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合集下载

学校厕所评估标准

学校厕所评估标准

学校厕所评估标准一、引言学校厕所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评估学校厕所的条件和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厕所评估的标准,以确保学校厕所的舒适、卫生和安全。

二、评估标准1. 厕所数量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人数,厕所数量应充足。

普通来说,每100名学生应提供至少1个男生厕所和1个女生厕所。

如果学校有残疾学生,应提供无障碍厕所。

2. 厕所位置厕所应布置在学校容易到达的地方,方便学生使用。

厕所的位置应尽量挨近教室和活动区域,并且易于辨认。

3. 厕所面积每一个厕所的面积应足够宽敞,以容纳多名学生同时使用。

男生厕所和女生厕所的面积应根据性别比例进行合理划分。

4. 厕所设施(1)马桶和蹲位:厕所内应提供足够数量的马桶和蹲位,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马桶和蹲位应保持干净,无明显破损。

(2)洗手池:每一个厕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池,以方便学生进行卫生清洁。

洗手池应提供肥皂和纸巾,并保持干净。

(3)镜子:每一个厕所内应配备镜子,以方便学生整理仪容。

(4)垃圾桶:每一个厕所应配备垃圾桶,以便学生丢弃纸巾等废弃物。

5. 厕所卫生(1)清洁度:学校厕所应定期清洁,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

地面、墙壁、马桶、蹲位和洗手池等应时常清洁,以防止细菌滋生。

(2)通风:厕所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减少异味和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3)卫生用品:每一个厕所应随时提供足够的卫生用纸、肥皂和纸巾等卫生用品。

6. 安全性(1)防滑措施:厕所地面应采取防滑措施,以防止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滑倒。

(2)紧急出口:每一个厕所应设有紧急出口,以应对突发情况。

(3)安全设施:厕所内应配备紧急呼叫装置,以便学生在遇到难点或者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求助。

三、结论学校厕所评估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厕所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同时,学校还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保持厕所的良好状态。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一、引言为了提高学校体育卫生条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教育体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该标准将作为学校体育卫生条件的评估指标,帮助学校评估和改进体育卫生条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

二、评估内容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运动场地管理、体育卫生知识宣传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2.1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满足教育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包括运动场地、健身器材等。

运动场地要求平坦、无障碍,并配备足够的篮球架、足球门等。

健身器材要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安全可靠。

2.2 器材设备学校应配备所需的体育器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篮球、足球、网球等球类器材,以及其他健身器材。

器材设备应保持完好并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使用。

2.3 运动场地管理学校应对体育场地的管理进行规范化操作。

包括场地的清洁卫生、场地的维护保养、场地的秩序维护等。

定期对运动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的安全和卫生。

2.4 体育卫生知识宣传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体育卫生知识竞赛、开展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评估方法为了对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3.1 实地考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目测和测量等方式了解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场地的大小、平整度、设施配备等。

同时对器材设备的完好度进行检查。

3.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体质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对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卫生条件的评价和意见。

同时收集学生的体质数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

3.3 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了解学校体育卫生条件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借鉴先进经验,完善评估方法。

四、评估结果和建议通过对学校体育卫生条件的评估,可以得出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摘录)一、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一)教室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二)课桌椅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四)教室采光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五)教室照明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3.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六)教室微小气候1.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二、学校生活饮用水1.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

2. 供学校生活用水的自备井、二次供水的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自备水源必须远离污染源。

3.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应取得有效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学生供水。

三、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一)卫生(保健)室设置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规定要求范本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规定要求范本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规定要求范本1. 整洁公共区域- 学校公共区域包括教室、走廊、图书馆、办公室等地方,要求保持整洁。

- 倡导师生共同努力,保持公共区域干净、无垃圾。

- 每日结束后,教师负责检查并清理教室,保持教室整洁干净。

2. 定期卫生检查- 每学期开始前,学校将进行一次大规模卫生检查,确保校园环境卫生达标。

- 学校将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流程,并委派相关人员负责协调检查工作。

- 检查内容包括教室、宿舍、餐厅等地方的清洁情况以及垃圾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3. 学生个人卫生- 学生个人卫生是保持学校环境整洁的基础,学校将定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

- 学生应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并保持个人物品的整齐有序。

- 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指定的卫生标准,如及时清理个人垃圾等。

4. 垃圾分类与处理- 学校将制定垃圾分类与处理制度,要求师生参与其中。

- 学校将提供垃圾分类指导,确保垃圾得到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 学校将设置垃圾分类垃圾桶,方便师生投放垃圾。

同时,定期进行垃圾桶的清理和消毒。

5. 建立宣传教育制度- 学校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 学校将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包括讲座、宣传板、宣传册等形式,向师生宣传卫生知识。

