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模型

合集下载

标准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标准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标准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意义上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指标体系侧重考查企业的债务偿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则侧重于考查企业的履约能力,因而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在在指标选取、权重设置上与传统信用评级模型有所差异。

另一方面,外贸类企业是企业集群的一部分,因而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也应从一般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演绎而得。

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延续一般信用评级模型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思路,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及统计软件对初步选定的指标进行删除或添加,在保持科学性的同时满足符合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企业的普遍需求。

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设需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企业的共有特点,才能保持公正性。

模型建立的原则除一般信用评级模型设置的所要求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可比性的原则外,还应根据国际贸易跨国交易的特点坚持如下原则。

(1)普适性原则。

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即将标准模型单纯作为国际贸易信用评级模型运用到任何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其对外贸类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与该国原有想国际贸易信用评级契合度较高,结论基本一致。

(2)兼顾性原则。

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指标选取需要综合各大洲国际贸易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相同或相近指标,最大程度的除区域人文背景、政治背景因素对指标选取的影响。

(3)合法性原则。

标准国际贸易指标选取必须与国际通行法规、行规或惯例相一致,与各国商务法律体系、规章制度、道德标准不相抵触,保证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客观性和中立性。

(4)稳定性原则。

指标一经入选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则应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保持指标及其权重的稳定性。

作为国际贸易信用交互的基准模型,保持指标体系的稳定性是保证其权威性基本条件之一。

国际贸易企业和组织信用评级主要应从长期的角度来判断该企业的履约能力和履约质量,并重视风险的揭示,因此除了传统信用评级考虑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因素外,还要考虑企业在不利条件下的履约能力。

银行标准逻辑模型

银行标准逻辑模型

银行标准逻辑模型
银行标准逻辑模型是一种数据模型,用于描述银行的核心业务和数据结构。

它通常采用面向主题的方式,按照第三范式规则组织数据,以支持银行的各种业务需求和分析应用。

该模型通常包括以下主题:
1、客户:描述客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2、产品:描述银行提供的各类产品,如存款、贷款、投资等。

3、合约:描述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合同关系,如贷款协议、存款协议等。

4、事件:描述银行交易和业务活动,如存款取款、贷款还款等。

5、地理区域:描述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地理位置。

6、渠道:描述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方式,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此外,银行标准逻辑模型还可以包括其他相关主题,如员工、组织结构、风险管理等,具体取决于银行的业务需求和数据要求。

该模型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以支持银行的业务流程、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共享。

通过该模型,银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业务数据和流程,改进业务流程和管理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
引 言
自古以来,寻找宇 宙的终极规律一直 是人们的梦想。近 代科学发现,宏观 尺度上的宇宙和微 观尺度上的基本粒 子存在某些紧密地 联系。 因此,微观尺度上 粒子的基本模型也 就成为了解释宇宙 奥秘的钥匙。
什么是标准模型
自然界有四种基本 作用力,万有引力, 电磁力,弱作用力 跟强作用力。电磁 力跟弱作用力已经 被统一成为电弱理 论。标准模型便是 在次原子尺度下希 望统合电弱作用力 跟强作用力的理论。
此外还有四种媒介交互作用的媒介 子(Mediator),用来传递粒子之间 的交互作用力。
现存的物质,主要是由第一世代的 基本粒子所组成,而第二第三世代 的粒子大多已经衰变成为第一代的 基国 物理学家默里〃盖尔 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 立提出了中子、质子 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 本的单元——夸克 (quark)组成的。它们 具有分数电荷,是电 子电量的2/3或-1/3倍, 自旋为1/2。
希格斯玻色子对完善粒子物理学理论有 重要意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索,科学家 们曾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 论。该标准模型以夸克、轻子作为基本粒子, 以弱电统一和量子色动力学理论为主要框架。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 粒子几乎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 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因此,寻 找该粒子,被有人比喻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 “圣杯”。
标准模型之父 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
1975年,他和合作者一起在 电弱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 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弱相 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 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 理论,在基 本粒子和场论的 理论研究以及宇宙学的研究 中都有较大的影响。正是由 于这些成就,他与S.温伯格、 A.萨拉姆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堪称是二十世纪物理学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之一。 格拉肖教授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奠基人之一,也是大统一理论的 开创者,他还成功地预言了粲夸克的存在。

标准模型的特点

标准模型的特点

标准模型的特点标准模型是现代粒子物理学中的核心理论,它描述了基本粒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力。

在标准模型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多个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下面将从标准模型的特点以及研究历史两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标准模型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基本粒子的分类:标准模型将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分为两类,即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包括了夸克和轻子,而玻色子则包括了介子、波色子等。

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2.三代物质结构:标准模型将所有的夸克和轻子分为三代,每代包含两种夸克和两种轻子。

