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及风险防范措施

统计并分析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事故类型、损失 情况,以客观数据反映风险预控效果。
风险预控经验总结与分享
成功案例分享
总结并分享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 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包括有效 的预控措施、创新的管理方法、
优秀的团队合作等。
教训与反思
分析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过程中的 失败案例,提炼教训,反思不足
风险识别方法
01
02
03
事故树分析
通过分析煤矿历史事故的 原因和结果,识别可能导 致事故的风险因素。
专家经验法
利用专家在煤矿安全领域 的经验,进行风险因素的 识别和判断。
安全检查表法
通过系统性的安全检查表 ,逐一排查煤矿生产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评估方法
概率风险评估
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计算 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确保风险预控措施在实际 操作中的有效执行。
引入先进技术与方法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技术与方法,提升风险识别 和预控能力,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程度。
模糊综合评估
考虑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运用模 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风险评估。
灰色关联分析
对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 风险因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 关联度分析,评估风险大小。
风险等级划分与应对策略
高风险:针对高风险因素,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同时,加强现场监控 和应急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为避免类似错误提供借鉴。
行业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煤矿企业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学习、借鉴先进的风险 预控经验,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摘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为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新型模式,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出发,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1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包括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五部分。
在该体系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作为基础,以保障管理为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
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 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保障了每项安全工作都是全过程控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
2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式管理,其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动,但其过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2.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煤矿系统可能威胁煤矿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带来煤矿生产不稳定等危害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是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起因,同时,危险源存在于煤矿企业建设、生产和改造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内容。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要求针对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危险源的特点,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
同时要求在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危险源检测,及时地记录与汇总分析。
2.2 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针对管理对象和风险等级编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成单位风险管理表的初稿。
各单位将本单位制定的初稿上报风险管理小组下设的各个专业科室,由专业科室组织相关科室、基层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对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双向反馈、修改及审核,通过至少3轮修改后,下发到原上报区队。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7059-2007 便携式木梯安全要求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AQ 1026-200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7-2006 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 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8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测量规程》原能源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GB/T 28001-2001 定义3.4]3.2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23年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一、背景介绍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煤矿的安全性,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的预控管理。
本方案旨在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高效、科学、全面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2.原则:科学、务实、综合、创新。
三、建设内容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程序,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规范、有效,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等,对煤矿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
3.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完善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煤矿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包括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等。
及时发现煤矿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5.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和组织机构,加强对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抢险救援的效率和水平。
6.加强安全宣传和舆情监测: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煤矿安全的关注度。
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舆论风险对煤矿安全工作的影响。
四、建设步骤1.制定建设方案:成立专门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组,负责制定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详细方案,包括建设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计划、资源保障等。
2.组织实施:按照建设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成立项目组,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工作。
通过制度建设、培训教育、技术改造等多方面的手段,推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体系总结构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总体要求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3、风险预控管理4、保障管理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7、综合管理8、检查、审核与评审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1、通用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
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
2、针对性、特殊性:《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3、科学性、系统性:整个规范是围绕“危险源管控”建立的,而危险源的辨识又是基于“事故机理”展开的,因此《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仅强调危险源现场管控,还强调煤矿应明确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以实现危险源的系统管控.4、“本质"安全性:《规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53。
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7059—2007 便携式木梯安全要求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AQ 1026-200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7-2006 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 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8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2007年)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测量规程》原能源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GB/T 28001—2001 定义3。
4]3。
2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煤矿岗位作业安全风险预控最新

煤矿岗位作业安全风险预控最新煤矿岗位作业安全风险预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煤矿安全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及时采取预控措施,防范潜在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分析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危险源之一。
地质构造不仅限制了煤炭开采的规模,还直接影响煤矿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煤层的构造破裂会导致地面沉降、坡度增加、裂缝产生等现象,进而引起煤矿工作面的塌陷、瓦斯爆炸等事故。
2.瓦斯瓦斯是煤矿生产中的第二大危险源,矿井中存在的瓦斯浓度一旦超过规定范围,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瓦斯爆炸的威力巨大,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还会导致矿井的大规模塌陷。
3.尘埃矿井中存在大量的煤炭、岩石碎屑等粉尘颗粒,这些粉尘即使不爆炸也会对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较长时间暴露于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患肺癌、尘肺等疾病。
另外,粉尘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预控措施1.加强勘探、评估在煤矿生产前期,应首先进行较为全面的煤层勘探和评估工作,以尽可能减少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对发现的煤层构造破裂、地质断层等隐患进行及时治理,确保煤矿工作面的稳定性。
2.加强巡检、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瓦斯、粉尘浓度监测,及时排除矿井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
对于存在瓦斯排放的位置,应设置专门的抽放管道和风机进行控制,保证安全瓦斯浓度范围内。
另外,要定期对矿井工作面周边的支架和支护体系进行巡视和检查,确保其稳固可靠。
3.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在岗前培训中要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员工充分了解岗位风险、岗位操作规程等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演练,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维护计划,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一、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的必要性1、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起点,它可以为整个系统的实施、运行和保持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当前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状况。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可以使企业能够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是煤矿企业主动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基本生产安全法律义务的重要保证。
4、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实施、细化和补充,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的原则1、闭环性原则。
煤矿企业生产系统的风险预控应该是一个闭环过程,只有实现闭环原则,才可能达到根除重大事故的目的。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煤矿企业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测试等比较全面而信息反馈和预控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生产系统风险的目的。
2、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在实际生产中,时间、工作地点、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及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生产条件都处于时刻变化中,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因此必须事实正确的进行预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性原则煤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以划分为瓦斯防治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
应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事故的发生规律,采取及时正确的预警方式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4、及时性原则危险源是事故的源头,一旦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随时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检查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预控中心汇报。