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的形成以及对飞行的影响
雷暴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雷暴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引言:雷暴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大气层中发生的带电粒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放电和伴随的闪电及声音。
然而,雷暴并不仅仅是对地面和人们的世界产生影响,它们还对航空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雷暴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以及航空业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所采取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雷暴的形成和特征雷暴是由于大气中产生的静电积累所致,主要集中在暴雨型天气中。
当热空气上升并与冷空气相遇时,会形成对流。
在对流过程中,水蒸气凝结成云,云中的颗粒通过碰撞形成带电荷的冰粒子或水滴。
正负电荷的分离加强,最终形成电场和磁场的集中。
当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电荷之间的电压差将触发闪电放电,造成雷暴。
雷暴的特征包括闪电、雷鸣、大风、暴雨以及可能的冰雹等。
闪电是由电流通过空气中离子通道的产物,形成强烈的光亮,同时伴随着巨大的声响。
雷鸣则由闪电产生剧烈的气体振动而产生。
大风、暴雨和冰雹也是雷暴的常见特征。
二、雷暴对航空安全的直接影响1. 飞机起降的困难:当雷暴形成时,雷暴云中的降水和突发的气流都会对飞机的起降造成困难。
大风可以改变起降航线,使得飞机难以安全地进入或离开机场。
暴雨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因此在起飞或着陆时会增加飞行员的操作难度。
2. 闪电打击: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可能成为闪电击中的目标,这是由于飞机的金属结构和高度使其成为电荷分布的完美目标。
闪电击中飞机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故障,电磁辐射和飞行控制系统的紊乱,进一步影响到航空器的安全性。
3. 冰雹对航空器的损害:冰雹是雷暴中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
当航空器暴露在冰雹中时,冰雹颗粒可能对飞机的机翼、尾部和引擎等部位造成损害。
这些损害会影响到航空器的飞行性能和航行安全。
三、航空业的应对措施1. 预测和监测:为了提前预防雷暴对航空安全的影响,航空业采用雷暴监测系统和雷暴预测系统来监测和预测雷暴的形成和行为。
这些系统利用雷达、气象卫星和气象观测站等工具,收集和分析大气参数,以便及时识别和跟踪雷暴活动。
浅析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空中飞行安全

浅析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空中飞行安全
雷雨天气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它不仅影响到地面交通,同时也对空中飞行产生重要影响。
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见度降低
雷雨天气会带来大量的降水和不利的云层,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从而使能见度下降。
能见度的降低会给飞机的起飞、着陆、导航和通信等环节带来很大影响。
2. 湍流和颠簸
雷雨天气中的湍流和颠簸会对飞机造成剧烈的摇晃,极大地影响飞机的舒适性和飞行安全。
湍流的产生主要与雷雨天气中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有关,常见于云层厚度较大、连续雷雨活动的气象条件下。
3. 风力增大
雷雨天气中,风速会急剧增大,使得降落和起飞复杂化。
同时,大风还容易引发飞机尾流,对紧随其后的其他飞机造成安全影响。
4. 电磁干扰
雷电会释放强大的电磁波,对飞机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甚至损伤,容易导致飞机导航、通信等系统的故障。
考虑到这些影响,对于空中飞行而言,雷雨天气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员在选择飞行路线时应避开雷雨天气,若遇到不可避免的雷雨天气,应及时调整飞行速度和航线,在飞行中认真妥善地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此外,飞机的设计及设备的选用也应该考虑到雷雨天气等恶劣环境的要求,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
综上所述,雷雨天气的影响要素繁多,对于飞行安全有明显影响。
因此,在空中飞行中,必须高度重视雷雨天气的影响,全面认识雷雨天气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确保飞行的安全和可靠。
