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合集下载

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摘要:氮氧化物不仅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性,还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破坏。

本文就基于锅炉燃烧调整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关键词:锅炉燃烧;调整;氮氧化物前言随着国家对天然气资源利用的愈来愈加重视,天然气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热力、发电等行业。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氮氧化物(NOx,主要成分为NO与NO2),而NOx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物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并且已有研究证明,NOx在光照条件下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所生成的化学烟雾会对人的眼睛、鼻、喉等器官造成刺激,使人产生慢性支气管炎、鼻粘膜刺激、哮喘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肺癌。

因此,国家环保已明确要求需切实减少NOx的排放量,以工业天燃气锅炉为例,在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执行<30mg/m3(标准)(换算到3.5%的氧气)的NOx排放标准。

在此背景下,围绕天然气锅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展开研究,设计出一种高效实用的低NOx燃烧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氮氧化物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其在常温下呈现红褐色,并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当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超过5/106的时候,人体便可以闻到氮氧化物的刺激性气味,这时,氮氧化物便已经可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当在浓度为100/106的氮氧化物环境中生活0.5~1h 的时候,人便会因为肺水肿死亡。

现如今,已经发现的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1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氮氧化物在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以后,会生成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这2种化合物在进入肺部以后,都将会腐蚀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致使人体肺部通透性增加;另外,氮氧化物还会损害人体肺部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造成肺泡萎缩、肺泡压降低、肺泡液经由血管外渗等情况,这不仅会引起淋巴管痉挛,还会引起中毒性肺水肿,最终导致人体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中的氮氧化物中毒一般属于慢性中毒,具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并不会马上表现出对人体的影响,但在潜伏期过后,人体会突然发病并恶化,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紧急抢救,若抢救不及时,便会威胁生命安全。

探究锅炉氮氧化物超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探究锅炉氮氧化物超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探究锅炉氮氧化物超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由于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的增加,锅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锅炉氮氧化物超标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原因探究1.燃料特性:不同类型的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氮氧化物排放。

煤炭燃烧中含有高硫和高氮的物质,容易生成大量NOx。

而天然气燃烧的氮氧化物排放较低。

2.燃烧温度:高燃烧温度意味着更高的燃料燃烧效率,但也会导致更多的氮氧化物生成。

当燃烧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时,氧气和氮气会发生反应生成大量NOx。

3.燃烧过程:不完全燃烧是产生氮氧化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燃料与不足的氧气接触时,会产生一系列排放物,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4.设备运行不良:锅炉设备的运行状态也会对氮氧化物排放造成影响。

如果锅炉燃烧器调整不当或磨损严重,可能导致不均匀的燃烧和氮氧化物超标。

二、处理方法1.燃料选择和改进:选择低氮燃料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关键。

使用富含氢和低硫的燃料,如天然气,可以有效减少NOx的产生。

与燃料特性相结合的燃烧技术改进也是处理氮氧化物超标的重要方法。

2.燃烧过程控制: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可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增加燃烧区域内的氧气供应量,以便实现更完全的燃烧。

可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将燃烧过程分为预混火焰区和富氧区,以降低氮氧化物生成。

3.排放控制技术: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用于脱硝,可将NOx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

通过采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和SNCR(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等技术,可以在锅炉烟囱中对尾气进行处理。

4.定期维护和检查:保持锅炉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对于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至关重要。

定期维护和检查锅炉燃烧器、燃料供应系统以及排放控制装置等,可以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确保其高效运行。

锅炉燃烧氮氧化物生成控制

锅炉燃烧氮氧化物生成控制

生物质锅炉锅炉分层分段燃烧对NOx产生的控制一、NOx的危害氮氧化物NOx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危害,也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大气中一半以上的NOx是由人为污染产生的。

二、锅炉烟气NOx排放概况锅炉烟气中的NOx主要是NO和NO2,其中约90%为NO,约5—9%为NO2,约1%为N2O。

而主要部分NO不易溶于水,故NOx不易去除。

按照GB13271-2014国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生物质锅炉 NOx的排放要求是:在用锅炉小于200mg/Nm³,新建锅炉小于150mg/Nm³(参照燃气锅炉的排放标准)。

