Ⅱ〕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O16 Na 23 P31S32Fe56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 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lO-向负极移动A.放电时,4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O-+C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23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Na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产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盐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 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X围如下:金属离子Fe3+Fe2+Zn2+Cd2+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7.4沉淀完全的pH 2.8 8.3 8.2 9.4 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图表的分析与应用[针对30题]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图表的分析与应用[针对30题]
反应 3:CO2(g)+3H2(g) CH3OH(g)+H2O(g) ΔH3
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2、K3,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W8-4 所示。
则 ΔH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ΔH3,理由是

(2)在温度为T1时,使体积比为3∶1的H2和CO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
“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已知:
C10H18(l) C10H12(l)+3H2(g)
C10H12(l) C10H8(l)+2H2(g)
ΔH1
ΔH2
ΔH1>ΔH2>0;C10H18→C10H12 的活化能为 Ea1,C10H12→C10H8 的活化能为 Ea2;十氢
上进行绘制。
绘图时要注意:
①是在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容下改变条件;
②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拐点、起点、水平线要注明对应的时间、浓度或物质的
量的数值。
变式 1
(1)一定条件下,由 CO2 和 H2 制备甲醇的过程中含有下列反应。
反应 1:CO2(g)+H2(g) CO(g)+H2O(g) ΔH1
反应 2:CO(g)+2H2(g) CH3OH(g) ΔH2
(2)
(作图要求:O点时Mr为12.5,t0平衡时Mr在12.5到20之间,t1时体积瞬间扩大至2V L
时,平衡左移Mr减小,但达到新平衡Mr大于12.5。)
[解析] (1)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 M
点的化学平衡常数大于 N 点,A 正确;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温度不变,平衡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2021年整理)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2021年整理)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 D【解析】分析: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 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B 正确;C。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精品解析课件(分步动画详解)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精品解析课件(分步动画详解)
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N,O,Na均是10电子,Cl是18电子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HNO2为弱酸
5.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 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 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
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共43分)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 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 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S,与氧气发生反应
(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_P_bS_O_4_;氧化除杂工 序中ZnO的作用是_调__节_溶__液_的__p_H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 是_无_法__除_去__杂_质__F_e2_+ 。
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PbSO4; 要测定铁离子,需要调节溶液的pH,又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所 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节pH,即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调节 溶液的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pH较大,所以若不 通入氧气,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Fe2+。
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 应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题型专练]角度(一)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1.CrO2-4和Cr2O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2-7)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由图中A点数据,可知:c(Cr2O2-7)=0.25 mol·L-1、c(H+)=1.0×10-7 mol·L -1,则进一步可知c(CrO2-4)=1.0 mol·L-1-2×0.25 mol·L-1=0.5 mol·L-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014。

答案 1.0×10142.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ΔH=-515 kJ·mol-1②C3H6(g)+O2(g)===C3H4O(g)+H2O(g)ΔH=-353 kJ·mol-1(1)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D.反应活化能增大(2)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________。

解析(1)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主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60℃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故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A项,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项,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产率,错误;C项,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D项,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

(2)根据图像知,当n(氨)/n(丙烯)约为1.0时,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C3H6(g)+NH3(g)+3 2O2(g)===C3H3N(g) +3H2O(g),氨气、氧气、丙烯按1∶1.5∶1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20%,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1∶7.5∶1。

答案(1)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 (2)1.0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1∶7.5∶1 3.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ΔH1②CO2(g)+3H2(g)CH3OH(g)+H2O(g)ΔH2③CO2(g)+H2(g)CO(g)+H2O(g)ΔH3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原因是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③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又使产生CO的量增大,而总结果是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反应①的正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而反应③为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增大压强时,CO的转化率提高,故压强p1、p2、p3的关系为p1<p2<p3。

答案减小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 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p3>p2>p1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

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4.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1)CO2(g)+4H2(g)CH4(g)+2H2O(g)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 ℃升至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2)相同温度时平衡常数不变,则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cd2ab4=xy2mn4。

答案(1)(2)cd2ab4=xy2mn45.硝基苯甲酸乙酯在OH-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O2NC6H4COOC2H5+OH-O2NC6H4COO-+C2H5OH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均为0.050 mol·L-1,15 ℃时测得O2NC6H4COOC2H5的转化率α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列式计算该反应在120~180 s与180~240 s 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比较两者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1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

解析(1)v=0.050 mol·L-1×(41.8%-33.0%)(180-120)s=7.3×10-5mol·L-1·s-1v =0.050 mol·L -1×(48.8%-41.8%)(240-180) s =5.8×10-5 mol·L -1·s -1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2)K =(0.050 mol·L -1×71.0%)2[0.050 mol·L -1×(1-71.0%)]2=6.0或K =(71.0%)2(1-71.0%)2=6.0 答案 (1)7.3×10-5 mol·L -1·s -1 5.8×10-5 mol·L -1·s -1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2)6.0角度(二)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1.H 2C 2O 4为二元弱酸。

20℃时,配制一组c (H 2C 2O 4)+c (HC 2O -4)+c (C 2O 2-4)=0.100mol·L -1的H 2C 2O 4和NaOH 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c (Na +)=0.100 mol·L -1的溶液中:c (H +)+c (H 2C 2O 4)________c (OH -)+c (C 2O 2-4)。

(填“>”“=”或“<”) (2)pH =7.0的溶液中:c (Na +)________2c (C 2O 2-4)(填“>”“=”或“<”)。

解析 (1)当c (Na +)=0.100 mol·L -1时,此时应为NaHC 2O 4溶液,由电荷守恒有c (H +)+c (Na +)=c (OH -)+2c (C 2O 2-4)+c (HC 2O -4),由物料守恒有c (Na +)=c(C 2O 2-4)+c (HC 2O -4)+c (H 2C 2O 4),联立得质子守恒式有:c (H +)+c (H 2C 2O 4) =c (OH -)+c (C 2O 2-4);(2)由电荷守恒有c (H +)+c (Na +)=c (OH -)+2c (C 2O 2-4)+c (HC 2O -4),pH =7,即c (H +)=c (OH -),有c (Na +)=2c (C 2O 2-4)+c (HC 2O -4),即c (Na +) >2c (C 2O 2-4)。

答案 (1)= (2)>2.25 ℃,在0.10 mol·L -1 H 2S 溶液中,通入HCl 气体或加入NaOH 固体以调节溶液pH ,溶液pH 与c (S 2-)关系如下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 2S 的挥发)。

(1)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________mol·L-1。

(2)某溶液含0.020 mol·L-1 Mn2+、0.10 mol·L-1 H2S,当溶液pH=_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

[已知:K sp(MnS)=2.8×10-13]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pH=13时,c(S2-)=5.7×10-2 mol·L-1,由于H2S溶液的浓度为0.10 mol·L-1,所以根据S原子守恒有:c(S2-)+c(H2S)+c(HS-)=0.1 mol·L-1,所以c(H2S)+c(HS-)=0.1 mol·L-1-5.7×10-2 mol·L-1=0.043 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