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教案简介本次音乐游戏教案的主题为《元宵灯会》,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儿童。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元宵节的习俗和传统绘画。
此次游戏涉及知识点包括音乐、绘画和文化等方面。
教案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引入环节、游戏环节和总结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发展,还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程度,进行游戏体验和文化传递。
引入环节1.歌曲引入本次游戏采用的歌曲选自儿童传统歌曲,歌曲名为《元宵节》。
老师先播放歌曲,引导孩子们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节日气氛。
2.情境引入老师准备好所需工具:纸、笔、颜料、灯笼等,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逐一介绍并简要解释。
在介绍完之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说出元宵灯会的活动内容,积极预测游戏的形式与内容。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元宵节和元宵灯会的相关知识,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游戏环节1.绘制元宵画在开始音乐游戏之前,老师要先带领孩子们绘制元宵画,让孩子们体验和学习传统绘画技巧与文化。
孩子们可以使用水彩或其他颜料,根据老师的指导,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元宵图案。
2.灯笼过大门在室内、操场或户外场地设置门框,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自制的灯笼,过大门。
过程中,可以播放节日音乐,让氛围更加浓郁。
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捞元宵在水池或盆中放入小球或其他圆形物品,让孩子们用勺子或筷子捞起来,并放入托盘中进行计数。
注意要分配好每个孩子的操作机会和时间,以避免孩子间产生矛盾。
总结环节1.游戏反思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们对整个游戏进行反思。
让孩子们说出优点和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元宵灯笼展示在班级或校内设置元宵灯笼展示区,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元宵灯笼放置在展示区中,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仅可以展示孩子们的心血和劳动成果,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和自主意识。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元宵灯会》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歌曲《元宵灯会》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部分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游戏中团队合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准备1.音乐素材:《元宵灯会》歌曲、音乐游戏素材。
2.教具:灯笼、彩带、花环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元宵灯会》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元宵灯会》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旋律。
2.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3.全班集体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三)音乐游戏1.游戏一:猜灯谜(1)教师将灯谜写在灯笼上,学生分组猜谜底。
(2)猜对谜底的小组获得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游戏二:灯笼接力(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灯笼。
(2)发令后,学生将灯笼传递给下一个同学,直到一个同学接到灯笼。
(3)一个同学将灯笼交给教师,比赛结束,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3.游戏三:彩带舞(1)教师将彩带分给学生,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彩带表现出元宵节的喜庆氛围。
2.学生展示自己的灯笼、彩带舞等作品,感受节日的快乐。
(五)课后延伸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灯笼,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2.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元宵灯会》的视频,发送给教师,共同庆祝元宵节。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欢快的《元宵灯会》,注意听,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特别喜庆?”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在游戏环节,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来进行灯笼接力,每组同学都要像小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把灯笼传递下去,看看哪一组的小火车跑得最快最稳。
大班社会教案《元宵花灯会》含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元宵花灯会》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含义;2.了解元宵花灯会的起源和流行;3.能够制作简单的花灯,并加深对元宵节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2.PPT演示文稿中所需的图片素材3.制作花灯所需的材料:红纸、黄纸、剪刀、胶水、灯泡、电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方式调查学生对元宵节的认识。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吗?答: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要吃汤圆、看花灯。
2. 学习花灯知识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元宵节和花灯的文化知识。
1.元宵节的由来:民间传说,汉武帝下令赏赐宫女,赵飞燕在游园赏月时遇到了汉武帝,因为被发现而发配远嫁边疆。
为了让汉武帝知道她仍在思念他,赵飞燕设法让汉武帝在正月十五日赏月时看到她在贡院附近的灯笼上写下的信息,汉武帝被深深感动。
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要在官府、巷弄、庭院、月宫等地张灯结彩,以示对这颗夙怀不舍的月亮的缅怀,以及对赵飞燕深深的爱慕之情,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2.花灯的起源和流传:花灯的起源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民间在元宵节时,会在家中悬挂彩灯,以祈求平安、幸福和福寿绵长。
后来,花灯逐渐向外流传,在各地产生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艺术,如民间的盏花灯、笼花灯、绸花灯、竹编花灯、瓷花灯等,还有宫廷中制作的花灯等。
3. 制作花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花灯制作方式。
这里以制作“兔子花灯”为例。
1.准备材料:红纸、黄纸、剪刀、胶水、灯泡、电线。
2.制作花灯:–步骤1:将黄纸剪成规则的几何图形,并用胶水粘在红纸上;–步骤2:将红纸按照花灯的形状剪出来,并将黄纸露出来的部分剪掉;–步骤3:将红纸花灯的形状折成一个兔子的形状,并将电线和灯泡穿透纸花灯,最后用胶水固定。
4. 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初步的反思;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反思本次花灯制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分享自己制作过程中的难题和成功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主题为《元宵灯会》。
该教学内容主要面向幼儿园大班,在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前夕进行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切身体验,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培养其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认识节日:幼儿能够简单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掌握文化技能:幼儿能够亲身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幼儿能够借助故事、歌曲和游戏等形式,学唱、学诵有关元宵节的文化知识;•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幼儿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互助合作,表现出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宽容性;•培养美感:幼儿能够通过创意手工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美感和审美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能够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
•难点:幼儿能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其中的历史传说,培养对节日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师生互动在开始课程前,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让幼儿预知课程目标,望着教室里各种彩色的元宵和灯笼,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请家长送来自己准备的元宵,分享并进一步了解元宵的味道和制作工艺。
2. 知识导入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以班级集体形式讲解元宵节的意义和习俗,比如:为什么吃元宵?吃元宵的禁忌,如何制作元宵和灯笼等等。
通过故事、歌曲、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对节日文化进行深度思考。
3. 游戏体验教师组织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元宵节习俗和传说,比如:《猜谜语》、《吃小元宵》、《起早晨看元宵》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