三代结构的存在意味着夸克和轻子有不同的质量,并且在不同的代数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这个结构的发现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3.胶子交换和标准模型中的基本力:标准模型通过胶子的交换来描述强力的作用,通过电子、中微子与弱波色子的交换来描述弱力的作用,通过光子的交换来描述电磁力的作用。

这种基于粒子交换的描绘力量相互作用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基本力的理解。

4.量子色动力学和强相互作用:标准模型中的量子色动力学(QCD)描述了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强力的许多性质,如夸克自由度、渐进自由、胶子质量、强子共振等,为我们深入理解强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而关于标准模型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高能物理实验发现了大量的新粒子,这促使物理学家寻找一个能够统一解释这些发现的理论。

于是在1964年,格鲁夫和韦恩伯格独立地引入了Higgs机制,该机制解释了粒子质量的起源,并为建立统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格拉肖和萨拉姆提出了规范理论的框架,即Yang-Mills理论,该理论描述了强、弱和电磁力之间的统一,从而为标准模型提供了数学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茨(Ward)、谢尔宾斯基(Salam)和格罗斯(Gross)等物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Yang-Mills理论,并提出了库伦和海森堡规范不变性的重要性。

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

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

12、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由三种理论组成:(1)量子电动力学(QED):带电轻子和夸克与电磁U(1)规范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

最主要的部分是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

(2)量子弱电统一理论(QWED):QED的推广,把电磁相互作用与弱作用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U(1)xSU(2)的规范理论。

(3)量子色动力学(QCD):夸克与胶子的SU(3)规范场相互作用的强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论。

把上述三种相互作用的规范场理论统一起来的规范场理论叫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y, GUT)。

目前尚无定型。

人们倾向于SU(5)大统一理论(最简明、具有代表性、可重整化)4、超晶格:超晶格材料是两种不同组元以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交替生长并保持严格周期性的多层膜,事实上就是特定形式的层状精细复合材料。

2、团簇: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

团簇的空间尺度是几埃至几百埃的范围,用无机分子来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许多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固体和液体,也不能用两者性质的简单线性外延或内插得到。

7、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

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新的技术和工艺。

等离子体可分为两种:高温和低温等离子体。

现在低温等离子体广泛运用于多种生产领域。

高温等离子体只有在温度足够高时发生的。

太阳和恒星不断地发出这种等离子体,组成了宇宙的99%。

在宇宙中,等离子体是物质最主要的正常状态.宇宙研究、宇宙开发、以及卫星、宇航、能源等新技术将随着等离子体的研究而进入新时代.8、激光冷却:光对原子有辐射压力作用,利用光压改变原子速度。

粒子物理理论

粒子物理理论

粒子物理理论粒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领域,涉及了诸多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粒子物理学中,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提供了解释和预测微观粒子行为的框架和解释。

一、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它描述了目前我们所知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由粒子物理学家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推导建立起来,被广泛接受并验证。

该模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

1. 基本粒子标准模型将所有基本粒子分为两类:玻色子和费米子。

玻色子对应于力的传递者,而费米子则是物质的组成部分。

(1)玻色子玻色子包括光子、W和Z玻色子以及胶子。

光子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传递者,W和Z玻色子介导弱相互作用,而胶子则介导强相互作用。

(2)费米子费米子又分为夸克和轻子两类。

夸克构成了质子和中子等强子,轻子包括电子、中微子等。

2. 相互作用标准模型包括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由玻色子传递。

二、扩展和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尽管标准模型在解释微观世界中的现象方面非常成功,但它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标准模型无法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也无法统一描述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物理学家提出了许多扩展和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

其中一些理论包括:1. 超对称理论超对称理论是一种扩展标准模型的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将费米子与玻色子相互联系起来。

这个理论预测存在超对称粒子,也被称为超对称伴。

2. 弦论弦论是一种试图统一所有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理论。

它认为,基本粒子不是点状对象,而是维度更高的弦。

弦论试图通过在时空中引入额外的维度来解决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问题。

3. 多重宇宙理论多重宇宙理论是一种关于宇宙的理论,它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仅是一个多个平行宇宙中的一部分。

每个宇宙可能具有不同的物理定律和粒子。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粒子物理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过程质量标准模型

过程质量标准模型

过程质量标准模型一、引言过程质量标准模型是一种将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相结合的方法,用于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一致性。

这种模型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标准,确保所有员工遵循相同的规范,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二、过程质量标准模型构成1. 过程要素分析:这一步骤要求详细分析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其关键要素,如原料、设备、操作方法等。

明确这些要素对于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

2. 质量目标设定:基于过程要素分析,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

这些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以便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表现。