关于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关于雷暴对飞行的影响4.雷暴指南4.1概述对于飞行安全来说,了解雷暴及其危害性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雷暴,大气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具有不稳定的大气,三是具有初始的抬升力。
雷暴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积云阶段,2.成熟阶段(如图4.1所示),3.消散阶段。
对于飞行而言,雷暴是非常危险的天气,穿越任何雷暴都有可能导致飞行事故甚至机毁人亡。
图4.1成熟阶段的雷暴4.2 雷暴种类雷暴中包含了飞行领域所有的已知危险气象条件。
飞行员可能会遇到不同强度及不同种类的雷暴。
雷暴的种类主要分为:a)单体雷暴。
单体雷暴通常是在温热潮湿的夏季形成发展。
单体雷暴运动剧烈并可能产生冰雹及微下击暴流。
b)雷暴群(多体)。
雷暴群经常由多个单体雷暴发展而来,覆盖范围较广。
雷暴群中单体可能会与整个雷暴群的运动方向不一致。
c)飑线雷暴。
简称飑线,是活跃的雷暴群所形成的一个狭长的带状区域。
冷锋中的大气如果潮湿且不稳定,在冷锋或冷锋前部都有可能形成飑线。
飑线同样也可能在远离任何锋面的不稳定气团中产生。
有些飑线长度惊人,而且宽度大、强度剧烈,难以轻易绕开、穿越。
d)超级单体雷暴。
超级单体雷暴是独立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雷暴。
超级单体雷暴可产生大型龙卷风以及比乒乓球还要大的冰雹。
4.3相关定义a)砧状云(云砧):位于雷暴的顶端呈扁平、延伸状,形状类似铁砧。
砧状云通常位于雷暴下风面,可能会延伸至数百公里,也可能出现在雷暴的上风面。
b)弓形回波:线状的雷达回波,但向外弯曲,形状呈弓形。
c)下冲气流:小规模柱状气流快速的向地面运动,通常伴随着降水如阵性降雨或雷暴。
强下冲气流会形成微下击暴流。
d)温带气旋:通常也称中纬度气旋,在中纬度地区发生的天气尺度的低气压天气系统,无热带和极地天气系统特征。
温带气旋通常与锋面以及斜压区有关。
温带气旋是典型的低气压系统,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从而产生各种天气现象,如多云、小阵雨、大风、雷暴等。
e)阵风锋:是指由雷暴下冲气流引起的阵风面的前缘;有时伴随着滩云或者滚轴云。
兰州机场雷暴对飞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兰州机场雷暴对飞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拟从雷暴的形成、发展方面论述,结合兰州机场的雷暴特点,旨在从实际管制工作中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雷暴;飞行;影响;措施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
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1 雷暴的形成发展1.1 雷暴的形成条件: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冲击力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具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强烈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充沛的水汽,一方面是形成庞大的积雨云体,兴雨降雹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水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存在,只具备了发生雷暴的可能性,还需要有促使空气上升到达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冲击力,这样,不稳定能量才能释放出来,上升气流才能猛烈地发展,形成雷暴云。
1.2 雷暴的发展根据垂直气流情况,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分为积云阶段、积雨云阶段和消散阶段。
积云阶段,是发展阶段,从形成淡积云到发展成浓积云的阶段。
积雨云阶段是雷暴的成熟阶段,以强烈的阵风以及它后面紧跟着的降水为标志。
伴有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阵雨和大风等危险天气。
成熟阶段出现的下降气流在雷暴云下面形成低空外流,从底部切断了上升空气和暖湿空气的来源,当降水增强时上升气流逐渐减弱,从而消弱了云的垂直发展。
下降气流遍布云中,雷暴单体就进入消散阶段。
2 中川机场的雷暴特点2.1 雷暴的月变化特点中川机场雷暴的年变化明显,中川雷暴集中出现在夏季,各月中,出现日数最多在6月份,其次为9月份。
盛夏中川雷暴可一日数次出现,以6月出现次数最多,7月份次之。
这反映了盛夏太阳辐射较强、对流云天气较多的特点。
2.2 雷暴的日变化特点中川雷暴活动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而各月日变化情况不尽相同。