我们公司生物质供热锅炉烟气中NOx的排放实际监测值一般为150—200mg/Nm³,故我公司锅炉NOx的排放极有可能不达标,已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问题。

如果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NOx的排放要求再次提高,将不可能不可能达标。

三、NOx的工业常见处理方法工业中主要采用SCR和SNCR的方法处理锅炉烟气中的NOx。

以10t/h锅炉为例,目前最便宜的锅炉烟气 SNCR脱硝装置每套投资约为80—300万元,但只能去除锅炉烟气中35%-40%的NOx,而且脱硝用的NH3•H2O或尿素运行投入成本高,不利于生物质供热的成本控制。

以下将讨论如何通过燃烧工况的调整来控制NOx的生成。

四、燃烧调整对NOx产生的控制1、NOx的产生机理:(1)燃料型NOx:燃料型NOx主要是在700—900℃燃烧温度时,燃料中N元素的化合物被分解后氧化生成的(如图:A区产生)。

燃料型NOx的产生对O2的浓度很敏感,制造还原性的气氛可有效抑制燃料型NOx的生产。

燃料型NOx约占了锅炉烟气中NOx的75—90%。

(2)温度型NOx:温度型NOx是空气中的N2在高温下被O2氧化生成(如图B区产生)。

温度达到1350—1500℃时,温度型NOx才会大量生成,在950℃以下基本不产生温度型NOx。

故控制较低的炉膛燃烧区温度可有效抑制温度型NOx生成。

通过调整锅炉燃烧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通过调整锅炉燃烧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通过调整锅炉燃烧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作者:牛星来源:《华中电力》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除了对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考虑之外,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问题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氮氧化物排放问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最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硝酸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它与其他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

本文来探讨如何通过锅炉调整燃烧来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关键词:氮氧化物;锅炉;环境保护;燃烧调整;NOx生成机理;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燃煤机组在电力行业仍占有很大比重,锅炉主燃料(煤)燃烧时会生成氮的各种氧化物。

煤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NO、NO2、 N2O3 、N2O4 、N2O5等几种,统称为NOx。

燃烧过程中NOx的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第一种是热力型NOx。

燃烧时,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其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连锁反应。

当T1500℃,温度每增加100℃,反应速度增加6-7倍;第二种是瞬时反应型(快速型)NOx。

碳氢化合物燃料在浓度过高时燃烧,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合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而生成,其形成时间只需要60ms,所生成的炉膛压力0.5次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关系不大;第三种是燃料型NOx。

由燃料中氮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而成。

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600℃到800℃时就会生成燃料型,在煤粉燃烧NOx产物中占60-80%。

氮氧化物的主要危害大气中的NOx溶于水后会生成为硝酸雨,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饮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同样的酸浓度下硝酸雨对树木和农作物的损害是硫酸雨的1倍。

NOx还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损害,NOx浓度越大其毒性越强,因为它易于动物血液中的血色素结合,造成血液缺氧而引起中枢神经麻痹。

垃圾焚烧发电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垃圾焚烧发电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垃圾焚烧发电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而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项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的新方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均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或欧盟1992标准。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如何有效控制垃圾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成为了垃圾焚烧行业所关注的热点。

对此本文分析了垃圾焚烧发电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关键词:垃圾焚烧;氮氧化物;脱硝;燃烧调整1、垃圾燃烧过程生成氮氧化物的类型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NO x主要有NO和NO2,另外还有少量N2O,在垃圾燃烧过程中,NO x的生成量受焚烧调整方式的直接影响。

特别是与燃烧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密切相关。

按生成机理分类,燃烧形成的NO X主要分为热力型、快速型、燃料型三种。

1.1热力型氮氧化物热力型氮氧化物,它的生成是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氮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了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了氮氧化物。

热力型氮氧化物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垃圾焚烧时炉膛温度的影响,当所处温度低于1000℃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产量就微乎其微,一旦温度大于或等于1200℃时,氮氧化物产量会急剧的增加。

因此,对垃圾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温度。

1.2快速型氮氧化物垃圾在炉内焚烧的时候,快速型氮氧化物是在CH1原子团较多、氧气浓度相对较低的富燃料燃烧时产生,是空气中的氮与燃料中的碳氯离子在空气过量系数小于1.0时燃烧反应而生成的氮氧化物。

