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 赠花卿(四篇)
中班古诗(大全5篇)

中班古诗(大全5篇)第一篇:中班古诗中班古诗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二(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hong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xi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甫诗词《赠花卿》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赠花卿》原文译文赏析《赠花卿》唐代: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注释】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
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
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
丝,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丝管,代指音乐。
日,这里是每日的意思。
纷纷,形容音乐声络绎不绝。
意思是说,锦官城里奏起管弦音乐,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丝管”二字点出全诗描写的对象。
点明之后,便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描绘。
先用“纷纷”二字写出其连绵、和谐、化无形的乐曲为有形之物,形象地写出管乐声与弦乐声相互交错、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风半入云”。
意思是说:音乐的响声一半散入江风中,一半散入云层中。
“入江风”,是说声音广传地面;“入云”,是说声音上冲天空。
从地到天,到处都传播着音乐的声响。
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和谐,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古人认为,只有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
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乐,这就是极度写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后,又用人间的罕闻,进一步写出它的珍贵。
这两句是在前面写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从虚处下笔,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绝伦的地步。
《赠花卿》古诗鉴赏

《赠花卿》古诗鉴赏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注释1.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
2.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
3.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 几回闻: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白话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杜甫《赠花卿》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赠花卿》原文|译文|鉴赏《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
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赠花卿》吧。
《赠花卿》原文唐代: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及注释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注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
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鉴赏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
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古诗词】赠花卿的诗意

【古诗词】赠花卿的诗意
《赠花卿》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
遐想。
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
人寻味。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原文为: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翻译: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
腾进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
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
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到大家!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1原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析赏此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书写作花惊定。
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谋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斩杀段子璋后将其首级亲自掷献给崔光远。
随后,花敬定率部奏凯而旋。
当时,杜甫有关写花敬定的诗歌还有一首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较详细地描写了这次平叛。
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
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也作夫妻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
从诗的题目看,花敬定应该算作杜甫的朋友。
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
锦城的另一层含义是景物华美的城邑。
在此代指成都。
丝管,是指代两种乐器。
丝,指可弹奏的弦乐器;管,指可吹奏的管乐器,如萧、笛之类。
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此指各种乐曲相互糅和,和谐动听。
“半入江风半入云”,字面的解释是,一半乐声随江风飘荡,一半乐声升入云霄。
这里是写诗,是诗人的想象,当然不是科学的计量。
音乐无形,眼睛是看不见的。
但是诗人在此借助于风和云,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让人看得见。
前两句写音乐之美,是实写。
但这里须指出的是,实写与虚写,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属虚写。
如果将前两句合起来,再与后两句相比较,三四两句为虚写,一二句全成了实写。
从这一点来看,对诗的表现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一样,须具体问题具休分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
杜甫《赠花卿》古诗翻译赏析

杜甫《赠花卿》古诗翻译赏析杜甫《赠花卿》古诗翻译赏析《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
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乐曲。
乐曲如此之美,杜甫十分感叹,故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诗,称赞乐曲是人间难得一闻的天上仙乐。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
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古诗今译: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
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赏:名句赏——“半入江风半入云。
”这首绝句是为赠送花敬定而作,内容是赞美花家所演奏的音乐。
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了抽象的`音乐之美。
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风,以及袅袅婷婷的行云,给人一种流畅、轻柔、悠扬的感觉,使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这样的词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所描写的音乐的感受。
后两句感叹这样的音乐只应天上才有,人间难得一听,直接给音乐以无可比拟的赞誉。
整首诗围绕音乐,或作具体形象的描述,或记述自己的遐想,有虚有实,巧妙地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听。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席上闻乐有感而作。
花敬定平叛,有功却居功自傲,目无王法和朝廷,*用天子音乐,杜甫作此诗予以讽刺。
全诗虚实结合,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便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赠花卿》原文注释及简析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词释义】
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
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指成都。
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纷纷:多而乱的样子。
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闻:听到。
【古诗今译】
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
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名句赏析】——半入江风半入云。
这首绝句是为赠送花敬定而作,内容是赞美花家所演奏的音乐。
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
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风,以及袅袅婷婷的行云,给人一种流畅、轻柔、悠扬的感觉,使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这样的词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所描写的音乐的感受。
后两句感叹这样的音乐只应天上才有,人间难得一听,直接给音乐以无可比拟的赞誉。
整首诗围绕音乐,或作具体形象的描述,或记述自己的遐想,有虚有实,巧妙地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赠花卿(四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赠花卿一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风二
幼儿园中班游戏主题:手表店三
幼儿园中班生成主题:服之韵四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赠花卿一
活动目标
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节奏美与音韵美。
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材料准备
字卡一张;素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古时候啊,一个叫杜甫的诗人在花敬定的宴席上闻乐写了一首诗,小朋友想学吗?
二、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朗诵一遍儿歌,请幼儿倾听
2、教师解释古诗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3、请幼儿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4、进行大小声朗读
5、模仿大诗人朗读
6、请幼儿上前面表演
三、进行小组比赛朗读儿歌
四、学习“云”
请幼儿在古诗中找出老师手里字卡上面的字,帮助幼儿学习“云”
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学习古诗里面的生字。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风二
目标
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尝试用动作表演
准备
关于风的课件;素材
活动流程
一、与幼儿一起理解古诗内容
T:你们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啊(风娃娃)你怎么看出来它到这里的。
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那谁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请二三个幼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T:看呀,看呀,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花怎么样了风娃娃吹开了很多很多的花朵我们一起学学花是怎么开的,花开得真美啊!
1、咦!这水怎么了
2、为什么上会起浪花呢 (是谁吹起了浪花)
3、风娃娃来到了面上,把水吹起了千尺高的浪.
4、我们也来学浪花的样子吧!边学边说:风好大呀!浪花也大了
5、不好了,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
6、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万竹子吹的东倒西歪.
7、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嘛!(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二、欣赏
T: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叫《风》的古诗。
我们一起来听听.(边欣赏课件边听老师朗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说古诗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风》念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