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时间单位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知识点

秒,也就是( 1 )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
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
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
天安门城楼约35(米)。
一个鸡蛋约重45(克)。 一包方便面约重105(克)。 一个书包约重4(千克)。
小红体重约35(千克)。 一只老虎约重250(千克)。 一头河马约重3(吨)。 一头鲸约重50(吨)。
一块香皂约重115(克)。 一袋板蓝根冲剂约重10(克)。 一棵白菜约重2(千克)。 一只熊猫约重80(千克)。 一头奶牛约重500(千克)。 一头大象约重4(吨)。 一艘货轮载质量4000(吨)。
数学早读
小小钟盘圆又圆,12个数字排外圈,12个大格就出现, 每个大格5小格,60个小格就出现。
表盘上面3指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时针走大格,一大格 1小时。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就走一1大格,一时就是60分。
分针秒针走小格,分针一格1分钟,秒针一格1秒钟。 时间分为3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时间就减去,未 来时间就加上。时间加减要列式,横式竖式都要全,时对时 来分对分,没有就空着。进率记住是60.
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 计量质量较重的物品用吨做单位。 1米=10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每小时降雨量大约50(毫米)。

描述时间单位知识点总结

描述时间单位知识点总结

描述时间单位知识点总结时间,作为一种非物质性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时间的测量、表达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时间单位是人类用来测量时间的标准单位,不同的时间单位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和用途。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时间单位以及时间单位的换算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时间单位是人类用来测量时间的标准单位,它是衡量时间流逝的基本标准。

时间单位所指的时间长度可以是微观的,比如纳秒和皮秒,也可以是宏观的,比如年和世纪。

时间单位的选择和使用是由人类社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情况决定的,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对时间单位的定义和使用都有所不同。

时间单位的概念来源于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和测量。

古代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主要依靠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比如日出日落、月相变化和季节更替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建立起了更为精确的时间测量系统,比如日晷、水钟、沙漏和机械时钟等。

古代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主要是基于感觉和经验,缺乏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因此时间单位的定义和使用也相对模糊和不统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逐渐建立起了更为精确和统一的时间单位系统。

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标准单位制,时间单位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一套统一的时间单位,用以满足各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需要。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的定义和使用得到了统一规范,大大方便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常见的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常见的时间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1. 秒(s):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时间单位,定义为铯原子133的基态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辐射在299,792,458秒内完成的周期的1/9,192,631,770。

秒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其他时间单位都是以秒作为基准来定义和衍生的。

2. 分钟(min):分钟是时间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已知长方形周长求长:周长÷2-宽 ○ 已知长方形周长求宽:周长÷2-长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 已知正方形周长求边长:周长÷4
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 方形的边长。
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时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 格,是1分。
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1.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加法公式:
○Hale Waihona Puke 加数 + 加数 = 和 ○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1.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减法公式:
○ 被减数 - 减数 = 差 ○ 差 + 减数 = 被减数 ○ 被减数 - 差 = 减数 3. 口算时: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一个数÷另一个数=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 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计量时间知识点

计量时间知识点

计量时间知识点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时间进行计量和管理,以便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我们的时间。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计量时间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天等于24小时。

2.时间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来测量时间,例如钟表、计时器、手机等。

其中,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时工具。

钟表分为模拟时钟和数字时钟两种类型。

模拟时钟通过指针指向特定的刻度来表示时间,而数字时钟则以数字的形式显示时间。

3.时间的表示方法时间可以用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来表示。

在24小时制中,一天的时间被划分为从0时到23时。

而在12小时制中,早上12点被表示为12时,下午1点为13时,晚上11点为23时。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

4.时间的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时间的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在15时30分开始做某件事情,需要花费2小时30分钟,我们可以通过加法计算来确定结束的时间。

将开始时间的小时和结束时间的小时相加,并将分钟和分钟相加。

如果超过24小时,则将小时减去24。

5.时区的概念地球被划分为多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时区的设立是为了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统一。

例如,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是东八区的时间,比协调世界时(UTC)早8小时。

6.夏令时夏令时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措施,通过调整时间来延长日光时长。

夏令时通常在夏季开始,将时间往前调一个小时,以增加傍晚的日照时间。

在冬季结束夏令时时,时间会被调整回原来的状态。

7.时间管理技巧良好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制定日程安排:制定一份详细的日程安排,列出每天的任务和活动,以便更好地组织时间。

•设置优先级: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设置优先级,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 都是用估算。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 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 (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 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 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
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
分 30分=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
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
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第三单元 测量
7、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 米、千米。
8、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 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一单元《时、分、秒》(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一单元《时、分、秒》(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点01:认识时间单位“秒”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为秒针,它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知识点02:体验时间的长短眨一下眼是1秒。

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知识点03:时、分、秒之间的换算1分=60秒 1时=60分知识点04:时间的简单计算1.计算经过的时间思路一:数格子,看钟面,数分针经过的格子再计算思路二:用减法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2.计算到达的时刻或出发时刻到达时刻=出发时刻+经过的时间出发时刻=到达时刻-经过的时间考点01:秒的认识1.(2022三上·蓬江期中)三个同学赛跑,丁丁用了105秒,奇奇用了80秒,格格用了96秒,()跑得最快。

A.丁丁B.奇奇C.格格【答案】B【完整解答】解:105秒>96秒>80秒,奇奇跑得最快。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路程相等,用的时间最少的跑得最快。

