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公开课 共26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PPT课件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PPT课件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
例:备南走,肃径迎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
他的(蔺相如的) 他(刘备)
“其”往往作定语,极少做主语; “之”主要用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
“之其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有似于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非独贤者有是心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何:什么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什么,为什么
四不定代词
释义 不译 呢
不译
文言文的语气助词
盖、夫: 表示 提示语气 1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可不译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句首语气词 盖、夫、唯(惟)、其
唯:表示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期望
其:表示 其皆出于此乎? 推测语气 “也许、或许”
句中语气词
其、也、兮
文言虚词复习
文言代词
一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朕
例:

我的 我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 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
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汝识之乎? 若毒之乎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注:在古代,第二人称代词常被某些名词或短语所代替, 如“子,夫子、陛下、足下、王、公、君、卿、先生” 等。 例:君何以知燕王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这些词不能看作代词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八)文言虚词“然”
1、 “然”主要用作形容词词尾,是“… …的样子”的意思,同 其他词素组成形容词。如: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杂然相许。
2、可以作指示代词,译成“这样、那样”。如: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 河东凶亦然。 3、作动词,可以译成“是的、对的、认为… …是对的”。如: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1.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的意思) 2.然得腊之以为饵 (介词,“把”的意思)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连词,“而”的意思) 4.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根据” 的意思)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5.以塞忠谏之路 (连词,“以致”)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作连词,“因为” 的意思) 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介词,拿) 8.所以动心忍性 (介词,“用”的意思) 9.夫不能以游堕(huī)事 (因为)
(二)、文言虚词“其”
1、作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她”或“他们、它们、她们”“他 他们的”。
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作指示代词。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 中的”。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那)
3、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译为“恐怕、 大概、难道、可要”等。
2、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如: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3.作动词,相当于“到、往… …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5.表示语气停顿或音节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或作助词,无实义。 如:公将鼓之。 顷之。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公开课 共26页PPT资料28页PPT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公开课 共26页PPT资料28页PPT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公开课 共26页
PPT资料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 例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 凭借。)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共23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共23张PPT)

动词,认为 因为
4.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5.徐以勺酌油沥之。《论语·子张》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6.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连词,因为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介词,凭借,依靠
8.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诫子书》
连词,表目的,来
焉 (一)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
二、连词 1.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
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①陛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三、动词
“以”“以为”“以……为……”:“认为”“用……作……”“把…… 当作……”等。
初中文言文 常见虚词的用法
虚词: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 能意义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 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 能重叠的特点。
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 焉,也,以,于,则,者,之
1之 2而 3以 4焉 5乃 6于
7其 8为
之 (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
2.皆以美于徐公。《爱莲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曲肱而枕之。
《<论语>十二章》
(二)补足音节,组成复合词。
1、词尾“而”与时间副词组合成“已而”、“俄而”、 “既而”等词,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过了 一会儿”等。 如: 俄而雪骤。《咏雪》 2、“而”与“已”组合,用于句末,相当于语气词“耳”, 可译作“罢了”

课内重点文言虚词梳理++++课件(共2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内重点文言虚词梳理++++课件(共26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其真无马邪 (《马说》)
副词 表祈使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连词 表示选择,“或者”“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词性 副词 于是,便
用法


却,竟然,反而
判断 是,就是 词
例子
乃大惊(《桃花源记》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①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②蒙辞以军中多 务 (《孙权劝学》) ③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④以光先帝遗德(《出 师表) ⑤受命以来(《出师表》) ⑥以君之力 (《愚公移山》)
凭借,依靠 用来,来 从, 因为,由于 用,拿 认为
词性 词缀

连词
用法
例子
用于表时间的副词之后,不译 表并列,相当于“和”“与”
过了几年,繁阳的一个孩子在湖边放牛,(看到)有青色的光亮像 雾霭似的从草丛中升起,一看,是一颗珠子,便装在匣子里来献给了 共王。(共王)履行诺言,就赐予了他邑地。
君子说:“仲尼已经死了, 他如同照亮马车的珠子一样的思想失传 有两千年了。追求他的(思想的)人不只一代一人,但没有获得其真谛。 一旦(真谛)由放牛的人掌握了,能因为他低贱而忽略他掌握的真谛吗?”
表假设,即使
负以楚随共,王时有的出照玩乘之之。珠游,于爱云之梦甚之,泽代函,“以珠失金”焉检。,共命王左不右悦,
下令国中日:”“有获吾珠者,予以万家之邑。”楚国臣
无视大之更小,数却,珠年咸也,索,繁珠椟阳。以用之简献来子茅共牧淘王犊土。于,不泽哄食,哄言用有然,气三乃青月赐荧,之起竟邑便菅不。,中得就,。
俄而雪骤(《咏雪》)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课件(共25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初中文言文虚词》课件(共25张PPT)++

1、介词,译为“用、凭、靠、把、因为、按照、拿……
“以刀劈狼首”
(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靠)
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把)
“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策:驱策
(按照 )
2、连词,译为“来、以致”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代词,可代人、事、物,译为“它、他、她(们)
“桓侯故使人问之” (他,代扁鹊)
“操蛇之神闻之”
(它,代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执策而临(面对)之” (它,代指千里马)
2、助词,译为 “的”
之 3、助词,不译
(的)——“予之尝心求”古仁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其 而以然
——文言虚词复习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 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那些实词或者短 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 思表达的更准确、具体、完整。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 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 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的 解释也相当灵活。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以、于、而、则 、者、也、焉、乃、为、乎、哉、虽、然、故等。
1、转折 :译为“可是,但是,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但是)
表并列
而 表承接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重点虚词课件(共76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重点虚词课件(共76张PPT)