快速速型氮氧化物的生成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弱。

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快速型氮氧化物生成量一般是总氮氧化物的5%以下[1]。

控制燃烧温度在1100℃、烟气含氧量在5-8%都会降低快速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1.3 燃料型氮氧化物燃料型NOx是由垃圾中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而成,由于垃圾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垃圾燃烧温度,在600-800℃时就会生成燃料型NOx,它在垃圾燃烧NOx产物中占70-90%。

浅析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浅析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浅析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思想意识都得到明显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低碳环保、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推动各行各业朝着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燃煤类企业,不断优化硫氧、氮氧等化物的排放措施,降低其排放量,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并研究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锅炉燃烧;氮氧化合物;排放影响前言:近年来,环保成为各行各业生产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衡量行业或企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当前燃煤类企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在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氧、氮氧及碳氢等化物,引发烟气、化学烟雾或者酸雨等不良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因此,相关燃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完善生产流程及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加大环境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锅炉煤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在锅炉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具体分类如下:1.1热力型氮氧化物热力型氮氧化物即空气中的氮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氧化反应所形成的氮氧化物,相关化学反应过程如下:N2+O2←→2NO2NO+O2→2NO。

锅炉煤燃烧温度对于热力型氮氧化合物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反应式温度低于1000°C,则NOx输出非常小,当温度高达或超出1300°C,NOx产量会急剧增加。

因此,在日常生产加工过程中,应该将控锅炉煤燃烧时炉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热力型氮氧化物的产量。

1.2快速型氮氧化物快速型氮氧化物是指在碳氢化物含量丰富且含氧量较少的区域,空气中的氮与煤炭中的碳和氢发生反应形成的氮氧化物,NOx生成量相对较少。

提供过量空气或燃烧温度过高是生成NOx的主要原因。

1.3燃料型氮氧化物燃料型氮氧化物是指锅炉煤燃烧过程中燃料反应产生氮氧化物。

锅炉燃烧调整与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

锅炉燃烧调整与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

锅炉燃烧调整及各项指标的控制措施防止锅炉结焦和降低污染排放指标措施——针对此题目进行内容的增减细化和完善,要充分发挥合力团队和专工及主任层面作用,总结经验,真正发挥指导运行人员操作的目的!而不是为完成我布置的工作去应付!建议妥否请考虑!在锅炉运行调整中,在每一个运行工况下,对每一个参数的调整及控制的好坏,直接反映出锅炉燃烧调整的水平,最终反映在整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上。

针对我公司情况,锅炉调整主要是对燃烧系统的调整,其次是各个参数的调整及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锅炉调整的每一个环节。

燃烧调整部分:一、送、引风量的调整及控制在平衡通风的燃煤锅炉风量的调整中,原则上直接采用调节送、引风机动叶或静叶开度的大小来调整。

总风量的大小,主要依据锅炉所带负荷的高低、氧量的大小以及炉膛负压来控制。

目前#1、2炉引风量的调节,在稳定工况运行时主要是投入自动调节。

送风量的调节,在负荷稳定时投入自动调节,在负荷波动大时手动调节。

在点炉前吹扫条件中规定风量大于30%所对应的风量的质量流量为280T/H,根据这一基准,在正常调整中,按照负荷高低和规定氧量的大小来控制送风量。

将炉膛负压调节在-19.8Pa~-98Pa为基准来控制引风量。

二、燃料量的调整及控制1、锅炉负荷小幅度变动时调节原则:通过调节运行着的制粉系统的出力来进行。

调节过程(以少量加负荷为例)1)在给煤量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将A磨煤机的调整做为燃烧稳定的基础,然后通过适当开B、C磨煤机容量风门开度来调整负荷,调整时不要大幅度开容量风门,根据负荷情况,可单侧或双侧调整,调整幅度控制在2%开度左右,调整后,密切注意汽包压力或主汽压力以及氧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压力上升快,可适当对单侧容量风门回调来进行控制。

2)在各台磨煤机容量风门开至40-45%时,此时应根据磨煤机料位及电流情况,来增加给煤量,根据长时间观察,每台磨煤机给煤量最稳定工况出力在54-56T/H之间,在掺烧劣质煤(如金生小窑煤)时,出力在48-50T/H之间。