2.(2022三上·兴仁月考)在100米短跑比赛中,小娟用了16秒,小丽用了14秒,小兰用了15秒。

()是第一名。

A.小娟B.小丽C.小兰【答案】B【完整解答】解:16>15>14,所以小丽跑得最快,即是第一名。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跑得最快,本题判断三位同学所用时间的长短即可得出答案,故此解答。

3.(2022三上·微山期末)秒针走4个大格,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完成的事情是( )。

A.跑完400米B.写出自己的名字C.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答案】B【完整解答】解:秒针走4个大格,表示20秒,可以做的事情是写出自己的名字。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所以秒针走4个大格是20秒。

选项A,跑完400米大约需要60秒到70秒之间;选项B,20秒可以写完自己的名字;选项C,吃一顿丰盛的晚餐需要20分钟。

本题据此判断。

4.(2022三上·蓬江期中)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了15秒。

时间单位的理解与计算知识点总结

时间单位的理解与计算知识点总结

时间单位的理解与计算知识点总结时间单位是为了描述和测量时间而设定的特定标准。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时间单位进行计算和比较。

本文将就时间单位的理解与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和技巧。

一、时间单位的分类时间单位分为大单位和小单位两类。

大单位主要用于描述较长时间的间隔,如年、月、周和天;小单位则用于较短时间的测量,如小时、分钟和秒。

1. 大单位时间:年、月、周和天- 年(year):一年等于12个月,通常用来表示较长时间跨度,如人的年龄、历史事件等。

- 月(month):一月等于30或31天,用于描述较长时间内的周期性变化,如月经周期等。

- 周(week):一周等于7天,常用于描述一周内的计划和安排。

- 天(day):一天等于24小时,用来表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间隔。

2. 小单位时间:小时、分钟和秒- 小时(hour):一小时等于60分钟,用来描述较短时间内的活动和事件,如工作时间、电影时长等。

- 分钟(minute):一分钟等于60秒,通常用来衡量较短的时间段,如会议持续时间、电话通话时长等。

- 秒(second):一秒是SI国际单位制的基本时间单位,常用于精确的时间测量,如计时器、运动记录等。

二、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1. 大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计算大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计算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下是常见的大单位转换关系:- 1年 = 12月- 1年 = 52周- 1年 = 365天(闰年为366天)- 1月≈ 4周- 1月≈ 30或31天- 1周 = 7天通过上述换算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大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计算。

例如,要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差距,可以先将日期转换成天数,再进行计算。

2. 小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计算小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计算同样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下是常见的小单位转换关系:- 1小时 = 60分钟- 1小时 = 3600秒- 1分钟 = 60秒通过上述换算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小单位之间的转换和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知识点(一)年、月、日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

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1)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

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7月有:31(天)8月1日~~8月17日有:17(天)9+31+17=57(天)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时间单位知识点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2、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3、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大月是31天,
4、6、9、11这四个小月是30天。

大月,是指31天的月份。

小月,是指有30天的月份。

2月即不算大月,也不算小月。

而2月,一般为28天,最多为29天,较为特殊。

一般被称为“2月平”。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平年上半年有31+28+31+30+31+30=181(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公历称为“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

农历也叫“阴历”,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也叫阴历,或者夏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


5、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16时:16-12=下午4时。

7、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例题①(1)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是(30)天。

(2)2100年的2月份有(28)天,2000年2月有(29)天。

(3)4日5小时=(101)小时 3小时20分=(200)分 4年=(48)个月
例题②(1)每一年里,双数月都是小月,单数月都是大月。

(×)大月里既有单也有双数,小月里也有单数和双数。

(2)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一年12个月,两年是24个月。

(3)一般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

(√)根据历法规定,四年一闰,
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是年份是整百的倍数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其他年份是整百的倍数都不是闰年。

(4)每四年一定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

(×)根据历法规定,四年一闰,
但也有可能四年都是平年的:例如1899年、1900年、1901年、1902
年,所以太绝对的问题是错的。

例题③小华2006年已经18岁了,但只过了四次生日。

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
小华已经18岁了,可是只过了4个生日,18÷4=4(年)......2(年)
说明他4年才过一个生日,即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2006-18=1988
(年)
例题④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2时是几时?晚上10时是几时?
下午2时: 2+12=14(时)
晚上10时:10+12=22(时)
例题⑤2005年4月1日是星期一,你计算出2008年4月11日是星期几?
方法一:2005,2006,2007年均为平年,每年365天;2008年为闰年,有366天。

所以:从2005年4月1日到2007年4月1日为整整两个平年,有365×2=730(天),再从2007年4月2日到2008年4月1日为一个闰年(因为2
月包含在内),有366天,再从2008年4月2日到4月11日,有10(天),所以,总共有730+366+10=1106(天),而,1106÷7=156(天)。

所以,2008年4月11日也是星期一
方法二:2005年4月1日与2006年4月1日没有2月29日,则2006年4月1日是星期二,2006年4月1日与2007年4月1日没有2月29日,则2007年4月1日是星期三,2007年4月1日与2008年4月1日有2月29日,则2008年4月1日是星期五,再从2008年4月2日到4月11日,有10(天),即一个星期+3天,所以2008年4月11日是星期一。

(规律:如果今年的今天与明年的今天之间没有2月29日,则星期数+1,有2月29日,则星期数+2,如果星期数超过了7,则再从1开始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