九年级:⑫士卒多为.用者 ⑬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⑭撰长书以为.贽 ⑮为.天下唱 ⑯自以为.不如 ⑰愚以为.营中之事
用法和意义
归类 (填 序号)
用法和意义
归类(填 序号)
1.介词,译为“对”“向” ⑥⑮
④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第三三人人称称代代词词,,它它的的
常见用法及意义归类: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对下面句子中“其”的用
法和意义进行归类。
七年级:①仁在其.中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恐前后受其.敌
④其.一犬坐于前 ⑤其.人舍然大喜
⑥及其.家穿井
八年级:⑦其.此之谓乎
助助词词,,用用于于主主语语和和谓谓语语之之间间,,取取消消句句子子独独立立性性
常见用法及意义归类: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对下面句子中“之”的用
法和意义进行归类。 七年级: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③何陋之.有 八年级:⑤春冬之.时 ⑦汝之.不惠 ⑨处处志之. ⑩闻之.,欣然规往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⑥丈夫之.冠也 ⑧已而之.细柳军 ⑪其此之.谓乎 ⑫马之.千里者
第2组 其 为 则 乃
1.其
温馨提示:“其”的用法及意义在八下《马说》中比较典型,建议复习时
重点识记。 ①其.真无马邪 ②其.真不知马也
副副词词,,加加强强诘诘问问语语气气 副副词词,,表表感感叹叹语语气气,,““其其实实””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第三三人人称称代代词词,,它它
法和意义进行归类。 七年级:①可以.为师矣 ③非志无以.成学 ⑤以.我酌油知之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④以.刀劈狼首 ⑥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八年级:⑦以.顺为正者 ⑨以.其境过清 ⑪策之不以.其道 ⑬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九年级:⑮属予作文以.记之 ⑰无从致书以.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对,对于 )
2、胡不见我于王( 向 )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跟、与 ) 4、骈死于槽枥之间 ( 在 )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 )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到 ) 7、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 8、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 )
3、引出二处、所“、于时间”、字范的围用,法可归译为“在、 从1、、到引”出纳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2、当于与“比”连用时,译为:“跟、同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 4、3、助宾可结词语以构前(译助置宾为词的语“标+(之定这志+语”,动无+词之实)+义中,心译语时) 省去。
可译为“的” 。
5、助词(主语+之+谓语)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可不译。
7、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去 、 往6、、到助。词。(时间词+之)或(动词+之),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 “对”、“给”、”替“等。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 “为了”。
(三)二用、作“名为词”,字读的作用“法w归éi纳”。
(二)、用作动词 ,读作“wé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其意根据语境 而定。
“乃”字的用 法一、中考真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于是,就 )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竟然 ) 3、久而乃和( 才 )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你、你的 )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是 )
3、表示二对、事物“范乃围”字的的一种用限法制归,纳可译为
(“一才)”用、作“副仅词”。等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近年中考 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 三、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2.掌握虚词“之、而、以、于”等词 的意义与用法。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桂阳蒙泉学校 周萱清
“之”的用法
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1、二世杀之( ) 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无(实义,)补足音节
3、宋何罪之有?(
去、往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助词,的

这件事 )
5、顷之 ,一狼径去(

二、“之”的用法归纳
1、用作一般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这件事”。
1猜、度用、作反第问三、人愿称望代等词语:气译:为可“译他为(“她大)”、 “概他”(、她“)或的许””、、““他恐们怕””、、““他难们道的””等、, “或它不”译、。“它们”、“它们的”。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 “那些”、“这”、“这种”等。
“为”字的用 法一、中考真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 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 为“却”、“竟(然)”、“反而”等
二、“乃”字的用法归纳
(二)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三)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 是”。
2009中考试题
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向 )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为了 )
3、二虫尽为所吞( 被 )
4、若为佣耕(是 ) 5、为坛而盟。( 筑 )
6、以丛草为林( 作为,当作 ) 7、或异二者之为( 指心理活动 )
3、表示二被、动,“译为作”字“的被”用。法读归作纳“wéi”
(一)用作介词,一般读作“wèi”。主要有 以下三种情况:
补足音节,无实义,可不译。
“而”字的用法
一、中考真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1、佣者笑而应曰( 翻译为“着”,表修饰 ) 2、温故而知新(翻译为“并且”,表并列 ) 3、夺而杀尉( 翻译为“ 然后”,表顺接 ) 4、人不知而不愠( 翻译为“却”,表转折 )
二、小结:“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
二、“以”的用法归纳
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1、用作介词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
拿、把、按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译为“因”“由于”。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
表结果,译为“以致” 。 有时相当于 “而”。 3、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一于、”中字考真的题用法
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B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也
D、是以谓之“文”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
中的“而”相同的一D项是( )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019模拟试题
1、选出句中的“以”与“裹以帷幕” 中“以”的
表现词与词之间的并列、顺接、修饰、转折 关系。
“以”字的用法
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 法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拿 ) 2、以君为长者( 把 ) 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借、依靠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
5、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 6、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 7、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认为 )
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 可译为“胜过”
“其”字的用法
一、中考真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 ) 2、复前行,欲穷其林( 那个 )
3、其真无马邪?( 难道 ) 4、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 5、既克,公问其故。(其中的 )
3、用作二副、词,“放其在”字句的首或用句法中归,纳表示疑问、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A项( )
A、以衣被蔽塞窗户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徒以有先生耳
D、以激怒其众
2、下列加点的“于”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告之于帝
2019模拟试题
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D )
A.百姓多闻其贤( 代词,代扶苏 ) B.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它)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代词,它的 ) D.其如土石何(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