中川机场累年逐时段雷暴出现次数有两个集中时段,第一时段在下午13时至夜间24时,以16时最多,18时次之,夜间23时为相对较少时次,24时又为高峰;第二时段在夜间03时至05时,期间以03时次数最多。
关于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飞行措施探讨

关于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飞行措施探讨在航空运输中,天气因素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雷雨天气,其对飞行安全具有严重的影响。
雷雨天气会导致飞机遭遇强烈的气流、大风、雷暴等不良气象条件,给飞行员和航班带来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飞行措施进行探讨,希望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
一、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1. SLD(结冰性雷暴):SLD是一种特殊的雷暴天气,其内含有强烈的对流和大量的水汽,容易导致飞机结冰。
结冰会导致飞机重心偏移、飞行性能下降,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2. 高能耗:雷雨天气中的强对流可以使飞机不断受到气流的影响,需要不断调整姿态和油门,增加飞行员的操作难度和飞机的能耗。
3. 降落和起飞受限:雷雨天气会导致机场能见度下降,风速增大,给降落和起飞带来很大挑战,往往会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
4. 通信干扰:雷雨天气会导致大量闪电和雷鸣,容易干扰飞机与地面、机场的通信,给飞行带来不便。
二、安全飞行措施1. 提前获取气象信息:飞行员在进行飞行计划时,需要提前获取相关雷雨天气的气象信息,包括雷暴、降水、云层高度和风速等,以及对未来飞行区域做出合理的预判和决策。
2. 避开雷雨区:在飞行中,及时调整航线和高度,避开雷雨区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首要任务。
尽量选择避开雷暴的路径,确保飞机远离不良天气的影响。
3. 加强雷达监控:飞机在雷雨天气中应加强雷达监控,及时发现并避开不良天气,确保飞行的安全。
4. 采取适当的飞行姿态:飞行员在雷雨天气中需要随时调整飞机的姿态,保持飞行的稳定。
尽量避免突然变化的气流对飞机的影响。
5. 配备特殊设备:一些飞机可能会在机翼和机身装备抗冰系统,提高飞机抗冰能力。
航空公司和机组人员也需要配备相应的雷雨天气操作手册和紧急处理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雷雨天气对飞行具有严重的影响,给飞行员和航班带来严峻的挑战。
采取合理的飞行措施,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提前获取气象信息,避开雷暴区域,加强雷达监控等,能够有效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论雷暴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危害

论雷暴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危害论雷暴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危害2014-06-05 08:57民航资源网余镇威我要评论0气象因素与其它事故因素相比,是一种更为客观的自然环境因素,它仅仅是触发事故的外部条件,并不一定会造成飞行事故。
只是由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和预报条件有限,才会使得飞行陷入危险的境地,而在夏季飞行中,雷暴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讨论的重点,认识它,掌握它,最大限度的减少雷暴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危害。
1基本概念:雷暴即积雨云中发生的雷电交加的激烈放电现象。
因其一般伴有阵雨,所以也常常与雷雨通称,它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
雷暴中有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阵雨和大风,有时还有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是一种严重威胁飞机安全的天气。
2雷暴的形成机理:2.1雷暴形成的条件一般雷暴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三个:大量不稳定的能量;充沛的水汽;足够的冲击力。
2.2一般雷暴形成的三个阶段雷暴通常由一个或几个雷暴单体组成。
雷暴单体是一个对流单元,其生命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消散阶段。
2.2.1发展阶段:又称积云阶段,即从淡积云形成浓积云的转换阶段,虽然每个积雨云都是由积云发展而成,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发展成为积雨云。
2.2.2成熟阶段:从浓积云发展形成雷雨云的阶段,云顶发展的很高,有的甚至可以到达对流层顶部,在高强风的影响下,云顶常常形砧状云。