锅炉中氧含量对烟气氮氧化物折算的影响

锅炉中氧含量对烟气氮氧化物折算的影响

锅炉中氧含量对烟气氮氧化物折算的影响锅炉中的氧含量是影响烟气氮氧化物(NOx)折算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锅炉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氧和燃料中的氮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氧含量越高,燃料中的氮与氧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从而产生更多的氮氧化物。

提高锅炉中氧含量可以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

氮氧化物是一类有害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烟气中主要的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也称为NOx。

这些氮氧化物不仅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参与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

为了减少燃煤锅炉的烟气氮氧化物排放,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折算将烟气中的NOx转化成其它不含氮的化合物,比如二氧化硫(SO2)。

折算是在锅炉燃烧过程中采用添加剂或调整燃烧条件,使一部分氮氧化物转化成不排放氮氧化物的化合物。

折算的目的是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达到环保排放的要求。

氧含量对烟气氮氧化物折算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氧含量越高,燃烧温度越高,氮与氧反应的速率加快,使得更多的氮转化成氮氧化物。

氧含量越高,燃烧效率越高,燃料燃烧完全程度提高,从而减少了未完全燃烧的氮的量。

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氧含量对烟气氮氧化物折算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氧含量较低时,燃料中的一部分未完全燃烧的氮会排放为氨(NH3)。

在烟气中,氨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铵(NH4HSO4)。

在锅炉烟气净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脱硝装置去除烟气中的硫酸铵,从而达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当氧含量较高时,燃料中的氮更多地转化为氮氧化物,而不是氨。

这使得脱硫和脱硝两个过程相互干扰,增加了烟气处理的难度。

锅炉中的氧含量对烟气氮氧化物折算有重要的影响。

适当调整氧含量可以降低烟气氮氧化物的排放。

提高氧含量也会增加燃烧温度,导致锅炉的能耗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锅炉燃烧效率、能源消耗和排放控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氧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环保排放标准逐渐趋严,在燃煤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因为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所以成为火电厂重点控制排放指标之一。

因此,通过对锅炉燃烧调整来减少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污染物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对燃煤锅炉氮氧化物生成机制的三种类型进行了介绍,结合超临界锅炉在运行中脱硝入口氮氧化物偏高的因素逐项进行研究分析,对火电厂节能减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氮氧化物;燃烧调整;配风
1氮氧化物的生成机制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三种类型的氮氧化物:一是热力型氮氧化物,热力型氮氧化物是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

温度对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随着温度的升高,并且达到1500℃以上时,热力型的氮氧化物生成速度迅速增大,热力型氮氧化物占到总生成量的25%~35%。

二是燃料型氮氧化物,燃料型氮氧化物是燃料中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热分解,并进一步氧化而生成的。

当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600~800℃时,就会产生燃料型氮氧化物,而且燃料型氮氧化物生成不仅与火焰附近氧浓度有关,还与燃烧温度相关。

一般燃料型氮氧化物占到总生成量的75%~90%。

三是快速型氮氧化物,快速型氮氧化物是燃料在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和燃料中的碳氢离子团(如HC)反应生成,其转化率取决于空气过剩条件和温度水平。

与热力型和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相比,快速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要少很多。

氮氧化物的危害性主要如下图所示。

2影响氮氧化物生成的因素及分析
2.1过量空气系数(O2)
氧量与氮氧化物之间的运行曲线图1所示,发现随着锅炉氧量的升高,脱硝入口氮氧化物也随之增加,锅炉氧量降低,脱硝入口氮氧化物也随之降低。

这是因为,富氧燃烧可以使煤粉充分燃烧,有效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但是由于炉内主燃烧区域的氧量增多,锅炉燃烧加强,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升高,热力型氮氧化物排出量增加。

随着炉内O2增多,燃料中的氮化合物与大量的O2发生反应进而产生大量的燃料型氮氧化物。

所以,在日常的锅炉调整过程中,可以在CO生成量在允许范围内尽量保证锅炉在较低的氧量范围内工作,一方面降低了锅炉总风量,降低了煤耗,另一方面降低了脱硝入口氮氧化物的浓度,减轻了氨区耗氨的压力,也能保证环保参数不超限。