3. 操作指南制定:为确保每个员工都能遵循统一的标准,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

指南应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参数范围和注意事项等。

4. 标准检验程序:确定每个生产环节的检验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5. 培训与沟通:确保员工熟悉并理解质量标准和操作指南,通过培训和沟通机制,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意识。

6.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生产过程的质量表现,收集反馈,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三、实施过程质量标准模型的关键要素1. 高层支持:获得公司高层对过程质量标准模型的支持,确保资源投入和推动实施。

2. 全员参与:鼓励全员参与标准制定和实施,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3. 跨部门协作:加强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标准在各环节得到有效执行。

4. 监控与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标准的执行情况,确保持续改进。

5. 持续学习与改进:不断学习行业内的新知识和最佳实践,持续改进质量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四、总结过程质量标准模型通过整合质量管理理念和标准化操作,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施这一模型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然而,要成功实施过程质量标准模型,需要高层领导的支持、全员的参与、跨部门的协作、有效的监控与评估以及持续的学习与改进。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iomm标准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iomm标准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iomm标准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IOMM)是一种评估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标准模型。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未来方向,以及识别数字化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IOMM模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中间层和顶层。

基础层包括基础设施、数据、人员和过程。

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等基本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过程;人员包括数字化人才和数字化领导力等方面;过程包括数字化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等方面。

中间层包括数字化业务流程、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客户体验等方面。

数字化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流程再造、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化流程监控等方面;数字化产品包括数字化产品策略、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等方面;数字化客户体验包括数字化渠道、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和数字化客户服务等方面。

顶层包括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文化和数字化组织等方面。

数字化战略包括数字化愿景、数字化战略制定和数字化战略执行等方面;数字化文化包括数字化文化建设、数字化文化传播和数字化文化评估等方面;数字化组织包括数字化组织架构、数字化人才培养和数字化绩效管理等方面。

IOMM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其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未来方向,以及制定合适
的数字化策略和计划。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成果,并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模型
虽然标准模型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很成功,但它也有很大的缺陷。

首先,模型中包含了许多参数,如各粒子的质量和各相互作用强度。

这些数字不能只从计算中得出,而必须由实验决定。

其次,理论所预测的希格斯玻色子到现时为止仍未被发现。

弱电对称破缺还没有满意的解释。

再次,理论中存在所谓的自然性问题。

最后,这理论未能描述引力。

一.自然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
1强相互作用
2弱相互作用
3电磁相互作用
二.科学家为打破标准模型的尝试
1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标准模型建立之后,物理学家们就一直在尝试超越它。

2 他们必须用与它那些近乎完美的方程预言的结果相反的实验数据来推翻它,然后再从废墟上重新建造一个更
新更好的理论。

3坐落在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内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正是推翻这个模型的最新尝试,也是许多人认为最可能成功的。

(1)它供应的巨大能量将会使粒子加速到标准模型力所不达的领域
(2)到目前为止,LHC 是最受欢迎的
4自 2001 年以来,坐落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费米实验室的 Tevatron 就不停将质子和反质子加速到万亿电子伏特的对撞能级了。

5 超出标准模型的东西已经出现
(1)与标准模型不符的结果之一就是对奇异 B 介子(Bs)的测量。

(2)奇异 B 介子是由一个奇异夸克和一个反底夸克组成的,在介子的世界中算是非常重量级的。

(3)根据电荷-宇称对称性,标准模型预言奇异 B 介子和它的反粒子(由一个反奇异夸克和一个底夸克组成)的衰变路径相同。

(4)据 Tevatron D-Zero 实验的发言人 Dmitri Denisov 所言,这种差异在将来的探索中可能会成为一条重要的线索,可能意味着存在未知的粒子或者法则。

三.标准模型的内容
1标准模型包含费米子及玻色子
(1)费米子为拥有半整数的自旋并遵守庖利不相容原理(这原理指出没有相同的费米子能占有同样的量子态)的粒子
(2)玻色子则拥有整数自旋而并不遵守庖利不相容原理。

(3)简单来说,费米子就是组成物质的粒子而玻色子则负责传递各种作用力。

2电弱统一理论与量子色动力学
(1)这些理论都是规范场论,即它们把费米子跟玻色子(即力的中介者)配对起来,以描述费米子之间的力。

(2)由于每组中介玻色子的拉格朗日函数在规范变换中都不变,所以这些中介玻色子就被称为规范玻色子。

标准模型所包含的玻色子有:
胶子:强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为1,有8种
光子: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为1,只有1种
W 及 Z 玻色子: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自旋为1,有3种
希格斯粒子:
引导规范组的自发对称性破缺,亦是惯性质量的源头
在众玻色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不是规范玻色子。

而负责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引力子则未能被包括入标准模型之中。

规范玻色子的规范变换是可以准确地利用一个称为“规范群”的酉群去描述。

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群是
SU(3),而电弱作用的规范群是SU(2)×U(1)。