- 学校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和社区服务,提高环境卫生意识的实际行动。

6. 加强清洁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学校将确保清洁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加强其维护与管理。

- 学校将定期对清洁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且有效运行。

- 学校将制定清洁设施维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及时处理设施故障或问题。

7. 加强校外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将积极与社区合作,共同维护校外环境的卫生。

-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环境清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学校将与社区合作,定期进行校外环境巡查和清理,确保周边环境整洁。

8. 建立奖惩制度- 学校将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师生参与环境卫生工作。

- 学校将设立环境卫生优秀个人、班级、校区等奖项,表彰卫生工作出色的个人和集体。

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

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

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一)教室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二)课桌椅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四)教室采光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五)教室照明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3.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六)教室微小气候1.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四、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基本标准(一)学生宿舍1.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

3.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4.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

5.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

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最新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最新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最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学校体育卫生条件的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文件,旨在促进学校体育卫生条件的改善,保障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标准》最新版于20xx年x月x日发布,该版本相较于前一版本做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和完善。

新版《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学校体育卫生条件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并不断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卫生环境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标准》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基本要求。

根据体育馆、运动场和操场的使用人数、年级和课程需要,学校应合理规划和建设相应数量和类型的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的建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场馆结构和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新版《标准》还要求在体育馆内设置应急设备和紧急通道,以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其次,《标准》对学校体育器材的选择和维护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体育课程的需要,配备适量且质量合格的体育器材。

同时,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器材,确保其安全可靠,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器材。

此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使用体育器材的安全操作指南,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标准》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卫生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学校应确保体育场地的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落叶、杂草和垃圾等杂物,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特别是在体育场地使用频繁的区域,如跑道和篮球场,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新版《标准》还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功能性要求进行了改进。

学校应合理规划和布局体育场地,以满足不同年级和不同体育课程的需求。

体育场地应具备足够的面积和适当的装备,以保障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运动休息的场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标准》对学校体育教职工的培训和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职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是为了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制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和卫生政策的需要,是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基础,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确保场地设施的完备和安全。

二、学校体育器材设备。

学校体育器材设备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必备工具。

学校应当配备适量、适用的体育器材设备,保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学校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当组织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四、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体育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认识和落实,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健全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该标准分为学校体育场、教室、卫生间和食堂四个方面,以下是对基本标准的描述。

首先是学校体育场的条件要求。

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和设施,确保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和活动的需要。

体育场地的表面应平坦、无明显凹凸,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

同时,学校还应配备相应的运动器材,如田径运动设施、篮球架等,以满足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需求。

其次是教室的条件要求。

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线,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

教室内的墙壁、地面和家具应保持整洁,无灰尘、无毛病。

教室还应具备一定的空间,以容纳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健身操等。

第三是卫生间的条件要求。

卫生间应该安装有足够的马桶,并保持干燥、整洁、无异味,确保学生的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的安全。

且卫生间内应配备充足的洗手设备和洗手液,以便学生进行必要的卫生护理。

最后是食堂的条件要求。

食堂要有一个清洁明亮的用餐环境,建有必要的餐厅设施和设备,如餐桌、椅子、餐具和餐具消毒设备等。

食堂应配备专业的厨师和营养师,提供健康、合理的营养餐饮服务,确保学生的膳食安全和营养均衡。

总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旨在为学校提供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学校应积极落实这些标准,提升学校体育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和健康环境。

这也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一)教室
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
6 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二)课桌椅
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三)黑板
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四)教室采光
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全部达标
3.教室采光玻地比,不得低于1:6。

(五)教室照明
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3.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六)教室微小气候
1.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四、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基本标准
(一)学生宿舍
1.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

3.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4.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

5.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

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二)学校集体食堂
1.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

食堂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食堂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

3.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

4.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装修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装修;配备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食堂应当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

采用化学消毒时,需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容器),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备混用。

(三)学校生活饮用水
1.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

2. 供学校生活用水的自备井、二次供水的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自备水源必须远离污染源。

3.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应取得有效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学生供水。

(四)学校厕所
1.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2.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

3.厕所内宜设置单排蹲位,蹲位不得建于蓄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蓄粪池应加盖。

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厘米。

4.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应有顶、墙、门、窗和人工照明。

五、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
(一)卫生(保健)室设置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

2.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

六、中小学生健康检查基本标准
(一)基本要求
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选择符合相关要求的保健和医疗机构承担学生体检工作。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日前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该《标准》是国家对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小学校办学应达到的最基本标准。

《标准》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在人员配备上,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标准》要求,中小学校每年必须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具有法人资格,并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保健和医疗机构,经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承担中小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工作。

健康体检项目必须包括内科、眼科、口腔、外科检查、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检测以及结核菌素试验。

学生健康体检单位在体检结束后,应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并向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健康评价结果,分析学生主要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和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其他学生健康检查费用由省级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