4. 创意手工对于喜欢手工的幼儿,在课堂中可以制作简单的元宵和灯笼。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有趣的材料,如:彩纸、胶水、彩色电线等,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手工活动,让他们的手动起来,培养他们的艺术美感和审美力。
5. 综合应用教师现场随机挑选几个幼儿,让他们向全体分享自己制作的元宵和灯笼,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点赞。
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大班元宵灯会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说明1. 教学目标:通过元宵灯会的教学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手工技能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喜爱。
2. 教学内容:元宵灯会的由来与意义,元宵灯的种类和材料,制作元宵灯的步骤,元宵灯展览与亮灯仪式。
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游戏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元宵灯会的由来与意义。
(2) 探究元宵灯:观察并讨论不同种类的元宵灯,了解元宵灯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3) 制作元宵灯:组织幼儿分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用纸、灯泡等材料制作元宵灯。
(4) 元宵灯展览与亮灯仪式:将制作好的元宵灯摆放在教室内,安排幼儿进行元宵灯展览,并举行亮灯仪式,共同欣赏灯光的美丽。
5. 教学评价: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评。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元宵灯会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元宵灯的由来与意义,掌握了制作元宵灯的基本步骤,并参与了元宵灯展览和亮灯仪式。
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学内容设计上的不足:在教学内容中,只注重了元宵灯的制作和展览,忽略了对元宵节的全面介绍。
下次可以通过讲故事、制作元宵等活动,让幼儿全面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教学方法选择上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展示和介绍,幼儿的参与度不高。
下次可以采用更多的合作探究法,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评价方法设计上的不足:教学评价上主要采用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互评等方法,但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的焦点不够突出。
下次可以设计明确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本次大班元宵灯会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1200字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幼儿的爱国情感与文化素养。
2.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表现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元宵节的民俗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交意识,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元宵灯会》的学唱和故事《元宵节的传说》的讲解,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趣的民俗活动。
教学重点:1. 熟练唱出歌曲《元宵灯会》。
2. 理解和记住元宵节的习俗和传说。
教学难点:1. 从幼儿熟悉的歌曲开始,引导他们进入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2. 孩子们可能对于元宵节习俗和传说并不熟悉,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趣味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记住。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乐器:击鼓、手鼓、铃铛等。
3. 成人戴上口罩、幼儿必须佩戴口罩。
教学过程:一、引言:(5分钟)老师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吗?有没有参加过元宵灯会呢?”引导幼儿开始思考和讨论。
二、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元宵灯会》歌曲。
教师学生一起唱,分几句一起教。
学完后,则大家一起合唱一遍。
三、元宵节故事《元宵节的传说》的讲解(15分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元宵灯会的来历和意义,并记住相关的传说和习俗。
四、节日习俗活动:(20分钟)1. 元宵灯制作。
老师提供纸、笔、灯和蜡烛制作元宵灯。
2. 试吃元宵。
教师给孩子们发元宵让他们尝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
3. 手鼓敲击。
让孩子们手拿手鼓或击鼓,敲击出自己喜欢的曲调,让孩子们感受到乐器所带来的音乐魅力。
五、反思:(10分钟)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 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改进。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灯会》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灯会》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根据旋律和节拍,进行口头演唱和身体动作表现;•提升大班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感官协调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2. 教学准备教学道具:•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元宵和灯笼的材料;•音乐CD或音乐播放器。
3. 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让幼儿在废旧物品中寻找可以制作元宵和灯笼的材料,搜集后带到课堂上,教师给予嘉奖。
随后,让幼儿自由发挥,使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元宵和灯笼。
3.2 音乐活动播放音乐《元宵灯会》,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歌唱和身体动作表演。
•第一段:手拍、搓揉、托起、轻轻拍•第二段:点灯笼、抬灯笼、转圈圈、跳舞蹈•第三段:手举花灯、摆花灯、点心形灯笼、嗨起来•第四段:排成队伍、分别走、交换灯笼、离哨子最远在表演结束后,让孩子们自由创作一小段表演,并演出给其他孩子观看,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3.3 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己的花灯,并在全班面前展示。
比赛结束后,让孩子们互相欣赏和评比,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4.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大班幼儿的音乐游戏教学,通过引导孩子们从音乐、艺术和游戏等多方面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在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团队内相互协作,在自由创作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创作和表演,因此下一步将更多地注重拓展活动形式和方法,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效果。
大班社会活动《元宵花灯会》教案反思

c.分享与展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作品的能力,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展示,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花灯特点。
举例:在讲解元宵节习俗时,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和故事,如“猜灯谜”、“吃元宵”等,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另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对传统文化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元宵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花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花灯制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花灯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花灯。
举例:针对花灯制作技巧难点,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难度级别的制作指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难度,逐步提高制作水平。在创意设计方面,教师可以提前提供一些关于元宵节的文化素材,如传统图案、诗句等,供学生在设计中参考和借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元宵花灯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元宵节的花灯?”(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元宵花灯的奥秘。
3.教学目标:
a.让学生掌握元宵节的基本知识;
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
大班教案《元宵灯会》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元宵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元宵灯会》含反思教案吧。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三、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本教案基本参考教师用书
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
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
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