这一阶段的前期,上升气流更大,当云滴增大到上升气流不能拖住时,就会下落成为降水。
降水物下落时对周围空气产生拖拽作用,形成下降气流。
云中气层是不稳定的,同时从上部落下来的冰晶,雪花不断融化吸收热量以及雨滴蒸发消耗热量,所以下降气流比周围的空气温度低,这种相对冷的空气随降水一起倾泻到地面后。
向四周扩散形成外流,在外流区前缘为飓锋,锋面所到之处,地面气温下降非常多,气压急升,风向突然发生变化,常常伴有阵性大风及降水出现。
随着云的不断发展聚集,点位梯度不断增大,就会出现闪电和雷鸣。
关于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飞行措施探讨

关于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飞行措施探讨雷雨天气是飞行活动中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之一,它对飞行的安全和正常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雷雨天气的特点和飞行安全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飞行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
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能见度降低:雷雨天气下,常常伴随着浓密的云层、大雨和暴风。
这些天气现象会导致飞行中的能见度急剧降低,给飞行员带来极大的困难。
飞行员很难辨认地标和飞行航线,造成导航困难和可能的迷航风险。
二、气流强度增加:雷雨天气中,气流的活动十分剧烈,尤其是雷暴云团中的湍流和冲击气流会给飞机带来强烈的颠簸和抖动,加大飞行风险。
飞机在这种气流中容易失去稳定性,甚至出现撞击地面的危险。
三、雷电活动:雷雨天气中,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的强电磁辐射可能对飞机上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甚至造成设备故障。
雷电还可能导致飞机空中遭受雷击,造成飞机零部件、舱内设备和通讯设备的破坏,对飞机的安全飞行带来威胁。
雷雨天气对飞行的影响非常严重,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给飞行带来巨大的危险。
在面对雷雨天气时,飞行员和航空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飞行措施,确保飞行的安全。
飞行员在面对雷雨天气时,需要提前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包括雷雨云的分布、活跃程度和强度,以及雷雨区域的空气动力特性等。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飞行员做出合理的飞行计划和决策,避免进入雷雨区域,避免雷雨天气对飞行造成影响。
对于已经进入雷雨天气区域的飞机,飞行员需要根据气象条件和飞机状况做出及时的飞行调整。
在遇到湍流和冲击气流时,飞行员应采取降低飞行高度或改变航向的方式应对,以确保飞机在相对稳定的气流中飞行,减小飞机因气流抖动而失控的风险。
飞行员需要加强对飞机雷电保护系统的监控和维护。
当飞机遭遇雷电活动时,飞行员应及时启动雷电保护系统,以减小雷电对飞机电子设备的影响,确保飞机正常的通讯、导航和飞行控制等功能。
航空管理者在面对雷雨天气时,也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飞行风险。
雷暴对飞行安全有哪些影响

雷暴对飞行安全有哪些影响
雷暴即积雨云中发生的雷电交加的激烈放电现象。
因其一般伴有阵雨,所以也常常与雷雨通称,它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
雷暴中有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阵雨和大风,有时还有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是一种严重威胁飞机安全的天气。
那么,雷暴对飞行安全有哪些影响呢?
1、飞机颠簸
雷暴云中的上升、下降气流对飞行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成熟阶段的雷暴云,最强的上升气流可达到50-60米/秒,同台风不相上下,航空器在雷雨区内飞行,飞机会遇到严重颠簸,使飞行高度在几秒内升降几十米到几百米。
严重时,飞行仪表失真,飞机操纵困难甚至失控,是导致飞行事故最危险的天气现象之一。
2、雹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暴的形成以及对飞行的影响
摘要:雷暴是指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强对流性天气系统它一方面是春末和夏季许多地区主要的降水源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要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搭乘飞机出行已经是很普遍的事,然而雷暴天气会给飞行带来严重的危害。