所以标准模型亦被称SU(3)×SU(2)×U(1)。

4.标准模型包含有12种“味道”的费米子
组成大部份物质三种粒子
质子和中子只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受强作用力吸引而组成。

(1)质子
(2)中子
(3)电子:当中只有电子是这套理论的基本粒子。

标准模型的基本费米子
费米子可以分为三个“世代”。

第一代包括电子、上及下夸克及电子中微子。

所有普通物质都是由这一代的粒子所组成;第二及第三代粒子只能在高能量实验中制造出来,而且会在短时间内衰变成第一代粒子。

把这些粒子排列成三代是因为每一代的四种粒子与另一代相对应的四种粒子的性质几乎一样,唯一的分别就是它们的质量。

例如,电子跟μ子的自旋皆为半整数而电荷同样是-1,但μ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二百倍。

电子与电子中微子,以及在第二、三代中相对应的粒子,被统称为轻子。

它们与其他费米子不同处在于它们没有一种叫“色”的性质,所以它们的作用力(弱力、电磁力)会随距离增加变得越来越弱。

相反,夸克间的强力会随距离增加而增强,所以夸克永远只会在色荷为零的组合中出现,这些不同的组合被统称为“强子”。

(1)第一代
左旋电子 e -1 2 -1/2 -1/2 1 0.511 MeV
左旋电子中微子ν e 0 2 +1/2 -1/2 1 < 50 eV
左旋正子 ec 1 1 0 1 1 0.511 MeV
左旋电子反中微子 \nu_e^c 0 1 0 0 1 < 50 eV
左旋上夸克 u +2/3 2 +1/2 +1/6 3 ~5 MeV ***
左旋下夸克 d -1/3 2 -1/2 +1/6 3 ~10 MeV ***
左旋反上夸克 uc -2/3 1 0 -2/3 \bar ~5 MeV ***
左旋反下夸克 dc +1/3 1 0 +1/3 \bar ~10 MeV ***
(2)第二代
左旋μ子μ -1 2 -1/2 -1/2 1 105.6 MeV
左旋μ子中微子νμ 0 2 +1/2 -1/2 1 < 0.5 MeV
左旋反μ子μc 1 1 0 1 1 105.6 MeV
左旋μ子反中微子 \nu_\mu^c 0 1 0 0 1 < 0.5 MeV
左旋魅夸克 c +2/3 2 +1/2 +1/6 3 ~1.5 GeV
左旋奇夸克 s -1/3 2 -1/2 +1/6 3 ~100 MeV
左旋反魅夸克 cc -2/3 1 0 -2/3 \bar ~1.5 GeV
(3)第三代
左旋τ子τ -1 2 -1/2 -1/2 1 1.784 GeV
左旋τ子中微子ντ 0 2 +1/2 -1/2 1 < 70 MeV
左旋反τ子τ c 1 1 0 1 1 1.784 GeV
左旋τ子反中微子 \nu_\tau^c 0 1 0 0 1 < 70 MeV
左旋顶夸克 t +2/3 2 +1/2 +1/6 3 178 GeV
左旋底夸克 b -1/3 2 -1/2 +1/6 3 ~4.7 GeV
左旋反顶夸克 tc -2/3 1 0 -2/3 \bar 178 GeV
左旋反底夸克 bc +1/3 1 0 +1/3 \bar ~4.7 GeV
强子有两种
(1)由三颗夸克组成的费米子,即重子(如质子及中子)
(2及由夸克-反夸克对所组成的玻色子,即介子(如π介子)。

四.测试及预测
在W玻色子、Z玻色子、胶子、顶夸克及魅夸克未被发现前,标准模型已经预测到它们的存在,而且对它们性质的估计非常精确。

五.标准模型的扩张
首个与标准模型不相乎的实验结果在1998年出现: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发表有关中微子振荡的结果,显示中微子拥有非零质量。

标准模型的简单修正(引如非零质量的中微子)可以解释这个实验结果。

这个新的模型仍叫做标准模型。

大统一理论是标准模型的一个扩展。

它假设SU(3)、SU(2)及U(1)群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对称群的成员。

只有在高能状态(比现时实验能达到的能量还要高)这个对称性才能保存;在低能状态,它自发破缺到
SU(3)×SU(2)×U(1)。

第一个大统一理论(SU(5)大统一)是由Georgi及Glashow于 1974年提出的。

其它流行的还有SO(10)和E(6)大统一模型。

解决自然性问题的主要方案包括technicolor模型,超对称模型,额外空间维度等等。

超弦模型则是描写包括引力在内所有基本现象的终级理论的最主要代表。

许多标准模型的扩展都预言了质子衰变。

这一现象至今没有为实验所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