2.2磨煤机运行方式的影响
发现氮氧化物生成量与磨煤机运行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脱硝入口
氮氧化物曲线来看,当A\B\\D\E\F(A\D为下层磨,B\E为中层磨,C\F为上层磨)磨煤机运行时,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较低,在进行C\E磨切换时,脱硝入口氮氧化物大幅上升后并保持。

这是因为,在启动C磨煤机(上层磨)时,由于大量的一次风进入炉膛,造成锅炉氧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也大幅度上升。

在停运中层E磨时,脱硝入口氮氧化物还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通过分析,上层磨运行时,一方面是由于煤粉着火位置更接近火焰中心,炉内局部热负荷较高,产生的氮氧化物必然会升高,另一方面是燃尽风与主燃烧器还原区高度降低,对于氮氧化物还原所需的空间不够,没有实现较好的氮氧化物还原作用。

因此,在磨煤机运行方式上,要合理安排磨煤机组合方式,应尽量避免停运中、下层磨煤机。

2.3锅炉配风影响
通过倒宝塔和正宝塔配风对比后,发现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试验表明,采用倒宝塔配风会有效降低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而采用正宝塔配风时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会升高。

这是因为采用倒宝塔配风方式,因主燃烧区域的二次风挡板关小,使得此区域氧量相对较低,形成富燃料区,由于煤粉燃烧不是很充分,火焰温度不高,从而有效的抑制了热力型氮氧化物和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而在燃烧器区域上部,送入过量的空气,形成富氧区,有助于煤粉燃尽,由于上部主要是燃尽区,火焰温度相对较低,即使该区域氧量比较大,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也不会增大,因此,总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较低;采用正宝塔配风方式,锅炉的主燃烧区域二次风挡板开大,风量从炉膛燃烧区域下部送入,使得主燃烧区域氧量比较大,煤粉燃烧比较充分,而且火焰温度也相对较高,从而使热力型氮氧化物和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增加,总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就增大。

2.4燃煤煤质影响
在燃用高灰分煤种时,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会大幅升高。

通过分析发现在锅炉燃用高灰分煤种时,磨煤机难磨系数增大,如果在保证煤粉细度不变的情况下,磨煤机运行电流会大幅升高,石子煤排放量也会持续增多,在运行中防止磨煤机堵磨事件发生,通常要开大磨煤机热风调节门来增大磨煤机的通风量。

由于磨煤机热风调节门逐渐开大,磨煤机出口温度也会逐渐上升,磨煤机冷风调节门在投自动的情况下,逐渐开大参与调节,来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由于磨煤机冷风门的开启,磨煤机通风量增加,所以进入锅炉锅炉总风量会增加,这样必然会导致脱硝入口氮氧化物大幅度上升。

所以在运行中最好避免燃用高灰份煤种,如果无法避免,切不可六台磨煤机全部燃用高灰份煤种,应合理地进行各台磨煤机配煤掺烧,一是可以有效地降低脱销入口氮氧化物的生成,二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磨煤机磨辊及磨盘的磨损量,延长磨煤机运行小时数。

3结语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一是采用倒宝塔配风方式,可以降低锅炉脱硝入口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但是采用这种配风方式,主燃烧区氧量大幅降低,长期缺氧运
行,会导致锅炉结焦严重,而采用缩腰配风方式,调整合适的氧量,可以使锅炉脱销入口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较低。

氧量调整的要求,以控制CO生成量在规定范围内即可。

二是加强入炉煤管理,燃煤的灰分和挥发分变化对锅炉脱销入口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影响也比较大,在运行中应加强配煤掺烧,可以有效的降低锅炉脱销入口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三是合理地布置磨煤机运行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上层C\F磨同时运行,对降低锅炉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排放量非常有效。

四是采用烟气再循环,在锅炉空预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或与一次风或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燃烧温度,而且也降低了氧气浓度,进而降低了鍋炉脱销入口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

参考文献
[1]锅炉燃烧调整及优化运行[J].孙志华,刘红,郭亮,邢立云.民营科技.2011(08)
[2]“W”型火焰锅炉燃烧调整研究[J].刘才发.电力学报.1998(02)
[3]电厂锅炉燃烧调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沈金权.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3)
[4]浅析200MW机组锅炉燃烧调整方法[J].张永红.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
[5]某公司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J].史春来.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