雷暴发生和发展机制与条件的研究,能让飞行更好的避免雷暴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雷暴飞行冰雹雷击灾害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雷暴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它不仅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雷击还可造成伤亡、引起火灾、建筑物倒塌、电子设备还能被感应雷损坏等。
因此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离不开准确的雷暴资料。
1 雷暴的形成条件
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伴有电闪雷鸣的局地风暴,称为雷暴。
雷暴是由强烈的积雨云产生的,形成强烈的积雨云需要三个条件:
(1)生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
(2)充沛的水汽。
(3)足够的冲击力。
我国雷暴天气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南方多于北方,我国南方偶有冬季出现,山区多于平原。
根据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
1.1 热雷暴
主要是由于局地强烈受热,使地面迅速增温,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比较弱的情况下,由近地面气层的超绝热层结形成而发展成的热雷暴多发生在炎热季节的午后到傍晚,云的演变一般为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
1.2 锋雷暴
主要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冷空气排挤暖而湿的空气,并把它抬升起来,使那个地方的天气发生急剧地变化锋根据冷暖空气流动的情况分暖锋雷暴和冷锋雷暴且以冷锋雷暴为主,冷锋的冲击力量锋前暖湿空气的状态直接决定冷锋雷暴生成与否如果观测到了系统云钩卷云,一般预示着天气将要变化,可能产生锋面雷暴
1.3 地形雷暴
在山岭地区特别容易产生雷雨当暖空气经过山坡被强迫上升时,在山地迎风的一面空气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变冷而形成雷云;但到了山背风的那一面,空气沿山坡下沉,温度升高,雷雨消散或减弱。
2雷暴来临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2.1 气温变化
雷暴产生之前,测站一般被暖湿空气所盘踞,所以常会感到闷热;雷暴发生时,积雨云中下沉的冷空气代替了原来的暖湿空气,所以温度骤然降低夏季,一次强的雷暴过程常可使气温下降10 以上;随着雷暴远离测站,降水结束,气温又慢慢开始回升。
2.2 气压变化
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气压直下降,因为积雨云中上升气温使高层辐散大于低层辐合,云中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温气柱膨胀;到成熟阶段,由于下降冷空气的出现,气压便突然上升,且在积雨云的正下方达到最大,几乎是和气温的下降同时出现;随着雷暴的远离,气压又开始恢复正常。
2.3 湿度变化
雷暴发生前,地面相对湿度通常是减小的,这是由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辐合上升气流将一部分水汽带走所造成的;随着降水开始,相对湿度即迅速上升到接近饱和状态,但在降水达到最大时,因为云底较干冷的空气被云中下沉气流卷挟到地面,而降落的雨滴又未来得及蒸发,
相对湿度反而下降;当雷暴离去或趋于消亡时,相对湿度又可回升到饱和状态。
2.4 风的变化
当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风很小;雷暴到达成熟阶段以后,随着积雨云中迅速下沉的冷空气到达地面后,风向突转,风力迅速增大阵风风速常在20 m/s,有时强烈的可以达到25 m/s 或以上,这种现象常常是雷雨即将来临的先兆;随着雷暴的远离,测站风力迅速减小2.5 降水
雷暴所产生的降水是积雨云发展成熟的标志,大都是强度很大的阵性降水,降水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通过测站的雷暴单体的数目大小速度和部位
3 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据科学家统计, 在全球范围内差不多每秒钟就有近100次雷电奔驰落地, 每小时约有1800 场雷雨。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它们往往与狂风呼啸、暴雨滂沱交相呼应, 显示出大自然无比强大的威力, 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画面。
雷暴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天气现象, 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创造了相当成熟的避雷装置和雷击防护措施, 然而全球每年仍然由雷暴造成大量的灾祸, 如影响飞机、舰船、电气机车等的航行( 行驶) , 酿成空难、海难、车祸等交通事故; 击毁建筑物、输电和通讯线路等设施, 造成各种事故; 直接击伤、击毙人畜。
此外, 还可能引起次生火灾等。
在这些灾祸中, 航行于雷暴天气里的飞机、船舶遭到雷电袭击是最易发生的。
雷暴能产生对飞机危害很大的电闪雷击和冰雹袭击,风切变和湍流使飞机颠簸、性能降低,强降雨使飞机气动性能变差、发动机熄火。
虽然现在飞机性能、机载设备、地面导航设施都越来越先进,但这只是为尽早发现雷暴、顺利避开雷暴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到目前为止,要完全消除雷暴对飞行的影响还不可能。
3. 1.1强烈气流和风切变
与雷暴有关的风切变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积雨
云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而上升气流发展的同时一定伴随强烈的下降气流。
在雷暴的中部及外缘部都有这样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
雷暴降临时,近地面有强烈的狂风,这是由雷暴前端猛烈的下降气流造成的。
阵风风速往往可达六七级,而且风向不定,严重影响飞行的安全。
所以有雷暴已经到达或临近的机场,决不能起飞着陆。
3.1.2积冰
积雨云中的结冰现象非常严重,因为积雨云中常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过冷的小水滴以及冰晶等物。
最强的积冰多见于积雨云成熟阶段的上升气流区,而且常常积明冰,云的顶部和边缘部分积冰相对较弱。
由于雷暴的厚度达到10km以上,如飞机在积雨云中遇积冰应改变航向尽快脱离积冰区。
3.1.3 雷击
闪电和强烈的雷暴电磁场对无线电通信和某些仪表有严重的影响:干扰中、短波无线电通信,甚至使通信联络暂时中断;引起飞机个别部件的磁化,使磁罗盘产生很大误差,使无线电罗盘指示器的指针左右摆动或旋转。
此外,如果飞机在雷暴电场中飞行,由于感应带电的电量很大,在翼尖等部位还可能出现火花现象,这也会影响到无线电通信。
3.1.4 强降雨
在分析雷暴的影响时,往往容易忽略强降雨对飞机性能的降低。
几乎在所有由风切变引起的事故中,飞机遭遇强风切变时都是深陷于极大的暴雨单体中。
强降雨使空气动力严重损失:雨滴撞击引起动量损失,雨水使机翼和机身表面变粗糙,使阻力增加、升力减小。
3.1.5 下击暴流
在雷暴云中存在着强烈的下冲气流,当它冲泻到低空时,在近地面会形成大于18m/s的外流——下击暴流。
强烈的下沉气流的底部区域是飞行的危险区域。
当处于下击暴流的影响下时,
飞机首先遭遇正在增强的逆风;当穿越下沉气流底部时,逆风消失,变成顺风,造成空速迅速损失,飞机性能严重下降。
4安全飞过雷暴的方法
由于雷暴对飞行的严重影响,一般应尽量避免在雷暴区飞行。
但是要完全避免在雷暴区飞行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雷暴区飞行,也不是任何部位都是危险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安全飞过雷暴区的。
在判断雷暴云的情况之后,如果天气条件、飞机性能、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保障手段等条件允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通过雷暴区。
(1)绕过或从云隙穿过
对航线上孤立分散的热雷暴或地形雷暴,可以绕过。
绕过云体应选择上风一侧和较高的飞行高度,目视离开云体不小于10km。
若用机载雷达绕飞雷暴云,则飞机应在雷暴云的回波边缘25km以外通过。
在雷暴呈带状分布时,如果存在较大的云隙,则可从云隙穿过。
穿过时,应从空隙最大处(两块雷暴云之间的空隙应不小于50~70km),垂直于云带迅速通过。
(2)从云上飞过
如果飞机升限,油料等条件允许,可以从云上飞过。
越过时,距云顶高度不应小于500m。
因此,飞越前需对雷暴云的范围、云顶高度、飞机升限、爬高性能等准确了解。
如果飞机只能勉强到达云顶,就不宜采取这种方法。
(3)从云下通过
如果雷暴不强、云底较高、降水较弱、云下能见度较好,且地势平坦,飞行员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也可从云下通过。
一般应取距云底和地面都较为安全的高度。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应尽量不在雷暴云下方飞行,因为云和地面之间的雷击次数最为频繁,还有可能被强烈上升气流卷入云中,和遭遇到下击暴流而失去控制。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避免进入雷暴云中,尽力保持目视飞行。
如果发现已误入雷暴云,应沉着冷静,柔和操纵飞机,保持适当速度和平飞状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迅速脱离雷暴云。
参考文献:
[1]黄仪方,等.航空气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0:123-140.
[2]谢帮兴.雷雨与飞行.飞行安全文选,1994.
[3]兰斌.雷暴天气现象的浅析[J].内蒙古气象,2006(3):47
[4] 周竹江.雷暴浅析,2012(8):80
[5]陈佐民.浅谈雷暴天气对飞行的危害[J].中国民用航空,1994,(9):37.
[6]周成.积冰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J].江苏航空,2001,(1):25
[7]郭树森.从浓积云到积雨云的发展过程[J].气象,1982,(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